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39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古诗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古诗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古诗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古诗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古诗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古诗两首.docx

《20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古诗两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古诗两首.docx

20古诗两首

20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出现的6个生字,联系古诗情境和生活积累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等词的意思,背诵两首古诗。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推进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养成古诗积累的习惯。

3.反复吟诵古诗,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遥”、“应”、“解”等关键字词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结合课本插图,展开合理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小儿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遥”、“应”、“解”等字词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采用指读、教师范读、同位互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流利,读出了诗的节奏韵味。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情境体验、诗图对照、感情诵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两首诗对照学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诗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诗中的诗眼和关键词、补充资料、体会作者的情感。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

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白居易和胡令能,制作课件。

2.抽查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池上》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

1.谈话:

现在已是初夏时节,这两天我走过学校的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表扬背诵好的学生,鼓励学生课外积极诵读古诗。

2.导题:

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

(板书:

池上)

3.解题:

同学们,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这首诗是描写池塘里的景色。

4.过渡:

这首诗是单单写了池塘里的景色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白居易的这首《池上》。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⑴指导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凸显生字“撑、艇、浮、萍”。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①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认读红色的生字,及时正音。

(强调“艇”是后鼻音“藏、踪”是平舌音。

⑵指导书写生字“撑”

①同学们有好办法记住“撑”字吗?

学生交流记生字的办法,师及时评点。

②同学们觉得“撑”字在田字格中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③师范写“撑”字,学生对照预习单中的书写,找出写的不足之处,再在田字格本子上写两个。

2.指导朗读古诗

⑴指导读正确,读顺畅

读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再指名读。

⑵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

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大家再来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來。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①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评议后师生齐读。

②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③诗词是讲究平仄的。

我们就试着把一声、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声、四声的字呢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

(老师范读第一句,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

学生学会了读第一句,再试着读另外三句。

指名读,鼓励读得大胆的同学。

最后师生齐读。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感受意境

(三)辨析词义,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解读第一、二句-----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古诗前两句,结合课文插图,放飞想象的翅膀,你仿佛从中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边读书,边在书上做做记号。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A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

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B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C朗读前两句,思考:

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由于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是很准确,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让学生内化教师提供的信息,由说词语,到说句子,到说画面,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意,表达诗意。

D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感觉走,再来读一读古诗,读出荷塘之美,读出白莲之洁,读出孩童顽皮。

(指名读,齐读,教师伴读。

2.解读第三、四句-----感受景美童心纯

(1)提问:

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讨论:

从“不解藏踪迹”你想到了什么?

①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②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③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足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重点点拨:

“一道”是什么呢?

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被冲开,

一时合不拢留下的一道痕迹。

3.指导朗读全诗

让我们再一次和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再指名读,学生评议,齐读。

(三)自主选择,多元展示成果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吟诵;擅长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展示成果,交流评价

(评出最佳朗诵奖,最佳口才奖,最佳绘画奖)

(四)品读诗句,体悟诗人的情感

1.通过朗读古诗,你感受到怎样情景呢?

(小娃的天真、调皮)

2.了解白居易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被当代人称为“诗魔”,“诗王”等称号。

3.回顾白居易的代表作《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说写训练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课件展示:

《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读一读,与《池上》比一比,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像这样写乡村儿童天真可爱的诗词还有很多,听说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课件出示:

大儿锄豆河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高鼎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喜韩少府见访》胡令能

◆领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朗读积累

(六)板书设计

     撑

         池上  采 天真、可爱、顽皮

             藏

 

第二课时

学习《小儿垂钓》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一)初读激趣

1.同学们,钓鱼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课件显示钓鱼图片。

你们钓过鱼吗?

钓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2.钓鱼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技巧之外,还应该保持安静,要专心致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

小儿垂钓。

看看这位小朋友是怎样钓鱼的?

板书课题

(指导书写课题:

“垂”字的横画比较多,写的时候也有讲究,中间这一横写得稍微长一些,字就站稳了;“钓”字这里面是一个点儿。

诗人简介: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

4.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鱼线、鱼钩从鱼竿上垂到水里,静静地等着鱼儿的上钩。

钓鱼可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5.课件出示全诗:

(教师配乐范读)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每人读上两遍,在不理解的词旁边打上问号。

7.在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咱们一块儿来看看:

“稚、侧”

“稚”是翘舌音,“禾”字旁,“稚子”就是小孩的意思,跟这个字相似的还有:

困难的“难”,唯一的“唯”,推动的“推”,一堆土的“堆”字。

“侧”字读平舌音。

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然后读给同桌听听。

8.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句有七个字,我们读的时候一般是在每句的第四个字后面适当停顿: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先听老师读一读,请同学们也来大声地读一读,注意适当的停顿。

9.这首诗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建议大家先自己读读诗,再看看图,然后同座间讨论讨论。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感受意境

(二)细读品趣

1.大家都圈画了哪些词语?

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与同座交流交流。

2.讨论交流

①蓬头:

是说小孩头发不是梳得整整齐齐的,而是有点蓬松零乱,我们可以想象:

这小儿可能早早地起床,没有顾得上梳头就赶到河边,由此看出小孩的迫切心情。

“蓬头”中透着野性和本真,真是野趣十足呀!

②侧坐:

就是侧身而坐。

(教师做动作)不是这样的一本正经地端坐,而是这样,这样随意地坐。

好悠闲的姿势!

我们想象一下,或许小孩已经长时间地坐在这儿,感觉有点累了,他得换一个感觉舒服的姿势。

③草映身:

(出示图片)河边长着青草,小孩子就坐在草丛中,那绿草映衬着小孩儿的形象,显得格外的自然和谐。

或许小孩故意寻找一块长满草的地方,他认为这样不容易让鱼儿发现。

④“学”:

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或许是刚刚学会钓鱼,所以这般的专注认真。

⑤“遥招手”,(教师动作)为什么不是“摆手”呢?

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如果是“摆手”,等于是告诉对方:

你不要吵。

或者是:

我不知道!

当然,也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假如是“招手”呢?

等于告诉人家:

我知是知道,可惜我不能大声说给你,我怕惊扰了即将上钩的鱼;还可能是:

你还是过来吧,让我贴着你的耳朵,悄悄地告诉你好了。

⑥“怕”:

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怕”什么呢?

他担心鱼儿不上钩呀!

3.现在请同学们连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先自己试着说说,待会儿全班交流。

4.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这时有人向他问路,他就向问路人招招手,他不敢大声应答,担心鱼儿被吓跑。

5.同学们想象一下,当这位问路人靠近小孩的时候,小孩又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说。

6.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说写训练

(三)表演探趣

1.多么有趣的情景。

能把这种情趣表演出来吗?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演一演,然后我们来全班交流。

表演建议:

(1)可以两人来表演,一位同学作“稚子”,一位同学当“行人”;

(2)可以几个人一起演;

(3)可以用原诗做解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说;

(4)可以适当增加人物的问话。

2.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演场景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

3.《小儿垂钓》这首诗,短短四行28个字,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孩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图》。

4.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适当慢一些,声音可以低一点。

教师配乐范读。

5.请同学们也来试着吟诵这首诗。

自己先练练看,待会儿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6.能不能把这首古诗用你熟悉的旋律唱出来?

选择你最喜欢的旋律,在小组内试着唱一唱。

(四)拓展赏趣

1.古诗中描写童趣的诗还真不少,除了我们刚刚学过的白居易的《池上》,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了几首,分别是:

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认真地读读,体会体会其中的童趣。

3.冰心奶奶曾说过:

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

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用心记录下童年的每一天……

4.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一个作业:

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稚子  垂纶

小儿垂钓         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  借问

 附预习单:

《20古诗两首》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读写生字词练习。

我能把生字写的既正确又美观。

二、读书练习。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三、思考

1.在诵读中你遇到了哪些词语拦路虎,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了哪些?

2.《池上》是代诗人的作品,还读过他的作品、。

本诗诗描写的是的情景,你喜欢的一句诗是。

3.《小儿垂钓》是代诗人的作品,诗描写的是的情景,其中最能表现孩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诗句是。

4.收集资料了解诗人,并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5.读书贵有疑,请在此记下你的疑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预设的重难点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达到了。

反思教学过程,有以下成功之处:

1.《池上》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录音、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

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诗人为什么要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入诗中?

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

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有的说小娃撑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看到颗粒饱满的莲蓬子,忍不住偷采了几个来解馋;有的说小娃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采了几个莲蓬子;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偷采的经历:

为成熟的枇杷、桔子、西瓜……说着说着,大家都忍俊不禁。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最后学生都知道了:

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2.《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前两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路人借问,小童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重在写神,在遇到“路人借问”的情况下,小儿急着“遥招手”,为什么呢?

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

这把小儿专注垂钓的神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了。

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我让学生合作探究:

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

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能否体会到小儿当时的心理?

通过讨论,学生认为:

诗中用“招手”而不是“摇手”,说明小儿并没有完全拒绝答话,只是请路人再靠近些,他会轻声作答的。

诗句把小儿的神态写得十分传神,令读者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

接着我让学生把《小儿垂钓》一诗描绘的情景分角色演一演,不仅仅演到“遥招手”为止,还要把“招手”以后的情景通过想象表演出来。

不足之处:

1.齐读诗句的次数还是挺多的(据统计有7次),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解读。

2.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