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王生物答案.docx
《学科王生物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王生物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科王生物答案
学科王生物答案
【篇一:
2014年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山东济南生物(含解析)【学科网】】
ss=txt>生物试题解析
a.黑熊表演b.蚯蚓走迷宫c.候鸟迁徙d.鹦鹉学舌
解析: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题干中的蜘蛛织网行为和选项中的候鸟迁徙的行为就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
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选项中的黑熊表演、蚯蚓走迷宫和鹦鹉学舌都属于后天性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
故选:
c
a.种b.科c.属d.界
解析: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
种、属、科、目、纲、门、界。
如植物界中有若干个门,每个门的所有植物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在一个门里,可能有很多种生物,但是每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
因此“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故选:
a
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解析: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即将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了脂肪消化。
因此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将影响脂肪的消化。
故选:
b
a.图甲中,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
b.图乙中,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
c.图丙表示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
d.图丁中,若长期只给予铃声刺激,则铃声——唾液分泌反射消退
解析:
图甲所示过程中,给狗进食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所以a是对的;图乙所示过程中,给狗听铃声不会引起唾液分泌,铃声与唾液分泌无关,所以b不对。
如图丙所示过程中,在每次给狗进食之前,先给听铃声,这样经多次结合后,当铃声一出现,狗就有唾液分泌。
这时,铃声已成为进食(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信号刺激或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
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图丙所示过程中,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应用,使狗建立了条件反射;图丁所示过程中,反复单独应用铃声而不给予食物(不强化),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不能引起分泌,所以c、d是对的。
故选:
b
a.制作面包需要严格的无氧条件
b.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c.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变成酒精
d.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团变得膨大松软
?
解析:
面包酵母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发酵。
有氧时呼吸旺盛,酵母将葡萄糖转化成co2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随着发酵进行,面团中氧减少,酵母的有氧呼吸转变成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co2,释放出少量能量。
实际生产中,上述两种作用同时进行。
发酵初期,前者为主反应;发酵后期,后者为主。
整个发酵过程中有大量co2产生,能使面团膨松,形成大量蜂窝。
酵母生长与发酵的最适温度26-30℃。
酵母耐高温的能力不及耐低温的能力,60℃以上会很快死亡,而-60℃下仍具有活力。
?
所以,a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故选:
a
a.5x和4xb.16x和40xc.4x和10xd.5x和40x
解析:
使用显微镜时: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
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同一部位时,要使看到的视野最亮,应该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图中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是5x,放大倍数最小的物镜是4x。
故选:
a。
a.细胞分裂,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d.细胞分化,细胞分裂
解析:
生物体从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分不开的。
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长大后就会分裂,其过程:
细胞核先分成两份,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再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通过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除了一小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图中甲表示细胞数目增多,所有是细胞的分裂;乙表示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所以是细胞的分化。
故选:
c
a.1号试管内溶液退色
b.2号试管内溶液无色
c.3号试管内溶液变蓝
d.4号试管内溶液无色
解析:
果蔬提取液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其他多种成分,一般呈现红、黄、绿等不同的颜色。
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所以,1号试管内溶液应该退色;2号试管内溶液应该呈现果蔬提取液的颜色。
馒头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常利用这一特性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
在37℃条件下,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所以,3号试管内的淀粉会被分解为麦芽糖,溶液不会变蓝;4号试管内的淀粉不会被分解,溶液会变蓝色。
故选:
a
a.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b.海带有根和叶,没有茎
c.三种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葫芦藓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解析:
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
这三类都属于绿色植物,都含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是对的。
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故b是不对的。
许多苔藓植物的叶都只有一层细胞构成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背腹两面直接侵入叶的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
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葫芦藓等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所以d是对的。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所以a是对的。
因此,只有b选项的叙述不正确的。
故选:
b
【篇二:
2014课标1高考生物解析-去他妈的学科网图片解析】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2014课标Ⅰ,1,6分)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极性分子甘油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2.(2014课标Ⅰ,2,6分)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
【答案】b
【解析】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c3的还原速度减慢,c3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项不会发生;光反应停止,atp的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c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项会发生。
3.(2014课标Ⅰ,3,6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
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4.(2014课标Ⅰ,4,6分)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项正确。
5.(2014课标Ⅰ,5,6分)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答案】b
c项错误。
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d项错误。
6.(2014课标Ⅰ,6,6分)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29.(2014课标Ⅰ,29,9分)回答下列问题: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
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
。
【答案】
(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碱染色体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
(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用于解离过程,解离的作用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龙胆紫溶液用于染色过程,为碱性染料,能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
(2)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
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0.(2014课标Ⅰ,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未发生改变
【解析】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2)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保留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
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31.(2014课标Ⅰ,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
(1)呼吸下降
(2)降低增加(3)会
【解析】
(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
(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32.(2014课标Ⅰ,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
抗病高杆(易倒伏)和感病矮杆(抗倒伏)品种。
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杆对矮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的预测杂交结果。
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
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
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答案】
(1)抗病矮杆
(2)高杆与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
【解析】
(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病与矮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
(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
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而题干无杂合子,故应先杂交得到杂合子,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
39.(2014课标Ⅰ,39,15分)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
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
“+”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答案】
(1)纤维二糖葡萄糖
(2)红色透明圈
(3)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不能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
(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如下图: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位固体培养基,且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篇三:
2014年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山东德州生物(含解析)【学科网】】
s=txt>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1分)(2014?
德州)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b.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2.(1分)(2014?
德州)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如图),这一过程成为细胞的(
)
3.(1分)(2014?
德州)在大蒜收获的季节,有些家庭爱腌制一种食品﹣﹣“糖醋蒜”,吃起来酸甜爽
4.(1分)(2014?
德州)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
5.(1分)(2014?
德州)观察下面三幅图,其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6.(1分)
(2014?
德州)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曾经感染过腮腺炎病毒的人,可对此病
7.(1分)(2014?
德州)如图是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9.(1分)(2014?
德州)如图为人的排泄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l、2、3三处尿素的浓度,从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
10.(1分)(2014?
德州)鸡冠的形状有玫瑰冠和单冠两种(如图所示),若图中这两只鸡的亲代都是玫瑰冠(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以下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