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156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05套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

一、选择题:

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可用制作成“汉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包中含有的淀粉不能作为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B.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能够被人类直接吸收利用

C.鸡胸肉中含有的糖原是贮存在肌细胞中的多糖

D.核酸中的糖在鸡肉细胞中是重要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重在识记不同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存在场所。

【详解】淀粉属于多糖,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项错误;纤维素是植物多糖,但人体消化道内没有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B项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重要的储能物质,在肌肉中以肌糖原形式存在,C项正确;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中含有的糖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项错误。

【点睛】易混点:

生物体的能源物质:

①直接能源:

ATP;②主要能源:

糖类;③最终能源:

太阳能;④良好的储能物质:

脂肪;⑤植物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

淀粉;⑥动物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

糖原。

2.雄性东亚飞蝗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0型。

雌性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

如图是精巢内处于不同分裂中期的图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图2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量相同

C.图2细胞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个体均为雌性

D.图2和图3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均相同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体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图1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的图象,染色体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图2细胞中X染色体单独在其他位置,此时图中同源染色体应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故表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图象;则图3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正确;

B.图2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故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量不相同,B错误;

C.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性染色体组成为X0,产生的精子可能含X,也可能不含性染色体,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个体可能为XX或X0,前者为雌性,后者为雄性,C错误;

D.图3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图2细胞相比,图3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不同,D错误。

3.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c,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三个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为()

A.Abc、abC、aBCB.ABc、abC、abC

C.abc、aBC、AbCD.ABC、abc、abC

【答案】A

【解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据此分析。

【详解】据图可知,该果蝇基因组成为AaBbCc,其中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c,则可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根据互换结果可以判断,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极体为Abc,另外两个极体为abC、aBc,A正确。

4.下列有关图中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

B.①链中(A+T)/(G+C)的比值与②链中此项比值相等

C.一种细菌的③由48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长度一定为160个氨基酸

D.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tRNA作工具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①和②都是DNA单链,其中②链是转录的模板链;③为转录形成的mRNA,是翻译的模板;④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⑤代表多肽链。

【详解】图中由②形成③的过程为转录,由③形成⑤的过程为翻译,A正确;图中①和②都是DNA单链,两条链中碱基互补配对,故①链中(A+T)/(G+C)的比值与②链中此项比值相等,B正确;由于mRNA上存在终止密码子,故一种细菌的③mRNA由48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长度应小于160个氨基酸,C错误;遗传信息由③mRNA传递到⑤多肽链需要tRNA作搬运氨基酸的工具,D正确。

5.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答案】D

【解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C正确;人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和调节机制,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2,4-D浓度(mol/L)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

平均生根条数(根)

2.0

3

8

9.4

20.3

9.1

1.3

0

A.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

B.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如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缩小2,4-D浓度梯度作进一步实验

D.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B

【解析】根据实验课题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条数,并且无关变量包括:

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此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A正确;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不一定为10-11mol/L,需缩小浓度梯度作进一步的实验,C正确;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根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数据,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图表数据,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图表数据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别是数据减少,千万不要误认为数据减少就代表抑制作用。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2

一、选择题:

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膜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的生物膜可选择性通过Na+

B.人工肾替代病变肾,利用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C.在环境工程中可以利用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净化污水

D.将磷脂制成小球包裹药物,小球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B

【解析】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因此,可以通过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人工合成相应的膜材料,进行海水的淡化处理、污水的净化等,也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制成人工肾,以替代病变的肾脏行使功能。

另外,还可以利用生物膜的流动性,将药物包裹在磷脂制成的小球内,进而将药物送入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解】海水淡化中利用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的生物膜可选择性通过Na+,A正确;人工肾替代病变肾,利用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即选择透过性,B错误;在环境工程中可以利用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设计出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结构,用来进行净化污水,C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根据生物膜的流动性,将磷脂制成小球包裹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和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D正确。

2.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当身体内细胞发生某种突变后,它会不断地分裂,不受控制,最后可能形成癌症

B.细胞增殖和分化可满足个体生长发育需要,如果是有序的过程可保持人体身体健康

C.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大量细胞一定会形成肿瘤

D.癌细胞能侵犯、破坏邻近的组织和器官,也可从肿瘤中穿出,进入血液或淋巴

【答案】C

【解析】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在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影响下,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癌细胞;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在体内易扩散和转移。

【详解】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可见,当身体内细胞发生某种突变后,它会不断地分裂,不受控制,最后可能形成癌症,A正确;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生长发育的基础,如果是有序的过程可保持人体身体健康,B正确;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大量细胞,但不一定会形成肿瘤,C错误;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在体内易扩散和转移,使得癌细胞能侵犯、破坏邻近的组织和器官,也可从肿瘤中穿出,进入血液或淋巴,D正确。

3.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疫苗具有广普预防的功能,例如接种牛痘疫苗能预防天花病毒

B.疫苗通常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疫苗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可以用来预防疾病

D.疫苗一般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答案】A

【解析】疫苗通常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属于抗原。

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可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详解】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不具有广普预防的功能,A错误;疫苗通常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疫苗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可以用来预防疾病,C正确;疫苗一般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可用于预防疾病,D正确。

4.某同学将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光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

较长一段时间后,测定麦苗的干重,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比较,乙因有机物的制造量小于甲,故增重多

B.乙组叶片会出现黄化现象

C.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甲植物叶绿体的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蓝紫光,不吸收绿光

【答案】B

【解析】甲组置于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乙组置于黑暗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甲乙比较,由于甲组置于光下培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有有机物积累,而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同时细胞中原有的有机物还要通过呼吸作用不断被消耗,所以甲组增重大于乙组,A错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由于乙组在黑暗条件下,缺乏光照不能合成叶绿素,而且原有的叶绿素还会被降解,所以乙组叶片会出现黄化现象,B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C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对绿光的吸收最少,D错误。

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组成中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B.某地区同种树木的幼苗、半成体植株和成体植株形成垂直结构

C.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D.信息传递必定调节不同群落之间的种间关系

【答案】C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①生物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

生物群落的组成中包括生物成分,不包括非生物成分,A错误;某地区同种树木的幼苗、半成体植株和成体植株形成的是种群,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种生物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信息传递可调节同一群落的种间关系,D错误。

6.人体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指出:

调定点相当于恒温箱的调定器。

正常人此点温度定为37℃。

人体感染细菌导致发热,长时间处于高烧不退的状态,使温敏和冷敏两类神经元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38℃),调定点上移后,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的水平(如38℃)达到平衡。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人高烧不退时,调定点上移,会使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

B.当体温上升时,机体散热的途径可能有汗腺分泌,皮肤血管舒张

C.正常情况下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7℃时,产热过程持续加强

D.如果利用此原理制备药物使调定点下降,可以使高烧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答案】C

【解析】调定点相当于恒温箱的调定器,是调节温度的基准,正常人此点温度定为37℃。

下丘脑中的温敏神经元与冷敏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这两类神经元活动的强度依下丘脑温度的高低而改变。

正常情况下,若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7℃时,温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引起散热过程加强,产热过程减弱,若流经此处的血液的温度不足37℃时,则引起相反的变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发热时,致热原可使温敏和冷敏两类神经元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38℃),之后,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的水平(38℃)上达到平衡。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就是使调定点下降,从而使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详解】依题意可知:

正常人体温的“调定点”为37℃,是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当人高烧不退时,调定点上移,体温高于37℃,会使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A正确;当体温上升时,机体的散热增强,主要的散热途径有汗腺分泌汗液,皮肤血管舒张,B正确;正常情况下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7℃时,温敏神经元活动增强,引起散热过程加强,产热过程减弱,C错误;如果利用此原理制备药物使调定点下降,可以使高烧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D正确。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3

一、选择题:

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因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使DNA、RNA分别呈现绿色和红色

B.因淀粉酶的结构易遭强酸、强碱破坏,故不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借助“染色排除法”统计活菌数目

D.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致滤纸条上不出现色素带

【答案】B

【解析】1、甲基绿与DNA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亲和力更强,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使DNA、RNA分别染成绿色和红色,从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其所用底物淀粉易受受酸碱度的影响。

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中,如果要排除统计的死酵母菌,需要借助“染色排除法”统计活菌数目。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一定不能让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否则会导致分离失败。

【详解】因甲基绿与DNA亲和力强,二者结合呈现绿色,而吡罗红与RNA亲和力更强,二者结合后呈现红色,所以当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使DNA、RNA分别呈现绿色和红色,A正确;由于淀粉可在强酸下分解,因此一般不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由于只有死细胞才能被染色,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借助“染色排除法”统计活菌数目,C正确;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如果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会使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分子大量溶解在层析液中,最终导致滤纸条上不出现色素带,D正确。

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种多样

B.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有利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C.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具有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D.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菌

【答案】B

【解析】1、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具有多样性;

2、细胞有丝分裂中,由于染色质复制后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通过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再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细胞的胞吞或胞吐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完成。

【详解】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种多样,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也具有多种多样,所以蛋白质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多种多样,A正确;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有利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错误;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具有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C正确;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流动性),有利于白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病菌,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B,容易在审题时粗心大意。

染色质螺旋为染色体才有利于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3.有关细胞内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种酶的合成均需3种RNA参与

B.一个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合成两种RNA

C.杂合子细胞中等位基因的碱基数目可能不同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答案】C

【解析】1、酶的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中蛋白质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完成才能得到,而RNA只需通过转录得到。

2、两个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碱基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

3、DNA聚合酶在DNA复制时催化DNA单链的合成,而RNA聚合酶在转录时催化RNA单链的合成,但它们都是以DNA单链为模板,都需要识别并结合在DNA上才能发挥作用。

【详解】每一种蛋白质的合成均需3种RNA参与,因为蛋白质都需要经过翻译过程,但是若合成的酶是RNA,不是蛋白质,则不需要三种RNA都参与,A错误;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三种RNA(mRNA、tRNA、rRNA),所以一个细胞中可能同时合成两种RNA,B错误;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而基因突变是原有基因中碱基对替换、增添或缺失所致,所以杂合子细胞中等位基因的碱基数目或者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D,容易习惯性把RNA聚合酶的识别并结合的核酸链记为RNA链。

4.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雄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

有时家蚕能进行孤雌生殖,即卵细胞与来自相同卵原细胞的一个极体结合,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雄蚕细胞中最多可含有4条Z染色体

B.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最多是2条

C.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29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D.某雌蚕发生孤雌生殖,子代的性别比例为雌:

雄=2:

1

【答案】D

【解析】由于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雄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雄蚕的体细胞中一般只有2条Z染色体,只有在有丝分裂后期可达到4条Z染色体;雌蚕的体细胞中一般含1条Z染色体,1条W染色体,只有在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可含2条Z染色体,2条W染色体。

研究家蚕的基因组需要测定29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即27条不同的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

【详解】雄蚕体细胞中一般含2条Z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Z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则可形成4条Z染色体,A正确;雌蚕卵原细胞中含Z、W两条性染色体,当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分别含有一条性染色体(Z或W)。

若其中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W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形成2条W染色体,B正确;家蚕体细胞含28对同源染色体,若要研究家蚕的一个基因组所有染色体上DNA序列,应研究27条非同源的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Z和W)上的全部基因,共29条染色体的DNA序列,C正确;雌蚕进行孤雌生殖,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类型:

Z和W;当产生的卵细胞含Z时,同时产生的极体的染色体类型及其比例为1Z:

2W,卵细胞和一个极体结合发育成新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1ZZ:

2ZW;当产生的卵细胞含W时,同时产生的极体的染色体类型即比例为1W:

2Z,二者结合发育成新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1WW:

2ZW;由于占1份的WW个体不能存活且两种结合方式机会均等,所以子代的性别比例为雌(ZW):

雄(ZZ)=4:

1,D错误。

【点睛】难点:

雌蚕发生孤雌生殖时,来自相同卵原细胞的一个极体与卵细胞结合,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但WW型死亡)。

分析时要抓住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极体有两种情况:

一是当产生的卵细胞类型为Z时,同时产生的极体类型也有两种类型为1Z:

2W,二者结合发育成新个体的类型及其比例为1ZZ:

2ZW;二是当产生的卵细胞类型为W时,同时产生的极体的类型为1W:

2Z,二者结合发育成新个体类型及其比例为1WW:

2ZW。

5.某小组为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不同品种(生长速率不同)遗传性矮生豌豆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A.实验所用的赤霉素浓度大于生长素浓度

B.赤霉素能够促进不同品种矮生豌豆生长

C.生长素也能促进不同品种矮生豌豆生长

D.生长速率越慢的矮生豌品种对赤霉素越敏感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突变体的种类、喷洒试剂的种类,因变量是株高。

通过图形可以看出,喷洒生长素对各组突变体株高的影响不明显,而喷洒赤霉素可以使5个不同突变体的矮生豌豆幼苗生长加快.并且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对赤霉素生长反应越显著。

【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突变体的种类、喷洒试剂的种类,实验所用的赤霉素浓度和生长素浓度各自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的实验组中是无法比较的,A错误;根据曲线③可知,赤霉素促进不同品种矮生豌豆生长的生长速率不同,B正确;根据曲线②可知,生长素促进不同品种矮生豌豆生长的生长速率不同,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