乌海立交.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9737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0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海立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乌海立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乌海立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乌海立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乌海立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海立交.docx

《乌海立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海立交.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乌海立交.docx

乌海立交

乌海市乌达区巴音赛西街公铁立交桥(引道)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项目编号:

WCXZB—2005—33

 

项目名称:

乌达区巴音赛西街公铁立交桥(引道)

投标人:

日期:

 

目录

页码

工程概况

1

工程简介

2

施工工期及质量要求

3

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

施工方案

1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2

施工准备

3

引道道路及土方的施工方案

4

雨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方案

5

桥下排水顶进管工程的施工方案

6

雨水泵房及泵房配管工程的施工方案

7

照明工程的施工方案

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及体系

安全保证措施及体系

工期保证措施

雨季施工安排

保证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的措施

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及加固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乌海市乌达区巴音赛西街公铁立交桥引道工程,包括引道道路、土方工程及电气照明、雨水排水管线、雨水泵房工程。

1.1引道道路工程

引道全长682.64米,机动车道宽为16米,非机动车道2×4.5米,人行道2×1.52米,绿化带2×3米,部分分隔带从70cm渐变为150cm。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绿化带由甲种挡土墙、I阶乙种挡土墙和II阶乙种挡土墙分隔,侧石为高级甲型侧石。

路面结构采用:

机动车道:

3cm细粒式沥青砼(AC-13)+5cm中粒式沥青砼(AC-20)+6cm粗粒式沥青砼(AC-25)+20cm6%水泥稳定砂砾+20cm天然砂砾;

非机动车道:

2.5cm细粒式沥青砼(AC-13)+6cm粗粒式沥青砼(AC-25)+15cm6%水泥稳定砂砾+20cm天然砂砾。

东引道连接段:

3cm细粒式沥青砼(AC-13)+4cm粗粒式沥青砼(AC-25)+20cm6%水泥稳定砂砾+20cm天然砂砾。

人行道:

5cm彩砖铺装+3cm水泥砂浆+20cm12%白灰土基础。

挡土墙为重力式挡土墙,分为甲种挡土墙、I阶乙种挡土墙、II阶乙种挡土墙,墙身及基础采用M10浆砌片石,墙顶宽度为50cm,采用C20混凝土现浇帽石。

1.2雨水泵房工程

泵房内径为2.5米,±0.000以上部分为单层砖混结构,以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

 

1.3雨水排水工程

雨水管穿越箱涵和挡土墙部分为给水铸铁管,采用胶圈接口,其余雨水排水管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

1.4照明工程

路灯杆高为9米,电缆均为铝芯材质。

2、施工工期及质量要求

1)、计划工期:

开工日期:

2005年8月25日,

竣工日期:

2006年7月01日,计划总工期:

313天。

2)、质量要求:

优良

3、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见下图)

 

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

财务组

组长:

总账会计:

出纳:

技术质量组

组长:

质检员:

技术员:

资料员:

材料组

组长:

材料员:

现场材料:

仓库保管:

生产组

组长:

施工员:

安全员:

预算兼统计:

 

管道组

砌筑组

砼组

筑路组

模板组

钢筋组

测化组

二、施工方案

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1.1项目部经理对投入本工程的施工及技术人员进行组织动员,技术部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技术规范和施工图,并组织人员进行设备检查。

1.2施工人员、机械及材料根据施工进度需要及时到达施工现场。

2、施工准备

2.1场地准备:

修建施工现场临时驻地,解决好通讯、电力和水的供应,修建供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便桥,确保施工设备、材料、生活用品的供应。

选择、平整砼的搅拌场地、砼构件的预制场地。

2.2技术准备:

开工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报请设计变更。

①组织测量人员作好施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包括现场恢复导线点、、水准点并增设水准点等。

②组织化验人员和技术员对附近料场、土场及材料员确定拟进场的材料进行试验分析,确定其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及时通知材料员,以便重新选择料场或货源。

试验内容包括:

土的回弹模量、CBR值、砂石料的筛分试验、砂石料的含泥量试验、钢筋试验、水泥试验、砼配合比、砂浆配合比等。

3、引道道路及土方的施工方案

3.1土方填筑工程:

施工工艺流程图:

场地清理填前处理土方填筑碾压至密实

3.1.1场地清理

对于自然横坡陡于1:

5的高填方地段,填前应清除表层松土及杂草,然后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米的反向台阶。

3.1.2填前处理

路线经过耕地时,在填筑路基时,应清除原地面以下至少0.3m内的地表植物,并进行填前碾压。

3.1.3土方填筑

1)土方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采用机械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2)填方工作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

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3)不同土质混合填筑路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b、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5m。

4)桥涵构筑物处的填筑:

a、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的填料,应采用砂类土或渗水性土。

b、桥涵洞两侧及涵顶50cm内以人工夯实为主,且分层虚铺厚度宜小于30cm。

3.1.4碾压

1)填方路堤的压实:

碾压前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碾压。

同时对土的含水量进行测定,当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即开始压实。

2)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宜用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一般重叠0.4~0.5m。

3)压实土方需层层进行压实度的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桥涵处填土的压实:

桥台、涵洞两侧的填土与压实应对称或同时进行。

桥台背后及涵洞两侧填土尽量采用小型的手扶振动夯夯实,涵顶50cm内应采用轻型静载压路。

3.2道路工程:

3.2.1天然砂砾垫层的施工方案

施工首先在路基上恢复中线,并进行水平测量。

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垫层边缘的设计高。

根据路段的宽度、厚度及测定的干密度,计算各段需要的干集料数量,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以及所用运输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材料的堆放距离,避免料不够或过多。

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以利于施工机械通行。

在铺筑底基层前,应将路基面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洒水湿润。

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平地机或其它合适的机具机械进行垫层的摊铺。

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

松铺厚度为24—27cm。

并有规定的路拱。

在摊铺后洒水车洒水要使天然砂砾料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碾压后的天然砂砾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

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一般需碾压6—8遍,应使表面没有轮迹,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3.2.2水泥稳定级配砂砾基层的施工方案

基层采用20cm水泥稳定级配砂砾,材料配合比采用:

水泥:

级配砂砾=6:

94(重量比),七天成型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其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基层材料采用集中厂拌,自卸汽车运往工地,摊铺机进行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的施工方法施工。

运输混合料的车辆应根据需要配置并注意装载均匀。

当摊铺现场距拌和场较远时,混合料在运输中应加覆盖以防水分蒸发。

混合料应按规定的松铺厚度,均匀的摊铺在要求的宽度上。

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混合料的碾压程序应根据试验路段确认的方法施工。

碾压过程中,水稳砂砾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

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层表面不受破坏。

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按试验路段确定的合适的延迟时间严格施工。

施工接缝和压路机“调头”,应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处理。

碾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生。

养生时间不应少于7天。

养生方法可视具体情况采用洒水、覆盖砂等。

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工地气温低于5℃时,不应进行施工,并应在重冰冻之前一个月结束。

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受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摊铺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3.2.3面层的施工方案

1)透层

在已建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基层上应洒布透层沥青。

透层使用的沥青材料,应符合规范及设计图纸的要求,材料经检验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准备浇沥青的工作面,应整洁而无尘埃。

监理工程师对已准备好的工作面进行检查,在未批准前不得喷洒沥青材料。

洒布沥青材料的温度不应低于10℃,风速适度。

浓雾或下雨不应施工。

喷洒区附近的结构物和树木表面应用塑料布覆盖,以免溅上沥青受到污染。

在喷洒透层沥青后,如不能立即铺筑沥青面层,而需开放施工车辆通行时,应立即洒布(2—3)M3/1000M2的石屑和粗砂,并用轻型压路机滚压一遍。

2)沥青面层的施工

在基层成型后经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面层的施工。

进入沥青拌合站的上面层及下面层的粗、细集料及填料必须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的试验项目检验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后,方可使用;

沥青砼面层施工开始前28天将需混合料中各种原材料的出厂证明及试验项目检验合格报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并在面层摊铺前28天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拟用的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用量及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动稳定度、残留稳定等各项技术指标的书面详细说明。

在提交的目标配合比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前,不得进入生产配合比设计。

A、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料,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分开堆放。

每个料源的材料应进行抽样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2)、拌和时,每种规格的集料、矿粉和沥青都必须按批准的生产配合比准确计量,其计量误差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沥青的加热温度、矿料的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所有过度加热,即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正常温度高限的30℃时,混合料应予废弃。

拌和后的混合料必须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离析和结团现象。

(4)、材料的规格或配合比发生改变时,应根据室内试验资料进行试拌。

试拌必须抽样检查混合料的沥青含量、级配组成和有关指标,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B、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已经离析或结成团或在运料车辆卸料时滞留于车上的混合料,以及低于规定摊铺温度或被雨水淋湿的混合料都应放弃。

(2)、运至铺筑现场的混合料,应在当天或当班完成压实。

C、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路面宽度为12米段落采用两台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

相邻两幅之间应有重叠,重叠宽度5—10cm。

相邻两台摊铺机相距10—30米,不得造成前面摊铺的混合料冷却。

路面宽度为8.5米时,采用一台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作业。

摊铺沥青混合料时摊铺机应缓慢、均匀、不间断的进行。

摊铺机应自动找平。

(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要求并应随沥青的标号及气温的不同通过试验确定。

(3)、摊铺机应以均匀的速度行驶。

其摊铺速度根据拌和能力、摊铺厚度、宽度及连续摊铺的长度确定。

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其宽度、厚度、平整度、路拱及温度,对不合格之处应及时进行调整。

(4)、对外形不规则、路面厚度不同、空间受到限制以及人工构造物接头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以采用人工铺筑混合料。

D、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沥青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进行压实作业。

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三个阶段要紧凑衔接,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速度最快不得超过5Km/h,初压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复压宜用14—16吨重型压路机碾压,并不宜少于4—6遍,复压后路面应达到要求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

二台以上碾子同时碾压时,应分段配合,使路面各处碾压遍数均匀一致。

碾轮要保持清洁,每天开始碾压前,少量均匀涂刷稀释机油,碾压过程中碾轮上应喷水。

碾压一遍后,对路面进行检查,对局部粗麻不平处找补。

构筑物周边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镦锤夯实并用热烙铁熨平。

E、接茬处理:

接茬处应采取直茬热接,茬缝方向与路线垂直或平行。

接茬处刷热沥青,保证粘结良好,用热混合料覆盖预热约10分钟后清除,换新热料接茬摊铺,摊铺后用热烙铁将缝压实熨平,再行碾压。

相邻两幅摊铺带上至少搭接10cm,并用热料填补纵缝隙空隙,使接茬处混合料饱满,防止开裂。

F、气候条件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避免在雨季进行。

当路面滞水或潮湿时,应暂停施工。

施工气温低于10℃时,应停止摊铺,如必须摊铺时应采取措施,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继续摊铺。

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G、取样和试验

(1)、沥青混合料应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方法取样,以测定矿料级配、沥青含量。

混合料的试样,每台拌和机应在每天进行1—2次取样。

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标准方法对规定项目进行检验。

(2)、压实沥青路面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要求的方法钻芯取样,或用核子密度仪测定其压实度。

(3)、所有试验结果均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3人行道石灰土基层的施工方案

人行道石灰土基层采用五铧犁路拌法,拌和至混合料色泽均匀一致。

推土机配合平地机进行摊铺,人工找平,压路机碾压。

摊铺前,在路床表面适当洒水,保持潮湿。

摊铺时设专人消除白灰集窝现象。

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即可进行碾压。

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

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全宽碾压。

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碾压一直进行到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应使表面无明显的轮迹。

碾压过程中混合料表面应保持湿润,如表面水份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翻开重新拌和、碾压,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3.4挡土墙的施工的施工方案

1)挡土墙M10浆砌片石基础及墙身

a、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b、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

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如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

c、砌体应分层砌筑,砌体较长时可分段分层砌筑,但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差不得超过1.2m;分段位置必须设在沉降缝或伸缩逢处,各段水平砌逢缝应一致。

d、各砌层应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砌块应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

砌体里层应砌筑整齐,分层应与外圈一致,应先铺一层适当厚度的砂浆再安放砌块和填塞砌缝。

砌体外露面应进行2.5cm厚M10水泥砂浆抹面,砌体隐蔽面砌缝可随砌随刮平,不另勾缝。

e、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

砌筑时,底浆应铺满,竖缝砂浆应先在已砌石快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于石块放好后填满捣实。

用小石子混凝土塞竖缝时,应以扁铁捣实。

f、砌筑上层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

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g、浆砌砌体,应在砂浆初凝后,洒水覆盖养生7~14d。

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2)抹灰

为保证抹灰牢固、平整、颜色均匀和面层不开裂脱落,施工时必须分层操作,且每层不宜抹得太厚,外墙抹灰25mm,采用分层构造有利于节约材料。

底层厚10—15mm,主要起粘接和初步找平作用,施工上称刮糙;中层厚5—12mm,主要起进一步找平作用;面层抹灰又称罩面,厚3—5mm,主要是使表面平整、光洁、美观,以取得良好的装饰效果。

由于墙面抹灰面积较大,为防止面层开裂,方便操作和立面设计的需要,常在抹灰面层做分格,称为引条线。

引条线的做法是在底灰上埋设梯形、三角形或半圆形的木引条,面层抹灰完成后,即可取出木引条。

再用水泥砂浆勾缝,以提高其抗渗能力。

3)C20混凝土墙身及帽石

a、模板工程

  模板工艺流程:

模板选用→涂隔离剂→支模→模板验收→浇筑砼→拆模→模面打光及整形→周转使用。

模板必须经过严格挑选,不准使用模面质量差,外形翅曲变形的钢模,模板涂刷隔离剂,必须均匀适量,未定型处采用木模,木模制作时表面均包δ=0.75mm铁皮。

支模采用Φ14机加工双头螺栓对拉模板法、钢筋辅助支撑法,模板横纵楞均采用Φ38×3mm钢管,螺杆紧固端加垫10×10cm,δ=10cm的钢垫片。

为保证模板接缝严密不漏浆,所有模板缝间均夹设海绵密封条,模板拆除后,派专人进行表面清理、刨光、打磨、外形检查,涂刷隔离剂,投入下次使用。

模板质量要求:

各项检验标准均按相关验收标准执行,浇注砼时,派专人检查模板有无跑模,漏浆并及时处理。

b、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

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对于在施工现场集中搅拌的混凝土,应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

*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检查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

②、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c、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当混凝土拌和物运距较近时,可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

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d、混凝土的浇筑:

*一般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应防止混凝土离析。

*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振动器振实,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e、混凝土的养护

*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

对于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

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

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

*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d。

*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4、雨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方案

雨、污水管线施工工序流程图:

如遇地下水

不合格

4.1测量放线:

在土方开挖开始前,根据工程现场情况,核定永久性水准点,在管线沿线每隔50—100m建立临时水准点。

测定管道中心线及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及管线经过处的原地面标高,并将测量成果记录并整理成资料标注在图纸上。

每段测量完成后,将测量成果资料整理好后,及时交项目监理审查。

4.2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前根据试验确定当地的土质,以确定沟槽开挖时的边坡坡度。

由于现场地下障碍不详,故施工前应进行探坑的开挖,如遇有地下设施及时与监理、业主联系解决。

沟槽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沟底20cm时,采用人工清理槽底,以避免超挖及扰动原状土,更好的控制槽底标高及平整度,多余的土方按业主指定的地点外运。

如遇软弱土质时,全部换填级配砂砾。

4.3砂基础

中粗砂基础,进场前试验员要根据设计要求做相关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时应先铺设砂垫层,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管道安装,安装完成后,再进行胸腔部分的砂基础回填,回填后人工夯实。

4.4管道安装及接口:

在对槽底标高及平整度进行自检及验收后,进行管道的安装工序。

用仪器放出管道中心位置线,在承口处预留工作坑,以使承口不抬高管身和接口时施工方便。

管节到货后应对管节的规格、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确保管节表面没有裂纹及妨碍使用的凹凸不平的缺陷,承口的内工作面和插口的外工作面应光滑、轮廓清晰,没有影响接口密封性的缺陷;管件的尺寸公差符合现行国家经产品标准的规定。

并经项目监理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管下沟前,清除承口内杂物。

下管采用吊车配合人工下管,吊运时用钢丝绳从管重心处兜底吊运,沟底人工配合吊车使管节平稳、准确就位。

用吊车下管时吊车架设于离开沟槽边缘3m以外的地方,以确保沟壁稳定。

管道安装时从管中线平行向外平移30cm挂直线,安管时从挂线位置向管外壁量一定距离,以使管节轴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随时用水准仪测量管顶标高。

将管节平稳放置在基础上,承口方向朝来水方向。

将承插口工作面清扫干净。

套在插口上的密封圈在安装前逐个检查,不使用有割裂、破损、气泡、缺边等有缺陷的胶圈,并使套上去的密封圈平顺、无扭曲。

在管身两侧各安装一个5T吊链,用吊链拉动新下的管节向已安装好的管节移动,将两管平稳对接在一起,用平头扁錾将胶圈打入设计位置。

4.5检查井砌筑

砖:

砌体结构所用砖为烧结普通砖,砖的表面应干净、颜色一致,在使用时用水将砖表面润湿。

砂:

砌体砂浆采用中砂,在砂浆拌合前,将砂中的5mm以上的较大颗粒筛去。

砂中的含泥量不大于5%,若含泥量超过5%时,将砂用水冲洗,使砂的含泥量降至5%以下。

砂浆配合比:

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算出配合比后,进行试配,试配合格后将结果和试配过程中的细节报项目监理审批,项目监理批准后才能使用。

在施工时测定集料的天然含水量,将设计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砂浆的拌合:

由于砂浆在工程结构中的用量较少,所以砂浆采用人工拌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