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清热药.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753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5.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清热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中药清热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中药清热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中药清热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中药清热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清热药.ppt

《中药清热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清热药.ppt(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清热药.ppt

1,概念:

凡以清泄里热,用治里热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清清除、清泄热热邪、热证表热(每挟风邪)治宜疏散风热。

选辛凉解表药热半表半里热治宜和解退热。

选柴胡、黄芩、青蒿实热气血脏腑实热证虚热阴虚发热等,二、清热药,清法,治宜清泄里热选清热药,2,药性分析:

味多为苦,次为甘,性寒或凉归经:

(详见分类)多属沉降药性性味苦寒,易伤脾阳,3,功用与分类:

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用治气分实热证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及火热证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用治营、血分实热证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用治热毒证清虚热药清虚热用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或温病后期邪热未尽,清泄里热用治里热证,4,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芦根天花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5,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兰根紫花地丁穿心莲鱼腥草山豆根白头翁,犀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紫草赤芍,青蒿地骨皮银柴胡白薇胡黄连,6,使用注意:

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热证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故阴虚患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

7,

(一)清热泻火药,性味:

多甘,次苦,性寒。

归经:

多入胃、肺、肝经,次入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

应用:

气分实热证,症见高热,烦渴引饮,汗多,舌红苔黄,脉洪大。

8,一患者年50岁,仲春发病,周身发冷,两腿疼痛,医者以温补药,其冷益甚,欲作寒战。

诊其脉沉伏,重按有力,舌苔黄厚,小便赤涩。

张锡纯诊为春温之热,郁于阳明而未发,出现假象,欲以白虎汤加连翘治之,病人闻之骇然。

张曰:

但购生石膏120g,见发热难忍则煎汤服之。

病人不信会发热。

张曰:

以白茅根煎汤服之,先见发冷,后必发大热。

病人且信之,煎汤服之,果如其言。

生石膏煎汤三次服,其热遂消。

擅用石膏三医家:

张仲景、吴鞠通、张锡纯,吴鞠通治何叟误服热药,手足拘挛生石膏每剂250g,痊愈共用20余斤,9,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主要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处方用名】石膏、生石膏、煅石膏。

【性味】辛、甘、大寒。

【归经】胃、肺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生肌收敛。

【应用】1.用于肺胃实热亢盛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如白虎汤、清瘟败毒饮。

2.用于肺实热证,如麻杏石甘汤。

10,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证,可与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玉女煎、牛黄解毒丸4.煅石膏清热,收敛,生肌,外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等。

【用量用法】生石膏煎服,1560克,宜先煎。

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11,本草经疏:

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生石膏煎服,1560克,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胃弱、无实热以及有里湿者忌用,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生石膏/熟石膏,12,知母,除去须根及泥土“毛知母”;除去外皮“知母肉”根茎,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有知母之名者,谓肺借其清凉,知清凉为肺之母也,13,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

14,知母,【处方用名】知母、炒知母、肥知母。

【性味】苦、甘、寒。

【归经】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1.用于温热病肺胃实热之证。

白虎汤、玉女煎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肺燥,燥咳痰少,常与贝母同用。

二母散3.适用于肺肾阴虚,如知柏地黄丸。

此外也常用于消渴病,配天花粉、葛根。

玉液汤【用量用法】39克。

15,【鉴别用药】:

石膏、知母,石膏清热泻火气分热盛肺热咳嗽知母,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16,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17,栀子,18,栀子,【处方用名】栀子、山栀子、炒栀子、黑山栀。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祛湿,凉血止血。

【应用】,*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19,1.清热泻火温热病,烦热懊恼,失眠等证。

栀子豉汤、菖蒲郁金汤2.清热祛湿湿热郁结而致之黄疸,发热,小便黄短等证,多与茵陈、大黄同用,如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龙胆泻肝汤3.凉血止血血热妄行鼻衄及肝热目赤肿痛等。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忌用。

*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20,夏枯草(此草夏至后即枯),果穗(半枯时)或全草以色紫褐、穗大效佳,21,夏枯草,22,夏枯草,【处方用名】夏枯草、枯草穗。

【性味】苦、辛、寒。

【归经】肝、胆经。

【功效】清肝火,散郁结。

【应用】1.清肝火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证。

肝火得清,则阴血上荣,故兼养肝明目之效。

2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菊花、决明子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当归、枸杞子现常用于高血压病属肝热、阳亢之证者2.散郁结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或单用夏枯草煎汤或熬膏服。

内消瘰疬丸,【用量用法】612g,24,其它清热泻火药简表,25,性味:

味苦,性寒归经:

上、中、下三焦功用:

.均能清热燥湿:

用治湿热证(脾胃、大肠、肝胆、下注、关节)。

.多兼清热泻火解毒:

用治火热证。

(二)清热燥湿药,26,湿热蕴结上焦身热不扬,胸膈痞闷等;湿热蕴结肠胃泄泻、痢疾、痔瘘;湿热蕴结肝胆胁肋胀痛、黄疸、口苦或耳痛流脓;湿热蕴结下焦小便淋沥涩痛、带下黄稠;湿热蕴郁经络、关节关节肿痛;湿热蕴郁皮肤湿疹等。

使用注意:

苦寒多能伤胃阳,燥能伤阴,故脾胃虚寒、津液亏损者应慎用。

27,28,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

29,黄芩,【处方用名】黄芩、条芩、枯芩、酒芩。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肺、胆、大肠、小肠经。

【功效】泻肺火,清湿热。

【应用】,枯芩生长年久的宿根,善清肺火条芩生长年少的子根,善清大肠之火,泻下焦湿热,三黄之中苦寒性最小,30,1.主要用于湿热泻痢、湿温、黄疸、热淋等证。

黄芩滑石汤2.尤以清肺热见长。

用于肺热咳嗽,或热盛火炽,迫血妄行而引起的出血证。

清气化痰丸、清凉散、清瘟败毒饮3.治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常与银花、连翘同用。

4.治胎热不安,常与白术同用。

当归散【用量用法】39克,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

31,黄连,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的根茎,“根如连珠而色黄”,32,黄连,【处方用名】黄连、川连。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胆、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加酒炒酒连颜色略深,微具酒气清上焦火猪胆汁炒清肝胆火以吴茱萸煎液拌炒吴萸连暗黄色,有吴茱萸气味降低寒性以姜汁拌炒姜黄连色泽较暗,略有生姜气味清胃止呕,叶天士“见是症,服是药”,33,1.湿热诸证,均可应用,尤以肠胃湿热壅滞之泄泻、痢疾疗效为佳。

如香连丸、葛根芩连汤。

2.治心火亢盛烦燥不眠配阿胶、芍药,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胃热呕吐,多与姜汁拌炒用,配吴茱萸,即左金丸、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治胃火炽盛的中消,多与知母、天花粉同用。

3.治痈疽疖疔,无名肿毒等证,如黄连解毒汤。

【用量】39克。

34,35,黄柏,为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檗(关黄柏)和黄皮树(川黄柏)的树皮。

36,黄柏,【处方用名】黄柏、生黄柏、炒黄柏。

【性味】苦,寒。

【归经】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

【应用】,*清热燥湿解毒多生用,泻火除蒸退热多盐水炙用,37,1.用于多种湿热证,如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等。

治泻痢,可配白头翁、黄连,如白头翁汤;治黄疸,配以栀子、甘草,即栀子柏皮汤。

2.用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以及梦遗滑精等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

3.治热毒疮疡、湿疹等证。

【用量用法】312克。

38,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偏泻中焦胃火,并可泻心火,中焦湿热及心火亢盛、热盛心烦多用,偏泻下焦相火,湿热下注及骨蒸劳热多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鉴别用药】黄芩、黄连、黄柏,黄芩,黄连,黄柏,39,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或东北龙胆的根。

龙胆草,40,龙胆草,【处方用名】龙胆草、龙胆、胆草。

【性味】苦、寒。

【归经】肝、胆经。

【功效】泻肝火,除湿热。

【应用】1.长于清泻肝胆实火,无论肝胆有热之目赤耳聋,或肝经热盛,热极生风之高热、手足抽搐,或肝火之头痛眩晕均有良效。

如龙胆泻肝汤。

2.用于肝火上炎,头目胀痛,常配石决明、牡蛎、钩藤、夏枯草等。

【用量用法】39克。

【使用注意】凡脾胃虚寒及肝经无实火者忌用。

41,【鉴别用药】龙胆草与夏枯草,龙胆草清热燥湿,尤善清下焦湿热肝胆湿热及湿热下注大苦大寒,泻肝胆实火力强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高热惊风、手足抽搐夏枯草清泄肝火,兼养肝明日,清肝散结疮疡瘿瘤,清肝降压,苦寒,清肝泻火肝火上炎之目赤、头痛等,42,其他清热燥湿药简表,43,黄芩善清上焦湿热、肺火泻凉血止血,除热安胎清火黄连善清中焦湿热,治泻痢要药解善泻心、胃火,兼清肝火热毒黄柏善清下焦湿热,善泻肾火而退虚热燥龙胆草清肝胆及下焦湿热,泻肝胆火苦参杀虫,利尿湿白鲜皮祛风解毒椿皮收敛止带、止泻、止血,44,性味:

味多苦,性寒功用:

痈肿疔疮,丹毒、虫蛇咬伤、烧伤、清热解毒治热毒证温疫、温毒、(清解热毒、火毒)咽喉肿痛、痄腮、热毒下痢、其它发热性疾病.使用注意:

凡阴证、寒证不宜服用。

(三)清热解毒药,45,为忍冬科多年生植物金银花的花蕾。

46,金银花,47,金银花,忍冬科多年生植物金银花的花蕾,忍冬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气甚芬芳二宝花、鸳鸯花,金银赚尽世人忙,花发金银满架香蜂蝶纷纷成队过,始知物态也炎凉,48,金银花,【处方用名】金银花、银花、忍冬花、双花。

【性味】甘,寒。

【归经】肺、胃、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1.本品清热解毒力强,常用于热毒肿疡,痈疽疖疔等,可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

消肿散毒治疮要药,49,2.本品兼有宣散作用,可用于外感风热与温病初起,常与连翘、荆芥、薄荷等同用,如银翘散。

3.兼能治热毒泻痢。

可单用,亦可与黄芩、白芍等同用。

清肠饮【用量用法】1530克。

金银藤(忍冬藤)忍冬之嫩茎,功效同花。

兼有通络作用金银花露解暑清热,50,为木犀科落叶灌木植物连翘的果实。

51,连翘,52,连翘,【处方用名】连翘、连翘心。

【性味】苦,微寒。

【归经】心、肺、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应用】1.广泛应用于各种热证和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常与金银花同用,如银翘散、清宫汤。

53,2.常用于各种痈疽疮毒及瘰疬等,为疮家之要药。

治痈疽疮毒属阳证实热者,多与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治瘰疬则多与夏枯草、玄参、牡蛎等同用。

【用量用法】915克。

54,【鉴别用药】连翘与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金银花,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55,蒲公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种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56,蒲公英,【处方用名】蒲公英、黄花地丁、公英。

【性味】苦、甘,寒。

【归经】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应用】*清泻胃火“一味蒲公英,功胜白虎汤”1.清热解毒用于治痈疽疔毒,肺痈、肠痈,目赤肿痛等。

五味消毒饮.清热利湿热淋涩痛治利尿通淋湿热黄疸+茵陈,920克痈疽属阴证及已溃者,不宜使用,57,板蓝根,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兰或大青的根。

58,板蓝根,【处方用名】板兰根。

【性味】苦,寒。

【归经】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喉。

【应用】1.清热解毒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2.善清利咽喉常用于热毒咽喉肿痛。

风温时毒,入侵肺胃,930克脾虚胃寒、阴虚喉痹、无实火热毒者忌用,59,鱼腥草败酱草,60,白头翁马齿苋,61,其它清热解毒药简表,62,清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