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评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444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评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评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评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评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评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评及答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评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评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评及答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评及答案

第4章测评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比较酒精分子和氧气的跨膜运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自由扩散 

B.都属于渗透作用

C.前者只属于自由扩散,后者只属于渗透作用

D.前者只属于渗透作用,后者只属于自由扩散

解析:

酒精分子和氧气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渗透作用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酒精属于溶剂分子,因此其自由扩散又可以叫做渗透作用。

答案:

A

2.如果把成熟的植物细胞看成渗透系统,则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液泡膜

C.叶绿体膜  D.原生质层

答案:

D

3.人体中,K+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K+的浓度比外部K+的浓度要高,如人的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K+的浓度高30倍。

这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解析:

K+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

D

4.如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则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结构进行信息传递

B.c分子的特点是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

C.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b、d有关

D.构成生物膜的a、b、d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解析:

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即图中a。

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

图中c为磷脂分子,其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

细胞按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地吸收、排出物质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磷脂分子有关。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其原因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

B

5.下图表示磷脂分子的几种排列方式,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A表示细胞膜,B、C、D表示细胞器膜

B.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都不会出现B、C、D所示排列方式

C.C表示细胞膜,A、B、D表示细胞器膜

D.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均为C排列方式

解析:

磷脂分子由一个亲水性的头部和两条疏水性的尾部构成。

磷脂分子构成生物膜时,其头部均暴露在膜的表面,两条疏水性的尾部均伸向膜的内部。

答案:

B

6.类囊体膜也属于生物膜,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是(  )

A.有色素分子、进行光反应

B.有多种酶、进行暗反应

C.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D.具有半透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C

7.下列不属于核膜成分的是(  )

A.磷脂分子    B.载体蛋白

C.酶     D.DNA

解析:

核膜属于生物膜,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是其基本组成成分,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酶和信息分子的受体等,遗传物质DNA不会存在于生物膜中。

答案:

D

8.构成生物膜的成分之一是磷脂分子,右图是用磷脂分子制备的一种人工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球体中间可包裹脂类物质

B.磷脂分子的“头”部是疏水基团

C.磷脂分子在膜上是静止不动的

D.生物膜也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答案:

A

9.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大分子物质穿过核孔属于(  )

A.协助扩散 

B.主动运输

C.胞吞或胞吐

D.以上都不对

解析:

大分子物质穿过核孔,不属于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也不属于膜泡运输(包括胞吞和胞吐)。

答案:

D

10.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A.固醇,自由扩散 

B.性激素,协助扩散

C.蛋白质,主动运输 

D.蛋白质,胞吞

答案:

D

11.78190045下图表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膜结构表示细胞膜

B.该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该离子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

D.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解析:

图中物质运输有载体协助,消耗ATP,因此为主动运输。

能够进行主动运输的膜除了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如溶酶体膜、液泡膜等。

从图示看出离子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

A

12.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

(  )

A.不稳定性 

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答案:

B

13.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解析: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液浓度会升高;立即放入蒸馏水中,会吸水,细胞液浓度会降低,降低至实验的起始状态后会继续吸水,直至细胞壁的束缚作用限制了细胞的吸水。

由此可见,甲>乙。

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方式是被动运输。

答案:

B

1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ATP

B.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

C.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

D.温度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解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分别属于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均不消耗ATP,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温度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载体的活性或呼吸酶的活性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答案:

B

15.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

解析:

不成熟的植物细胞仍能发生渗透作用,只是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当渗透平衡时,仍有水分子移动,只是单位时间内,由甲→乙和由乙→甲的水分子数相等。

答案:

B

16.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表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管腔中的Na+进入上皮细胞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是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为顺浓度梯度运输,是被动运输。

答案:

D

17.用呼吸抑制酶处理红细胞,下列物质吸收量的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解析:

O2、H2O、甘油、脂肪酸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这些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氨基酸、K+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需消耗能量,用呼吸抑制酶处理红细胞后,红细胞产生的ATP量减少,所以氨基酸、K+的吸收量显著减少。

答案:

B

18.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B.K+

C.胰岛素D.CO2

解析: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运输方向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由图甲可知,钾离子细胞外浓度低,细胞内浓度高,因此由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钠离子细胞内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是通过主动运输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的。

胰岛素的运输方式为胞吐,CO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答案:

B

19.78190046葡萄糖在进入红细胞之前必须先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这种结合的速率会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快慢。

下图中a、b、c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不同细胞的葡萄糖与载体蛋白结合速率曲线。

那么,在葡萄糖浓度很低的情况下,这三种细胞对葡萄糖吸收快慢的程度是(  )

A.甲细胞的吸收最快、乙细胞次之

B.乙细胞的吸收最快、丙细胞次之

C.丙细胞的吸收最快、甲细胞次之

D.三种细胞的吸收速率相似

解析:

在葡萄糖浓度很低时,甲细胞与葡萄糖的结合速率最快,吸收的速率最快。

答案:

A

20.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内质壁分离的百分比,图中曲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  )

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

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不发生质壁分离,随着蔗糖溶液浓度增大,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百分比逐渐增大,题图表明这些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7分,每空1分)物质出入细胞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

A.         ,B.          ,C.        。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发生变化?

为什么?

                                             。

 

(3)乙醇、二氧化碳和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        、        。

 

解析: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三种,即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是小分子穿过细胞膜的方式,它总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扩散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如题中A图曲线所示。

协助扩散也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但必须有载体来转运,当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达到饱和时,其扩散速度就会受到限制,如B图曲线所示。

主动运输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该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

主动运输在能量充足、载体数量没有达到饱和之前,运输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当载体数量饱和或能量不足时,主动运输就会减弱,如C图曲线所示。

当加入呼吸抑制剂后,受影响的是主动运输,故C图曲线发生变化。

答案:

(1)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2)加入呼吸抑制剂后主动运输(或C图)曲线发生变化。

因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3)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22.(14分,每空1分)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下图表示几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中细胞膜主要由[ ]    和[ ]      组成,其中[ ]      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有关。

 

(2)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具有           性。

 

(3)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红细胞的,则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 ]       、[ ]        、[ ]        。

 

(4)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            。

 

答案:

(1)A 磷脂 B 蛋白质 B 蛋白质

(2)一定的流动

(3)③ 主动运输 ② 协助扩散 ① 自由扩散

(4)选择透过性

23.78190047(6分,每空1分)图1为某人体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内填序号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图1

图2

(1)若图1是B淋巴细胞,则与识别外来病菌有关的物质存在于[ ]      上。

 

(2)若图1细胞为胰岛细胞,其产生的胰岛素主要以    的方式从胰岛细胞出来。

胰岛素信使RNA在细胞核合成后进入胰岛素合成场所的过程中,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3)若将图1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将发生        现象。

 

(4)若将图2细胞置于KNO3溶液中,与质壁分离复原有关的细胞器是    (填字母)。

 

解析:

(1)淋巴细胞识别外来病菌依靠受体蛋白,受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表面。

(2)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运出细胞。

RNA为大分子,不能跨膜运输,因此胰岛素信使RNA在细胞核合成后进入胰岛素合成场所的过程中,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0。

(3)图1没有细胞壁,表示动物细胞。

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相对于动物细胞质而言,为高浓度溶液,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

(4)图2表示高等植物的成熟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先后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复原与K+和N

的主动吸收和水的渗透吸收都有关,主动吸收离不开线粒体和核糖体的作用,渗透吸收离不开液泡的作用。

答案:

(1)1 细胞膜

(2)胞吐 0

(3)渗透失水

(4)BC

24.(13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

开始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1分)。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

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

蒸馏水,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

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

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1分),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1分),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

 

解析:

(1)从图中实验现象看出,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漏斗内压强大于漏斗外压强,S1>S2。

(2)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时,就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

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

半透膜无选择性,小分子都能通过,大分子不能通过。

而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细胞膜和液泡膜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对物质有选择地吸收、排出。

(3)①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K+、N

能通过半透膜,因此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是X。

②为了区分两组不同实验,应先对两载玻片标号,再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

③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的浓度都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两者都能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4)细胞膜上有运载K+和N

的载体蛋白,K+和N

能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增大到大于KNO3溶液浓度时,细胞开始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答案:

(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X ②标号 蒸馏水 ③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