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现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165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docx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影产业现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docx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验研究

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电影产业之我见

指导老师许丽萍

姓名陈悦

学号21116056

 

中国电影产业之我见

陈悦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蚌埠21116056)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已逐步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收益逐年大幅提高。

然而与美国等电影产业已趋向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较,规模偏小和资金短缺已成为抑制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

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之路。

通过对其历史的考察与分析,结合国外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认为在未来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变革中,无论在市场层面还是文化层面上,中国电影产业对于世界电影产业而言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制约对策

 

引言

自1993年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影业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探索,中国电影直到2003年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2005年,借助于2002年以来电影发展的趋势,加上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抗战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些年度契机,中国电影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电影产量(260部)打破2004年创下的记录(212部),电影票房收入再创新高,并且连续第3年超越进口大片,电影投资和融资市场空前活跃,国产影片放映份额和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国产电影参加国际影展的数量和获奖数都超过历史水平,国产影片的海外交易情况令人欣喜,大电影产业收入持续增加;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快速增长,数字电影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1]。

一方面,从这些成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影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制约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因素

(1)虚高票价:

电影消费的结构矛盾

从1993年到2003年,整整10年间,内地的电影票房多年徘徊在不到10亿元人民币的数字上,2004年电影票房超过了15亿元。

对电影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也可以说是一个跨越式发展。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个高票房的实现是以高票价为前提的。

1989年,内地的电影票均价是每张0.25元,2004年的每张均价是50元。

15年间电影票价上涨了200倍,而内地人均收入的涨幅充其量也不到30倍。

这样一个消费结构导致的矛盾是:

想看电影的人没钱,有钱的人不看电影。

电影是大众娱乐,上个世纪90年代,电影观众的主体是进城的民工,电影院的脏乱环境是令内地刚刚出现的城市白领望而却步的地方。

十多年后的今天,到豪华影厅看电影成了城市白领的休闲方式之一,与此相反,电影院几乎就难以看到民工的身影了。

一张电影票就是一个民工几天的饭钱,而对那些饿着肚子讨要工钱的民工来说,电影院真的就只是与他们无关的有钱人的“天堂电影院”了。

事实上,即使是月入几千元的城市白领,看电影也是他们需要思量一番的高消费,因为看一场电影就会花费他们月薪的几十分之一,无奈之中他们很多人选择了看盗版碟。

而对于电影制作者来说,虚高票价带来的恶果是,人们的电影消费只集中在凤毛麟角的炒作生猛的大片上,如此一来,绝大多数电影血本无归。

拍电影不赚钱,投资者于是捂紧了自己的钱袋。

根据官方的说法,2004年国产片在数量上也上了一个高台阶,产量创纪录地突破了200部。

但对观众来说,真正能看到的也就十几部,很多电影要么是“见光死”,要么是“进库房”。

电影票价的“贵族化”现象,人为地将电影拖向了“高消费文化”[2]。

在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只占普通人月收入的几百分之一,在他们那里,看电影是一件不假思索的事情。

票价居高不下,成了影响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一大障碍。

1989年内地电影票是0.25元人民币一张,当年全国的总票房是27亿元,2004年尽管内地票房有15亿元,但却是以每张50元为代价。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明确表态:

‘电影票价居高不下,让广大观众望而却步。

这种高票价和低人次的现象,是违背电影市场规律和中国国情的。

’电影票价的下调当然不能依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只有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出现有助于电影产业发展的合理票价,这种竞争是电影院线之间的竞争。

(2)影院单调:

电影“失踪”的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的影院多厅的少,单厅的多。

36条院线的1000多家影院,才2000多块银幕,平均一个影院才2块银幕,剩下5000余家影院全是单厅的,一天上一部新片,影院是超负荷的,还有很多影片进不了市场,因为没有影片发行放映的空间。

国家电影局副局长谷国庆分析说,“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有6000多家电影院、36家电影制片厂和100多家大大小小的民营制片公司,可是规模与收入并不匹配,我们还需要适应市场,扩大中国电影的内需。

”这位国家电影局官员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充满了信心,从理论上说,这也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

全国13亿人,假如每人每年看一场票价为10元的电影,国内的电影票房就会有130个亿!

谁也无法预言国内票房何时能从15亿变为130亿,因为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种种现实的努力,这其中影院建设是一种有望在短期内取得大成效的举措。

早在2002年,国家广电总局就开始实施全国性的电影院线制改革,这项改革的目的是为那些拍摄完毕就被锁进片库的国产电影寻找市场。

然而,这种‘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院线制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未触动电影发行体制的核心。

有专家分析说,整个北美地区不过只有4条电影院线,而中国内地却有36条,这是行政划分的结果而非市场选择。

而绝大多数规模不大的电影院线都生存艰难,市场整合势在必行。

(3)市场无序:

电影发展的生态危机

2005年1月11日晚,首届中国导演协会年度颁奖典礼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此次颁奖礼吸引了两岸四地两百多位导演参加,其阵容之庞大是中国所有电影颁奖礼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颁奖礼上有一个特别的节目是‘砸盗版’,这个象征仪式表达了导演们对盗版猖獗的混乱现状的愤怒和无奈。

正当电影人对盗版光碟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之际,比光碟盗版更具杀伤力的网络盗版又开始‘异军突起’,不计其数的观众在网上收看盗版电影,电影投资人的收益却为零。

网络盗版猛于虎,甚至到了随便注册一个网站,花一点点钱就可以向电影公司买一个版的地步,一部电影第一天在影院播放,第二天就能有几十家网站马上跟进。

盗版的原因的确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正版影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影迷们在看盗版碟,导演们也在看盗版碟。

目前,政府开始加大对盗版者的打击力度了,官方出台的最新措施是,对贩卖盗版光碟者可以判处最高7年的有期徒刑,但成效依然需要等待。

(4)电影审查制度期待改革

一直以来,内地电影的审查制度都让很多电影制作人牢骚满腹,因为没有一个文本的规则可依,一部戏能不能通过审查都是靠审查委员的经验和当前的政策方向来把握。

同样的情节,也许上个月可以通过审查,但是这个月就不行了,同样的题材,也许上个月还能拍,这个月就不能拍了。

甚至,同样的情节,在引进的国外大片里就可以,国产电影里就不能通过审查了。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改革,不光是国家广电总局的课题,因为电影涉及到相关部委的内容,都要先由相关部委审查通过。

而久久不见出台的分级制度,也另中国电影银幕上一片武侠世界的刀光剑影,毕竟这类题材相对稳妥,比较容易通过审查。

毫无疑问,不适当合理的审查制度不但会影响我国电影的创作质量和数量,还会使我国电影的题材无法创新,当“武侠时代”过去,也许中国电影又将陷入危机。

(5)“后电影开发”尚未引起重视

所谓“后电影开发”,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掘电影放映以外的附加产值。

后电影开发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形式,一是影片本身作为一种特定产品的经营方式,二是与影片相关的其它商品的开发方式。

影片制作完成以后,除了在影院放映以外,还可以在电视上播放,制作成VCD、DVD租售,制作成影片的原声音乐CD,制作成广播剧,每一种视听消费方式的存在,都意味着一个能够抢占并攫取利润的市场空间。

而与影片相关的其它商品的开发,则是将影片作为一个品牌向所有可能渗透的行业做延伸和衍生,可以包括利用影片形象促销各种日用消费品和玩具产品,贴片广告,服装道具拍卖,外景地旅游开发乃至建立主题公园等等。

后电影开发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完备的产业体系。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后电影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投资人,都没有给于应有的关注,没有纳入到影片的整体营销体系之中,近几年几乎只有动画片《宝莲灯》做了这方面有规划的尝试,而结果只是差强人意。

这和一直以来中国电影重视教化功能和艺术品格、缺乏商业眼光市场意识有关,同时也是电影票房的总体低迷使电影人不敢去做无益的“非分之想”,因为将影片作为品牌经营,做其他相关产品的开发,需要建立在影片能够或已经产生轰动效应的基础上。

二、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

第一、深化企业改革,重塑现代化的电影市场主体

  政府大力引导国有电影单位加快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等方式改制重组,逐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

在中国电影集团和上海、长春、西安、潇湘电影集团全面转制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国有独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同时吸纳非公有资本和部分外资参与电影的制作经营和影院改建,大力培育民营电影企业及影视产业基地的建设。

近年来,新画面、世纪英雄、华谊、保利、横店、万达、博纳等一批新兴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崛起[3]。

去年,总局和地方政府联合培育了浙江横店影视产业试验区,以及一批区域型和企业型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第二、加快流通领域改革,完善现代电影市场体系

  中国的电影院线制改革从2002年开始起步,基本打破了原有的多层次、单渠道的行政区域性发行垄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了以资本为纽带、连锁式的发行放映院线新体制。

由于影院的布局和设施建设、服务水平还远远不够,目前还要进一步加快融资投入和院线的产权重组,加快市场的统一开放,扩大院线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真正形成完善的多渠道、多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

  现代化影院的建设是市场建设的基础,中国政府认真履行加入WTO的承诺,进一步开放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效地吸引了外片、外资、外企,特别是像时代华纳、哥伦比亚、索尼、柯达等国际著名娱乐产业集团来华合作,合拍了一批影片,合建了部分现代影院和技术公司,以其科学的经营理念、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规范的管理措施,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优质的电影产品和服务,也创造出良好的市场效益。

广电总局相继出台了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影院投资者和经营者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第三、推进内容与品牌创新,形成多样化的电影产品结构

  中国拥有13亿人口,电影受众市场的潜力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影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电影制作必须更紧密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不断推进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产品和品牌的创新。

通过实施精品战略,提高艺术质量和产品竞争力,鼓励艺术家创作出深受广大观众

业运营,行业自律,社会支持”的产业运行体制。

今年总局已着手启动《电影促进法》的起草,着力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加大综合执法改革和市场监管的力度,加快电影人才的培育,逐步建立起农村、中小学校和贫困地区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起电影市场的良好秩序。

通过推广电脑售票联网、评定星级影院等现代化手段,进一步提高电影的管理水平和效率[4]。

 

参考文献

1.张献民中国电影产业现状观

2.钟大丰.产业结构与经济活力一中国电影改革随想一题.电影艺术.2004,05

3.高红岩,邹文兵.产业融合:

中国电影业的机遇与挑战.新视野.2005,02

4.赵实.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加快电影业的振兴与发展.电影通讯.200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