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331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docx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docx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第一节 冠心病的膳食防治原则

  1.冠心病

  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与营养膳食,尤其是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从内膜开始,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2.冠心病膳食防治原则

  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防治原则基本相同,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和总脂肪摄入量,限制膳食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保证适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抗氧化营养因子的摄入。

  在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等危急情况时,营养膳食措施可作适当的调整。

  

(1)限制总能量摄入,适当增加运动,保持理想体重;

  能量摄入过多→肥胖→动脉粥样硬化;

  BMI:

18.5~24。

  

(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脂肪:

总能量的20%~25%;

  饱和脂肪酸<总能量的10%;

  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适当多摄入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鱼类,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胆固醇:

摄入量<300mg/d;

  少吃动物脑和内脏等;

  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应进一步降低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使其低于总能量的7%,胆固醇<200mg/d。

  (3)增加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

  蛋白质摄入应占总能量的15%;

  大豆有很好地降低血脂的作用,可适当多吃;

  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5~65%;

  应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少吃甜食和含糖饮料。

  (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

  总膳食纤维20~35g/d;

  膳食纤维具有降胆固醇作用,应多摄入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如燕麦、玉米、蔬菜等。

  (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6)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饮酒

  食用植物油25~35g/d;食盐<6g/d。

  如饮酒要适量:

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不超过15克。

  (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

  植物化学物质:

有助于心血管的健康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应鼓励多吃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的植物性食物;

  如大豆、黑色及绿色食品、草莓、大蒜、洋葱、木耳、香菇、山楂、大杏仁等。

  

第二节 高血压的膳食防治原则

  1.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多基因与环境多危险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大约占40%,环境因素大约占60%。

  2.高血压膳食防治原则

  在环境因素中,主要与营养膳食有关:

  超重和肥胖;饱和脂肪摄入过多;食盐过多摄入;低钾、钙、镁;大量的酒精摄入等。

  

  膳食原则

  

(1)限制膳食中的钠盐

  正常人食盐每天不超过5g;

  高血压患者每天应控制在1.5~3g。

  

  

(2)增加钾的摄入

  钾:

2000mg/d;钾可拮抗钠的升压作用。

  富含钾的食物,如菌类、豆类和根茎类、新鲜绿色叶菜、坚果类、香蕉、枣类、山楂等。

  (3)增加钙、镁的摄入

  钙:

1000mg/d;

  镁:

350mg/d;

  富含钙的食品,如奶类、海产品、豆类等;

  富含镁的食品,如苔菜、海参、坚果类、豆类等。

  (4)保持良好的脂肪酸比例

  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或更低。

  S:

M:

P=1:

1:

1(S:

饱和脂肪酸;M:

但不饱和脂肪酸;P:

多不饱和脂肪酸)。

  (5)增加优质蛋白质

  鱼类蛋白质可降低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大豆蛋白质可预防脑卒中发生;富含酪氨酸的蛋白质具有降血压作用。

  多食用保护性食物:

  蔬菜:

芹菜、洋葱、大蒜、胡萝卜、荠菜、菠菜;

  水果:

山楂、西瓜、桑葚、香蕉、柿子、苹果、桃、梨等。

  (6)其他:

如海带、菊花、木耳、蘑菇、玉米等。

  

第三节 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则

  1.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供应不足或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均称为糖尿病。

  

  2.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

  目前对于糖尿病发病的营养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

  

  

(1)能量与糖尿病

  能量摄入过剩和体力活动减少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

  

  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密度↓);

  胰岛素受体亲和力↓;

  血清胰岛素浓度↑→胰岛素受体数目↓;

  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抵抗。

  

(2)碳水化合物与糖尿病

  血糖调节:

  

  长期高碳水化合物膳食→血糖长期高水平→胰岛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害→胰岛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糖尿病。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

是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

  指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GI=(食物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总面积/等量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总面积)×100

  低GI食物:

GI在55以下的食物;

  中等GI食物:

GI在55~70之间的食物;

  高GI食物:

GI在70以上的食物。

  食物GI对于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有重要意义,一般低GI的食物对血糖升高的反应小,可有效控制餐后胰岛素和血糖异常,有利于血糖浓度保持稳定,但在应用时也要考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总量。

  碳水化合物中的膳食纤维与糖尿病:

  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高纤维膳食具有低能量的特性,膳食纤维在体内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不能提供能量;

  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清脂质的作用,而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脂及血液粘度增加的特征。

  (3)膳食脂肪与糖尿病

  高脂肪膳食对糖尿病有促进作用;

  高脂膳食→游离脂肪酸↑→肌肉摄取脂肪酸进行氧化供能的作用↑→葡萄糖的利用↓→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

  高脂膳食→内源性甘油三酯合成↑→α-磷酸甘油消耗↑→糖酵解障碍→血糖浓度↑、血甘油三酯↑→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

  (4)膳食蛋白质与糖尿病

  日前还无确切的证据表明膳食蛋白质含量与糖尿病发病有直接关系,但蛋白质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密切相关。

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出现紊乱时,蛋白质的代谢也必然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样可以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促进糖尿病的发病。

  (5)矿物质和维生素

  目前还没有关于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糖尿病发病的深入、系统的研究;

  膳食补充三价铬对糖尿病有积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三价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胰岛素的辅助因子,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糖耐量。

  3.糖尿病膳食防治原则

  综合治疗——“五驾马车”:

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宣传教育与心理疗法、病情监测。

  

  

(1)合理控制总能量摄入

  总能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工作性质而定。

  对于正常体重的糖尿病患者,能量摄入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肥胖者应减少能量摄入,使体重逐渐下降至理想体重±5%的范围以配合治疗。

  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消瘦者、伴消耗性疾病而体重低于标准体重者,能量摄入量可适当增加10%~20%,以适应患者的生理需要和适当增加体重。

  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日热能供给量[kJ(kcal)/kg]

  

  注:

正常体重(kg)=身高-105(cm);高(低)于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消瘦)。

  

(2)碳水化合物摄入

  占总能量的50%~60%为宜;在合理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改善葡萄糖耐量。

  一般成年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控制在200~350g,折合主食约为250~400g;肥胖者酌情可控制在150~200g,约折合主食200~250g。

  营养治疗开始时应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即每日约200g;经治疗症状有所改善后,如血糖下降、尿糖消失,可逐渐增加至250~300g,并根据血糖、尿糖和用药情况随时调整。

  在计算碳水化合物的量和在食物中的供能比例时,还要考虑食物的血糖指数。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血糖指数低的碳水化合物;粗粮的血糖指数低于细粮;复合碳水化合物低于精制糖。

  故糖尿病患者宜多食用粗粮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少用富含精制糖的甜点;若食用水果,应适当减少主食量。

  (3)脂肪

  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0~25%;

  饱和脂肪酸在总能量的10%以下;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能量的10%以下;

  单不饱和脂肪酸可适当多摄入(如橄榄油);

  胆固醇摄入量低于300mg/d,伴高胆固醇血症者应低于200mg/d。

  (4)蛋白质:

保证蛋白质摄入量。

  总能量的12%~20%,其中优质蛋白质至少占1/3。

  成人可摄入1.2~1.5g/(kg·d),儿童、孕妇、乳母及营养不良者可达1.5~2.0g/(kg·d)。

  长期高蛋白饮食对糖尿病患者并无益处,尤其已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一般为0.5~0.8g/(kg·d)。

  (5)膳食纤维

  建议膳食纤维供给量为25~35g/d。

  (6)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尤其是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

  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的供给;

  限制钠盐摄入以防止和减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7)限制饮酒

  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8)饮食分配及餐次安排:

合理分配各餐比例。

  至少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早、中、晚餐能量按25%、40%、35%的比例。

  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在3次正餐之间加餐2~3次,但加餐量应从正餐的总量中扣除,做到加餐不加量。

  在总能量范围内,适当增加餐次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并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第四节 肥胖的膳食防治原则

  1.肥胖

  肥胖是人体脂肪的过量贮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常表现为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标准体重20%以上。

  

  身体质量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m)2

  正常:

18.5~23.9;

  超重:

24~27.9;

  肥胖:

≥28。

  

  2.肥胖的膳食防治原则

  治疗原则是达到能量负平衡,促进脂肪分解;适当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

  

  

(1)控制总能量摄入

  循序渐进,控制减重速度;

  使每日总能量摄入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男性1200~1500kcal/天,女性1000~1200kcal/天);

  一般成人每天摄入能量控制在1000kcal左右,最低不应低于800kcal。

  

(2)协调供能营养素比例

  高蛋白、适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

  蛋白质——25%

  脂肪——10%

  碳水化合物——65%

  因此在选择食物种类上,应多吃瘦肉、奶、水果、蔬菜和谷类食物,少吃肥肉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一日三餐食物总摄入量应控制在500g以内。

  (3)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新鲜蔬菜、粗杂粮;

  增加食物体积,减少饥饿感。

  (4)保证非热能营养素的充分供应

  各种维生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可使用营养素补充剂)。

  (5)适当限制钠盐摄入,防止水、钠潴留。

  (6)调整饮食习惯

  适当分配三餐比例,晚餐不宜进食过多,餐后不宜立刻睡觉;

  尽量少吃或不吃零食,避免暴饮暴食。

  3.运动治疗原则

  安全,强度适宜;可接受性,易坚持;有氧运动(中等或低强度运动可持续的时间长,运动中主要消耗体内脂肪供能);循序渐进;最经济、简单、有益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快步行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