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回旋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238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例回旋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例回旋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例回旋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例回旋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例回旋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例回旋曲.docx

《课例回旋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例回旋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例回旋曲.docx

课例回旋曲

 

课例:

《回旋曲》

 

学校:

宣武区康乐里小学

学科:

音乐

*******

 

课例

学校康乐里小学

学科音乐

年级四

日期06.04.14

课型欣赏课

执教人许春晏

课题《回旋曲》

课堂实录

课题

《回旋曲》

课型

欣赏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致爱丽丝》、《祝你快乐》、《单簧管波尔卡》等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每首乐曲在结构上共同的特点,从而认识“回旋曲”这一音乐体裁。

着力培养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能够相对独立地感受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2、用引导——游戏——对比——创作——提升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回旋曲”这一音乐体裁,并通过欣赏多首不同风格的“回旋曲”,使学生能够听辨“回旋曲”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听辨较特殊结构的《土耳其进行曲》。

3、在感知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多首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回旋曲”,知道“回旋曲”的种类,能够听辨“回旋曲”等,并让学生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打击乐器、字母图片。

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材说明:

回旋曲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起源于古代欧洲民间的轮舞歌曲。

回旋曲有很多种类型,这节课所涉及到的回旋曲在结构上最基本的特点是:

通常含有一个主部和两个或以上的插部,包含5个落段(A-B-A-C-A),各个插部(B、C)和主部(A)之间形成了对比,有时主部及其再次出现之间,可以连续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插部,除了主部的多次再现外,同一个插部有时还可以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

在本节音乐欣赏课上,立足于学生对“回旋曲”这一音乐体裁的感受和认识上,力争使学生通过对《致爱丽丝》、《祝你快乐》、《单簧管波尔卡》等音乐作品的欣赏,找出每段音乐在结构上的共同的特点,了解乐曲“A-B-A-C-A”的结构,并通过欣赏《土耳其进行曲》,听辨其“B-A-C-A-B-A”(插部先出现)的特殊结构,达到知识的提升,从而知道并理解“回旋曲”这一音乐体裁。

这节欣赏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对“回旋曲”体裁的感受上面,而教学难点则是对“回旋曲”曲式的认识方面。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音乐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欣赏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只是还不太成熟,虽然在感受音乐情绪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的持久程度和对曲式的认识上掌握得还不是很理想。

除此之外,他们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欣赏指导,对音乐欣赏已经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喜欢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爱听老师讲关于音乐家的小故事,并且非常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欣赏音乐时的感受,这是另人十分高兴的。

但在欣赏音乐时怎么欣赏、欣赏什么方面还缺乏方法,基础比较少。

虽然在上个学期的欣赏课中接触过关于音乐体裁的知识——“变奏曲”,学生也能够较好地掌握,但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意识,就是从哪个角度来欣赏,这是这节音乐课要突破的问题。

三、教学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课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四年级的一节欣赏课——《回旋曲》。

以音乐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来吸引他们,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

课堂活动设计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参与率,力争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能够从中受益。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在课堂中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运用知识。

根据以往音乐欣赏课的经验,在引导学生听辨和理解曲式的方面我把握得还不是很好,怎样突破这一点,是我这节课最需要加强的地方。

在上欣赏课时应该区别于其它形式的音乐课,因为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最直接的表现方法就是表现在其面部表情和眼神上面,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才能够得知他们欣赏音乐时的感受,而不是一定要求学生说出什么。

怎样在学生欣赏音乐时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怎样得知孩子们的感受,就要深刻挖掘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的一点一滴。

在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时,我考虑到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欣赏兴趣,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在感受音乐情绪和表现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区分乐曲的段落和发现每段音乐在结构上共同的特点,以此来理解“回旋曲”这一音乐体裁,并带领学生用打击乐器的参与、表演动作的加入来使他们对音乐以及其曲式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地加深,从而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二)设计思路:

游戏导入、明确目标——欣赏音乐、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进行创作——知识提升、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设计意图

及效果分析

一、游戏导入:

(一)听音乐感受:

1、做游戏:

学生座位下面都有一件打击乐器,分别是串铃、响板和三角铁。

并看一看黑板上出示的三条节奏。

 

2、教师分别弹奏《闪烁的小星》、《瑶山夜歌》、《小纸船的梦》三首歌曲。

按顺序定为三个小组的歌曲。

 

3、游戏开始,教师把三首歌曲打乱顺序连起来演奏,而且有的歌曲还不止一次地弹奏。

(提示学生注意乐器的演奏方法)

4、教师按照《闪烁的小星》——《瑶山夜歌》——《闪烁的小星》——《小纸船的梦》——《闪烁的小星》的顺序弹奏歌曲。

 

5、对学生的演奏进行简短的评价。

 

(二)做动作感受:

1、思考上周音乐课欣赏的一首吹奏乐《祝你快乐》,有几个主题?

2、请学生分别创编三个表演动作,然后分别把它们表现出来。

 

3、把三个动作合起来做,听着音乐表现出来,注意相同的乐段用相同的什么?

4、教师带领学生听音乐做动作。

 

二、欣赏钢琴独奏曲《致爱丽丝》:

1、教师弹奏一首钢琴曲,听后再由学生告诉大家这首曲子的名字。

2、教师弹奏《致爱丽丝》的主题旋律。

 

3、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以及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

4、贝多芬是德国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谁能说一说“爱丽丝”是什么意思?

5、其实谁都不知道“爱丽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致爱丽丝》的手稿是在贝多芬去世很多年以后才被人们发现的,那通过刚才老师演奏的这段乐曲你根据音乐想象一下,你希望“爱丽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请学生闭上眼睛完整地欣赏乐曲一遍,并带着问题来欣赏这首作品——你听到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7、谁听出了老师弹奏的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

8、在黑板上用图形表示出现的三次主题旋律。

这首乐曲中还有没有其它的旋律出现?

9、请学生说出插入的两段旋律分别与主题旋律有什么不同?

 

10、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刚才听到插入的旋律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

 

11、说出插入的两段旋律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

(请学生在黑板上用图式表示,并说出原因。

 

三、揭示“回旋曲”:

1、从图式中看一看,乐曲共有几个段落?

 

2、刚才我们做的表演游戏《祝你快乐》和这首《致爱丽丝》比较,不同之处在哪里?

相同之处呢?

 

3、教师在黑板上把相同的主题贴上“A”,不同的插部分别贴上“B”和“C”,并请学生读出乐曲的结构。

 

4、像这样由相同的主题和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的结构,我们叫做它“回旋曲”。

5、观察“回旋曲”的主部主题最少要出现几次?

如果想进行发展、扩大,可不可以再插入其它的旋律?

应该贴上什么符号?

四、比较、区分:

听辨:

分别欣赏《小乐曲》和《单簧管波尔卡》,听后请学生分辨哪一首属于“回旋曲”,并说出原因。

 

五、创作“回旋曲”:

1、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回旋曲”结构的基础上,合作创编“回旋曲”。

(教师分别出示三个选择:

“回旋曲式的乐器节奏”、“回旋曲式的歌曲联唱”、“回旋曲式的表演动作”。

并分小组进行创作,教师分别进行辅导。

2、请三位小组长进行汇报,说出自己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创编的。

 

3、请一个小组为代表到前面演示一下,让大家有所了解。

(教师进行指挥。

 

4、请三个组合作来表演一个“回旋曲”,加入打击乐器和动作。

(教师进行指挥。

 

六、拓展、提升:

1、“回旋曲”有很多的种类,欣赏一首结构特殊的“回旋曲”,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的主题旋律。

2、完整欣赏乐曲,这首乐曲和前面的“回旋曲”结构一样吗?

(在欣赏同时,教师用眼神和表情来提示学生乐曲段落和情绪的变化。

3、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4、它其实是插部先出现的。

这是一首结构比较特殊的“回旋曲”。

5、总结:

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欣赏、认识、还创作了简单的“回旋曲”。

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可以多听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像今天课上提到的“贝多芬”、“莫扎特”,他们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和父母一起欣赏,把你知道的讲给他们听,因为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孩子。

 

学生熟悉自己的打击乐器,看黑板上出示的三条节奏型,并按照乐器的种类分成三个小组。

位子下面是响板的同学为第一组;串铃为第二组;三角铁为第三组。

静静地聆听教师的演奏,并听记下属于自己小组的歌曲。

 

学生按要求轻轻地拿起自己的打击乐器,并做好准备。

 

学生认真地聆听教师的弹奏,当听到属于自己的那支歌响起时,就拿起打击乐器起立,按照黑板上的节奏为老师的琴声伴奏。

其中第一组的同学在整个过程中起立为音乐伴奏了三次。

轻轻放回乐器在座位下面。

 

回忆上周音乐课欣赏的吹奏乐《祝你快乐》,说出有三个主题。

学生1:

第一个主题是跟着音乐的节拍拍手。

(带领全体同学做拍手的动作,四拍一个方向。

)脚下还有提踵的动作。

学生2:

第二个主题是两个人一起合作。

(请另外一位同学帮忙。

)两个人面对面拉好手,先往前走一步,手臂打开;然后再往后,手臂收回来。

每个动作做四拍。

学生3:

第三个主题是男女生分别做。

女生动作是起立,手臂分别向左右摆动,头跟着手的方向摆动,一边四拍;男生动作是坐着,然后两手叉腰,头随着女生的动作摆动。

相同的乐段用相同的——动作。

学生有表情地按三位同学的建议来做动作。

其中第一个动作在整个乐曲中重复做了三次。

(学生除了用自己的表演动作区分了乐曲的段落,还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学生安静地聆听教师的演奏。

 

学生1:

《致爱丽丝》。

全体学生:

贝多芬。

学生1:

是一个卡通人物的小女孩。

学生2:

是一个温柔可爱的女孩子。

学生1:

我希望爱丽丝是一个温柔、可爱、善良而且活泼的女孩儿。

学生2:

我觉得爱丽丝是一个美丽、漂亮的人。

 

同学们有的闭上眼睛,有的安静地坐着欣赏音乐,有的托着腮帮……展开想象。

并随音乐情绪的变化做出不同的表情。

 

我听到一共出现了三次。

有。

我还听到其它两种旋律。

学生1:

主题旋律很优美,第一个插入的旋律活泼一些,好象在教堂里一样。

学生2:

第二个插入的旋律很悲伤,好象爱丽丝遇到了一些烦恼和不愉快的事情。

学生睁开眼睛轻松地来欣赏音乐,在欣赏的同时用眼神和表情、动作等来表示自己欣赏的感受。

学生1:

(在教师画的第一和第二主部中间画出三张笑脸。

)因为这一段插入的旋律比较欢快,所以我画的是笑脸。

学生2:

(在教师画的第二和第三主部中间画出一条长长的折线。

)我画了特别曲折的线,是因为旋律比较沉重,高、低音之间的起伏比较大。

有的学生说三个段落,有的学生说五个段落。

在教师用图式提示后理解了五个段落。

学生1:

不同之处我觉得一个是很快乐的,一个是很抒情的。

学生2:

相同之处是它们的结构都一样。

其中主要的旋律都出现了三次。

学生大声肯定地读出乐曲的结构“A——B——A——C——A”。

 

学生读出并记忆“回旋曲”。

 

三次。

可以。

“D——A——E——A……”

 

学生仔细聆听两首音乐作品,听后说出第二首是“回旋曲”。

因为第二首的主题出现了三次,其中还有两个插曲。

 

学生按自然的小组分三部分进行“回旋曲”的创编。

整个过程由小组长带领,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合作进行。

气氛很是热烈。

一组:

选择“回旋曲式的乐器节奏”,响板为一主题,串铃为一插部,三角铁为二插部。

响板一共出现三次,串铃和三角铁分别插在中间。

二组:

选择“回旋曲式的歌曲联唱”,第一主题是《种太阳》,第二是《小纸船的梦》,然后回到《种太阳》,第三是《拍手、拍手》,之后再回到《种太阳》。

三组:

选择“回旋曲式的表演动作”,第一个动作是拍手,然后第一个插入的旋律是拍肩,回到主题拍手,第二个插曲是拍腿,再回到主题拍手。

第二组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回旋曲式的歌曲联唱”的示范。

《种太阳》——《小纸船的梦》——《种太阳》——《拍手、拍手》,——《种太阳》。

同学用掌声表示对第二小组的鼓励。

在教师的指挥下,三个小组同时进行创编的汇报,一组用打击乐器;二组演唱歌曲;三组表演动作。

同学们兴趣很高涨,都仔细认真地完成自己的表演。

 

用心听记乐曲的主题旋律。

完整欣赏全曲,学生分别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的段落和情绪。

听后回答:

不一样。

这首曲子的主旋律不是在一开始就出现的。

 

观看教师用字母在黑板上摆放出这首乐曲的结构。

 

8’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

 

每一位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件乐器、一条节奏和一首歌曲,便于学生听辨与记忆,为后面知识做好铺垫。

 

以三种乐器的分配为分组的依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受“回旋曲”的结构。

学生能够按音乐出现的顺序起立。

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评价,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感受力。

 

用新的方法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学生并不会觉得枯燥,而且也为后面知识进行铺垫。

通过学生自己进行表演动作的创编,加深他们的印象,开阔他们的思维。

 

学生在进行创编的过程中大胆地锻炼了自己,尤其是第三位学生,想出了男女生分开表演不同动作的方式。

 

从相同乐段用相同动作开始就一步步引导孩子感受乐曲结构。

学生表现较好,只是在每一个乐段的开始处显得不够肯定。

10’

在欣赏音乐中教会学生做人,懂得尊重他人。

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沉浸在音乐声中的。

 

由于谁也不知道“爱丽丝”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学生的回答教师给出了肯定。

在没有固定答案的时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情绪、内容的理解,大胆想象,描绘音乐形象。

从学生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是渴望美好的。

闭上眼睛欣赏音乐更能够使学生深入地感受。

培养了学生音乐记忆的能力。

学生在欣赏不同乐段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有所不同。

 

用图式来进行提示或引导,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回旋曲”结构。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感受到了两段插入的旋律与主题旋律的对比关系。

 

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是把学生默化的形式向外化的形式进行转变。

在感受乐曲插部的同时也注意到音乐情绪的对比。

 

5’

在学生有争议时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其自己去体会。

再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学生通过比较,能够找出两首乐曲在结构上共同的特点,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学生通过教师演示“回旋曲”的主题框架,在其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分辨其结构。

学生通过前面多种方法以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概念。

知识逐步地生成,并可以灵活运用。

同时鼓励学生听一听有多个插部的“回旋曲”。

5’

再一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分辨“回旋曲”,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学生听辨《单簧管波尔卡》时能记忆主题旋律,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7’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在课堂中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运用知识。

在理解“回旋曲”这一体裁结构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乐器和已有知识进行创编活动。

 

通过三个小组长的汇报,让所有学生了解他人的想法与思路,为后面的合作汇报打好基础。

但通过学生的创作可以看出,他们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创编上,也许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好更加深入地进行整理。

第二组学生能够正确地用歌曲联唱的形式表现曲式,只是稍显简单。

及时进行鼓励与评价。

三个小组在整齐划一的节拍之下很好地进行了汇报,这个环节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对于学生对“回旋曲”这一音乐体裁的理解有比较好的作用。

5’

为让学生记忆,听记音乐主题是很好的培养音乐记忆力的方法。

在已经掌握“回旋曲”结构的基础上,欣赏一首特殊结构的“回旋曲”,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提升,开阔了他们的思路。

学生的回答虽不是很准确、到位,但可以看出他们的确掌握了“回旋曲”这一体裁。

进一步理解了“回旋曲”曲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的外化表现,并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并对学生提出希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板书设计:

回旋曲

响板——XXIXXXI

图式

串铃——OXIOXI12131

ABACA……

三角铁——X--IX--I

课后小结:

这节课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课后反思,都力图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

本课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1、引导学生把欣赏音乐时的情感进行外化表现:

这是以往我的音乐欣赏课中几乎没有做到的,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点。

在欣赏音乐时不一定要学生能够说出什么,而是用最直接的表现来表达出他们真实的感受,从孩子们的一个眼神,一个面部表情都能够看出他们心里的想法,感受出他们的内心世界。

而以前的欣赏课则过于注重让孩子用语言去表达他们的感受和对音乐的理解,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不小的难度,长此下去会慢慢使他们失去欣赏音乐的兴趣。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达到了教学目标,并超出了我的预先设想。

2、教会学生怎样欣赏、欣赏什么:

由于学生在以往的欣赏课中,关于怎么欣赏、欣赏什么方面还缺乏方法,基础比较少,所以这节课我除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掌握曲式之外,还力争引导他们学会怎样欣赏音乐。

比如,在欣赏每一段音乐时,我都会用自己的眼神和表情带动学生感受音乐,这样也能够促进他们欣赏时情感的外化表现。

另外,本节课初次引导学生从音乐结构方面来进行思考,渗透了曲式的知识,让孩子在感受音乐美妙情绪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音乐的奥秘,从而可以加强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音乐作品的欲望。

3、值得我今后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巧妙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

例如在欣赏《致爱丽丝》时,请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受想象一下爱丽丝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一位学生却根据自己看过的动画片联想了起来,这是我事先没有预设到的,这时我有些过于期盼学生说出我心中的答案。

这样做,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同时,“新课标”强调课的生成性,即教学过程不应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去执行,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过程,使课堂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

通过这点我认识到,只有课前准备更充分,教师才能做到课堂上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也只有长时间坚持这样锻炼,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