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891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日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学日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学日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学日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学日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日记.docx

《教学日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日记.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日记.docx

教学日记

【教学反思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专家报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

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开学的三周内,先在12班进行了试验,现把初步的思路简单介绍:

作文课,一反常态,先分析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标。

针对上次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总体要求。

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单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

静思独立,老师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成文后,组长示意可以写读书笔记。

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

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

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

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

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学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又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教学反思二】

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

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

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

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让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

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

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

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

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

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生活随笔

 

心灵阳光的激情

谁的生命不曾洒满阳光?

当某一天,命运的巨掌出其不意地将我们推入无边的黑暗隧道时,

不必惊慌,不要恐惧,

那些珍藏在心灵深处的美好往事,将会如阳光一般照亮我们晦暗的心,

那种对生命的拥抱,

对人性的热爱,对梦想的向往,

对一切未知不屈不挠的激情

将引发照亮我们通向未来的路途。

心声校园

杜庆峰

今天业务学习时,李香老师敞开心扉,把自己在上课时的感受、听课时的思考,毫不隐瞒地象涓涓细流一样娓娓道来,道出了“心声”,会场上鸦雀无声,效果好极了。

听别人讲真话的感觉是幸福的。

与学生讲真话,学生会感到被尊重;与同事讲真话,会增进同事间的理解与信任;讲真话,做真事,生活在这样的校园之中,该是多么的幸运啊!

当今社会,能说句真话确实不易,敢于事事讲真话,讲心话的人几乎销声匿迹。

为什么大家不讲真话?

真话往往难听,刺耳,真话往往让别人难堪,真话往往揭别人的伤疤,指向别人的痛处。

能修炼到听取别人的批评时,心中是高兴的,真是不易。

毛泽东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品个,在21世纪还有没有人响应?

如果真的那样做了,效果恐怕还真的不错。

周三下午,召开班主任会,我基本上营造了这么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让别人感受到安全,舒心,轻松、愉快的会场,听到了大家的真实的声音。

争取今后能多听到别人的“心声”。

实际上,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对问题的看法,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和处事的方式。

敢于讲真话的人,从个体的角度,把事实谈清楚,把理由讲充分;人人讲真话,整个社会就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作为领导者,应善于把各个不同角度的合理成分吸收过来,加以融合,作出决策,以调动大家积极性。

因此,营造和谐愉快的心理氛围,让大家坦称些,实际些,尽量脱去面纱地谈问题,是领导者的第一步工作;然后,让大家都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问题,思考问题,做一名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师;第三步,提高领导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包容之心,宽容之心,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第四步,融合所有人的智慧,作出决策,这应是领导者成功的法宝。

多余的表扬

杜庆峰

开学的第一天,同学、老师都处于一种莫名的兴奋之中。

我到校后,简单地清理了以下办公室,也很想与同学见面,便下楼准备到教室去。

刚下到二楼平台,一位撅着屁股扫楼梯的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个子很高,扫得很专注,以至于我走到他身边,头也不抬一下。

直至我走到他跟前,弯腰看了一下他的面孔,才抬起头。

我感到怪愕然,起初我以为是田新徐,一看居然是张乐。

我说:

“吆呵,是张乐呀!

”他忙说:

“杜老师好!

”我真想说两句表扬他的话,但忽然又觉得,任何口头的表扬,不仅不会让他感到荣耀,甚至会让其感到羞辱,以至于从此以后在也不干这事了。

我赶忙闭口。

我想他从我的眼神里肯定读得出赞许,这无声的表扬,是对其行为的充分认可。

张乐的文章,张乐的日记马上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孩子的确不错,作文写得特棒,显示出难得的悟性。

我觉得他有天生的文学素养。

日记写得很清纯,诗歌写得连我也觉得望尘莫及。

说实话,面对他,我不知该如何引导。

可我从没想过,这孩子能在别的孩子都在神采飞扬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在打扫办公楼的走道。

我想我没有必要过问是谁让他扫的,如果是别的老师让其扫的,他不会如此地专注。

面对此,我觉得表扬是如此的苍白。

我走开了,我觉得眼前的阳光更加灿烂了。

由和女儿打羽毛球想到的

杜庆峰

五一放假,顿感轻松。

女儿缠着要我陪她打羽毛球,想想平时自己光顾忙自己的事,很少与小女共闲,此时正是弥补的好时机。

何况最近有不少朋友说,孩子最好与父亲经常在一起,这样有助与提高智力。

且不论是真是假,反正我是准备正式放松放松的。

于是,愉快地答应了。

今天天气真好,没有风,太阳暖暖的,很适宜打羽毛球。

我们选择了一片空地,开始了对打。

女儿今年七岁,以前我从没和女儿一起打过。

从发第一个球开始,我就总想着她是第一次打球,球拍在手中如何挥都不知道,有时还是“劈球”,怎么能和她“一般见识”呢?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总想把球打得距她不高不矮,不远不近,让其很好接。

总之,是想多为其创造些方便,创造些机会。

结果,我是怎么也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这球对于女儿来说,不是高了就是矮了,不是远了就是近了。

她也无所适从,总也接不住。

后来,我有点急了,干脆使劲打,不再想着照顾她。

结果,她却连连得手,打得挺顺。

校园内不时传出我们爷俩的欢笑声。

对呀,为什么一开始我让着她,反而配合不好呢?

我陷入了沉思。

根源在于一开始我对其缺乏了解和信任,在思想上就已经把她看德不行了。

其次我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他们本身希望对抗,在对抗中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活力。

是呀,学习上不同样如此吗?

不能光凭我们的主观意志,一味地盲目去为学生着想,而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从事教育。

而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成长规律,了解学生所处的具体的学习环境。

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也。

由“老青年、老小孩”想到的

杜庆峰

今天放假,学生们个个神采飞扬。

是呀!

在他们眼里,还有什幺比放假更让人愉快的了?

自从当上了教师,这种感觉,已经与我越来越远。

看着他们的高兴劲,我真是羡慕。

如果能用这种羡慕的心情,去看待孩子,孩子该会多幸福!

而事实上,我们教师总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对孩子说:

“过来,往前走……”能否让我们换个角度,与孩子相向而行:

“孩子,大胆往前走……”,或者“快点,跟上……”。

教师有效地引导、督促,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地自由发展,该是多幺优秀的教育?

联想前两天见到的老外,一个个身材高大,谈笑自如,穿戴也很随便,看样子年龄都在六七十岁。

我听不懂他们的谈话内容,但看他们的动静,不由得让我想起电视电影上的老外,一大把年纪了,还做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用我们的眼光来看,十足的“老小孩、老青年”,似乎外国人永远长不大,永远保持着一颗童心,永远对所有的事物保持着好奇心。

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真是难能可贵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小老头、小青年”。

何谓“小老头”?

小小年纪,便如老头一般。

形容孩子年龄虽小,心灵却如老头一般,做事循规蹈矩,谨小慎微。

何谓“小青年”?

年纪虽小,思维却如成年人一样。

词语的叫法不同,折射出教育观念的巨大反差。

常常听到大家羡慕别人的孩子懂事,“瞧,人家的孩子多懂事!

小小年纪懂得那幺多的道理”“看人家多好,少年老成。

”于是乎,在我们的称呼中便多了几个“小青年,小老头”。

似乎,年龄越小,懂得的事情越多,越是优秀。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必要过早地把成人化、程序化的观念、规矩传授给他,让这些所谓的“科学知识”,在其头脑中生根发芽?

“科学知识”的过早占据,肯定要挤占孩子天真率性的一面。

“科学”赶走了“天真”。

科学应是变化的发展的,所谓的科学本身也在运动,只是相对的。

我们相信,这世界永远充满变数,“永恒”永远是相对的。

由此看来,我们更应该教给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法,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认识现有的世界。

好奇心是认识世界的开始,因而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的好奇心在心中扎根。

而且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能把好奇心保持一生,那也是人生的幸福。

给孩子一剂幸福良药

杜庆峰

幸福是一种体验,“忘我”是幸福体验的源泉。

教育孩子要坦诚、心中要有他人,要“忘我”,这是给孩子的一剂幸福良药。

“欲除烦恼先忘我”,这种“忘我”的教育,在现今这个“惟我独尊”的年代,有无价值?

是不是说张扬个性,尊重学生主体的今天,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注重自己,而不顾他人?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如何处理好“忘我”与关注个体二者的关系呢?

首先要弄清关注个体的什么。

我们强调关注个体的规律、个体的生命以及个体的尊严、价值,个体的心灵体验等。

其次,要弄清“忘我”忘掉的是什么。

忘掉的应是个体的利益,乃至生命。

我们应教育学生,腾出一些个体的空间给他人、给集体、给社会、给国家。

这样的内心,是颗包容万物的内心,心为“人”所系,为另外的客体所系,客体的“冷暖温饱”存在于个体之外,个体能拿得起,放得下,更容易处理协调好关系。

个体的这种愉悦感、幸福感便因客体而存在。

具体说,个体的幸福、愉悦的感觉来自别人的赞赏,别人的肯定,来自外界。

个体自我的体验,来自外力的作用。

内外交织,符合辨证关系。

一个人的幸福,如果来自狭小的自我空间,免不了患得患失。

在得与失之间衡量来衡量去。

事物的发展规律表明,得与失是交替出现的。

任何的得与任何的失,都是交替进行的。

根据事物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失的越多,会引起质的变化,变成得;得的越多,也会引起质的变化,变成失。

所谓的“物极必反”。

大量的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贪官的贪得无厌,是由得变成失的例证;成功者的付出与回报,是由失变得的例证。

这样看来,得与失不能让其成为幸福与否的标准。

因为得与失是交替进行的。

那么永恒的长久的幸福应该是“忘我”,

在现今社会,之所以幸福的人少,烦恼的人多,是因为

“忘我”的人少,“忘我”需要勇气,需要毅力,需要恒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把这剂幸福的良药从小就送给学生。

“老师也会跳皮筋”

王莹

课间,我顺脚来到教室前的空地上,几个女孩在跳皮筋。

一个扎红蝴蝶结的特别引人注意,她一头浓黑的头发随着身体的跳跃上下晃动着,如鸡啄食一般。

脸上微微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的亮着。

我心中突然痒起来,要知道我也曾经是这方面的高手呢。

我慢慢地凑了过去,脚在心里高高地抬了起来,似乎轻巧的搭在了撑起的皮筋上。

可是,我是老师,这端惯的架子怎么能轻易放下来呢?

我踌躇着,转过身想回教室,而眼睛却忍不住地向皮筋瞄过去。

“老师,您也想跳皮筋吗?

”红蝴蝶结女孩仰着脸挡在了我面前。

我愣住了,支吾着说:

“我跳不好。

”“您来试试呀,咱俩一边,您要是瞎了,我能救你!

”小女孩的话中透着几分自豪。

顿时,一股暖流从我心底涌了出来,久违了师生间的融洽、亲切感又回来了。

是啊,师生交往中,我们常常扮演着无所不能的角色,无形中学生被比了下去。

为什么一定是老师高高在上呢?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强大,老师适当的“矮化”一下不也很好吗?

在女孩的带动下,我的脚也踩到了皮筋上。

“噢,老师也会跳皮筋啊!

”围观的同学欢呼起来。

那一刻,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为人师者的快乐。

“花瓣姨姨”

王莹

宁宁是办公室里同事的小孩。

三岁多了,正上着幼儿园。

小家伙长得肥嘟嘟的,圆圆的脸蛋儿,小小的嘴巴,一副喜欢人的样子,他到办公室大家都爱逗着玩。

有一次他跑到我跟前,仰着脸问我:

“你有好玩的吗?

我想玩。

”“当然有了。

”我拉开了抽屉,满满的一抽屉是我夏天时捡拾的月季花瓣,花瓣已经退尽了鲜红,只留下了余香。

“可是你喊我什么啊?

”我故意逗他。

他低下了头,想了一会儿,然后大声说:

“姨姨!

我喊你姨姨!

”大家都笑了起来,小家伙也象中了头彩样咧开了嘴巴。

“我是什么姨姨呀?

”我继续启发着,我想他大概知道我姓王呢,至少喊个“莹姨姨”也说得过去。

宁宁愣住了,似乎遇到了科学难题,“说啊!

”我催促着。

他伸手把鼻子擦了又擦,似乎会受到提示一样,“嗯……花瓣姨姨!

”他又一次高声的叫了起来,小脸也兴奋的红着。

啊!

花瓣姨姨!

多么美丽的称呼,在万花丛中,一个青衣素服的女子款款走来,为花木浇灌,为大地添彩。

这女子该叫花瓣姨姨吧!

花瓣姨姨,多么诗意的称呼,我们刻意追寻着诗的语言,谁料想童心如诗,小嘴巴一张,就是诗的家园。

呵护童心,让美丽的语言和情感长在那小小的心灵,润泽今天,开放在永远!

与魏书生“聊天”

李香

一连读了魏书生的两本书——《魏书生与父母对话家庭教育》、《魏书生谈语文教学》,感觉在同他聊天。

《魏书生与父母对话家庭教育》一书,都是他与家长的一封封回信,《魏书生谈语文教学》是他谈对人生、育人、教学的一些实践及感受。

这些,都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论文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他生活里酿出的酒,从他血管中流出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的文字。

打开着两本书之前,我想一定顶着“理论”二字的帽子,所以,我准备经历着如“啃”其他理论书籍一样的苦涩与煎熬。

孰不知,打开来,便兴味盎然,爱不释手。

原来,根本没有老学究式的理论说教,有的是丰富的、鲜活的案例,而且不加任何雕凿,朴实的如同聊天。

但谁又能说这不是魏书生老师在用他独到的方式将他的教育理念娓娓道来呢?

肖川博士在他的《教育的理念与信念》一书中说,“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文字是生命的酒”,魏书生老师书中的语言文字体现着他的先进思想和激昂的生命,他注重文本的生命化。

每个字,每句话,每个篇章,都和读者联系得那么紧密,仿佛我们就在他的身边,他就在面对面地向我们诉说他的教育心语。

有时,我忍不住读给儿子听,儿子情不自禁地说:

“这怎么那么像我?

”是的我们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我常讲一些难忘的案例给时老师听,时老师说:

“你抓紧看,看完给我看看。

”是的,相信这本书能感染所有读者,谁不喜欢这种亲近和密切的关怀呢?

这两本书,没有屠龙的玄妙,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像涓涓细流舒缓平逸,如春于润物,悄无声息。

流畅中渗透着激情,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缓中流动着智慧,朴实中蕴涵着高洁……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熏陶着一个又一个读者。

只要我们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就会有与魏书生聊天的感觉,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时时反观自身,促使我们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进学生,走进教育。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历程,似乎更多的是抱怨和畏缩,更强烈的是担忧和裹足不前,最后悔的是不勤于笔耕,不善于积累。

魏书生老师的这两本书不都是依据他积累的书信和日记而编著的吗?

感谢这两本书的倾心长谈,它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家长、教师的实践中,用百倍热情和蓬勃精力去迎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太阳!

我还会不止一遍地去读这两本书。

你不想与魏书生聊天吗?

拿起这两本书,它的余香就会缭绕你的周际……

道是无情却有情

赵刚

一个学生的改变总是那么快,真如迅雷一般,让人不及掩耳、令人措手不及。

就拿李翔来说吧,上个学期里,他是那么才气横溢、锋芒毕露,真可谓“才艺双全”。

在老师的赞扬中,在同学的羡慕中,在鲜花和掌声中,他最终还是迷失了自己。

刚开学,我就发觉他有点不太对头,不遵守纪律、作业拖拖拉拉,用同学们的话来说,李翔变了,变得飘飘然、昏昏然,而又不知所以然了。

开学第六周,我们双语班要举行普通话竞赛。

我琢磨来考虑去,最终一个名额还得给李翔,也只有他还有希望给班级争个名次。

然而普通话笔试部分刚结束,一同参赛的三名同学就跑来告状:

“李翔给100个生字注音这一项就有20多个没做完!

”一股无名之火“腾”地就窜上心头,好啊,你个小李翔,我顾着你学习优秀,怕你自尊心太强,一直都没敢怎么去批评你,你现在可好了,都成什么样了!

正当我想把他抓过来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顿时,却发现他正在我们双语办公室读《小学生数学报》,原来数学老师选中李翔准备去参加县里的奥数竞赛。

这两天要加班,做最后的冲刺。

我只能强压下怒火,等奥数竞赛完我们再一起算帐吧!

上午第三节课,我从阅览室回到双语办公室时,发现陈主任正和几个老师议论着普通话竞赛的事,见我进来,陈主任问:

“赵刚,你班李翔怎么回事,那么多题都没做的呢?

”不提到罢,一提那火又上来了,我向大家倾诉起来:

“哎,这学期不知怎么弄的,李翔这孩子全变样了,上课爱出点风头,尽出洋相;自习课更是他‘施展才华’的最佳时刻,到讲台前扭扭屁股,扮扮鬼脸,直引得同学把肚子笑疼,他才肯‘善罢甘休’;作业不到最后关头,他不会完成的。

黑板报让他画个主题画,结果三天半时间也就只完成了一小半……”当我自我感觉畅快淋漓时,我才朝着我的座位走去,却一下子愣在那里——我的座位上坐着一个人,他正拿着一张《小学生数学报》,头埋得低低的,那不就是李翔吗?

顿时,我尴尬至极,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见我过来,李翔拿起笔在纸上演算着,像是在掩饰着什么,然而他脸上的红晕分明又向我证明着什么。

我的心像锥子锥了一下,学习一贯十分优秀的他、自尊心一向十分强烈的他,以这种方式接受我“无情的批判”,他能承受得住吗?

要知道,我可没怎么批评过他啊!

为了不让其他老师发现这尴尬的一幕,为了掩饰我复杂的心情,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用比这更轻的语气对他说:

“李翔,这个星期六就奥赛了吧,可得用功啊!

”他狠命地咬着嘴唇,微微点了一下头,没做声。

接下来的日子,李翔又变的沉默少言了,活跃与生机远离着他,他总是一个人伏在课桌上,默默地写着什么、画着什么。

我一直在懊悔、在深深地自责,我知道,我伤害了他,深深地伤害了他……好想对他说声“对不起”,却又不能把这件事挑明。

在矛盾和自责中,我寻找着可能的机会,去劝慰他。

奥数竞赛的成绩很快出来了,李翔获得了县一等奖。

我和同学们一样,为他欢呼,为他雀跃。

然而,我还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晚上,我批改日记时,从李翔的日记本里飘落一页纸片。

这是一篇短文,题目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赵老师,那天在办公室里,你的那些“无情”的话,每一个字都像钢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永远都不出来,我真想大哭一场却又没有勇气。

我躲在一个人的角落里想了很多很多。

我变了,我确实变了,变得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做些什么。

还好,你的那些“无情”的话语唤醒了我,让我悬崖勒马,让我浪子回头。

我时刻让那些话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我把精力都用到了奥数上,我要用奥赛的成绩向你证明:

我还是你喜欢的李翔!

我也要向所有人证明:

我还是我!

当我获得一等奖的时候,我知道,我的成绩有一半的功劳应该是属于您的,我也品味出了你的“无情”中饱含的“深情”,谢谢您,赵老师!

读着、品着,一种更复杂的感觉笼罩着我,我无法让批改日记继续下去。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何等重要,对待学生,我们究竟有多少方式方法,作为孩子心底的老师,我们又是多么幸福!

宽容

赵刚

一次,我和几位同事走在校园小道上,正当我们边走边谈论时,一个篮球不偏不倚地砸在我的头上,由于发力有些猛,我的脑袋有些眩晕。

同在一起的同时大声训斥了那位同学,责备他不该在活动区之外的地方打球,要求他马上道歉。

那位同学十岁左右,大约是三四年级的学生,本来就闯祸,再加上众老师的责备,他稚气未脱的脸上满是惶恐,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走路遇到这样的事情,本来我也多少有些生气,想教育教育他几句,可当我看到他们眼睛里流露出的惊恐和乞求的眼神,看到他那局促无助的样子,我的心软了,到了嘴边的责备又咽了回去。

当时心里想的,就是要帮他解围。

于是,我对那位同学笑了笑说:

“这位同学,没关系,不要怕,不过,以后一定要注意啊。

”听我这么一说,同事们也不再责备他了,而那位同学却还楞楞地僵在那里没有回过神来。

我一边揉着自己的头,一边对他说:

“没事了,快去玩吧。

”那位同学这时才从窘态中反应过来,连声对我说:

“老师,对不起!

对不起!

”我对他点点头,他满怀感激地给我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