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094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

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

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

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

准备一些工具书: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

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

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

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

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

“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

”朋友不满地说:

“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

”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

“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

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

在干什么?

老师在干什么?

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

“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

、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

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

干什么?

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

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

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第二课时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

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

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

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

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

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5、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

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三课时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

2、告诉:

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

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引导尝试。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

⑴认真阅读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

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

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

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

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

它的意思是什么?

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

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

1师恩难忘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导入:

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

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

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

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

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

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师恩难忘

师:

口才好文笔好生:

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炊()歇()诲()

娓()吹()息()海()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

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2、学会使用关联词。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陶行知的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孩儿们,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个渴望进步的人,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

 揭题:

(撕掉26、陶校长的演讲演讲上的纸)

 介绍陶套行知: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创办了“晓庄”、“育才”等一批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一代代人,创作了一部部教育著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不朽的贡献。

二、初读课文

 出示:

这是一篇演讲稿,那什么是演讲,演讲又有什么特点,文章中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呢?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作好记号,回答问题。

2、讨论理解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

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

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讲的是真话。

演讲中带有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主要谈的是“每天四问”,分别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有没有进步这个问题。

3、出示词语

健康 本钱 寻求 崇高 理想 否则 持久 锻炼

 合理 作息 树立 筑起 坚固 堡垒 造福 

专心致志 坚忍不拔

意志力 彼岸 担任 影响 承担 值日 值勤 管理

 培养 责任心 基础 稳定 公德 私德 激励 鞭策 

即使……也…… 既要……也要……

三、指名读课文

1、叫六位同学起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并思考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2、第一自然段提出演讲的内容是“每天四问”

第2—5自然段让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理”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

第六自然段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

3、自由读课文

4、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写字

 陶、演、炼、彼、稳都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堡、垒上下结构,上大下小。

 陶里面是缸的左半不是“凶”、“金”第九画是竖折。

 炼右边是“”不能写成“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校长的演讲第一课时,谁来说说陶校长到底讲了

 些什么?

(陶校长要求我们每天问问自己在“健康”、“学问”、“工作”、“道德”方面有没有进步)哪你有没有这样问问自己呢?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26、陶校长的演讲。

 过渡:

在陶校长的演讲中第一问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精读课文

(一)、讲读第二自然段

1、速读:

思考,为什么要先问这一问题呢?

2、指名回答出示: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关联词: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都……

4、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你能不能用一个句子,代替“否则”?

5、很好,那谁能用有了……没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的区别呢?

6、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有好的身体真好啊!

那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呢?

7、“两个离不开”,只有这样,才能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8、指导复述,顺便归纳学法。

归纳总结刚才我们的学习方法。

 A、这一段文章,先是设问,然后是解答,再是希望。

 B、我们学习的时候是这样学的。

①看清设问的是什么。

②读一读,找出解答。

③标出关联词,体会有和没有的区别。

④找出怎样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⑤找出陶校长对我们的希望。

⑥读读背背,复述。

过渡: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首先我们来看看设问的是什么?

(自己的学习有没有进步)

2找出解答(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四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3、标出关联词:

因为……有了……才能……

4、找出怎样做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5、希望:

这样我们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6、读读背背,复述。

(三)自学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交代方法。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

说说这两段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

 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课文的最后一段,陶校长再次要求我们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关联词,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每天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弄清激励和鞭策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每天四问”。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

1.逐段朗读。

2.指名说说第2~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归纳全文大意。

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和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4.结合陶行知生平事迹,体会这篇演讲的感情。

这篇演讲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情真意切。

二、读训练:

1.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2.指名朗读,适当评点。

3.集体朗读,要求读出恰当的语气和感情。

三、复述训练:

1.略作准备,同桌试述。

2.指名复述。

及时评议,强调要抓住要点,特别是每一问中“解释原因”的内容。

3.再指名复述。

四、迁移练笔:

 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问答。

板书设计:

26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寻求幸福实现理想

每天四问学问→造福社会

工作→培养责任心锻炼能力

道德→社会稳定国家发展

(激励 鞭策)→(长 足 进 步)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

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

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

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

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

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

(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

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

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

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

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解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

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

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

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2)出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

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所见》。

2、填空。

 《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习作1

教学要求

1.认真阅读例文《我的班主任》,领会作者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

2.能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自拟题目。

3.学会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

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课前准备

1.放大抄录《我的班主任》全文。

2.布置同学们回忆老师关心帮助过你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

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2)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3.师生共同小结:

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1.自读例文,想一想: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

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人微,具体感人。

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3)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

“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

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

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再写下来。

2.引导选材:

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组织讨论:

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具体生动?

4.拟题,完成初稿。

5.组织修改。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

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

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

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