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534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ocx

《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ocx

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湖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摘要:

湖南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粮食安全保障如何,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全国粮食安全也具有较大影响。

本文对湖南省粮食供需现状进行阐述,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省粮食安全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湖南省供给需求

 

ResearchontheFoodSecurityIssue

ofHunanProvince

Abstract:

Hunanisamainfoodproductionprovince,anditsfoodsecurityproblemhasimportantinfluencetoeconomicdevelopmentofwholeprovinceandnationalfoodsecurity.Inthispaper,IdescribethestatusoffoodsupplyanddemandinHunanProvince,theninterrelatedfactorsinfluencingHunanprovincefoodsecurityareanalyzedfromthreeaspects:

production,circulationandconsumption.Andthenmeasuresandsuggestionswereputforwardtoensurefoodsecurityinourprovince.

Keywords:

foodsecurityHunanProvincesupplydemand

 

一、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粮食是人们维持生存的必需品,粮食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存需要能否满足。

虽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目前中国的粮食是安全的,但我们仍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影响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问题还困扰着我们,保障粮食安全仍然是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6800多万人口中,农业人口达4148万,约占总人口的61.29%。

作为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湖南稻谷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用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1]。

但是受耕地不断减少和人口不断增长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在全球遭受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湖南的粮食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本研究即是在理解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分析湖南省粮食供需的现状,通过对影响湖南省粮食安全因素的阐述,借鉴国内外确保粮食安全的做法,力图找出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世界粮食安全的研究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乐观派。

世界银行国际经济部高级经济师D.0.米切儿和M.O.英科就是主要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2010年做了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谷物产量可达26000亿千克,全球粮食供应是足以应付需求的增长,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尽管可能以4%的速度上升,但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其需求。

二、悲观派。

以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UsterBrown为代表,他们估计到2030年,世界进口谷物的需求量将超过实际可供应量5260亿千克[2]。

其中,中国占2160-3780亿千克,而目前的世界粮食贸易总数为2000亿千克,当中国持续从国际市场购买粮食时,它的粮食匾乏将成为世界性的匾乏。

三、常规派。

他们认为,今后增产粮食应主要依靠现有耕地来提高单产,同时,还不损害生态环境,世界谷物产量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9亿吨增加到38亿吨,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要使人口的增长率与生产的增长率相协调,而生产增长率的关键则是加强科研及进行开发性生产[3]。

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政策。

在泰国主要通过降低出口税、降低汇率、取消出口许可证等措施刺激粮食生产发展,保证粮食安全;印度采取了国家增加农业投资加强水利建设等措施;美国人把农场视为“民族的脊梁”,称它养活了国家[4]。

2.国内研究现状

高旺胜通过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发展态势分析,提出了中国国情下的粮食安全观是:

耕地数量与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基础,科学技术创新是解决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持基础,农户经济安全是解决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基础,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基础,国家政策是粮食安全的政策保障基础[5]。

陈锡文认为,中国一定要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树立全局意识。

粮食主产区应尽可能多产粮,产好粮,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市场总体平衡。

看待中国粮食问题必须有统筹观念。

农业结构调整并不是简单的播种面积、作物品种的调整,而是要在结构调整中使整个农业的竞争能力、经济效益上一个台阶[6]。

2004年2月21日《农民日报》刊载了柯炳生的《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他指出:

“粮食安全问题:

短期无虑,长期堪忧”,“在一两年的短期内,粮食生产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是很正常的[7]。

郭书田主持研究的《2000-2030年中国粮食供需平衡问题研究》提出我国粮食生产以1%的增长速度为最低目标,如果低于1%的增长速度就会出问题,以1.2%增长速度为保证目标,以1.4%的增长速度为争取目标[8]。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的专家预测,2030年粮食缺口为630亿千克[9]。

因而,从总体来看,我国以后粮食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短缺是一个基本判断。

(三)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不足

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分析相结合。

本文既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充分阐述粮食安全的内涵、影响湖南省粮食安全的因素以及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等;也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依托,研究湖南省粮食供需的现状。

既从理论的层面论述粮食安全的内涵、相关的影响因素,又结合湖南省的实际,对湖南省耕地、人口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地剖析,提出湖南省粮食安全的保障对策。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粮食供需现状的分析得出结论:

当前我省粮食供求平衡略有结余,但人均粮食占有量不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增长所导致的粮食需求量增长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粮食安全形势会很严峻。

这就引出了影响我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表现在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方面。

可以看到存在诸多因素影响我省的粮食安全,如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下降;粮食流通不畅,储备管理不力等。

因此,我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寻求对策,有效地保障我省粮食安全。

但由于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本研究只是对湖南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相对的局限性。

二、粮食安全的若干范畴

(一)粮食安全的一般概念

粮食安全的概念是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上正式提出的。

1972-1974年,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为严重的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

为此,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约定》中指出,保证世界粮食安全是一项国际性的责任。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FAO才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

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1983年4月,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EdouardSaouma)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新概念,即:

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10]。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的概念做出了第三次表述:

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

综合以上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轨迹可看出,简言之,粮食安全就是保证人人获得安全的粮食。

这个粮食安全目标至少内含以下几个内在要求:

一是供需基本平衡的粮食生产能力;二是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粮食流通和储备体系;三是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粮食价格体系;四是对贫困人口的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有严密的粮食市场质量监管体系。

另外,粮食安全应是有层次性的,不同人群对粮食安全的水平要求应是不一样的。

对多数人而言,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在市场上随时能买到所需的食品。

对少数贫困人群(可买到但无钱买的),政府应建立基本的保障体系,保证不发生任何贫困人饿死现象,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底线,只要满足了这条最低要求,应该说是达到了粮食安全最低层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谈到丰富化和营养化的高层次目标满足问题。

(二)区域粮食安全的概念

本文研究的湖南省的粮食安全从概念上讲,属于区域粮食安全的范畴。

从学术研究和现实的区域概念看,区域粮食安全介于宏观层次的国家粮食安全和微观层次的家庭营养安全之间,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处于中观层次[11]。

区域粮食安全涉及到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特征,该概念的界定要考虑到供给层面与需求层面等重要因素。

本文对于区域粮食安全的定义是:

保证区域中每个居民及其后代都能够获得营养充足的食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一概念不仅强调了对粮食供给数量的要求,而且对营养安全同样关注,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对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湖南省粮食供需状况分析

谈到粮食安全,必须从粮食供需状况分析。

(一)湖南省粮食供给状况

表1湖南历年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单位:

万吨、千克/公顷

年份

粮食总产量

粮食单产

年份

粮食总产量

粮食单产

1998

2818.19

5553

2003

2442.73

5393

1999

2892.35

5632

2004

2809.98

5530

2000

2874.97

5716

2005

2856.55

5477

2001

2700.30

5622

2006

2901.18

5478

2002

2501.30

5376

2007

2909.89

5494

资料来源:

历年《湖南统计年鉴》

从表1可以看出,近10年来,粮食总产量在2003年最低,为2442.73万吨。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最为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乱征滥占耕地,大搞各种开发区、园区,这既侵害了农民利益,又损害了粮食生产能力;二是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农业结构调整,把调整结构与粮食生产对立起来,致使一些地方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

从2003年开始,政府采取相关措施逐步抑制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增长,粮食产量逐年递增,2007年达2909.9万吨。

粮食单产由于增加投入、兴建各类农村供水工程等措施的施行,从2005年开始,转为上升。

在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增加和粮食单产逐步提高的情况下,目前我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湖南省粮食需求状况

首先,从粮食的需求规模来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粮食消费总量呈逐年提高的态势,2007年粮食消费总量达2765万吨。

我省粮食社会消费量增多,但人均社会消费水平并不高。

其次,从粮食需求的结构来看,随着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

据统计,2007年湖南省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294元,同比增长17.03%。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较大,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升级倾向。

其特点是:

在食物消费开支中,人们的直接粮食消费即口粮消费虽然逐年减少,而间接粮食消费即主要通过粮食转换的肉类、蛋类、鱼类等消费不断增加,蔬菜、瓜类、水果等有一定替代粮食作用的食物消费也持续增长。

尽管农村居民目前的口粮消费还比较高,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必将重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轨迹。

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将带来粮食间接消费较大增长,引起粮食需求增加相对较大。

加上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粮食商品性消费部分不断增加,从而增大了粮食供给压力。

(三)湖南省粮食供需状况分析

从湖南省粮食供需的分析中可总结出如下特点:

(1)湖南粮食产大于需。

湖南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4亩,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

湖南又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6%。

近年来,湖南积极探索稳定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了连续五年粮食增产的目标。

湖南省粮食总产量由2003年的488.55亿斤增加到2007年的538.44亿斤,仅比最高年份1997年的560.38亿斤少3.9%。

近几年来,尽管湖南省种粮比较效益显低,稳定粮食生产压力很大,但从长远看,湖南粮食产大于需已成为常态,粮食自给绰绰有余。

2000年,湖南省粮食总产量为553.58亿斤,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粮为412.42亿斤,剩余粮食141.16亿斤;2006年,粮食总产量530.84亿斤,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粮为356.98亿斤,剩余粮食173.86亿斤,粮食剩余量在增加。

(2)人均粮食占有量排位不靠前。

1990年以来,除1998年遭遇特大型洪水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大多年份均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10个百分点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湖南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位并不靠前。

以2006年为例,湖南粮食总产量为541.24亿斤,粮食总产量排在湖南前面的有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川七个省,湖南居全国第8位,居中部六省第3位;人均粮食占有量湖南为854.5斤,排在湖南前面的有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宁夏、新疆9个省,湖南居全国第10位,居中部六省第4位。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湖南省粮食供给和需求的现状是:

粮食总产量处于增加的趋势,粮食单产也在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很小;人口的激增导致对粮食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8年湖南省总人口6502万人,2007年达到6805.7万人,增长4.67%。

当前我省粮食供求平衡略有结余,但人均粮食占有量不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增长所导致的粮食需求量增长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粮食安全形势会很严峻。

 

四、我省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粮食安全的权威定义,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其内涵有三,即供得够、送得到、买得起,这就涉及到生产、流通、购买能力三个方面的问题。

因此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方面来分析[12]。

(一)粮食生产能力

1、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令人堪忧。

耕地是粮食生产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资源,但我省的优质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1)耕地绝对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我省人均耕地只有596平方米,耕地数量不足。

(2)耕地质量逐年下降,主要表现是高产田比重下降,中、低产田比重上升。

(3)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加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老化等,也影响了全省耕地的优良程度。

2、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1)种粮比较利益过低,辛辛苦苦种粮一年,收入扣除农资、劳动力等投入后所剩无几。

(2)鼓励种粮政策措施的效果不明显。

例如直补政策实际是按田头发放补贴,种粮与否甚至抛荒的都可得补助[13]。

(3)外出务工的收益增加,使得农户比较容易内生很强的诸如耕地抛荒、双季稻改单季稻的意愿和行为,本来就不足的耕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耕地和劳动资源的利用效率大为降低,从而不利于农业生产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升。

3.粮食深加工能力差,工业化程度低。

不少粮食主产区,粮食的深加工和转化能力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力转移、耕地资源的流转,限制了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

而另外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大量农村素质高的重要劳力弃农从工或经商,老、弱、妇、病人员留守务农,对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影响了高效农业的实施。

(二)粮食流通能力

1.粮食流通体制及效率

(1)运力紧张导致粮食远距离流通不畅。

一是铁路运力不足。

二是汽车运力不够。

三是现有的运输方式落后、管理低下,使粮食流通速度一直得不到提升,经常出现省外客户签完合同、购买粮食后运不出去的现象。

粮食销售后不能及时出库,造成新粮收购库容受限,粮价降低,农民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2)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滞后,市场功能不完善。

目前,多数地方农贸市场功能不全,进场交易客户少,发挥不了群体优势。

另外,市场建设规划不科学,一些规划的市场内,家家户户盖小楼,住宅区挤占了仓储空间,没有达到市场建设的预期目的。

有些粮油批发大市场由于性质定位不准,职能不清、市场硬件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起不到真正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因而成了空壳市场。

(3)市场信息不畅成为制约粮食供求平衡的核心因素。

生产与消费之间、区域之间的信息衔接主要由市场来完成,而市场自身的松散性决定了信息的收集加工能力低下,生产、流通存在很大的信息局限性和盲目性。

粮农和消费者与运销业主获得粮食供求与价格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产、销地价格差距大,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普遍存在着价格欺诈现象。

2.粮食储备制度

(1)多头管理协调不力。

当前储备粮涉及部门较多、运作程序复杂,难以根据市场信号作出灵敏反应。

当供大于求,粮价回落,农民“卖粮难”,或者供不应求,粮价上涨,居民“买粮难”。

(2)行政运作调节滞后。

储备粮运作还未跳出传统的计划思路,决策权在上层比较集中,基层企业对市场的感知最及时,但其职能是执行上层的命令,粮食吞吐仍然采取自上而下、逐级分解的方式,直至由基层企业来进行具体的操作。

这种程序没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并因层层分解计划而导致信号传递滞后或扭曲。

(3)粮食轮换运作不畅。

储备粮轮换周期与市场价格周期不一致,导致储备粮轮换不能赚取季节价差,反而会打压新粮价格,增加轮换成本。

从方式上看,储备粮轮换很少进入市场,不能积极发挥批发和期货市场的作用,而是通过将计划下达到企业,凭企业对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判断,进行操作,结果导致轮换成本高、财政负担重或者企业亏损多。

(三)粮食消费能力

(1)粮食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较小。

随着湖南粮食生产能力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畜牧业和粮食加工层次的提升,对粮食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

对口粮的直接消费会逐步下降,间接粮食消费(由粮食转化的动物性食品消费)比重会逐步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将会有所增加,特别是饲料粮的消费会有较快增长。

因此,如何有效满足人民粮食消费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是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2)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方面是粮食储存技术落后、基础设施欠缺、昆虫危害以及高温与潮湿等导致粮食变质所造成的粮食浪费,粮食的库存数和实际有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在粮食消费过程中,浪费粮食的陋习长期存在,多数人没有树立起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无论是饭店、食堂还是个人家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费粮食现象,每年被白白扔掉的粮食数量十分可观。

五、保障我省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从生产、流通、消费三个方面来分析,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寻求解决措施。

在粮食生产中,把依靠科技进步、挖掘增效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培植竞争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

在粮食流通中,把适度宏观调控、放开粮食市场、鼓励有序竞争、培育中介组织作为激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在粮食消费中,把理顺分配机制、改革补贴办法、开展节约用粮,作为引导适度消费的重要途径。

总之,粮食安全的各个方面都有诸多事情要做。

2009年湖南粮食工作的重点是:

抓好粮食购销,搞活市场流通;摸清家底,做好清仓查库;健全储备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加强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做强龙头产业,提升整体实力;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流通秩序;加强队伍建设,加快职能转变[14]。

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改造坡耕地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根本途径。

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逐年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依靠国家、集体、农民的投入,特别是农民的劳动积累,加强稳产高产农田建设,以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要投入资金整修好现有水库、塘、堰、渠,兴修塘、库、堰,建设提灌站等,扩大有效灌面和保灌面积,提高农田的排涝抗旱能力。

二是整治坡耕地,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搞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分批实施,依靠集体力量成片治理,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积极探索和发展利用生态手段治理坡耕地的有效途径,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一系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高产稳产农田,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粮食单产。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对耕地要合理开发利用,既要切实保护耕地,反对乱占滥用耕地,也要反对通过毁林开荒等不适当的手段扩大耕地。

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各级政府严格遵守非农占地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自觉执行土地占用规划,对己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的耕地,严格加以保护,不擅自改变用途或转为非农用地。

要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城镇建设更多地占用非耕地资源。

要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入手,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合理控制土地征用规模,确保粮食种植面积。

(二)加大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持力度

首先,加强农业重大技术的应用研究,在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态保护、农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等对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强农用工业的开发研究,以研制长效肥料,高效、安全、低残留农药,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研制为重点,用现代工业装备和支持农业。

其次,要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推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使优质高产、节约成本、轻型栽培等增产增效技术措施不断形成新增生产能力。

第三,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培训条件,广泛开展对农民的农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增加农业职业教育的比重,办好各类农业专科学校;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传授科学知识。

开展多种形式的普及活动,把学习和应用农业实用技术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加快现有科技成果转化和粮食生产、加工重大技术的科研攻关与引进。

(三)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支持多元主体参与粮食经营,激活粮食流通市场

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企业的改革,以现有优势粮食企业为基础,大力培育跨区域的大型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产销衔接,做大、做强粮食企业,发挥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经营者参与粮食市场竞争,对要求从事粮食收购的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在简化手续、优化程序等方面予以支持。

要大力培育现代粮食市场主体,积极推进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粮食现代物流为依托的粮食产业化经营。

发挥粮食经纪人作用[15],积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加强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6],鼓励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引导粮食产业链条继续向生产和加工领域延伸,让种粮农民更多分享粮食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开辟粮食运输绿色通道,对持证运输粮食的车辆和农民自备小型农用车交售粮食的车辆,免收过路、过桥费。

借鉴他省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主体、以期货市场为先导、以电子商务为方向”的粮食流通网络[17],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大力发展连锁、超市、配送经营等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加快流通业态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粮环境。

(四)强化粮食储备,增强粮食安全忧患意识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18]。

只有真正、足够的粮食储备,粮食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因此,各级一要健全各项粮食储备机制。

建立粮食储备预警体系,根据国际粮食供求关系及国内粮食安全的实际,科学定位粮食储备警戒线,保证粮食储备的合理化。

实施粮食储备责任制,对主要负责人、重要岗位责任人确定严明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单位和个人工作积极性。

二是要改善粮食储备条件。

在对现有储备条件进行改善的同时积极扩大储备能力,认真做好粮食储备中的防潮、防虫、防鼠、防损工作,利用科学技术做好粮食保质期的延长,提高陈粮的质量。

三是加强粮食储备监管。

实施粮食储备巡视制度,加大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