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安全的统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9686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安全的统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发展与安全的统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发展与安全的统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发展与安全的统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发展与安全的统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与安全的统一.docx

《发展与安全的统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安全的统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与安全的统一.docx

发展与安全的统一

发展与安全的统一——访国防大学教授张彬(附图)

2006年04月06日22:

50解放军报

张彬: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发表或出版著述200余万字,有20多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军队和校级奖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周善学

  胡主席提出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把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使命与国家发展战略直接联系起来,既揭示了战略机遇期的极端重要性,也凸显了军队维护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作用。

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张彬教授。

  坚强的安全保障对于维护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性

  记者: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有的同志认为,战略机遇期的主题是发展,既然是发展,为什么会提出安全问题?

  张:

认识战略机遇期的安全问题,应该把它放到国家发展战略、放到发展与安全的矛盾运动中加以考察。

一方面,发展可以为安全充实物质基础,促进安全;另一方面,发展也会带来新的不安全。

古今中外,国之大事,一是发展,一是安全。

发展与安全,构成了最基本的国家利益。

所以,发展和安全是国家大战略的两个基本内容。

在这个大战略中,发展是解决包括安全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发展停滞不前,安全就缺乏物质基础。

毫无疑问,发展是国家的大局,安全必须服从发展;但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安全没有保障,发展就无从谈起,就难有作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也是国家的大局。

可以说,战略机遇期本身就包含了对安全环境的内在规定和要求,没有安全环境,就谈不上战略机遇期。

发展和安全,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记者: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维护战略机遇期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至关重要。

  张:

是这样。

安全保障是应对战略机遇期安全挑战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战略全局看,争取和平与促进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基本趋势,国际形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稳定的基本态势。

国内的形势也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这个总的形势,对我们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发展有利。

但是,影响和干扰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战略机遇期的安全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记者:

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请结合实际,谈具体一点。

  张:

首先,我国已进入高风险阶段。

按照社会政治学的观点和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风险阶段是指一个国家的发展到了在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

由于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时展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使我国社会遇到的风险加大,社会稳定面临挑战,维护战略机遇期,就要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祖国统一面临挑战。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台湾问题既有复杂的国内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也有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已经成为干扰和破坏我国战略机遇期最现实和最危险的威胁。

再次,周边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这些年来,由于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改善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使我国周边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好形势。

但是,我们周边安全环境仍存在诸多隐患,面临的挑战依然是严峻的。

第四,敌对势力对我形成的战略压力和潜在威胁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维护战略机遇期对军队建设提出新要求

  记者:

“坚强的安全保障”,内涵丰富,彰显新意,请再谈谈对“坚强的安全保障”基本内涵的理解。

  张:

对“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的内涵,可否这样表述:

是指我国军事力量在一定军事实力的基础上,以军事影响、军事威慑、军事干预直至必要时的战争行动等方式,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创造内稳外安的安全环境。

  记者:

“坚强的安全保障”有哪些新的特点?

  张:

第一,在安全保障的战略指导上,体现了维护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统一。

传统安全主要指以国防为中心的政治安全,如主权安全、领土安全、军事安全、外交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是指传统安全之外的其他安全问题,如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等,具体涉及恐怖主义、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毒品走私、跨国犯罪、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艾滋病传播等。

中国目前面临的安全威胁是多元的,既有传统威胁,也有非传统威胁。

在新形势下重视非传统安全是完全必要的,但还不能就此认为传统安全已经降到次要地位。

从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上来说,既要重视非传统安全,也要特别关注传统安全。

正如胡主席所指出的,国家主权面临的威胁、祖国统一面临的挑战和社会稳定面临的问题,哪一方面防范不好、斗争不力、处置不当,都有可能影响和冲击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里既涉及传统安全,也包括非传统安全。

胡主席还强调,军队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我们军队既要应对非传统安全,更要重视应对传统安全。

以国防为中心的政治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

这一点,不能动摇。

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仍然是军队的根本职责和重心。

这一点,也不能动摇。

  第二,在安全保障的目标指向上,突出了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战略地位。

军事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必须服从国家战略全局。

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大战略。

军队维护战略机遇期的安全,就是在维护国家的发展,实现国家的战略利益。

军队的各项建设和军事行动,都要从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出发来加以筹划。

  第三,在安全保障的职能任务上,凸显了应对危机、遏制战争的新特点。

胡主席明确提出,军队要“提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

”与以前相比,应对危机和遏制战争的职能任务相对突出出来。

从国际上看,危机频发是国际冲突的一种常态。

从国内看,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大量增加,很容易引起规模不等的社会冲突甚至社会危机。

有效遏制危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的职能所在。

还有,突出遏制战争的职能任务,也是着眼于维护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需要。

  记者:

“坚强的安全保障”对军队建设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

  张:

对军队总的要求是,维护好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这一总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军事力量建设上,“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思想。

目前我军要根据“坚强的安全保障”使命的新要求,对现有力量进行有效整合,优化结构,加强重点部队建设,加大新型军事力量建设的步伐。

  在军事能力建设上,一是提高实战能力。

主要包括:

一体化信息作战能力,精确打击能力,海洋防卫能力,战略机动能力,综合保障能力,战略防护能力,战局控制能力。

二是提高战略威慑能力。

要进一步完善威慑战略,增强威慑实力,充实完善战略威慑体系,特别要注重创新和平时期威慑手段运用的方式方法。

三是提高非战争行动能力,主要是危机处置能力。

  在军事行动范围和行动方式上,随着“安全保障”使命的履行,我军的行动范围将不仅涵盖领海、领空和领土等本土区域,还将以特定形式向远海、太空和电磁等领域延伸。

军队的行动方式和样式将会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

不仅包括进攻、防御、威慑等传统军事行动样式,还将包括国际维和、军事合作、人道救援、反恐、军备控制、信息对抗等一系列新的军事行动样式。

这些变化,必将给我军建设发展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对此应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为积极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出贡献

  记者:

军队积极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一个大题目。

我们在教育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

我认为,在对时代主题的把握上,要深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

因为对战略机遇期威胁最大的是可能的战争。

军队为维护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最根本的是要提供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方面的保障。

而要把战争准备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必须从思想理论上解决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判断和认识问题。

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判断。

邓小平同志一方面指出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另一方面又指出和平问题并没有解决。

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和平主题下的战争问题,是我们正确把握时代主题的一个关键问题。

过去,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条件下,人们对战争看得见、摸得着,因而对战争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而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条件下,由于半个多世纪没有发生世界大战,比较容易导致人们对战争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应有的警惕,因而容易产生和平麻痹思想;而和平麻痹思想是积极维护战略机遇期的思想大敌,必须从思想深处去掉这个大敌。

  记者:

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

战略机遇期也为军队自身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我们应当乘势而上,在维护战略机遇期中加快自身发展,在加快自身发展中维护好战略机遇期。

  张:

我军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必须着眼于“积极维护”。

所谓“积极维护”,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三个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

我军是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我们的一切军事行动,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了完成党的政治任务。

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思考军事问题,把积极维护战略机遇期作为党赋予我军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

二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维护战略机遇期是全党工作的大局,军队维护战略机遇期,就是维护党的工作大局。

军队的各项建设和军事行动,必须以维护这个大局为牵引,在维护这个大局下行动。

三是牢固树立战略意识。

积极维护战略机遇期,不仅要注重各项具体工作的安排和落实,更要从把握和驾驭军队建设和军事行动大局及其发展趋势的战略高度,加以思考和筹划,提高积极维护战略机遇期的战略能力。

理论阵地“守望者”国防大学张彬教授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解放军报记者 柳 刚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刘德茂 褚振江  时间:

2009-09-0900:

00:

00

    [人物小传] 张彬,安徽望江人,1952年5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现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先后有29项成果分获国家级、军队级、省部级等共37个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这,是一条不同寻常的授课之路。

从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病房到国防大学的教室。

    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着讲课。

两周前,他被确诊为脾脏原发性淋巴癌。

医生不同意他回校上课,可他反复请求,并签下责任书。

    他的手臂上,输液留下的针眼依稀可见;声音略微沙哑,可依旧充满激情……课毕。

台上,他大汗淋漓,几近虚脱;台下,学生眼含热泪,掌声雷动。

    从去年4月患病至今,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在8个疗程化疗期间,他奔走在医院与学校之间,先后讲授大课20余次,组织了18名学员论文答辩和14名学员论文开题,参加了20多名教员听课试讲,修改定稿教材一部。

    他,就是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张彬——一个不倦耕耘在党的理论阵地上的“守望者”。

    “心灵的田野如果不被真理占据,就会长满杂草”

    深夜,国防大学3号教授楼,一盏孤灯。

俯身案前,张彬蹙眉而思。

他敲击着电脑键盘,输入、删除、再输入……

    这已经是第3次推翻自己的讲稿了。

    时值党的十七大刚刚闭幕,为了让党的十七大报告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第一时间进入课堂,张彬连续加班,准备讲稿。

    第一稿阐述不到位,推倒;第二稿解析不深,重写;第三稿梳理不全,再补充。

    又一个不眠之夜。

东方露白,他看着完成的第四稿,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对待每堂课,张彬就像艺术家对待手中的艺术品一样精雕细刻。

在他眼中,“每一堂课都是直播,没有彩排的机会”,必须始终追求卓越和一流。

    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状态,源自他身上的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国外各种理论、思潮接踵而至。

张彬说: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心灵的田野如果不被真理占据,就会长满杂草。

作为党和军队的一名理论教员,弘扬马克思主义主旋律是我肩上的使命。

    数年前的一次聚会,一位昔日的朋友得知张彬还在教马克思主义理论,开玩笑说:

“都啥时代了,讲这过时的理论还有人听吗?

”这件事引起了张彬深刻的反思:

“不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而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方式过时了,如果我们讲马克思主义老是那么几条,它就不会有生命力了。

    国之安危系于政,千秋胜负决于理。

为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真正感染学员、入心入脑,就要创新传播方式,把理论讲透讲实讲活。

他和同事一起提出坚持“四个紧密追踪”:

紧密追踪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紧密追踪理论界的学术前沿,紧密追踪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紧密追踪学员的思想实际。

    2005年,他下部队给官兵讲课。

部队安排他去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可他却去了菜市场。

第二天的课堂上,从菜市场获得的价格数据,有力地佐证了他讲稿中关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观点。

    2007年,为了把《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阶层关系和社会矛盾》专题的讲稿准备好,他深入社会底层调查,有了如此新鲜的第一手资料,使他对当前社会矛盾的分析更为犀利。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他和同事一边收集资料,一边组织学员开展以如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为主题的互动式案例教学……

    这些年,张彬总能把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理论上的重点问题、学员关注的焦点问题巧妙结合起来,以独特的解析力,让人豁然开朗。

    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感叹道:

“教员讲一两次受学员欢迎的课不难,每次讲课都受学员称赞则太难了,可张彬做到了。

    一次,张彬在学校基本系讲课。

课间,一位师职干部学员对他说:

“还记得吗,10年前我听过您讲的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课?

”接着,他把当年张彬讲稿中的经典论述背了出来:

“民主不一定能带来最好的结果,但可以防止最坏的局面……”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二传手”

    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宫广场的天鹅咖啡馆。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这里撰写了伟大的《共产党宣言》。

    2007年底,张彬随团出访,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了这里。

徜徉其间,感受历史沧桑巨变,他思绪万千:

“今天如果讲马克思主义还停留在本本主义上,那肯定是不行的。

    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思考。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不可能要求马克思为150年后的今天提供现成的答案。

作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二传手,必须要讲‘真经’。

    什么是“真经”?

“真经”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与时俱进,与党的创新理论同频共振,就是要讲反映时代发展、实践要求和人民呼声的马克思主义。

    1992年,张彬调入国防大学。

从那时起,他清醒地认识到:

作为最高军事学府的教员,教学不能停留在转述、诠释上,必须对理论有更深层的领悟、更独到的见解,才能让学员收获在部队学不到的东西。

    问题是现实的呼声,理论是解难的钥匙。

2000年,全军召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

他提出要根据当前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改变以往以阶级分析为主的方法,以阶层分析为主、阶级分析为辅。

    多年前,他前瞻性提出可以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推行国家行政权力改革的主张,如今在一些省市开始论证推行。

    他撰写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挑战》等文章,分别获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优秀论文和《国防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正是这些对理论的大胆创新、对社会发展问题的真知灼见,让张彬的课充满了吸引力。

许多学员说,我们最关心、最迫切求解的热点问题在他的课里能找到答案,听了“解渴”。

    “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耕耘,就不可能有‘灯火阑珊处’的收获”

    去年中秋,月挂柳梢头。

    合家团圆的时刻,张彬却在医院化疗。

那夜,他无暇欣赏窗外的美景,依旧埋首疾书……

    学生赵天谋前来探望,看到了这一幕,无语凝咽。

    化疗期间,从胳膊插入的导管通过胸腔直达肺部,由于导管接头影响胳膊弯曲,他让学生找来袜套在臂弯处,克服操作电脑的不便。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敲击键盘写了几十万字理论文稿。

    张彬经常告诫自己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治学之道,要抗得住浮躁,耐得住寂寞,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耕耘,就不可能有‘灯火阑珊处’的收获”。

    前几年,有一个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论据单薄,论文差错较多。

当着论文评审委员的面,张彬严厉批评道:

“三粒小米,熬不出一锅粥!

    事后,有人劝他说这件事私下提醒一下就行了,没有必要这么认真。

张彬严肃地说:

“这个学生今后的路还很长,如果都和稀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害了学生。

学术上的虚浮事,我是坚决不能容忍的。

    在国防大学,张彬对学生严格是出了名的。

对学生严格,张彬对自己更为严格。

他的书稿、文章、讲义,每次付印前,都要修改、校对数十次,凡涉及的人物、事件、典故等内容,都要认真核对原文。

    2005年,学校承担了全军大区主要领导同志“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理论研讨班”的教学任务,张彬作为教学组长承担了大课讲授任务。

备课中,他引用了一位权威学者在其著作中提到的一个战例。

审定讲稿时,大家都没有对这个战例的准确性表示怀疑,但他坚持要考证这个战例,否则心里不踏实。

不辞辛苦,几经周折,他查阅了多种战史资料,发现这个战例在时间、人物等方面都有偏差,于是重新修改了讲稿。

    为人师表,知行合一。

他教育学生要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去年评“军队专业技术岗位一类津贴”,在教研部几乎全票通过的情况下,张彬执意让出。

    今年评“军队院校育才金奖”,这个奖项是对教员教书育人成果的最高奖励和充分肯定,各支部推荐和教研部干部大会投票都是他,但张彬感到自己生病影响了工作,又一次主动推辞。

    “只要还能站在讲台上,就不会停止发出传播真理的声音”

    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理论教育课。

    时间:

2009年4月13日。

地点:

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会诊室。

    主讲人张彬穿着病号服,激情四溢地讲述着;台下,血液科20多名医护人员全神贯注地倾听着。

    “不改革有可能‘沉船’,乱改革则可能‘翻船’……”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阐述坚持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改革的深刻道理。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

年轻的医护人员觉得意犹未尽,有的人说:

“没想到,理论课也能这么生动有趣。

    消息传出,邀请又至。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得知此事后,也请张彬给他们上课……

    张彬一直是个“阵地意识”很强的人。

对他来说,军营、党政机关、企业、工厂、学校……走到哪里,传播理论的阵地就在哪里。

    去年4月,到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

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没有多少日用品,却有两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装满资料的纸箱。

    很快,病房变成了他的另一个办公室、另一个讲台。

    学校同事来看望他,寒暄一会,他便“三句话不离本行”,和大家交流起科研、教学工作;

    学生们来看望他,问候的话还没说完,他便询问起论文的进程,嘱咐读书的重点;

    朋友来看望他,发现他不是正在专心查阅资料,就是正在精心打磨讲稿、修改教学计划……

    同住总医院治疗的一些老干部,对当前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些困惑。

得知张彬是国防大学讲授党的创新理论的教授,每次在饭堂吃饭,他们都围到张彬身边和他探讨,兴致浓时,有的还追到他的病房里继续聊。

    张彬很喜欢企业家李嘉诚的一句名言:

“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整个治疗期间,张彬从没有停止自己的科研、教学工作。

他说:

“只要还能站在讲台上,就不会停止发出传播真理的声音。

    可贵的阵地意识

    国防大学教授张彬,从事政治理论教学30年,始终把传播、实践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特别是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依然忘我工作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教学、传播第一线,事迹感人,堪称军队教育工作者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理论思潮层出不穷,碰撞激荡。

我军要完成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首先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教育工作者使命重大、任务艰巨。

    “心灵的田野如果不被真理占据,就会长满杂草。

”传播真理,就要像张彬教授那样,具有强烈的阵地意识。

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价值取向如何多元,他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用党的创新理论教书育人、释疑解惑;他始终保持一种战斗的姿态,不论走在哪里,就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哪里。

这种强烈的阵地意识,使他对三尺讲台的牵挂远远超过了对疾病的关注,对事业的执着远远超过了对生死的担忧。

    生命的长短是用时间计算的,而生命的价值是用贡献来计算的。

广大军队教育理论工作者都应以张彬教授为榜样,在本职岗位上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不变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国防大学教授张彬:

直面现实传播鲜活的理论

2009年09月17日08:

57

 ——记身患癌症心系讲台的国防大学教授张彬

 

张彬(左)和同事在讨论理论问题

  当解放军301医院血液科护士沙薇薇查房时,躺在病床上的张彬,为了能回校上课,不断地与她“讨价还价”:

能否把住院治疗安排在节假日,能否将化疗安排在寒暑假……

  今年57岁的张彬,现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少将军衔,教授、博士生导师,身患癌症依然忘我工作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教学传播第一线。

“我是党的一名理论战士,不管我还能活多久,我都要在退休前不多的时间里,多为学员上课。

  放不下的三尺讲台

  身患癌症的他想为学员多上些课。

于是,他不断与医护人员“讨价还价”

  新学期倏忽而至。

刚结束第8次化疗的张彬,这几天又开始忙着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面对记者,谈得兴起,他会开怀大笑,向记者讲解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的生死无法选择,我们没有理由愁眉苦脸地去面对……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精神抖擞的汉子,正在受着病痛的折磨。

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张彬就是这样一个极富感染力的人。

他感染了别人,也感染了自己。

  这场病,让张彬平生第一次有了短暂停歇。

1992年调入国防大学后,张彬的日历里几乎没有节假日:

多数情况下晚上在办公室,双休日在办公室,寒暑假在办公室,春节还是在办公室。

  这些年,张彬始终用一位老首长的话警示自己:

“教员是一个没有星期天的职业,八小时之内成不了好教员”。

  张彬的硕士生、空军后勤部司令部人事劳动处处长赵天谋记得:

有一年春节,空军机关有位张彬的同县老乡,想让赵天谋出面请张彬坐坐。

可是,当赵天谋按响张彬家的门铃时,家里始终没有人应答。

打手机,手机关机,最后赵天谋在办公室找到了张彬。

看着导师布满血丝的眼睛,望着办公桌边整箱的方便面,听着窗外喧闹的鞭炮声,赵天谋眼睛湿润了。

  走上教研部领导岗位后,张彬除了要完成日常教学外,驻队是他生活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2006年至今,他累计驻队教学210多天。

即便在病榻期间,他还是坚持参加20余次学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

  去年3月,张彬在教学期间,多次感觉腹部疼痛,但他强忍着。

一个月后,他在参加听课时,腹部疼痛剧烈。

两天后,张彬被解放军301医院确诊为脾脏原发性淋巴癌。

  入院时,淋巴瘤细胞已侵入他的骨髓。

医学上,这是一种治愈效果较差的疾病,需要连续接受至少8次化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而每次化疗,患者都会产生恶心、乏力、脱发等副效应,骨髓抑制时还要承受极度疲倦、长时间输液等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