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778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1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

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它的组成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稀有气体是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气体的总称。

它们一般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我们也称它们为惰性气体。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如课本P27图2-3所示,在燃烧匙内盛放足量的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后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说明集气瓶中剩下的是气体主要是氮气,它具有的性质有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或难溶于水)。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有害气体和烟尘两类,常见的气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工厂的废气以及汽车尾气。

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大原因,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二、氧气的性质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氧,固态氧都

是淡蓝色色,氧气的化学式为O2。

2、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具有供给呼吸性和支持燃烧性,它是常见的氧化剂

3、请写出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1)与碳的反应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与硫的反应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与磷的反应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与铁的反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在铁丝前端绕一根火柴,持火柴燃尽再伸入集气瓶中②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的熔化物落下来使集气瓶炸裂。

(5)与镁的反应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三、氧气的制法

1、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

(1)在常温下可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还能采用单独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3)还可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2、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物理或化学)变化。

3、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则应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3)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空气,则这种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

(4)收集氧气可采用排水法,其优点是收集到较纯的氧气。

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优点是收集到干燥的氧气。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5、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了。

6、操作步骤:

①茶(查)②庄(装)③定④点⑤收⑥利(离)⑦息(熄)

7、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

①铁夹应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防止固体药品中的湿存水受热后形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处形成水滴倒流回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从靠近试管口的一端开始逐渐后移。

④导管伸入试管内不能太长,伸入过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等到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再收集(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

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⑦实验开始时,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从水槽中撤离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因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使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流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⑧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刚伸入集气瓶口即可。

⑩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则要接近集气瓶的底部。

8、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下。

②长颈漏斗不是(是或不是)一定要。

有的优点是方便添加液体药品,没有的缺点是只能少量制取。

9、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第二节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物理性质

纯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水的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固、液、气三态的变化;冰水是纯净物。

二、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电解水

1、在电解水时,所用的电源是直流电源。

2、在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的烧碱溶液或硫酸溶液,它们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它们不是催化剂。

3、在电解水时,连接电源负极的一端产生氢气,连接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氧气(正氧负氢)。

它们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是1:

8,。

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在该实验的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大于2:

1的原因是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

4、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氢气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三、水的净化

1、纯水是无色无味、澄清透明的。

自然界中的水,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

2、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肥皂水,现象是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较少且有浮渣的是硬水。

长期盛硬水的器具易结水垢,生活中通过煮沸水等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

3、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工业上可以通过蒸馏来降低水的硬度。

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4、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过滤常用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过滤操作要点是: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②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

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四、水体污染与防治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2、水是人和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要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3、赤潮和水华现象的产生都是水体中的含磷物质和含氮物质过多,使藻类植物疯狂生长。

第三节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

3、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少的叫做溶质,但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不论水有多少,水都是溶剂;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牛奶、豆浆不是溶液。

4、※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

但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

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

但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过程:

扩散过程:

吸热,水合过程:

放热。

2、

(1)放热: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如氢氧化钠。

(2)吸热: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如硝酸铵。

(3)不明显: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如氯化钠。

三、油污的除去

1、乳化功能:

洗涤剂把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2、油污除去的方法有:

使用汽油溶解或用肥皂、洗洁精等乳化。

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五、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所以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2、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是:

①一定温度②100溶剂③饱和状态④溶质质量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因主要要是温度,内因是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

4、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六、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七、结晶:

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结晶的方法有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八、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2、需要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九、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2、溶液的稀释计算:

(1)依据: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浓溶液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加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前溶液质量

第四节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单质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1)金刚石(C)、石墨(C)、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2)用途

金刚石具有硬度大的性质,可切割玻璃,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褪色、冰箱除异味、水的净化等方面。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但在高温下,碳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具有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3)在较高温度下,碳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具有还原性。

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

二、二氧化碳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料。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有植物的光合作用。

空气中CO2的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2、CO2的性质

(1)CO2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CO2的化学性质:

——“三不,两水、一碳”

①“三不”:

通常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CO2无毒)

a、向放有高低不同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低的蜡烛先熄灭;这个实验说明了: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两水”:

CO2与水和澄清石灰水(或碱溶液)反应

b、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看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O2+H2O===H2CO3;然后加热又看到溶液由红色变紫色,H2CO3===CO2↑+H2O。

c、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写化学式)。

CO2+Ca(OH)2====CaCO3↓+H20,此实验用来证明CO2存在;CO2+2NaOH==Na2CO3+H2O,此反应用来吸收CO2。

③CO2与灼热的碳反应:

CO2+C高温2CO

3、CO2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原理、装置、检验)

发生装置:

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收集方法:

由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O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H2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收集较纯净气体用排水法,收集较干燥气体用排空气法。

(2)、CO2的实验室制法

①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它易挥发,会使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HCl气体。

不能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制取CO2,是因为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填“固固加热型”或“固液常温型”收集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③CO2的检验方法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证明是CO2。

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即证明已收集满CO2。

④操作时应注意:

a加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伸到液面下。

4、二氧化碳的用途

(1)CO2可作灭火剂,因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干冰可作致冷剂(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升华吸热,直接变成气体。

三、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3、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三种物质是H2、C、CO

※鉴别:

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

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四、、一氧化碳和碳单质性质比较

碳单质

一氧化碳

特性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毒性(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C+O2点燃CO2(氧气不充足),

2C+O2点燃2CO(氧气不足)

点燃CO前先检验纯度

2CO+O2点燃2CO2(CO与O2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

 

 

反应装置

C+2CuO高温2Cu+CO2↑是(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3CO+Fe2O3高温2Fe+3CO2不是(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尾导管口尾气燃烧火焰呈蓝色。

操作

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来,后熄灭酒精灯的作用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石灰水的作用是验证生成物。

实验时CO要“早出”的原因是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实验完毕CO要“晚归”的原因是防止灼热的生成物被氧化。

尾导管口用酒精灯点燃(或气球收集)处理的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大气。

用途

具有可燃性的木炭、CO可用作燃料。

具有还原性的木炭、CO可用作冶炼金属。

第五节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合金属于混合物。

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性质对比:

硬度变大,熔点变低。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含碳量不同是造成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

2、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和人造关节等。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它们是固体(汞除外),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①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了铝进一步氧化。

②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③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固体

2、金属+酸→盐+H2↑

(1)金属必须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的前面。

(2)浓H2SO4或HNO3除外,因为它们有强氧化性,反应后不产生H2而生成水。

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现象铁钉逐渐减少,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3、金属+盐(溶液)→新盐+新金属,该反应发生的条件:

(1)必须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2)盐必须可溶。

(3)K、Ca、Na等除外。

“湿法冶铜”原理:

Fe+CuSO4==Cu+FeSO4,,现象是:

银白色的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蓝色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铁容器不能盛放波尔多液农药的原因是:

Fe+CuSO4==Cu+FeSO4,

注意:

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H,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五、置换反应

(1)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其反应前后一定有化合价的改变。

如:

Fe+CuSO4==Cu+FeSO4,Fe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

(2)注意:

单质铁与酸或与盐反应生成亚铁盐。

Fe+2HCl=FeCl2+H2↑,Fe+2AgNO3=2Ag+Fe(NO3)2

六、铁的冶炼

1、原理:

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七、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制品与空气、水直接接触。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刷油漆、涂油、电镀;制成合金如不锈钢。

八、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2、金属回收利用的优点:

一可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二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六节酸和碱

二、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

2、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作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

NH3。

(2)浓硫酸是液体,故干燥气体时采用如右图所示装置。

用此装装置干燥气体时,应注意长入短出,即气体要从B管进入。

3、浓硫酸有脱水性,能使纸张等物质碳化。

4、因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5、浓硫酸在溶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三、酸的化学性质

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由H+和酸根离子。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H+)。

1、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置换反应;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FeCl2,FeSO4)

3、酸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复分解反应)

4、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复分解反应)

5、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四、盐酸、硫酸的用途

1、盐酸的用途:

化工原料、金属除锈、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2、硫酸的用途:

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及精炼石油、金属除锈等。

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1、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俗称:

烧碱、火碱、苛性钠。

是一种白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有吸水性,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CO2,SO2、HCl等)。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若碱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是生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有腐蚀性。

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六、碱的化学性质

1、碱与指示剂作用。

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2、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反应生成盐和水

检验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吸收CO2一般不用石灰水而用氢氧化钠溶液,因熟石灰微溶于水,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很小。

3、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复分解反应)

4、碱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盐碱均要溶,生成沉淀。

复分解反应)

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

1、氢氧化钠的用途:

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肥皂、石油、造纸、纺织等工业,生活中可用于除油污。

2、氢氧化钙的用途:

作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原料是熟石灰和硫酸铜)

八、中和反应及其实际中的应用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应用:

酸性土壤加入熟石灰来改良土壤,处理工厂含有稀硫酸的废水也可用熟石灰来中和,中和胃酸可服用碱性药物(如氢氧化铝)等。

九、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及测定方法

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的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的溶液显中性;pH>7的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2、测定方法:

在玻璃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pH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可得出溶液的pH。

3、正常雨水pH约为5.6,酸雨pH小于5.6,胃液的pH小于7,因其中含有盐酸。

 

第七节盐化肥

一、生活中常见的盐

1、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2、碱、盐的溶解性

(1)碱溶钾、钠、氨、钡、钙(KOH、NaOH、氨水、Ba(OH)2、Ca(OH)2)

(2)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盐溶;

(3)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4)硫酸盐不硫酸钡,(CaSO4、Ag2SO4微溶)

(5)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K2CO3、Na2CO3、(NH4)2CO3易溶)

3、常见的盐

(1)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NaCl。

用途是:

①生活中用作调味品;②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③农业上可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④公路上的积雪可用氯化钠来消除。

(2)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化学式是Na2CO3。

碳酸钠虽是一种盐,但其水溶液显碱性。

用途: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NaHCO3。

用途:

发酵粉主要成分这一,治疗胃酸过多症。

(4)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用途:

用于建筑材料,医疗上用作补钙剂。

(5)粗盐的提纯主要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等,所用到的仪器: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蒸发皿、漏斗、酒精灯等,实验过程中每步均需要玻璃棒其作用依次为:

搅拌以加速固体溶解;引流;搅拌防止蒸发皿内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滴飞溅

(6)Na2CO3、NaHCO3、CaCO3等碳酸盐均可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

4、盐的化学性质

(1)盐和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活动性强的金属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2)盐和酸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3)盐和某些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4)盐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两种盐。

5、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6、八种常见的沉淀

(1)不酸于酸的两种白色沉淀:

AgCl、BaSO4

(2)溶于酸的沉淀:

白色沉淀:

aCaCO3BaCO3、Ag2CO3(溶于酸,且有CO2气体生成)

Mg(OH)2(溶于酸,无气体生成)

Cu(OH)2蓝色沉淀Fe(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