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实验探究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393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实验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实验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实验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实验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实验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实验探究题.docx

《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实验探究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实验探究题.docx

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题库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

1.同学们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之后得知碳燃烧时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可能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碳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

猜想①:

只生成CO2;猜想②:

_______________;

猜想③:

既生成CO,又生成CO2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

但遇微量的CO会立即变成蓝色。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经过思考之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步骤一:

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氮气;

步骤二:

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对玻璃管加热;

步骤三:

实验结束后,拆洗装置和仪器。

(1)实验开始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加热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A装置的玻璃管集中加热一段时间,玻璃管中黑

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B瓶中试纸变蓝,C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述猜想___

(填序号)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实验装置中存在不完善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玻璃管内壁附着的铜用水不易清洗干净,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三种能清除铜的方案:

Ⅰ.加入浓硫酸并微热:

Ⅱ.加入浓硝酸与铜反应:

Ⅲ.加入氯化铁溶液:

(4)为了将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清洗干净,上述最佳的方案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合理的理由即可)。

【答案】【提出猜想】只生成CO 【实验验证】

(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2)Ca(OH)2+CO2

CaCO3↓+H2O【实验结论】(3)③ 【实验反思】(4)缺少处理尾气的装置 【拓展应用】(5)Ⅲ 不生成有害气体,环保(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节能等合理即可)

2.“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品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

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

1.查阅资料:

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

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

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铁粉久置变为红棕色固体是由于铁粉和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探究】下表是甲组同学设计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

烧杯外壁

发烫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中一定含

有氢氧化钙

三、取滤渣加入足量______

____________  

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

有铁粉

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

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实验质疑】甲组同学认为“实验操作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磁铁吸引并分离出铁粉,然后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消失,所得溶液呈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

写出生成黄色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出猜想】氧气、水(或O2、H2O) 【实验探究】一、氧化钙(或CaO) 二、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三、稀盐酸(合理即可) 四、碳酸钙(或CaCO3) 【实验质疑】若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固体中的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继续探究】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作出猜想】铁粉生锈变成红棕色的铁锈,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探究】一、猜想成分中只有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

二、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三、铁粉和稀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和氢气。

四、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和稀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滤渣是碳酸钙。

【实验质疑】若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固体中的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法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继续探究】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甲同学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人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选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人过量的,反应完全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人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答案】【作出猜想】HCl【实验与结论】 ②不能  酚酞遇盐酸和CaCl2溶液均不变色,无法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HCl(答案合理均正确)③紫色石蕊溶液(或碳酸盐或较活泼的金属)溶液变红(或产生气泡,与上一空对应)  【拓展与应用】①CaCO3(或碳酸钙)②腐蚀铁制下水管道(或污染水体,合理即可)

4.小红、小明、小芳三名同学用石灰石(含杂质SiO2、CaO、还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与足量的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结束后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①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的显出红色。

③FeCl3只能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存在,若pH>3.8时,FeCl3会完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Fe(OH)3沉淀。

【作出猜想】三个人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CaCl2,其原因是。

结合以上资料,小红和小明认为溶液中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可能只含CaCl2;②可能含有CaCl2和HCl。

小芳并不认同小红和小明的观点,她认为废液中的溶质除了CaCl2和HCl以外,还可能含有,她这样认为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溶液没有变化

废液中一定不含

步骤2:

另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废液中含有CaCl2和HCl

【反思评价】上述步骤中,小明同学提出了另一个实验方案,通过检测废液的pH来判断是否含有盐酸,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

为什么?

【答案】【作出猜想】碳酸钙或氧化钙与盐酸反应都能生成CaCl2FeCl3Fe2O3+6HCl===2FeCl3+3H2O【实验验证】步骤1:

硫氰化钾FeCl3步骤2:

有气泡产生并有白色沉淀生成【反思评价】不合理,若氯化钙溶液的pH小于7,则无法通过检测废液的pH来判断是否含有盐酸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包食品包装袋中的铁粉保鲜剂进行探究。

他们发现其表面呈红棕色。

【提出问题】该铁粉是否变质?

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没有变质;猜想二:

部分变质;

猜想三:

________

【查阅资料】铁与硫酸铁溶液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Fe+Fe2(SO4)3===3FeSO4

【交流讨论】有同学提出猜想一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1】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有持续的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固体物质消失,溶液变色,则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

【实验探究2】另外在实验室取适量铁粉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铁粉无变化

铁粉无变化

铁粉表面有红

棕色物质生成

实验

结论

铁粉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

(1)食品包装袋中常用铁粉和生石灰作保鲜剂,

二者均能保鲜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生活中防止铁“变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猜想与假设】全部变质 【交流讨论】正常铁粉呈黑色,该铁粉保鲜剂表面呈红棕色 【实验探究1】Fe+H2SO4===FeSO4+H2↑ H2SO4、FeSO4 【实验探究2】铁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拓展迁移】

(1)都能与水反应 

(2)防止铁与氧气或水接触

6.小明在帮助老师清理化学实验室时,发现一瓶名为草酸的白色固体。

仔细查看药品标签,确认其化学式为H2C2O4。

草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为此他展开了探究。

探究一:

草酸是否具有和稀盐酸、稀硫酸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设计实验】现将少量草酸固体溶于水中,形成草酸溶液,并进行以下实验:

(1)向草酸溶液中滴加,发现溶液变红,说明草酸溶液显酸性。

(2)向草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粉,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草酸与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反应。

写出稀硫酸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二:

草酸加热能否分解?

取少量草酸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得到水和气体氧化物,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设计实验】为验证草酸分解生成的气体,小明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当观察到,说明草酸分解生成的气体中含有CO2。

(2)当观察到E中氧化铁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且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分解生成的气体中含有。

【拓展反思】在进行金属冶炼实验时,需进行尾气处理,其目的是。

【答案】探究一:

【设计实验】

(1)紫色石蕊溶液【得出结论】活泼金属Zn+H2SO4===ZnSO4+H2↑探究二:

CO2、CO中的一种或两种【设计实验】

(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拓展反思】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探究一:

【设计实验】

(1)草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得出结论】向草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粉,有气泡产生,说明草酸能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稀硫酸与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探究二:

由质量守定律可知产生的气体氧气物为CO或CO2或两者都有。

【设计实验】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观察到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中含有CO2。

(2)B装置的作用是除尽CO2,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CO2是否被除尽,D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气体,当观察到E中氧化铁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且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分解生成的气体中含有CO。

【拓展反思】一氧化碳有毒,为避免污染环境,要进行尾气处理。

7.小明发现自己的眼镜镜框上常会出现一些绿色物质,为此小明与小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资料】铜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铜绿,铜绿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提出问题1】铜绿有什么性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1:

铜绿能与稀盐酸反应;猜想2:

铜绿受热可以分解。

【实验与设计1】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铜绿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并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铜绿可与稀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

取铜绿样品于试管中,加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2】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组同学们处理实验①中废液,防止污染环境,需要探究废液的组成成分。

废液中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一种可溶性铜盐、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猜想1:

只有氯化铜

猜想2:

有氯化氢和氯化铜

【实验与设计2】

(1)小明取少量实验①中的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溶液颜色呈,认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只含有氯化铜。

小组有同学提出质疑,反应后的溶质中不一定只含有氯化铜。

他的理由是。

(2)另一小组同学向实验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观察到,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

【反思拓展】铁片和铜片同时置于相同外界环境时,铁片比铜片锈蚀(填“易”或“不易”)。

【答案】【实验与设计1】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得到蓝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与设计2】

(1)蓝色若氯化铜溶液中混有稀盐酸时,溶液仍会呈蓝色

(2)有气泡产生,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Fe+CuCl2===FeCl2+Cu(或Fe+2HCl===FeCl2+H2↑)【反思拓展】易

【解析】【实验与设计1】①铜绿为碱式碳酸铜,含有碳酸根离子,根据实验结论:

铜绿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可推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加热碱式碳酸铜可观察到试管中绿色固体变为黑色,试管口有小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与设计2】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碱式碳酸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但是若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稀盐酸为无色溶液,则混合溶液仍会呈蓝色,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不只含氯化铜;

(2)由于氯化铜为生成物,无需检验,则只需要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氢即可,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所以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反思拓展】在相同条件下,铁片比铜片更易锈蚀。

8.火灾事故调查记录显示,一般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废弃的装修材料,如木屑、塑料品等,而且施工企业为了施工方便擅自放空消防水箱的储存用水,致使消防设施未能发挥作用,火势迅速扩大。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了解到木屑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易燃,完全燃烧产物为CO2和H2O,为了进一步了解木屑的组成,该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木屑由哪些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木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你认为同学们不能确定木屑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的原因是

【设计实验】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观察到,说明木屑中含有碳元素。

(3)实验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水珠出现,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木屑中含有氢元素,有同学认为该结论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拓展实验】彤彤对兴趣小组的实验装置改进后就可以检验是否有氢元素,她的实验改进方案是。

经过实验,观察到,说明木屑中含有氢元素。

【分析计算】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取木屑14.1g,其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生成水的质量为9.9g,通过计算可以确定木屑中(填“含”或“不含”)氧元素。

【反思交流】通过对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易燃物在存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明火。

【答案】【作出猜想】由于木屑燃烧时,有氧气参与,因此不能确定生成物中的氧元素是否全部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气

【设计实验】

(1)2H2O2

2H2O+O2↑

(2)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中可能会含有少量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中也会有水珠出现【拓展实验】在装置A和B之间加一个多功能瓶,且多功能瓶中加入浓硫酸,在B和C装置中间加一个U形管,U形管中装入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变蓝【分析计算】含

【解析】【作出猜想】木屑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木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能证明含有氧元素,因为有氧气参与反应,故不能确定反应产物中的氧元素是否全部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气。

【设计实验】

(1)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2)若要证明木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只需证明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则若观察到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木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3)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有水珠出现,其原因可能是木屑燃烧产生的水,也可能是氧气携带的少量水蒸气,所以不能证明木屑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拓展实验】若要检验木屑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则应先除去氧气中携带的少量水蒸气,即在A、B装置间增加干燥装置,在B、C之间增加检验装置(如无水硫酸铜),当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后,证明有水生成,则木屑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分析计算】已知14.1g的木屑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33g的二氧化碳和9.9g的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木屑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3g×(

)=9g,木屑中氢元素的质量为9.9g×(

)=1.1g,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为9g+1.1g=10.1g<14.1g,则木屑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9.提起维生素C,人们都知道它“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的功效,其实维生素C还能改善人体对铁、钙和叶酸的利用;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坚持按时服用维生素C,可使皮肤黑色素沉淀减少,从而减少黑斑和雀斑,使皮肤白皙。

李文将妈妈吃的维生素C片拿到实验室和同学们一起研究。

【提出问题】维生素C由哪些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

(1)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2)维生素C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李文猜想:

维生素C中一定含有C、H元素,他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

肖浩猜想:

维生素C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李文认为肖浩的猜想错误,因为维生素C中是否含有氧元素需要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

(1)李文和肖浩称取了1.76g的维生素C样品,利用图A装置进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他们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选择空气的原因是。

(2)B、C、D、E装置的作用是充分吸收燃烧产物并利用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则四个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

其中E中的现象应为。

(3)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为

装置

B

C

D

E

实验前的质量/g

150

150

150

100

实验后的质量/g

150.72

150

152.64

200

通过计算和分析,李文发现1.76g样品中含有氧元

素g。

【交流与拓展】同学们查阅资料可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xH8O6,请你判断x的值为。

【答案】【猜想与假设】维生素C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设计实验】

(1)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等其他成分的干扰

(2)B→E→D→C 白色固体不变色(3)2NaOH + CO2===Na2CO3 +H2O (4)0.96 g 【交流与拓展】6

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如图将铁片、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反应一段时间,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他们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请你再选择一组试剂来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二: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试管A、B内的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

同学们对该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猜想假设】

猜想①:

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

猜想②:

硝酸亚铁、硝酸铜

猜想③:

硝酸亚铁

【交流讨论】老师指出,有一种猜想是错误的,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猜想不成立。

为了验证其他两种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插入铁片

铁片表面有银白色物附着

猜想成立

方案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

有白色沉淀生成

写出方案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应用】本次实验得到的废液不宜直接排放,可以向废液中加入回收金属。

【答案】实验一:

Fe>Cu>Ag(或铁>铜>银)铁丝、银丝和硝酸铜溶液(或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和铜丝等合理即可)实验二:

【交流讨论】③【实验设计】稀盐酸(合理即可)①AgNO3+HCl===AgCl↓+HCl(与上一空对应)【拓展应用】铁片

【解析】实验一:

将铁加人硝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可以从硝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将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铜可以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则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银。

要判断铁、银、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从“两金夹一盐”或“两盐夹一金”的角度设计,如铁丝、银丝和硝酸铜溶液;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和铜丝等。

实验二:

【交流讨论】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因此废液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因此猜想③不成立。

【实验设计】铁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说明废液中含有硝酸银,故猜想①成立。

检验银离子还可以加入含氯离子的溶液,如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等均可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拓展应用】铜离子和银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所以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应向废液中加入价格不高的铁片回收金属。

11.某化学探究小组为研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

取从不同地点取来的石灰石放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的现象。

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班级同学对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原因是。

【提出猜想】

猜想1:

可能与温度有关;

猜想2:

可能与石灰石颗粒大小有关。

【设计并实验】

小明按照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比较20s内收集二氧化碳的体积:

实验编号

温度(℃)

石灰石(1g)颗粒大小

稀盐酸浓度(%)

20s收集二氧化碳的体积(mL)

20

粉状

10

56

20

块状

10

32

30

粉状

10

89

30

块状

10

57

(2)实验装置还要增加一个(填写仪器名称)。

(3)实验中小明通过排出集气瓶中的水来测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还应该在水中倒入少量。

【得出结论】(4)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