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087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生物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生物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

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2.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C.血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等D.人体稳态的调节需要多种器官的参与

3.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

、HPO

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的稳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

D.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

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稳态是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7.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血红蛋白的分子数量决定了内环境的渗透压

C.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

D.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8.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9.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0.如图表示人剧烈运动前后血液pH的变化曲线,请分析AB段变化的原因(  )

A.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释放到血液中B.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液中

C.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碳释放到血液中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到血液中

11.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的是浆细胞 ②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 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④方框内细胞也是免疫细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下列哪一项属于自身免疫病(  )

A.因接触动物毛屑而出现的鼻炎B.因接触花粉而引起的皮肤荨麻疹

C.系统性红斑狼疮D.因室内尘土而引起的哮喘

13.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原是大分子或者具有细胞结构,过敏原也是这样

B.抗原都是大分子,过敏原都是小分子

C.过敏原只是对部分人起作用

D.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

14.人类重症肌无力的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乙酰胆碱(Ach)受体当做抗原。

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突触前膜和肌膜构成突触

B.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激活而增殖、分化,从而产生Ach受体抗体

C.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发育成B淋巴细胞

D.肌膜上Ach受体是一种糖蛋白,具有细胞通讯功能

15.如图,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④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表现为(  )

A.失去感觉,但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且能运动D.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16.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这时观测到a、b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是(  )

A.在膜外是b→aB.在膜内可以是b→a,也可是a→b

C.在膜内是b→aD.在膜外是a→b

17.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18.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

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K+均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B.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C.运输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Na+

D.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经乙外流的结果

19.在机体内,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后,其兴奋的传导方向(  )

A.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B.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C.既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又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D.既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又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20.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图实验。

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正,B侧为负

B.局部电流在A侧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C.刺激c处,兴奋在B侧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D.刺激c处,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21.如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能表示信息在突触中传递方向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④②③D.⑤②③

22.下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只能从①经②传递到③

B.②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能量

D.③处实现由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23.如图Ⅰ、Ⅱ、Ⅲ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c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B.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d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C.图Ⅰ中b为突触后膜,只能是图Ⅲ中e结构

D.兴奋在图Ⅰ、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a→b、d→c、e→g

24.如图是对燕麦胚芽鞘的有关研究,请你仔细分析图示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注:

带阴影的琼脂块含生长素,空白的琼脂块不含生长素)

A.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B.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部分

C.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

D.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25.下列植物体各组织或器官内生长素分布最少的是(  )

A.芽的分生组织B.茎的形成层C.幼嫩的种子D.成熟的果实

26.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原因是无光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27.某同学为研究光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把一株植物培养在装有营养液的透明容器中,给予单测光刺激,一段时间后,该植物生长状况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根的背光生长与营养液的成分有关

B.根的背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根的向光侧生长素分布比背光侧多

D.该植物根系生长方向受重力的影响比受光的影响大

28.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然大量聚积于侧芽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幼嫩部位生长素的运输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极性运输B.主动运输

C.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D.非极性运输

29.在植物体内,生长素是由下列哪个物质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生成的(  )

A.乙酸B.丙酮酸C.维生素D.色氨酸

30.下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31.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2分)

(4)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____物质。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会增多[  ]__________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6)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____________,内环境稳态的本质为____________。

32.图示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N代表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__。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外的电位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__________。

(2)图乙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_。

物质3的释放体现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物质3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产生________________。

(3)大脑皮层是人体调节的最高级中枢,如果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人会患的疾病是________________,人的长期记忆可能与脑部细胞________________的建立有关。

33.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⑴若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⑵神经系统可以调控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也能够影响神经系统,请列举一种能够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示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⑷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的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

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①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②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种)分解成多肽。

③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34.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都有明显变化。

有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2)果实中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

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从图中可知生长素和________都能促进细胞伸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作用。

(4)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

(5)图中各种激素动态变化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A

【解析】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所以渗透压、温度和pH都是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2.【答案】C

【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在血浆中,有水、无机盐、葡萄糖等物质,但没有血红蛋白,它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3.【答案】A

【解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靠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

血红蛋白正常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成分。

4.【答案】B

【解析】消化液不是内环境的部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错误;细胞代谢过程由细胞内众多的复杂化学反应组成,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只有内环境中的物质和条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保证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一旦失调,细胞代谢就会紊乱,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5.【答案】B

【解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A错误;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主要差别是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C错误;呼吸酶是细胞内的成分,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6.【答案】B

【解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是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表现,B正确;人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外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7.【答案】B

【解析】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的物质,它的分子数量不能决定内环境的渗透压,B错误。

8.【答案】B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②③正确。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人体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稳态也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如发热等,①④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C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10.【答案】D

【解析】人剧烈运动过程中,氧气供应不足,部分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液pH降低,乳酸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分解为CO2和H2O,CO2经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血液pH又上升。

11.【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免疫失调引起的为自身免疫病;③错误。

能分泌抗体的是浆细胞;①正确。

红细胞能与抗红细胞的抗体结合,说明红细胞膜上有针对该抗体的抗原物质;②正确。

吞噬细胞既可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细胞;④正确。

答案选C。

12.【答案】C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13.【答案】C

【解析】抗原是大分子,但过敏原也可能是大分子,如鱼肉蛋白,也可能为小分子,如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

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并不相同,如过敏原可来自一些正常外来物质,如花粉、鱼、虾等,而抗原则往往具有特异性即有特殊的抗原决定簇。

14.【答案】D

【解析】A.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A错误;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错误;C.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因此切除胸腺的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淋巴细胞,C错误;D.肌膜上Ach受体是一种糖蛋白,具有细胞通讯功能,D正确。

15.【答案】D

【解析】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16.【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

首先要明确刺激点在受到刺激以前的膜电位特点:

外正内负。

a、b点在接受到兴奋的刺激以前也是如此。

刺激点a在受到刺激以后,电位变成外负内正。

于是在刺激点a和b点之间,无论是膜外还是膜内都存在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

此时a点为兴奋点,b点属于未兴奋点,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b→a,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是a→b。

17.【答案】B

【解析】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表现为外正内负,由此可知图中A点电位发生变化,此处为兴奋部位,与相邻两侧形成电位差,则图中弧线可以表示局部电流的方向,从而导致兴奋向A两侧传导,膜内电流也向A点两侧传导,两者方向一致,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18.【答案】D

【解析】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但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错误;静息状态下,K+外流,其方式是协助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错误;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通道蛋白乙不能运输Na+,因此运输K+的载体蛋白不能运输Na+,C错误;静息状态下,K+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D正确。

19.【答案】B

【解析】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0.【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静息状态时的电位为外正内负,A侧为正电位,B侧为负电位,A正确;A侧为神经纤维膜外侧,兴奋时局部电流在A侧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正确;c处兴奋时,在B侧即神经纤维膜内侧兴奋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C正确;刺激c处,电流两次通过两个电极,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

21.【答案】B

【解析】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2.【答案】C

【解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不能反过来,A正确;突触间隙中充满组织液,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C错误;③是突触后膜,可以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23.【答案】A

【解析】a是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膨大部分,图Ⅱ中c及图Ⅲ中g即是轴突末梢,A正确;图Ⅱ中d是神经元细胞体及其上的树突,B错误;突触后膜可能为胞体膜或树突膜,如d或e,C错误;兴奋在图Ⅰ中的传递方向为a→b,在图Ⅱ中的传递方向为c→d,在图Ⅲ中为同一神经元,可双向传导,D错误。

24.【答案】C

【解析】甲、乙两组进行对照,单一变量是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位置的改变,甲组中形态学上端接触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接触空白琼脂块,生长素会从形态学上端的琼脂块运到下端的空白琼脂块,而乙组正好相反,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到形态学上端,即由该实验说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纵向运输为极性运输。

25.【答案】D

【解析】生长素主要分布在幼嫩的种子,芽的分生组织,茎的形成层等生长旺盛的地方,成熟的果实中生长素含量较低。

26.【答案】C

【解析】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可证明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27.【答案】B

【解析】营养液的成分均匀分布,与根的背光生长无关,A错误;根的背光生长是因为向光一侧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一侧,抑制了背光一侧的生长;B正确,C错误;植物根系生长方向受重力和受光的影响,但根据题意无法判断二者影响力的大小,故D错误。

28.【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然大量聚积于侧芽部位,可见其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A正确;D错误;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C正确。

29.【答案】D

【解析】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故D正确。

30.【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去除顶芽,主根的长度变小,说明去除顶芽能抑制主根的生长,故A错误;植物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有幼嫩的芽、叶及发育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