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物理期末复习重要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004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70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物理期末复习重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九上物理期末复习重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九上物理期末复习重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九上物理期末复习重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九上物理期末复习重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上物理期末复习重要资料.docx

《九上物理期末复习重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物理期末复习重要资料.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上物理期末复习重要资料.docx

九上物理期末复习重要资料

重要复习资料:

2017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考点复习

1.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用滑轮组来拉升重物时,绳子拉力的计算,就是看有几段绳子拉着重物,拉力就是重物重力的几分之一.关系:

(1)如果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和绳子的摩擦力:

F拉=G物/n

(2)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不考虑摩擦力公式为F拉=(G动+G物)/n;

其中:

F拉:

拉力,G动:

动滑轮的重力,G物:

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n:

吊住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命题方向】

命题的关键是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已知拉力求物重或已知重力求绳头的拉力,要注意:

考虑不考虑动滑轮的重,不考虑摩擦力,这样简单的题目以填空形式出现,最主要的是与机械效率的内容结合.

【解题方法点拨】

滑轮组计算拉力的题目实际就是有几段绳子在拉重物,关键在于这“几段”是怎么看是几段的,要抓住“在拉重物”这几个字,只有拉重物的绳子才能算进去,也就是在拉动滑轮(或直接拉重物)的段数,拉定滑轮的绳子是不算的.

 2.杠杆的分类

【知识点的认识】

(1)人类发明各种杠杆应用于生活,其目的有三:

省力、省距离和改变用力的方向.因此我们把杠杆分为三类: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和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

(2)天平是等臂杠杆.关于天平的使用,我们已学过,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它是根据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和杠杆平衡条件来工作的,天平平衡时,砝码加游码的总质量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3)秤是用来称量物体的质量的工具,它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制成的,使用时,可以是等臂杠杆,也可以是不等臂杠杆.

(4)生活中常见的省力杠杆:

羊角锤头撬钉子、手推独轮车、剪树枝的剪刀、瓶盖起子、核桃夹等.生活中常见的费力杠杆:

人的前臂、钓鱼竿、裁缝用的剪刀、筷子、镊子等.

【命题方向】判断生活中的杠杆式什么杠杆是命题的关键,例如:

人体的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转动.如图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由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杠杆.

例1:

如图所示的器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B.

镊子独轮车

C.

D.

托盘天平筷子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

A、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独轮车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正确;

C、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C错误;

D、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

B.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例2:

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

(1)力臂的概念: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动力的大小变化.

解;由图可知动力F1的力臂始终保持不变,物体的重力G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增大,在L2<L1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2>L1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

故选C.

点评:

能否正确分析重力的阻力臂与动力臂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解题方法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要看动力臂与阻力臂之间的大小关系.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上面的例题由于人的前臂相当于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已经固定,且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是一个费力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在动力臂和阻力臂确定的情况下,手托起的物体越重,肌肉提供的动力越大,感觉越累.

 

3.力臂的画法

【知识点的认识】

力臂的画法:

(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适当延长.

(3)在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在垂足处画出直角,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力的作用线重合,让另一条直角边通过交点,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在旁边标上字母,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命题方向】

力臂的画法,判断是什么力臂都是命题方向.

例1:

如图是列车上售食品的手推车,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使手推车前轮向上翘起,请画出售货员所用的最小动力及其力臂.

分析:

首先应找到本题的支点在后轮的着地点;其次知道使手推车前轮向上翘起,阻力为手推车的重力,阻力臂为支点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是定值;最后能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会用数学方法分析出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能突破:

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动力臂时力臂最长.

解:

支点在后轮的着地点如图,动力的作用点在手握车把的地方,连接支点与动力的作用点,为最长的动力臂,用大括号标出,标上字母符号L;

在动力作用点处垂直动力臂斜向下画出动力,标上字母符号F,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常见的错误是将动力画得竖直向下,没有细致分析此时的动力臂并不是最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是:

支点与动力作用点的距离为最长的动力臂.

例2:

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标力臂l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

根据力臂的画法进行分析,即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解:

因为动力的力臂的做法是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而AB选项中线段与动力作用线不垂直,所以A、B选项错误;

又因为C选项中,表示力臂的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考查学生对力臂的画法掌握情况.

【解题方法点拨】

画杠杆示意图时应注意:

(1)阻力作用点应画在杠杆上.有部分同学认为阻力由石头的重力产生,所以阻力作用点应画在石头重心上,这是错误的.

(2)确定阻力方向.当动力使杠杆绕支点顺时针转动时,阻力一定使杠杆逆时针转动.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力臂可用虚线画出并用大括号标明,也可用实线画出.

4.杠杆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类型

力臂的大小关系

力的大小关系

特点

应用

省力杠杆

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

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杠杆

l1=l2

F1=F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不费力也不费距离

天平,定滑轮

【命题方向】

判断一个杠杆(生活中一些工具、机械)属于什么杠杆是命题的主要方向,把一些杠杆机械归类.或者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例1:

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处靠近,这样做是为了(  )

A.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阻力臂,省力

C.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D.增大动力臂,省力

分析:

剪树枝时,用剪刀口的中部,而不用剪刀尖,减小了阻力臂,就减小了动力,在阻力、动力臂一定的情况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减小了动力、更省力.

解:

用剪刀口的中部,而不用剪刀尖去剪树枝,减小了阻力臂L2,而动力臂L1和阻力F2不变,

∵F1L1=F2L2,

∴F1=

将变小,即省力.

故选B.

点评:

灵活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有关杠杆的实际做法,多积累,能恰当的使用好杠杆(省力或省距离).

例2:

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路常用的两种墙壁开关,其按钮可绕面板内某轴转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 甲 较易损坏,这是因为按动这种开关的 力臂 较小,按动需要的力较大.

分析:

按动开关时,开关会绕面板内的轴转动,所以开关属于杠杆.那么哪个容易损坏呢?

一般开关损坏的原因是由于受力过大造成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小的需要的力较大.

解:

甲乙两种开关均可在力的作用下绕轴转动,符合杠杆原理,因甲力臂小,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力臂越小作用力越大,因此损坏的越快,所以甲较易损坏.

故答案为:

甲;力臂.

点评:

根据题中的信息,用杠杆知识去进行分析.因为两种开关均可在力的作用下绕轴转动,符合杠杆原理,力臂越小越用力因此损坏的越快.

【解题方法点拨】

学会利用模型法解题,模型法:

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利用其特点解题:

省力杠杆费距离 l1>l2,F1<F2;费力杠杆省距离 l1<l2,F1>F2;等臂杠杆 l1=l2,F1=F2.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

提出问题:

当杠杆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那么杠杆平衡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实验步骤:

(l)实验前要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使杠杆的重心落在支点上,从而消除杠杆的重力对平衡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再旋动两端的螺母

(2)在已调节平衡的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支点两边的钩码重力分别是动力FI和阻力F2,用刻度尺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说明:

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方便测力臂.使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也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只是实验操作比较麻烦.

实验数据:

序号

F1/N

L1/cm

F2/N

L2/cm

1

1

5

0.5

10

2

1

10

0.5

20

3

1.5

10

1

15

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写作F1L1=F2L2,用比例式表示为

=

【命题方向】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实验是主要的命题方式,主要以解答题为主

例: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  N.

测量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0

2

10

2

15

1.5

20

3

5

15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分析:

(1)由图知,杠杆左端下倾,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右移,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2)由前两组可以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第三组已知动力和动力臂、阻力臂,所以可以得到阻力;

(3)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

解:

(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由于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可以方便的读出力臂;

(2)第三组的阻力为F2=

=

=1N;

(3)“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也就是实验过程中没有改变动力或阻力的方向.故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

(1)右;力臂;

(2)1;(3)B.

点评: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解题方法点拨】

利用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去探究.

 

6.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知识点的认识】

(1)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不能理解成:

“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或“总功大,机械效率低”.

(2)当总功一定时,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3)当有用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4)当额外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多(或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

【命题方向】

根据不同的机械判断其机械效率的大小是命题的方向,一般以选择题为主.

例1:

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分析:

甲吊车的机械效率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说明甲吊车所做的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值比乙吊车大;把相同质量的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根据公式W有用=Gh=mgh可知:

两辆吊车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机械效率不同,是因为做的额外功不同,导致总功不同.

解:

A、分析知甲乙吊车做的有用功相同.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两辆吊车做的有用功相同,乙吊车做的额外功较多,所以乙的效率较低.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已知甲吊车的机械效率高,有用功相同,如果甲吊车的总功较多就与效率高矛盾.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两吊车做的有用功相同,如果总功也相同,则机械效率相同.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机械效率公式和对有用功的理解.效率大小要根据计算公式η=

判断.

例2:

如图所示,小王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摩擦不计),分别将重力不同的两个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其中G1>G2,则所用的拉力F1  F2,

其机械效率η1  η2.(填“>”、“<”或“=”).

分析:

由滑轮组的结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1=2,n2=3;因摩擦不计,

用同样的滑轮组,提升的物重不同,根据F=

(G物+G动)分析拉力的大小关系;

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越多,而额外功不变,根据效率公式η=

=

分析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

解:

由滑轮组的结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1=2,n2=3;因摩擦不计,

则所用的拉力F1=

(G1+G动),F2=

(G2+G动),

∵G1>G2,

∴F1>F2,

∵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

∴根据W有用=Gh可知:

W有用1>W有用2,

∵滑轮组相同(摩擦不计),滑轮组做的额外功相同,

由η=

=

可知:

η1>η2.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考查通过变化有用功或总功来判断机械效率的变化.若有用功相同,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否则越高;若额外功相同,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否则越低.

【解题方法点拨】

(1)要注意理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不要误认为功率大的机械,做功就越多,机械效率就越高,或者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功就越多.这是一个误区.

(2)判断机械效率的大小,主要根据公式η=

,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7.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知识点的认识】

(1)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η=

,因为W有用=Gh,W总=Fs,所以有η=

,又因为s=nh,所以有η=

,如果不计摩擦和绳重,则有F=

,所以η=

(2)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G物相同时,G动越大、η越小;

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G动相同时,G物越大、η越大;

③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绕绳方式无关.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

公式简单运用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重力G为400N的石块匀速提高6m,所用拉力F为25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A.60%B.70%C.80%D.90%

分析: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则重物被提升的功为有用功,而人的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故机械效率可用η=

=

来求解.

解:

已知G=400N;h=6m;F=250N.从图中看出有两段绳子在拉重物,故s=2h=2×6m=12m

故机械效率η=

=

=

=80%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属于求滑轮组机械效率中最基础的题目.

第二类常考题:

如图所示,是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从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的情形.某次操作中,工人用400N的拉力F在1分钟内将总重为900N的泥土匀速提升5m.在这段时间内:

(1)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分析:

(1)克服泥土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2)拉力F所做的功是总功,总功与时间的比值等于功率;

(3)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是机械效率.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用到的公式多,难点是求拉力所做的总功,由滑轮组的特点知: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是s=nh;从而求出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解题方法点拨】

(1)根据滑轮组装形式,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求出物体上升高度,然后利用公式W总=Fs计算总功、W有用=Gh计算有用功,最后用有用功除以总功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滑轮的机械效率取决于动滑轮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如果动滑轮质量越小,物体质量越大,则效率越高.

8.斜面的机械效率

【知识点的认识】

(1)有用功是由使用机械的目的所决定的.当用斜面提升物体时,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就是有用功,W有=Gh.

(2)额外功是克服相互接触物体间的摩擦阻力所做的功.对于斜面而言,W额=fs.

(3)总功是指动力对所做的功.一般情况下使用斜面时,动力做功W总=Fs.

(4)由功的原理: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而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就包含了有用功和额外功.即:

W总=W有+W额.

(5)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只能小于1(理想状态下可能等于1),并且无单位

斜面的机械效率η=

=

,在同一斜面上,由于倾斜程度相同,即

一定,故在同一斜面上拉同一物体(粗糙程度相同)时,在斜面上所移动的距离(或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不同时,机械效率是相同的.

(6)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

【解题方法点拨】

了解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区分使用斜面时有用功和总功是解题的关键.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应用

如图所示,为方便残疾人上下台阶,一些公共场所设计了专用通道(斜面).沿通道上台阶和直接上台阶比较,可以  (选填“省力”、“省距离”或“省功”),若将重700N的小车沿8m长的斜面推上1.2m高的平台,沿斜面所用的推力为150N,在此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分析:

斜面是省力的模型,由重力和高度可求有用功,由推力和斜面长度可求总功,由效率公式可以求出机械效率.

解:

斜面加长了距离,并且做功也由于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也增加了功,但是可以省力.

将小车推向斜面时,有用功为:

W有=Gh=700N×1.2m=840J,

总功:

W总=FL=150N×8m=1200J.

机械效率为:

η=

×100%=

×100%=70%.

故答案为:

省力,70%

点评:

从图形上看以看出斜面不省距离,另外效率也不能为100%,故也不省功,但是可以让人在推的过程中省力.

第二类常考题:

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如图所示,斜面长1m,高0.4m,用大小为5N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重10N的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若仅使倾角θ逐渐增大,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将逐渐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此斜面的机械效率将逐渐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分析:

(1)根据η=

=

求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2)使用斜面时,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斜面越陡越费力;

(3)斜面越陡,斜面机械效率越大.

解:

(1)斜面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

×100%=80%;

(2)若仅使倾角θ逐渐增大,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将逐渐增大;

(3)其他条件不变,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

80%;增大;增大.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机械效率计算和机械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9.功率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功率:

在物理学中,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公式:

P=

(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3)计算功率的另一个公式:

P=Fv,即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所做的功可表示为Fv.(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拉力,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a.推导:

由P=

,联立W=Fs,得P=

=

=Fv.

由该公式可知:

在功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

b.应用:

当汽车上坡时,司机采取换挡的办法,减小速度,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

某九年级同学家住5楼.一天,他提着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走到家里在此过程中,下列估算不合理的是(  )

A.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200J

B.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3W

C.他爬楼做的功约为6×103J

D.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1×103W

分析:

估算出30个鸡蛋的重力和爬楼的高度,根据W=Fs可算出做功的多少.然后再根据P=

计算功率.

解:

(1)根据书本中“手托两只鸡蛋的力大约为1N”,可知提30个鸡蛋的力大约为F=15N;住宅楼的楼层高大约3米,家住5楼,此同学实际爬楼高度h=3m×4=12m;故提鸡蛋的力大约做功W=Fs=15N×12m=180J.

W1=Gs=500N×12m=6×103J,

他爬楼做的功W总=W+W1=180J+6×103J=6.18×103J,

故A、C比较符合实际;

(2)从1楼到5楼大约1min,则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P=

=

=3W;故B符合实际;

爬楼做功的功率P1=

=

=1.03×102W,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

所谓估算,不是猜,而是依据生活经验或常识,对相关物理量进行估计,必要时还需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得出结果;需注意:

实际爬楼的层数等于楼层数减一.

第二类常考题:

工人用定滑轮将重24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升,所用拉力为250N,5s内重物上升4m.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W.

分析:

解决此题是利用功的公式W=Fs求解有用功和拉力所做的功,利用功率的公式P=

求解功率.

解:

重物上升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W′=Fs=Gh=240×4=960J;

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W=250×4=1000J,利用功率的公式P=

=

=200W;

故答案为:

960,200.

点评:

解决此类型题目要区分有用功和总功,会利用功率公式求解功率.

【解题方法点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