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桩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253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桩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完整版桩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完整版桩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完整版桩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完整版桩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桩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

《完整版桩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桩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桩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

完整版桩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编制说明………………………………………………………3

二、工程概况………………………………………………………3

三、施工部署………………………………………………………7

四、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8

五、质量保证措施…………………………………10

六、安全保证措施………………………………………12

七、施工用电措施……………………………………………13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力主导施工的依据,编制时结合本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力量及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并针对目标工期,工程质量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本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具有科学性及可能性,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以下几项编制:

1、设计研究院;

2、勘察报告;

3、公司质量体系文件;

4、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二、工程概况

观澜自来水厂扩建工程为15万立方米日规模的水厂扩建工程一期工程,其中基础为桩基的单位工程有:

加药间、加氯间及机修仓库、值班宿舍、小桥。

所有桩基均采用打入式高强度C60预制管桩,桩长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约18-25米不等,桩径为Ф400mm。

其中加药间78根,加氯间、机修仓库72根、值班宿舍共56根、小桥桩16根。

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本场地位于东北侧,原地形地貌类型为山丘坡边,水库下流,原场地含有山坡荔枝园,河流、耕作菜地、鱼塘和养殖场等,现场地已整平。

2、地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据钻探揭露,场地内有新近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坡洪积沉积层,第四系残积层,燕山期浸入岩,现分述如下:

1)素填土:

灰色、浅黄、松散状,未固结,由砾质粘性土,有机质土,建筑垃圾等堆填而成,该层场地分布较广,层厚0.3-0.8m,平均厚度3.50m。

2)第四坡洪积沉积层

A、含砾粘土:

浅黄、黄褐色,可∽硬塑,含砂粒约20-25%,岩芯呈柱状,砂的分选性较差,砂与粘土胶结较好,局部含粉质粘土,层厚0.9-9.40m,平均厚度3.18m。

原位标贯2.7-29.5击,平均12.2击。

B、淤泥质土:

黑、灰色,饱和∽湿,软∽可塑,局部含有木腐殖质等有机质,污手,该层仅ZK038、ZK059、ZK062号孔有揭露,揭露层厚3.60-8.00m,层厚0.50-2.40m,平均厚度1.46m,原位标贯1.7-9.1击平均4.8击。

C、含砾粘土:

浅黄、黄褐、灰色,可∽塑,含砂粒约20-25%,砂的分选性较差,砂与粘土胶结较好,局部含粉质粘土,该层仅ZK037、ZK059号孔有揭露,揭露层厚5.00-9.20m,层厚0.50-2.40m,平均厚度0.93m。

D、中粗砂:

灰、浅黄、白色,湿∽饱和,松散∽中密,含少量粘粒,该层仅ZK062号孔有揭露,揭露层厚3.10-9.00m,层厚0.50-4.60m,原位标贯6.3-18.1击平均11.1击。

3)第四系残积层

砾质粘土:

浅黄、红褐色,麻褐色,可∽硬塑,捏易碎,遇水易崩解并易软化,该层普遍分布,揭露层厚0.80-11.67m,层厚1.60-2.60m,平均厚度9.70m,原位标贯4.5-29.9击,平均17.8击。

4)、燕山期侵入岩

A、全风化粗粒花岗岩:

浅黄、麻黑色,麻褐色,呈坚硬土状,遇水易崩解并易软化,该层普遍分布,揭露层厚8.00-28.20m,层厚0.50-11.60m,平均厚度3.83m,原位标贯30.1-49.7击,平均37.1击。

B、强风化粗粒花岗岩:

黄褐、麻黑色,麻褐色,半岩半土状,主要以坚硬土为主,含砂(矿物)量较多,遇水易崩解并易软化,该层仅ZK060号孔有揭露,揭露层厚10.00-34.20m,层厚0.50-26.00m,平均厚度5.22m,原位标贯大于50击或反弹。

C、中风化粗粒花岗岩:

麻褐、青灰色,斑晶结构,岩体结构部分破坏裂隙发育,已明显风化,该层普遍分布,揭露层厚10.10-43.00m,层厚0.40-6.60m,平均厚度3.38m。

上述各岩土层的分布结构及性状描述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地质柱状图。

二、场地地下水

勘察期间,钻孔地下水属第四系潜水,主要靠大气降雨,地下水(水库、河流、鱼塘)侧向迳流补给。

施工时,测得各孔静止水位埋深1.20-11.30m,据ZK029号孔取样分析结果,地下水对砼结构不具有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不具有腐蚀性。

三、稳定性评价

1.场地稳定性评价

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结果,场地及其周围均未发现有断裂构造通过,以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属稳定场地。

2.地基评价

1)素填土:

松散状,未固结,强度较低,具高压缩性,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屋。

2)含砾粘土:

可∽硬塑,分布较普遍,强度较高,可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3)淤泥质土:

饱和,流塑,强度低,高压缩性,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建筑基础持力层。

4)含砾粘土:

可∽硬塑,强度较高,可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5)中粗砂:

可∽硬塑,强度较高,零星分布,埋藏较深。

6)砾质粘土:

可∽硬塑,分布较普遍,强度较高,是良好的地基土,可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7)全风化粗粒花岗岩:

强度高,分布较普遍,宜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或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8)强风化粗粒花岗岩:

强度高,宜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或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

9)中风化粗粒花岗岩:

强度高,可作为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

 

三、施工部署

一、施工安排

根据合同要求及施工图纸内容,我公司拟准备1台D500型滚筒式打桩机在18天内完成全部打桩工程。

选择机型主要是根据我司多年的管桩施打经验而定,以及本次工程桩径为ф400桩型,因此选择桩锤机械能量比径大一些的桩机,这样可使锤击数减少,减少对桩身的破坏,并确保有足够的能量达到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有效深度,增加桩承载力,每台桩机配2台30KW交流焊机进得接桩工作。

二、施工进度计划

计划工期为18天,1台ф500型桩机每天完成13根桩,整个工程共206根桩,16天可完成,计划桥台可能变更,对进度稍有影响,故考虑18天完工。

见下图:

施工准备

正式施打

竣工清理

3天

16天

2天

三、项目管理程序

为实现公司制订的质量目标,也为了优质安全高效按期完成项目工程的施工任务,使建设方及其他各方满意,建立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组织、全面负责组织,管理本项目工程施工,其管理体系如下: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技术负责人

质安员

机长

测量组

材料员

电焊组

四、管理组织机构

我公司现场由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负责管理。

桩机由一名施工员具体负责,配备5-6个机组人员。

五、测量放线

根据已测设的控制点,引出轴线位置,并在两边用龙门板固定,根据图纸和现场轴线可确定每根桩的桩位,并用40厘米长Ф25直径钢筋固定桩位中心,并用白粉根据桩径围护桩位。

轴线和桩位全部根据图纸确定后,进行复查,然后会同监理工程师及有关单位代表,按设计尺寸复核、验收、签证,做好资料记录。

四、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一、施工顺序

根据本工程情况和以往打桩经验,后打的桩不会对已打的桩产生多大的影响,包括挤压和上涌,故暂定依序打桩。

施工现场加强成桩监测,发现地面隆起等异常时再调整打桩顺序或者考虑跳打。

二、具体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

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2、就位桩机:

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3、起吊预制桩:

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4、稳桩。

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低击1~2次,桩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

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

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5、打桩:

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9m。

;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6、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7、接桩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

8、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0.5-lm左右时进行。

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

9、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10、送桩:

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

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

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11、检查验收:

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

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

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12、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

并将技术资料提交总包。

五、质量保证措施

1、开工前,图纸会审设计交底时,应调查了解地下埋藏物情况及是否会影响打桩,否则应移出。

同时最主要是应认真组织项目参加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将国家规范,设计意图,质监、监理要求等交底清楚,清有书面签字记录,做到施工人员人人心中有数。

2、做好预制桩身的检查

在打桩前应检查有无合格证,及桩的外观质量,对已进场的桩进行桩身检查,对有缺陷的桩禁止使用,打桩施工中有可能因为打桩应力引起桩身裂缝或断裂,因此施工时应注意:

沉桩过程中加强观察,一般在软土中打桩时,桩在入土初始阶段,桩尖阻力很小,所以锤的落距应控制在1.9米以内,当桩正常稳固后,再按要求的落距施打。

3、配桩和送桩的方法

在施工前,先详细的研究地质资料,然后根据地质资料的桩长进行配桩,同时在每根桩施工前,对第一条桩适当地配长一些,以便掌握该地方的地质情况。

其它的桩可以根据该桩的入土深度或加或减,使能合理地使用材料,节约管桩。

为了节约材料,应尽量采取送桩,但送桩不宜太深,且应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4、打桩前应用吊锤观测控制桩身的垂直度,而在打桩过程中也随时观测,若发现倾斜,应立即调整,保证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成桩后偏差不超过1%。

5、当下一节桩打到地面0.50-1.0米时,根据方案接桩时,应先将桩管吊起对位,控制好垂直度。

6、电焊接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注意以下事项:

电焊接桩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米;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毫米;上下端表面应用铁刷子刷干净;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上5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再分层对称施焊,焊缝要饱满密实,焊好后待自然冷却至少8分钟后方可继续锤击。

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焊条要有出厂合格证。

7、做好施工日志,隐蔽验收记录,原始记录和现场签证等工程技术资料,桩机的保养和维修由专人负责,以便工程能顺利进行。

8、每条桩的总锤击数不得超过2500击,收锤控制贯入度小于3厘米每阵,但不宜小于2厘米每阵,以防止桩身疲劳破坏,桩锤重采用5吨,落距为1.9米。

9、遇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打桩,并与有关方面共同研究处理:

a、贯入度突变

b、桩头砼剥落、破碎

c、桩身突然倾斜、跑位

d、地面明显隆起,临桩水平位移过大

e、沉桩回弹曲线不正常

f、沉桩1米进尺锤击数超过300击,但其它条件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六、安全保证措施

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把施工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行之有效地贯彻到各个环节中去。

同时安全工作的特点又体现在它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地全员参加的复杂的系统工作。

1、安全生产目标

达到五无目标,即“无死亡事故,无重大伤人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无火灾,无中毒事故”。

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面的安全工作,主要职责是领导公司开展安全教育,贯彻宣传各类法规,通知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制订各类管理条例,每周对各项目工程进行安全工作检查,评比,处理有关较大的安全问题。

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并设专职安全员,主要职责是负责进行对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贯彻上级精神,每天检查工程施工安全工作,每周召开工程安全会议一次,制订具体的安全规程和违章,并向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汇报一次。

各作业下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主要是带领各班组认真操作,对每个工人耐心指导,发现问题即时处理并及时向工地安全管理小组汇报工作。

主要施工机械及设备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及设备

序号

机械、设备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D50滚筒式打桩机

60P

1

2

筒式柴油锤

D50

1

3

汽车吊

16T

1

4

电焊机

30KVA

2

5

潜水泵

2

6

气割

1

7

经纬仪

J2

1

8

水准仪

S2

1

七、施工用电措施

一、施工用电措施

1、接地与接零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线中,必须采取TN-S接零保护系统(即三线五线制)。

1)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或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2)保护零线必须在配电室到(或总配电箱)配电线路中间和末端至少三处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

3)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截面,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其中架空敷设间距不大于12米时采用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采用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16MM2,与电气设备相连的保护零线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

4)保护零线应与工作零碎线分开单独敷设,不作它用,保护零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

5)电气设备的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框架、部件、管道、轨道、金属操作台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金属门等均应保护接零;

6)供电电力变压器中性接点的直接工作接地电阻值应不小于4欧姆,保护零线重复接地电阻值应不小于10欧姆。

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作保护接地。

2、配置漏电保护器

1)施工现场的配电箱(配电室)和开关箱至少配置两级漏电保护器;

2)漏电保护器应选用电流动作型,一般场合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3、电器装置应定期检修,检修时必须做到:

1)、停电,严禁带电操作;

2)、悬挂停电标志牌,挂接必要的接地;

3)、由相应级别的专业电工检修;

4)、检修人员应穿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使用电工绝缘工具;

5)、有组织和专人统一指挥。

4、照明

1)、在坑洞内作业、夜间施工或自然采光的场所、作业厂房、料具堆放场、道路、仓库、办公室、食堂、宿舍等设备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或混合照明;

2)、根据使用场的环境条件选择相应的照明器,如开启式、防水型、防振或耐酸碱型;

3)、行灯电压不超过36V、隧道、人防工程、高温、导电灰尘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4米等场所照明电压不大于36V。

潮湿及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照明电压不大于24V,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大于12V;

4)、根据需要设置警卫和红色信号和事故照明,其电源应立设在施工现场电源总开关的前侧,并配备电源。

5、对各类用电人员进行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培训。

二、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总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度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写明交底日期。

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临时用电工程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

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作好检测记录。

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

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建立工程拆除制度。

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6、建立安全检查评估制度,施工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JGJ59-88《建筑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化》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7、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8、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过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禁止无证或随意串岗。

9、强化安全用电领导体制,改善用电技术队伍素质。

三、电气防火技术措施

1、合理配置、更换各种保护电器,对电气和设备的过载,短路故障进行可靠的保护。

2、在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堆入易燃、易爆和强腐蚀介质,不使用火源。

3、在电气相对集中的场所,如变电所、配电室、发电机等配置绝缘灭火器材,并禁止烟火。

4加强电气设备相间和相-地间绝缘,防止闪烁。

5、合理设置防雷装置。

四、电气防火组织措施

1、建立易燃、易爆和强腐蚀介质管理制度。

2、建立电气防火责任制,加强防火重点场所烟火管制,并设置禁止烟火标志。

3、建立电气防火教育制度,加强电气防火知识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各类用电人员电气防火知觉性。

4、建立电气防火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强化电气防火领导体制,建立电气防火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