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考化学实验讲解与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
《完整word版中考化学实验讲解与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中考化学实验讲解与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中考化学实验讲解与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
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中考命题,反复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应用性、综合性,并逐步提高了化学实验在中考中的分数比例和难度。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等重点内容,均是通过实验来讲解、验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便灵活运用。
【考测重点难点】
1.会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识别它们的示意图,了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
2.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基本操作的规范要求,并理解操作不当可能引起的事故。
3.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实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4.物质性质的实验装置(氢气、一氧化碳、碳分别还原氧化铜,加热硫酸铜晶体)及现象。
5.常见气体的检验: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6.常见的酸、碱、盐的检验:
盐酸和硫酸及他们的可溶性盐类、碳酸盐、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
【中考复习点拔】
一、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图形及主要的用途:
请见下表—
⑴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图形和主要用途
表4-1一些常用的仪器
名称
图形
主要用途
名称
图形
主要用途
试
管
①进行物质和物质间的反应
②装置小型气体发生器
③收集少量气体
集
气
瓶
①收集气体
②进行物质和气体之间的反应
烧
杯
①进行用量较大的液体与液体或固体的反应
②溶解物质
漏
斗
①过滤
②向小口容器内倾注液体
量
筒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蒸
发
皿
溶液的蒸发、浓缩或结晶
酒
精
灯
实验室常用的热源,用于物质的加热
胶
头
滴
管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药
匙
用于取用粉末状或颗粒状药品(药匙的两端分别为大小两个匙)
试
管
夹
用来夹持试管
玻
璃
棒
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
托
盘
天
平
称量物质的质量
铁
架
台
用于固定各种反应器和其它仪器可代替漏斗架使用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⑴药品的取用:
①对固体药品——具体取用略。
取用量一般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②对液体药品——具体取用略。
取用量一般为1—2毫升。
⑵物质的称量
①固体物质的称量:
使用托盘天平(具体操作略)
②液体的量取:
使用量筒(注意量取时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取低点保持水平)。
⑶物质的加热
一般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仪器。
(具体使用及操作略)。
⑷仪器的装配与连接
一般依“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连接,装置要放平稳。
⑸物质的溶解,振荡及搅拌——略
⑹过滤和蒸发——略
三、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说明: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物、发生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的;而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的。
⑴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时应选用A图,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等。
⑵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而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时,可选用B图。
(见下A图和B图)
⑶收集方法
①排水集气法:
收集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
——见C图。
②排空气集气法:
a.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
氧气等。
——见图D。
b.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等。
——见图E。
说明:
收集气体前应先把反应器中空气排净。
对可燃性气体应先检验纯度后再收集;
导气管应插到近集气瓶的底部;
收集CO2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收集O2时,把带火星的木条移到集气瓶的瓶口,木条燃烧,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请看气体收集装置图——C、D、E图:
⑷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例1]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表4-3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制取
气体
药品
反应原理
选用的
仪器装置
收集方法
验满或验纯
注意事项
氧气
O2
氯酸钾、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
+O2↑
固体加热(装置图4-3A)
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燃着证明已收集满
①装药前检查气密性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③用排水法收集,已收集满时,应先撤导气管后停止加热
氢气
H2
锌粒、稀硫酸
Zn+H2SO4(稀)=
ZnSO4+H2↑
块状固体跟液体反应不需加热(装置图4-3B)
排水集气或向下排空气集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时,先收集一试管,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灯焰,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不纯,需用拇指堵管口片刻再重新收集至点燃时响声很小表明已纯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二氧化碳
CO2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CaCO3+2HCl=
CaCl2+H2O+CO2↑
(同上)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
四、物质的鉴别——区别、检验。
物质的特性,是检验及区别其它物质的依据。
一般多用化学方法检验物质。
检验时可利用被检验物质的化学特性——其它物质所没有的;也可利用反应生成物加以区分。
物质的鉴定和鉴别,物质的鉴定和鉴别都是利用物质的某些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选用合适的试剂,与之反应出现明显的现象: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根据现象作出判断和结论。
物质的鉴定和鉴别又有区别。
物质的鉴定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因此,鉴别物质时,最后剩下的一种属已知,不必再做实验检验。
物质的鉴定是根据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物质的各种成分一一检验出来,确定它们是不是某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
检验的一般步骤:
⑴取样。
一般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瓶中进行检验。
⑵如果样品是固体,而检验需在溶液中进行,则先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根据现象作出判断和结论。
⑷答题的叙述顺序为:
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⒈物质鉴定题型的解法
物质的鉴定会(或证明)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混合物成分的证明;②离子的鉴定;③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证明。
解第①类题时,要根据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方法或试剂,去证明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存在。
解第②类题时,要抓住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
若要进行酸、碱、盐的鉴定,则应从阴、阳离子的角度分别去鉴定;溶液中有多种离子需要鉴定时,要注意鉴定的顺序,防止离子间的互相干扰。
解第③类题时一般是根据该物质发生某一反应后的生成物去间接证明,有时还需进行定量测定和计算。
⒉物质鉴别题型的解法
⑴任选试剂的鉴别题
这类鉴别题题目没有限定条件,鉴别的方向可能有多种,但应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即选用试剂最少,步骤最简单的方法。
在答题时,要按“方法→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
⑵指定试剂的鉴别
这类试题给出了鉴别可能用到的试剂,要求选择合理的试剂去鉴别,或者根据试剂去确定鉴别的顺序。
⑶一种试剂的鉴别
这类题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将所有物质鉴别出来;二是用一种试剂先鉴别其中的某一种物质,然后根据物质间的相互反应鉴别出其他物质。
一种试剂鉴别的常用试剂有:
酸碱指示剂、H2O,酸(盐酸和稀硫酸),碱[NaOH和Ba(OH)2溶液],盐(如Na2CO3等)。
⑷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
这类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题通常有三种解法:
①物性突破法:
即根据待鉴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等)去寻找突破口,然后利用已知的物质去鉴别其它物质。
②加热灼烧法:
利用物质受热时产生的不同现象,用加热或灼烧的方法去鉴别。
③两两混合法:
将待鉴别的溶液分别编号,两两混合,根据所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鉴别出物质。
例如:
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但是它们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不同的;有些物质也可利用其物理性质来区分——如CaCO3,Na2CO3。
两者均为白色固体,都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是CaCO3难溶于水而Na2CO3可溶于水,因而可将其区分开来。
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例2]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表4-4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鉴别
气体
鉴别方法
现象
化学方程
氧气(O2)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瓶中
木条燃着
C+O2
CO2
氢气(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淡蓝色火焰,烧杯壁有雾(或无色液体)
2H2+O2
2H2O
二氧化碳(CO2)
①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②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①木条熄灭
②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
CaCO3
+H2O
⑵盐酸与硫酸的鉴别:
[例3]盐酸和硫酸的鉴别
表4-5盐酸、硫酸的鉴别
鉴别
酸
鉴别方法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盐酸(HCl)
滴入AgNO3溶液,再加几滴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HCl+AgNO3
AgCl
+HNO3
硫酸(H2SO4)
滴入BaCl2溶液
[或Ba(NO3)2],再加入几滴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H2SO4+BaCl2
BaSO4
+2Hcl
⑶酸溶液、碱溶液的鉴别:
表4-6酸溶液和碱溶液的鉴别
鉴别
溶液
鉴别方法
现象
酸溶液
①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②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③用玻璃棒蘸溶液将pH试纸润湿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试纸颜色指示pH<7
碱溶液
①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②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③用玻璃棒蘸溶液将pH试纸润湿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试纸颜色指示pH>7
⑷碳酸盐的鉴别:
碳酸盐的鉴别
固体或溶液
鉴别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碳酸盐
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例如:
CaCO3+HCl
CaCl2+H2O+CO2
CO2+Ca(OH)2
CaCO3
+H2O
5.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配制步骤:
⑴计算⑵称量⑶量取⑷溶解
说明:
⑵和⑶也可以并列。
例:
如何配制50g食盐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
解:
计算——需要食盐:
50g×5%=2.5g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2.0g食盐,倒入100ml的烧杯里;
用50ml的量筒取47.5ml的水,倒入盛有2.5g食盐的烧杯里。
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使盐溶解。
以上操作完毕,即配得50gNaCl的质量
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例题精选】
例1.现有K2SO4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请用一种药品将它们一一区分出来。
分析:
这是一个试管实验,仪器及操作并不困难关键在于确定一种药品。
思路:
被检验的物质均为盐的溶液,因此应在酸、碱、盐的范围内“找”这种药品。
该药品或可以和上述三种不同的盐溶液都发生反应——但实验现象完全不同,从而将这三种不同的盐溶液区分开;
该药品或可以和上述三种盐溶液之中的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实验现象不同,而与第三种盐溶液不发生反应,从而将这三种不同的盐区别开。
因此这种试剂必须能提供阴、阳两种离子,阴离子必须满足只跟Ag+、Na+、K+中的一种离子反应,当然应该想到是Cl-即Ag+与Cl-结合,生成AgCl沉淀。
阳离子必须能与NO3-、CO32—、SO42—中的两种离子——CO32—或SO42—发生反应,但Ba2+不行。
因为BaSO4、BaCO3均为白色沉淀。
而H+则可以——H+不与SO42—发生反应,而与CO32—则发生反应而生成气泡,从而选定这种试剂为盐酸。
AgNO3+HCl
AgCl
+HNO3
Na2CO3+2HCl
2NaCl+H2O+CO2
K2SO4与盐酸不发生反应。
从而用一种试剂将上述三种盐溶液区别开来了。
例2.有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如图:
有一不纯的一氧化碳气体,其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现提供上述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如果用来⑴证明混有这两种气体;⑵除去这两种气体气体。
回答:
①甲装置的作用是。
乙装置的作用是。
丙装置的作用是。
③为了达到上述⑴和⑵的目的,请用甲、乙、丙三种装的接口代号,表示出正确的接连顺序:
不纯的一氧化碳
纯净的一氧化碳。
首先考虑上述三种装置的功能及作用:
装置
反应
功能
说明
甲
H2SO4+H2O
H2SO4·H2O
(此化学方程式不作
要求)
除尽水
因为水蒸气的量很小,被浓H2SO4吸收后,液体体积变化微小,故不能用于证明水蒸气
乙
CuSO4+5H2O
CuSO4·5H2O
证明水
因为气体是在其上方通过,故不能用来除尽水
丙
Ca(OH)2+CO2
CaCO3
+H2O
证明二氧化碳
除去二氧化碳
用一瓶石灰水可以证明及除去少量的CO2
确定甲、乙、丙三套装置的功能及作用以后,再考虑三种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由于各种物质的水溶液经洗气后,都会带有少量的水蒸气,因此必须先用乙装置证明混合气体之中含有(或说混有)水蒸气,所以乙装置必须排在前边。
为了确保最终得到的是干燥的纯净的气体,则必须把甲装置放在最后边。
因而丙装置就只能放在中间了。
最后考虑得出甲、乙、丙三种装置间接口的边结应为:
不纯的一氧化碳→c、d(或d、c)→e、f→b、a→纯净的一氧化碳。
中考实验相关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2.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B.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完成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
C.不慎将酸滴在手上,应立即用烧碱溶液擦洗
D.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滤纸上称量
3.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B.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
C.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D.在固体物质中,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4.在加压的情况下,25m3的石油气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这表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5.下列物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大白菜B.鸡蛋C.大米D.植物油
5.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6.我国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两种化合物形式存在。
利用厨房中的食醋、淀粉等可鉴定食盐中是否含碘,其反应原理为5X+KIO3+6CH3COOH=6CH3COOK+3H2O+3I2,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
A.KIB.K2OC.KIOD.KOH
7.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1,已知1.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2︰1B.3︰4C.12︰11D.1︰1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B.氢氧化钠、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均有热量放出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9.“春蚕到死丝方尽”,这里“丝”的主要成分是()。
A.维生素B.蛋白质C.纤维素D.油脂
10.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最密切()。
A.铁丝的表面积B.氧气的浓度
C.燃烧区的温度D.铁的着火点
11.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下列行为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①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②植树造林③不随意丢弃废电池④不用含磷洗衣粉
⑤工厂将废水处理后排放到长江中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A.②③⑤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12.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乱扔塑料袋、泡沫快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
B.城市一般能见度较低,主要是烟雾和粉尘污染所致
C.公园里大理石雕塑被腐蚀,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D.不合格装饰材料中常含甲醛、苯等致癌物,会导致室内污染
13.下列情况: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
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4.下列标识中,属于塑料包装回收标志的是()。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要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B.氢能是一种未来的理想能源
C.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D.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16.小芳收集了一些衣料的纤维,各取一部分做燃烧实验。
下列衣料纤维中,燃烧后能够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A.涤纶B.锦纶C.棉纤维D.羊毛纤维
17.将一定量的镁条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
18.已知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现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10g,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剩余固体质量为6.9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3.1g
B.反应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2∶9
C.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为4.2g
D.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6%
19.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C.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2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硫磺薰蒸使食品增白B.食用加碘盐防止甲状腺肿大
C.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D.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21.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D.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2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某种气体。
下列对该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不易溶于水
C.铁能在该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二、填空题
23.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
纯净的H2可以在黄绿色的Cl2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氢(HCl)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在点燃氢气之前,要先检验_____________。
(3)写出氢气点燃后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反应。
(选填“化合”或“分解”或“置换”或“复分解”)
(4)比较氢气在空气中和在氯气中的燃烧,可以得出结论:
燃烧要有氧气参加。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5)氢气和氯气完全反应后,B装置的瓶口有较多的白雾,该白雾是的小液滴;再往瓶中加入AgNO3溶液,振荡,可以观察到。
24.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约占70%。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煤炭是否含硫”这一问题产生了争论,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进行测定。
请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为点燃煤炭,还须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他们查阅资料后找到了这样一段话:
“二氧化硫能使KMnO4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成无色),反应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
然而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印刷不清楚,根据上下文了解到该物质是一种酸,请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其化学式:
。
反应后生成的MnSO4中Mn元素化合价为。
(3)盐往往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
KMnO4由K+和MnO4-构成,K2SO4由K+和SO42-构成。
盐的晶体或溶液的颜色通常是由构成它的离子决定的。
请根据
(2)中查阅到的资料推测:
KMnO4溶液呈现的紫红色可能是由离子表现出来的(填离子符号),理由是
。
25.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1)小李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以下猜想:
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氧化铜,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
(2)小王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出,理由是
;
(3)为验证①、②猜想,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待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
若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
;若猜想②正确,现象应该是
。
26.坐落于扬州宝应的江苏宝胜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企业。
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
零碎电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
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2Cu+2H2SO4+O2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1)甲方案的①②③三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①;
②;
③。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
理由是:
。
(3)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
你认为丙这么说的道理是:
。
丁又提出了疑问:
“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怎么处理呢?
”。
请提出你的想法:
。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
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
请写出使“绿矾”结晶的两种可能方法:
、(“绿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果直接排放掉滤液,不仅造成了浪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