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538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docx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docx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

2016中考文言文试题

(一)

2016重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

[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卷石底以出(          )  

(2)佁然不动(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乃记之而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文: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 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

答:

                    

     

9.(4分)

(1)弯曲(或翻卷)

(2)呆呆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一样  (4)离开

10.(4分)

(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

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

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2016浙江台州(16分)

浪游记快(节选)【清】沈  复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

琢堂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

此余幕游②以来第一好居室也。

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

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乘骑至华阴庙。

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

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

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

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

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

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③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④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

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

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释】①琢堂:

姓石,沈复儿时好友。

②幕游:

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

③土人:

本地人。

④太华:

指华山。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惜未及含葩  (      )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   )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译文:

          

17. “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

”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         、              、            等特点。

(2分)

18. 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

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

(2分)

  答:

                                               

19. 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

”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联系全文回答。

(4分)

  答:

       

 

  15. 

(1)到,等到,到……的时候  

(2)立即,就  (3)写,书写  (4)长,高(4分,每小题1分)

16. (我)下了马(马车),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

(3分,意对即可,没补出主语扣1分)

17. 古,古老,古朴;多,众多;大,巨大;奇,奇怪,奇特(3分,写出一点得1分)

18. 屋如舟式,过着幕游生活(人生漂泊、居无定所),喜欢随意无拘束的生活等。

(2分,答对两点即可,一点1分,两点2分)

19. 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一个喜爱出游的人。

这句话写出了自己未能登太华山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的情感。

(4分,答对情感,一点2分,两点4分)

2016浙江宁波(18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

“臣闻‘性相近,习相远’。

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

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

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

“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

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

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

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②子姓:

子孙,子孙辈。

③僚友:

指官职相同的人。

 ④帝:

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译文:

               

17.劝谏有多种方式。

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    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    。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4分)

    王曰:

“善。

”乃下令……    大悦,即诏……

答:

                                     

(四)(5分)定林①所居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 作②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

地名,为名胜之地。

②此 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 落职闲居家乡。

19.《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3分)

20.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2分)

    ▲  

 (18分)14.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3分,每处1分。

多断一处倒扣1 分,扣完为止)

15.D(2 分)

16. ⑴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⑵周、隋两朝的晚期 (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

[5分,

(1)2分,⑵3分]

17. 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分,各2分)

18. “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

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

(4分,由字义引发理解2分,人物形象2分)

(四)(5分)

19. 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

(3分,每空1分)

20•【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2分,各1分)

2016浙江丽水

(二)13分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

距至也。

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

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

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

 经营一国,无不悉遍。

土气和,亡札厉。

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

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

过则醉,经旬乃醒。

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

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

盛水的陶器。

②瀵(fèn):

泉水。

③醪醴(láolǐ):

美酒,④埒(liè):

山上水道。

⑤札厉:

瘟疫。

⑥侪(chái):

共同,一起。

⑦孳(zī)阜:

繁衍盛多。

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       )

(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   )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译文: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译文:

                               

17.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4分)

答:

                       

        

14.

(1)通“涂”,道路。

(2)气味(3)沿着,顺着。

15.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16.

(1)(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

(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17.“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觉。

2016浙江金华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

幼聪颖异常儿。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

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

游元都,公卿交誉之。

或劝之仕,不应。

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

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

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

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

“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

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

这里指征召。

下同。

②糜饷:

浪费粮食,耗费粮饷。

③顺生:

人名。

④明招:

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

⑤赘疣:

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或劝之仕(     ) ②既归(    )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  ④鲜习兵(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译文:

              

17.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2分)

A.于    B.以    C.而   D.乃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2分)

答: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答:

        

      

答案:

14.太祖即罢之/后 修史书/书成而归15.①有人,有的;②已经;③正;④少。

16.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

17.B。

18.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19.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

善作文。

附资料:

【译文】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

幼时聪明超常。

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

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

当时,同郡黄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

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交口称赞。

他与武威余阙、宣城贡师泰为至交。

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去,回到家乡。

元末天下大乱,他避乱于南华山,著书立说,自有乐趣。

其文章与宋濂不相上下。

    太祖攻下金华,召见他,命与许元等  在中书省任职。

后来侍臣中又有人向太祖推荐胡翰,太祖召他至金陵。

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翰从容谏劝道:

“金华人多是读书人,很少练习武艺,征他们为兵,是徒费军饷!

”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

他喜爱北山的泉石,筑屋于山下,留恋于此十数年而终,年七十五岁。

学术著作有《春秋集议》,其文有《胡仲子集》,其诗有《长山先生集》。

2016浙江湖州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

(14分)

愚溪诗序[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

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  其尤绝者家焉。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

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

②家:

安家。

③龂龂(yínyín):

形容争辩的样子。

④见……于:

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

见辱于愚:

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灌水之阳,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译文: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

答: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分)

答:

      

        

(14 分〉

15.A   评分标准:

3分。

16. 示例:

愚泉共存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

评分标准:

共3分,意思对即可。

17.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评分标准:

共2分,每处1分。

18. 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评分标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9. 示例:

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共“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

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來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

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

评分标准:

共4分,答出对“愚”的不同理解2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016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夏翁,江阴巨族。

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

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

翁曰:

“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因好语遣之。

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

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

司典者前诉曰:

“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

”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

“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

此小事,何以争为?

”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

“此御寒不可少。

”又指道袍曰:

“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

”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

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或问尤翁:

“何以预知而忍乏?

”翁曰: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

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

②钱典:

当铺。

③詈(lì)语:

骂人的话。

④事:

量词。

件,样。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

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分)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2分)译文: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3分)译文:

        

19.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4分)

答:

    

    

(20分)16.D17.A

18. ①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19.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

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2016云南曲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略无阙处 阙:

             ②虽乘奔御风 奔:

            

【答案】①阙:

通“缺”,空缺。

②奔:

奔驰的快马。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B【解析】A项中“自”分别是“在,从”“如果”;C项中“之”分别是“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中的“以”分别是“认为,如”“来”;B项中“虽”是“即使”,意思相同。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答案】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各1分)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答案】B【解析】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请说说理由。

(3分)

【答案】示例一:

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