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672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docx

《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docx

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

福州市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

一、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王叔叔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去B地送货,用了5小时到达。

原路返时用了4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析:

60千米

【分析】

由“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去B地送货,用了5小时到达”可根据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B两地的距离;要求王叔叔返回时的速度,用求出的路程除以返回的时间,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

48×5÷4

=240÷4

=60(千米)

答:

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点睛】

此题运用了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一个等腰梯形,下底比上底长10厘米,上底和一条腰长的和是86厘米,这个梯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

182厘米

【详解】

86+86+10=182(厘米)

3.某游乐园的门票是每张80元,如果去的人多,购买团体票比较合算,四年级有45人去游玩,购买团体票共付了3240元,这样每人便宜了多少元?

解析:

8元

【分析】

用购买团体票花费的钱数除以购票人数,求出每张团体票的价钱。

再用每张门票的价钱减去每张团体票的价钱解答。

【详解】

80-3240÷45

=80-72

=8(元)

答:

每人便宜了8元。

【点睛】

灵活运用单价=总价÷数量求出每张团体票的价钱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书店正在进行促销活动,王叔叔用252元最多能买几本这样的图书?

解析:

17本

【分析】

先用252元除以每本的价钱求出不优惠可以买的本数,再用不优惠可以买的本数除以4求出送的本数,然后把不优惠可以买的本数加上送的本数即可解答。

【详解】

252÷18=14(本)

14÷4=3(个)……2(本)

14+3=17(本)

答:

王叔叔用252元最多能买17本这样的图书。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除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李叔叔开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行驶2小时后,超过中点40千米,距离乙地还有80千米。

问:

李叔叔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请画图表示出信息。

(2)列式解答。

解析:

(1)见详解

(2)80千米

【分析】

(1)根据题意可知,李叔叔此时与乙地的距离为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一半少40千米,则甲地到乙地距离的一半为80+40千米。

李叔叔行驶路程为80+40+40千米。

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李叔叔的速度。

【详解】

(1)

(2)(80+40+40)÷2

=160÷2

=80(千米)

答:

李叔叔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李叔叔行驶的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解答。

6.意大利数学家巴切利提出“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

下面是123×48=5904的计算过程。

请仔细观察,试着用这个方法计算812×39,并将下面的过程补充完整。

解析:

见详解

【分析】

观察123×48=5904的计算过程,可知“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是先画一个矩形,把它分成m×n个方格(m,n分别为两个乘数的位数)。

在方格上边、右边分别写下两个因数。

再用对角线把方格一分为二,分别记录上述各位数字相应乘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

然后这些乘积由右下到左上,沿斜线方向相加,相加满十时向前进一。

最后得到结果(方格左侧与下方数字依次排列)。

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点睛】

根据已知计算过程,明确“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是如何计算的,再进行解答。

7.一块长方形印花玻璃长25分米、宽15分米。

如果这种印花玻璃每平方分米20元。

买这块玻璃要多少元?

解析:

7500元

【分析】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面积,再乘2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25×15×20

=375×20

=7500(元)

答:

买这块玻璃要7500元。

【点睛】

熟练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胜利小学新购买了4200本图书,将这些图书放到书架上,每个书架都有4层,每层可以放50本书。

20个书架够用吗?

通过计算说明。

解析:

不够

【分析】

要想知道20个书架是否够用,应先求出20个书架一共放书的本数,然后与4200本比较大小即可解答。

【详解】

50×4×20

=200×20

=4000(本)

4000<4200

答:

20个书架不够用。

【点睛】

先求出20个书架一共放图书的本数,是解题的关键。

9.有一堆黄沙,先运走18吨,剩下的用7辆车运完,每车运6吨,这堆黄沙共有多少吨?

解析:

60吨

【解析】

【详解】

18+6×7

=18+42

=60(吨)

答:

这堆黄沙共有60吨。

10.草莓是春季第一果,它的外观诱人,酸甜可口,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葡萄高710倍,被誉为“水果皇后”。

贫困户李大爷在农业技术员精心指导下种植草莓成功脱贫。

他去年种了一个大棚,总产量为1400千克,今年增加了大棚数量,总产量比去年的2倍还多40千克。

他采用了进棚自摘、零售、批发、网络销售等多种销售渠道,如果按平均每千克卖30元计算,今年李大爷家种的草莓可卖多少钱?

解析:

85200元

【分析】

根据题意,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式为:

今年的总产量=去年的总产量×2+40,据此列出等式即可解答。

【详解】

2×1400+40

=2800+40

=2840(千克)

2840×30=85200(元)

答:

今年李大爷家种的草莓可卖85200元。

【点睛】

此题属于两步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

11.28名老师带着664名同学去春游,每辆大车可坐45人,租金900元,每辆小车可坐18人,租金5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

解析:

15辆大车,1辆小车最省钱。

【解析】

【详解】

12.下图中长方形花圃的长增加到54米,宽不变,扩建后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①你认为谁的想法是正确的,请在她名字后面的括号里打√

②你喜欢谁的想法,说说她解决问题的思路。

解析:

(1)小兰;小慧

(2)小慧,解题思路见详解

【分析】

小兰的想法是先求出长方形的宽,再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小慧的想法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不变,则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小丽的想法是先求出长方形的宽,再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进而求出增加的面积。

小美的想法是先求出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再求出增加的面积。

题目要求的是扩建后的面积,而不是增加的面积,则小兰和小慧的想法正确,小丽和小美的想法错误。

【详解】

(1)小兰:

(√)小慧:

(√)

小丽:

(×)小美:

(×)

(2)我更喜欢小慧的想法。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长扩大几倍,宽不变,则面积扩大相同倍数。

小慧的解题思路是先求出长扩大的倍数,再求出扩建后花圃面积。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和积的变化规律的灵活运用。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积的变化规律:

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几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扩大相同倍数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

13.爸爸带小亮去爬山。

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有2500米,平均每分钟走75米,已经走了30分钟。

现在离山顶还有多少米?

解析:

250米

【分析】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让已经的走的时间30分钟乘速度每分钟75米,求解出已经走的路程,再让总路程2500米减去已经走的路程即可解答。

【详解】

75×30=2250(米)

2500-2250=250(米)

答:

现在离山顶还有250米。

【点睛】

本题考查简单的行程问题,掌握路程=速度×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4.甲地到乙地有352千米,一辆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92千米,4小时能到达乙地吗?

()小丁:

92≈90

90×4=360(千米)

360>352

4小时能到站

()小明:

352≈360

360÷4=90(千米)

90<92

4小时能到站

()小红:

92×4=368(千米)

368>352

4小时能到站

解析:

能到达;

【分析】

小丁:

把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看作90干米,那么4小时行驶的路程定大于360千米,所以能到站;这种估算方法对;

小明:

把352千米看作360千米,用360除以4求出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小于92千米,所以能到站;这种估算方法对;

小红:

用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乘4求出一共能行驶的路程,然后与总路程比较后判断能到站;这种实际计算方法对。

【详解】

根据分析可得:

(√)小丁:

92≈90

90×4=360(千米)

360>352

4小时能到站

(√)小明:

352≈360

360÷4=90(千米)

90<92

4小时能到站

(√)小红:

92×4=368(千米)

368>352

4小时能到站

答:

4小时能到达乙地。

【点睛】

本题考查简单的行程问题,可以用估算也可以用实际计算解决。

15.

(1)如果用面积8平方分米的地砖铺房间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

(2)如果每块地砖的价格是20元,需要支付多少元钱?

解析:

(1)150块

(2)3000元

【分析】

(1)先求出房间的面积,把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再除以地砖的面积即可解答。

(2)地砖的单价乘地砖块数即可解答。

【详解】

(1)4×3=12(平方米)=1200平方分米

1200÷8=150(块)

答:

一共需要150块地砖。

(2)20×150=3000(元)

答:

需要支付3000元钱。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知识的掌握。

16.王华家到学校2400米,王华从家上学,每分钟走80米,她走了25分钟。

这时她离学校还有多少米?

解析:

400米

【分析】

首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王华25分钟已走的路程是多少米;然后用王华家到学校的总路程减去已走的路程,即可解答。

【详解】

2400-80×25

=2400-2000

=400(米)

答:

这时她离学校还有400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25分钟已走的路程是多少米。

17.A、C两城间有两条公路。

一辆汽车从A城出发经B城到C城用了6小时。

①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现在计划新建一条公路,使B城与公路AC连通,怎样设计路程最短?

(作图表示,在图上画出)

解析:

①60千米

②见详解

【分析】

①观察图中可知,把AB之间的路程,以及BC之间的路程相加,求出总路程,再用总路程除以行驶的时间6小时即可求出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根据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的直线的垂直距离最短,也就是从B点向AC作垂线,顶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所设计的最短路线,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①(200+160)÷6

=360÷6

=60(千米)

答:

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②从B点向AC作垂线,顶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所设计的最短路程,如下图所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18.将一个面积是4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如下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8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

28厘米

【分析】

将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四条边的长度不变,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也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8厘米,则长方形的长为8厘米。

长方形的宽=面积÷长,据此求出长方形的宽为48÷8=6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据此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详解】

48÷8=6(厘米)

(8+6)×2

=14×2

=28(厘米)

答: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28厘米。

【点睛】

解决本题时应明确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条边不变,周长不变。

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解答。

19.李叔叔靠墙用篱笆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

(如图)

解析:

10米

【分析】

靠墙围篱笆时,靠墙的那边不围篱笆,只有三边围篱笆,篱笆的总长=平行四边形三条边的总长,据此代入解答即可。

【详解】

4+3+3

=7+3

=10(米)

答:

需要准备10米长的篱笆。

【点睛】

靠墙围篱笆问题靠墙的那边不围篱笆。

20.“六一”前夕,老师要买13支钢笔作奖品,商场正好有一种钢笔在促销,买五支送一支。

这种钢笔每支15元。

老师买13支这样的钢笔要花多少钱?

解析:

165元

【分析】

买5支送1支即买1次会得到6支,则13÷6=2(次)……1(支),当老师买了2次五支时,有2×5=10(支),另外送了2支,一共是12支,还有余数的这1支也要自己买,故买11支,再根据总价=单价×数量解答即可。

【详解】

5+1=6(支)

13÷6=2(次)……1(支)

2×5+1

=10+1

=11(支)

15×11=165(元)

答:

老师买13支这样的钢笔要花165元。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

买五支送一支的意思就是:

买五支钢笔的钱数可以买到5+1=6支。

21.李叔叔骑车旅行,他从A地到B地用时2小时。

照这样计算,他从B地到C地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解析:

3小时

【分析】

先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出李叔叔骑车的速度,再运用路程÷速度,即可求出他从B地到C地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详解】

61÷(40÷2)

=61÷20

≈60÷20

=3(小时)

答:

他从B地到C地大约需要3小时。

【点睛】

本题考查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注意计算时用估算的方法解答。

22.一辆自行车和一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向乙地行驶,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0千米,行驶了3小时汽车到达乙地,马上按原路返回,途中与自行车相遇,从同时出发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

解析:

5小时

【详解】

50×3×2÷(50+10)=5(小时)

答:

从同时出发到相遇共用了5小时。

23.小马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08看成了708,结果商增加了40,而余数正好相同,这道除法算式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

解析:

这道题正确的除数是15,商是7,余数是3

【详解】

(708﹣108)÷40

=600÷40

=15

108÷15=7…3

答:

这道题正确的除数是15,商是7,余数是3.

2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95平方米,宽是15米。

当长不变,将宽延长,使其变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解析:

594平方米

【详解】

495÷15=33(米)

33×33-495=594(平方米)

25.小马虎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时,把除数54看成了45,得到商为21,余数是27,你能算出正确的商吗?

试着算一算。

解析:

18

【解析】

【详解】

21×45+27=972

972÷54=18

26.国际统一书号ISBN由10个数字组成,前面9个数字分成3组,分别用来表示区域、出版社和书名,最后一个数字则作为核检之用。

核检码可以根据前9个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算得。

如:

某书的书号是ISBN7-107-17543-2,它的核检码的计算顺序是:

①7×10+1×9+0×8+7×7+1×6+7×5+5×4+4×3+3×2=207;

②207÷11=18……9;

③11-9=2.这里的2就是该书号的核检码。

依照上面的顺序,求书号ISBN-7-303-07618-□的核检码。

解析:

2

【详解】

7×10+3×9+0×8+3×7+0×6+7×5+6×4+1×3+8×2=196;

所以该书号的核检码是2。

27.现有一个96人的旅游团租车出游,一辆大车限乘36人,租金235元;一辆小车限乘24人,租金185元。

怎样租车最省钱?

需要多少钱?

解析:

租2辆大车和1辆小车最省钱;655元

【分析】

根据题意知道,大车每个座位费用为235÷36=6(元)……19(元),小车每个座位费用为185÷24=7(元)……17(元),大车座位费要便宜一些,要尽可能多采用大车,并且空座位最少时便宜。

【详解】

根据分析,列式为:

96÷36=2(辆)……24(人)

24÷24=1(辆)

235×2+1×185

=470+185

=655(元)

答:

租2辆大车和1辆小车最省钱,租金为655元。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设计租车方案时,尽可能多采用座位费用少的车辆,并且空座位也尽量的少。

28.动物园一头大象2天吃36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1天吃了30千克食物。

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

解析:

6倍

【分析】

先用360除以2计算出一头大象每天吃食物的重量,然后用大象每天吃食物的重量除以熊猫每天吃食物的重量即可。

【详解】

360÷2=180(千克)

180÷30=6

答:

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6倍。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计算,先计算出大象每天吃食物的重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小明的上山速度是每分钟80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分钟120米,如果他从山顶返回到山下用了1个小时,那么他从山下到达山顶用了几分钟?

解析:

90分

【解析】

【详解】

1小时=60分钟120×60=7200(千米)

7200÷80=90(分)

30.王芳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少儿百科》一书,原计划每天看40页,15天看完。

图书馆整理图书要求提前归还,必须10天看完,那么她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解析:

60页

【分析】

用原计划每天看书页数乘看书天数,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再除以实际看书天数,求出实际平均每天看书页数。

【详解】

40×15÷10

=600÷10

=60(页)

答:

她平均每天要看60页。

【点睛】

本题考查归总问题,先求总量,再求单一量。

31.某超市新年促销。

一种拖鞋的单价是16元/双,买3双送一双。

王老师带了176元钱,最多能买到几双这样的拖鞋?

解析:

14双

【详解】

32.园林队要在中心公园铺360m2的草坪。

他们以每小时铺40m2的速度铺了3小时。

由于任务紧急,剩下的他们加快了速度,平均每小时铺60m2,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解析:

4小时

【分析】

先用3乘40计算出前3小时铺的面积,然后用用360减去前3小时铺的面积就是剩下的面积,最后用剩下的面积除以60即可。

【详解】

40×3=120(平方米)

360-120=240(平方米)

240÷60=4(小时)

答:

还需要4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工程问题的计算,先计算出前三小时铺的面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3.妈妈为全家人准备晚饭。

择菜

洗菜

淘米

煮饭

切菜

6分钟

3分钟

2分钟

18分钟

3分钟

经过合理安排,做完这些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并计算出所需时间)

解析:

20分钟

【分析】

要使需要的时间最短,应先淘米,然后煮饭,在完成煮饭这项任务的同时,可完成摘菜、洗菜和切菜这三项任务。

则一共需要2+18=20分钟。

【详解】

2+18=20(分钟)

答:

做完这些事至少需要20分钟。

【点睛】

本题考查优化问题,要想时间最短,应合理安排各项任务之间的顺序,注意同时进行的两项任务应互不干扰。

34.20名同学去水上乐园游玩,他们怎样租船最省钱?

大船可乘8人,每条10元。

小船可乘6人,每条8元。

解析:

租1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钱

【分析】

若租3条大船,3×8=24(座),24-20=4(座),多出4个大船空位子;

若租2条大船,2×8=16(座),20-16=4(座),则还须再租一条小船,但又多出6-4=2个小船空位子;

若租1条大船,20-8=12(座),12÷6=2(条),则还须再租2条小船。

于是就有三个方案供比较选择了。

【详解】

(1)租3条大船,须付租金3×10=30(元),

(2)租2条大船和1条小船,须付租金2×10+1×8=20+8=28(元),

(3)租1条大船和2条小船,须付租金1×10+2×8=10+16=26(元)。

答:

租1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点睛】

本题的解答策略是:

要尽量租用“单价”要低一些的大船,并且最好不要空座,这样最省钱。

35.小军一家三口和小林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孩子)去娄山关景区游玩,下面有两种售票方案,选择哪种方案购票省钱?

方案一

成人票:

40元/人

儿童票:

半价

方案二

5人及5人以上

团体票:

25元/人

 

解析:

成人4人和儿童1人购买团体票,剩余的一名儿童购买儿童票,最省钱。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一共是4个成人和两个儿童,儿童票40÷2=20元。

按照购买单人票、团体票和成人4人和儿童1人购买团体票,剩余的一名儿童购买儿童票,三种方案,分别算出买票钱数进行比较,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儿童票:

40÷2=20(元)

单人票:

40×4+2×20

=160+40

=200(元)

团体票:

25×(4+2)

=25×6

=150(元)

成人4人和儿童1人购买团体票,剩余的一名儿童购买儿童票:

25×(4+1)+20×(2-1)

=25×5+20×1

=125+20

=145(元)

145<150<200

所以,成人4人和儿童1人购买团体票,剩余的一名儿童购买儿童票,最省钱。

【点睛】

本题关键是找出购买票的不同方法,然后分别求出需要的总钱数,然后比较即可。

36.某校四年级师生共有480人,如果这些人要租车去郊游,那么请你设计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解析:

全租大客车,租11辆最省钱

【分析】

根据“小客车每辆375元,限乘客25人”,知道乘坐小客车每人需要的钱数为:

375÷25=15(元),再由“大客车每辆572元,限乘客44人”,知道乘坐大客车每人需要的钱数为:

572÷44=13(元),所以应该尽量多租用大客车,由此再根据师生的人数及大、小客车的限乘客的数量解决问题。

【详解】

因为乘坐小客车每人需要的钱数为:

375÷25=15(元),

乘坐大客车每人需要的钱数为:

572÷44=13(元),

13<15,

所以应该尽量多租用大客车,

因为480÷44=10(辆)……40(人),

所以可以租11辆大客车,空4个座位,租金为:

572×11=6292(元);

或者租10辆大客车,2辆小客车,空10个座位;租金为:

572×10+375×2

=5720+750

=6470(元)

或者租9辆大客车,再租4辆小客车,空16个座位;租金为:

572×9+375×4

=5148+1500

=6648(元)

大客车辆数减少,小客车辆数增加,则租金也增加……;

由上述计算可得:

租11辆大客车最省钱,租金是6292元。

答:

全租大客车,租11辆最省钱。

【点睛】

根据每种车型的限载人数及租金算出每人次的租车成本,并由此设计方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7.四

(1)班28名同学去划船。

怎样租船最省钱?

要花多少元?

解析:

5条大船、1条小船;149元

【分析】

分别计算出大船和小船的人均单价,尽可能多选人均单价低的船,尽可能少留空位置,据此设计方案即可。

【详解】

25÷5=5(元)

24÷3=8(元)

8>5

大船人均单价低于小船;

尽可能多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