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439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docx

《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docx

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

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

人类解放和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表现为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并最终体现为人的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

第一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推动的,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发展史。

人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社会发展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运动、变化,也不是自然界发展在社会领域的简单延伸,而是具有价值内涵的前进、上升运动,是人类在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实践中所引起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进步过程。

首先,社会发展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

社会发展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纯粹客体运动过程,而是人的自我创造过程,是人的活动的结果。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正是在实践活动中,人不仅改造了世界,而且也改变了自身,推动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其次,社会发展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曲折的、复杂的,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社会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变,总是既保留了此前的积极因素,又增添了新的创造成果,并在新的形式中得到整合,使社会发展跃迁到新的水平。

最后,社会发展是包含着价值理想的历史运动。

在社会历史领域,发展或不发展不仅是以社会客体发展的程度来界定的,而且是以发展的结果对主体的价值关系来确定的。

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发展,是同人的发展及其价值理想的实现直接相关的发展。

人正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追求和创造活动便形成了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发展,始终是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联系在一起的。

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这样的社会理想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必然要从现实的人出发,对人的现实生活及其发展予以特别关注。

探讨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实际上就是寻找人的解放的途径。

人之所以要改变现实世界,促进社会发展,为的是改变人的现有生存状态,使自己的本质理想得以充分发展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合理性也就体现在它能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保障人的价值能够得到正常实现,促进人的发展。

因此,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交融在一起的。

由于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而为满足需要的社会发展不单纯是经济的发展,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其统一的基础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改造自然和社会,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而且,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物质力量的增长,实际上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展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内含着人的发展水平;人的发展也不仅仅是人的身心方面的发展,跟重要的是人的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二、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

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应当坚持以人为本。

但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中,“人本”只是少数思想家的社会思想,而非社会事实。

马克思主义就“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古代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是产生于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

它主要针对的是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作用、保障人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

这无疑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特别是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种人本主义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据,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而是从现实的人和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出发来考察社会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从而科学地揭示出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

而且,马克思主义不是从抽象的人性伸张来寻求人的发展,而是强调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从《尚书》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到《管子》的“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从孔子的“仁者爱人”、“泛爱众”、“修己以安百姓”到孟子的“民贵君轻”,都是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阐发。

这些思想含有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在历史上对限制皇权、抑制过度的剥削和压迫、保护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但就其思想实质而言,它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而不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不仅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而且突出了人的重要地位与价值,是唯物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首先,在人与物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以前的旧唯物主义,主要特点是从纯粹客体的观点来理解“物”。

它始于古希腊哲学,而后在霍布斯那里达到系统化的程度,并一直延伸到法国的机械唯物主义。

它确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但抹煞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与这样的理解不同,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深刻批评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对人的蔑视,赋予唯物主义以新的内涵。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正式树起“新唯物主义”的旗帜,提出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并要求从实践、主体方面去理解事物现实。

其次,在人的全部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了人的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是由人的各种活动组成的,但是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正因如此,对于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既将其视为关于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同时又认为他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这两种表述是一致的。

所谓历史,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所谓历史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

不能离开人、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抽象地谈论社会历史及其规律,也不能把无主体的社会物质运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和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旨在通过对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研究,阐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向,从而为人类的解放和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最后,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人的价值追求。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合理的实践既应该是一种合规律性活动,也应该是一种合目的性活动。

作为实践活动的目的,不仅包含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而且包含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关系。

恩格斯指出:

“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

”这里所讲的“理想的意图”就是作为实践目的而出现的,它充分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价值要求。

人们就是在这种“理想的意图”的支配下,去从事认识和改造活动,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原则。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在于:

其一,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全部是关系的本质和基础;“创造这一切。

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其二,人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历史不是由什么神秘的力量左右的,而是由人们群众推动的。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正是在世世代代人民群众的积极创造活动中向前推进的。

其三,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不仅要依靠人,而且是为了人。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发展必须突出人的发展,并最终体现于人的发展。

这是因为,社会发展的所有成果最终都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反映,其成败得失最后也只能由人的发展状况来检验。

人的发展作为一种综合状态,集中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状况:

其一,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全面性。

人的自主程度、需要的满足程度、能力的发展程度、素质的提高程度、社会关系的扩展程度等,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程度。

人正是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中获取自己发展的全面性。

其二,人的发展的快慢反映了社会发展是快慢。

人的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均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在传统社会,人的发展之所以缓慢,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社会文明水平不高。

现代社会,人的发展之所以取得长足进展,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整体提高。

当然,在现代社会,人的各方面的发展也并不是均衡的,其中有快有慢,这样的发展其实恰好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三,人的发展的总体状况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步状况。

人的生存、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人的利益的维护和实现程度。

人的发展总是通过利益的维护和肯定而得以实现的。

只有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实现,各种权益得到保护,人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利益被维护到什么程度,人的发展也就达到什么程度。

所以,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促进社会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这就是要以发展为主题,发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但发展又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要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之所以要全面发展,就是因为没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建设,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当然也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要协调发展,就是因为没有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与国外之间发展的协调,社会就无法达到和谐,人的正常、和谐的发展也就没有任何保障;之所以要可持续发展,就是没有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永续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统筹兼顾,就是为了排除人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使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具体落实。

人的发展既充分反映和体现了社会发展,同时又会促进社会发展。

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二者互为前提与基础。

从实际发展过程来看,人越是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创造得越多,社会发展就越趋于进步。

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尽管有多方面的表现,但就其基本内涵而言,主要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素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由于人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的统一,因而人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社会素质、精神素质。

根据这些素质的内容,人的素质又可分为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人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和完善。

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为能力的发展。

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既全面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等,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能够在实践中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合理的自由发展的个人。

素质的提高又体现于个性的发展。

人的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体性水平的提高、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增强以及独特的人格、气质、精神的塑造等。

要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和发展,要推动社会进步,就必须解放人的个性。

诚如毛泽东所说,“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想要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克服劳动的固定化、片面化,使其成为真正的自由劳动。

这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不再屈从于被迫的分工和狭隘的职业,每个人都能根据社会需要、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由地选择活动领域,进行自由创造。

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是的全面性。

”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首要的是克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对人的限制,使联合起来的个人能够实现对他们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共同控制;同时要扩大人们的普通交往,使每个人能够在广泛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全面发展的个人是具有自由个性的人,自由个性的形成有赖于素质、能力的提高,能力、素质的提高有赖于一定的劳动生产实践,而新的劳动生产实践的形成和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合理调整。

事实上,马克思在谈及人的全面发展时,固然也涉及人的方方面面的发展,但更主要的是从克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对人的限制和旧式分工对人的强制来提出问题和考虑问题的。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不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旧式分工,人的全面发展不过就是一句空话。

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途径和条件主义有以下方面: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生产力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人民的物质生活能够得到日益改善,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坚实的经济基础。

事实表明,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穿住行得到基本满足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获得全面发展,甚至很难提出全面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来。

马克思指出:

“人们每次都不是在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

二是社会关系的合理构建。

人不是生活在社会之外,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

“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只有。

”社会制度与社会关系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能力发挥和实现的程度以及人的的发展的协调程度。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扫除社会关系中的障碍。

三是社会交往的普遍发展。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必然包含着社会交往的普遍性。

扩大社会交往,自觉参与交往,这是人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扩展自己是发展舞台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进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有效方式。

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社会交往普遍发展。

四是教育的充分发展。

教育是社会遗传的基本方式。

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

教育可以使人获得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可以帮助培养健全的人格。

加强教育,这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

人总是在现有条件下来促进其全面发展,并积极创造条件、改变条件来加快其全面发展。

从总体来看,人的发展状况是同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程度也在提高。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以前的社会尽管客观上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人的发展,但是真正自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和行动的纲领,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的。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第二节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

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是不可分割的。

人追求自由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发展过程;自由的不断实现,也就是人的不断发展。

要推进人的发展,比须正确处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一、自由与必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

自由是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

物与物之间没有什么“自由”问题,动物与自然环境之间也谈不到自由。

对于人的自由来说,外在制约主义在于客观的必然性。

必然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规律。

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固有的规律,而客观世界的规律同时也是支配人自身的规律。

规律作为一种客观必然性,对人的活动具有强制性。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贯穿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始终,并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

这一矛盾是由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决定的。

人的存在,无疑是人的“生命存在”。

但人的生命存在并不仅仅是自然肉体的存在,还有其更为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生命意义的存在,即人要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深刻地体现了人的生命存在的真正内涵。

人与动物不同,人不会把自己的自然存在当作自己生命存在的全部,总是要在维持自然生产的基础上有所追求,力求实效自由和人生价值,从而是自己的生命汆子达到更加完满的状态。

所以,完整的生命存在并不仅仅是自然性的存在,同时也是超越自然性的存在。

作为自然存在为,人不可能离开自然界和社会,其活动肯定要受制于自然必然性和社会必然性,必须服从客观规律。

作为超越性的存在物,人又不会满足现有的生存条件,不会完全屈从于现有自然、社会条件的限制,而是力求实现和自我追求,这就不能不产生自由与必然的矛盾。

只要有人类存在和发展,这一矛盾就会存在。

也就是说,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并不会随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而消除,只能是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形成新的矛盾关系。

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人们会在更大程度和更高水平上获得新的自由,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更大范围和更新领域遇到新的必然。

自由与必然的矛盾运动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

自由与必然既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动力。

人类就是在不断追求自由中完善自己的,也是在不断解决自由与必然的矛盾过程中实现发展的。

自由与必然原有矛盾的解决,新的矛盾的产生和提出,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创新,由此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和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与此同时,借助于自由的扩展和人的发展,社会也在加速发展与进步。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向自由迈进的过程。

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与对世界的改造

古往今来,众多哲学家对自由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并作了大量探索,但在其理解上却存在着严重分歧。

大致说来,在看待自由及其实现的问题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一种是否定人的主体性,倡导消极地顺应自然来获得自由;另一种是否定客观的必然性,片面强调主体性来获得自由。

与这两种思维方式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自由,认为人类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既是自由的基础,也是实现自由的条件。

人的自由就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

自由实现的程度同人的认识与实践水平是相一致的。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人不能摆脱必然性的制约,超出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找自由。

这是人的自由的限度。

然而,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同时也是自由的根据。

正因为事物运动有必然性可循,人的判断才有可靠性,人的意识才有预见性,人的行为才有主动性;正因为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人才有选择的可能性,才能通过实践奖可能变为现实。

人的自由不在于摆脱必然性,而在于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必然性。

人们一旦认识了必然性,把握了规律,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失误,确定行动计划,把握和利用这种必然性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因此,从外在限制转化为自由,始于人们对必然的认识。

对必然性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对事物的判断就越准确,行动就越主动,自由的程度就越大。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

自由是根据对必然的认识而对世界的改造。

认识必然只是取得自由的前提。

认识了必然并不等于实际上达到自由,只有利用了必然改造世界,达到了预想的目的,才是真正得到了自由。

因此,从必然的限制走向自由,必须是在认识了这种必然之后,自觉的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它来能动地改造世界,从改造的成果中获得实际的自由。

毛泽东强调指出:

“欧洲的旧哲学家,已经懂得“自由是必然的认识”这个真理。

马克思的贡献,不是否认这个真理,而是在承认这个真理之后补充了它的不足,加上了根据对必然的认识而“改造世界”这个真理。

“自由是必然的认识”——这是就哲学家的命题。

“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统一与人的实践创造过程之中。

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由这样的实践所制约的自由也必然是历史的、具体的,超越实践能力与实践发展水平的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人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自由会不断扩大。

正如毛泽东所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在对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导航,应当注意处理好这样两个关系:

首先是自由与选择的关系。

自由总是和选择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

但是,选择并非是绝对自由的。

选择是有条件的,受到必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

一个人“如果他要进行选择,他也总是必须在他的生活范围里面、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间去进行选择的”。

真正能够体现自由的选择是理性的选择、尊重必然的选择。

人要在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实现自由,其选择决不能脱离条件,违背必然。

其次是主体尺度与客厅尺度的关系。

自由就意味着主体性的高扬,主体性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自由的程度。

但是,主体性的发挥不能轻视或无视客观性,主体内在尺度的运用必须以客体外在尺度为基础。

只有尊重和认识事物的客观必然性,才能把握主体内在尺度可能运用的范围。

“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

”同样,越是包含必然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三、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

时空问题不仅存在与自然领域,而且存在与社会领域。

社会时空固然以自然时空为前提,但又明显不同于自然时空。

社会的时间和空间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的。

与自然时空相比,社会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别明显:

自然界基本上是在相对稳定的时空内安装特定的速度不断变化、发展着;社会则不同,随着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其时间和空间也在发生重大改变。

“日新月异”、“天涯若比邻”等就是这种变化的写照。

在社会历史领域,时间和空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成员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日益增加,这就是使知识进步、科技创新的进程不断加快,从而为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反过来,社会活动领域的开辟与扩展,又可以促进个人、群体、民族和国家之间各方面的交往、交流,从而通过时间与空间就是这样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转化和促进的,这就是时间的空间化和空间的时间化。

时间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而这种积极存在是和人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指出:

“劳动时间本身只是作为主体存在着,只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着。

”正是劳动使人的生命活动的时间内容和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是时间的因素具有了能动的意义;正是劳动赋予时间以生命和活力,是时间成为热的积极的存在、主体性的存在。

时间作为人的积极存在与劳动实践活动作为人的积极存在,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伴随劳动实践活动的发展和分化,必然是人的活动空间的扩大。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人的各种活动如物质活动、精神活动、娱乐活动等是浑然一体的,人的活动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活动逐渐产生分化,从生产活动中分化出交往活动,从物质交往活动中分化出精神交往活动,等等,而每一种活动又不断分化出新的活动领域。

这样,活动不断分化和活动领域不断扩大的结果,便是人的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展。

而每一次活动的分化和交往的扩大,都促进了人的发展。

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时间之所以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其原因就在于:

自由时间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人的发展空间的大小。

人的活动时间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自由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是为维持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所花费的时间。

自由时间是在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