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217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节能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节能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节能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节能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能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节能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节能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节能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摘要

1.1项目名称

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1.2主管部门

1.3建设单位

县蔬菜产业化办公室

1.4建设性质

新建

1.5建设地点

1.6建设期限

三年,完成为2009年100座,2010年150座,2011年150座。

1.7建设内容及规模

在某县某沿岸川水区的某六乡镇建设60米长日光温室400座;在日光温室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辅助设施590m2;购置培训设备7台;在项目实施区进行800人次的技术培训。

1.8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以夯实某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农业工程等技术措施,以优化农业产业配置为核心,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促进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某县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从而增强某县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

通过项目建设,三年完成日光温室建设400座

1.9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3001.47万元,其中:

(1)日光温室投资2757.92万元,主要包括:

日光温室主体建造投资2678.4万元,工艺设备投资79.52万元。

(2)日光温室农业试验推广站投资43.55万元,主要包括:

辅助设施投资40.65万元;培训设备投资2.9万元。

(3)培训费;投资20万元。

(4)项目建设其他费用40万元。

(5)预备费140万元。

1.10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3001.47万元,资金来源为:

申请中央投资2401.18万元,占建设投资的80%;

地方财政配套及农户自筹投资投资600.29万元,占总投资的20%;

1.11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日光温室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每亩增产按2000kg/座估算,年可增产80万kg蔬菜,直接创造经济收益320万元,座均8000元,项目区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3200元左右。

(2)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使某县蔬菜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随着蔬菜产量的增加,极大地丰富市场需求,确保某县市场蔬菜供应,可促进某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市场需求,振兴某经济。

(3)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日光温室农业综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也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为实现“饲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条件。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某县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建设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基地是实施退耕还林耕地面积减少后,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的需要,是巩固某县生态建设成果措施之一。

加之某县粮食生产没有明显的优势,虽然土地面积大,但粮食生产水平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微薄。

所以以蔬菜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促进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落实组织、制度和经费保障,该县专门成立了蔬菜产业化办公室,抽调了具有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并负责蔬菜大棚的建设和市场销路等事宜。

同时,该县还组织木耳、某、某、某、某等乡镇的110多名科技致富能人赴天水考察学习大棚药材、大棚蔬菜的种植、培育等技术,并在县上举办了2期农业产业化科技培训班,对农林、扶贫等部门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管理和技术培训。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是某县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健康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某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力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

一是继续加强“草产业、牛羊育肥、奶牛养殖、种公畜繁育、中药材种植加工、温室暖棚”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扩大种养规模,增加科技含量。

着力抓好示范村(区)建设,今年新建8个种公畜基地示范村、3个退粮还草示范村、3个短期育肥养殖小区、3个养牛专业村、4个养羊专业村。

调运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优质牧草种子238吨,在某等13个乡镇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6.5万亩。

成立了县药材办、县蔬菜办,截至6月份已在某沿岸建设日光温室327座,种植优质中药材13000亩。

二是以优化种植业结构为导向,引进地膜洋芋、黑麦、胡萝卜、豆角以及饲用甜菜和玉米种子52000公斤,大力试种和推广经济作物,全县粮、经、饲三元种植比例调整为49:

38:

13,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2.2.2是提高某县经济作物生产水平发展的需要

某县按照“压粮扩经”的总体思路,着力优化种植业结构,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0.46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327亩,亩产值平均按10000元/亩计算,(年产两茬5—7吨菜,每吨2000元计)则今年日光温室农业可增产值327万元。

由于广大山区群众经济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对日光温室建设及在肥料、良种、农机具、农膜、农业设施,农业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未能进行有效的投入,使得日光温室农业发展缓慢。

因此,通过本项目在我县广大农业地区实施,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农业新技术,实施某县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对于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最终促进某县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某县发展日光温室农业基础较好

某县等某沿岸乡镇降雨量适中,日照充分,水量充足,土地平坦肥沃。

现已形成以某乡羊化村为重点,辐射带动木耳镇、某镇、某乡等某川区的6个乡(镇)十二个村委会,已建成各类高效日光温室(棚)327座,温室蔬菜种植面积达327亩,主要品种有:

陇椒6号、七才椒、陇椒2号、番茄、黄瓜、茄子、平菇、金针菇及天祝县引进试种的人参果等十余种无公害绿色蔬菜和瓜果品种,现有温棚蔬菜种植农户253户,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大量的绿色无公害蔬菜。

由于工作突出,被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县,并受到表彰和奖励。

只要长期坚持如此发展,每年发展1000座以上日光温室,同时再发展部分效益好的多层式塑料大棚和小拱棚及露地蔬菜生产,5—7年,沿某一带就会真正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原蔬菜产业。

2.3.2政府支持重视

近年以来某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土地资源及气候特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蔬菜、粮食、中药材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按照“巩固县一级、充实乡一级、延伸发展村一级”原则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建立健全了六大体系,围绕“科学兴县、科技兴乡”的战略思路,深入农牧村,在各适宜乡(镇)开展高效日光节能大棚蔬菜种植试点和推广工作。

2.3.3农民群众发展经济作物增加收入意识较强、积极性较高、农民增产增收的愿望迫切。

由于某县沿某一带多年来种植大棚蔬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意识较强,经验丰富,积极性较高,实施项目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2.3.4有较强的技术推广队伍

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648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57.9%,已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已聘任有1255人,其中高级27人,中级370人,初级858人,比例为3:

29:

68;科技人员区域分布较为合理,县有758人,乡(镇)有890人,比例为46:

54。

“九五”以来,县科技服务组织建设在提高县一级,巩固完善乡一级的同时,逐步延伸村级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共建立科技示范乡1个,科技示范点4处,科技示范户48户,培训科技骨干130人,农民技术员635人,达到了“四有”的目地,并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

某县现有常住人口10.5万人,流动人口3万人以上,共13万人,根据市场调查,2007年全年供给本地产各类蔬菜仅占市场需求量的10%.供求之间的缺口相当大,全县平均达到80%。

同时全县农牧民群众和县城居民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品种、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

目前,某县“菜篮子产品严重短缺,主要从外地调入大量的蔬菜,由于运输距离长,使得蔬菜的质量降低,损耗加大,且价格平均提高1倍以上;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日光温室种植蔬菜是一种高效农业,与其它作物相比有强大的优势。

大力发展我县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除满足本县需求外,还可大批销往甘南州等15个邻近县市以及四川北部的阿坝、甘孜等地。

另外,我县的自然条件适合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7—9月份是我国华北、华中及东南沿海地区蔬菜生产的淡季,市场大量需求甘蓝、菜花、白菜、萝卜等蔬菜,而我县气候凉爽,夏季蔬菜能够正常生产。

因此,充分利用我县的气候资源优势,形成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并运用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适期播种、育苗移栽,可以错开上市,稳定提高经济效益。

所以,我县发展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既增加了市场供给,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牧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民生项目工程。

 

第四章建设单位条件分析

本项目建设单位是县蔬菜产业化办公室,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较强的技术能力,能达到承担建设本项目所需的各项条件。

4.1单位性质

项目实施单位某县蔬菜产业化办公室,地址在某县某镇拥军街5号,是某县政府下设的正科级职能部门。

某县蔬菜产业化办公室是某县蔬菜产业化的建设单位,属财政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具有承担该项目的能力。

4.2固定资产状况

某县蔬菜产业化办公室现有固定资产50万元。

主要包括办公室及办公用车、电脑等其他小型设备、设施。

4.3现有建筑设施及仪器设备状况

现有办公用房84.m2,日光温室63座,及部分土壤化验仪器。

4.4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

(1)专业技术水平

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人,技术员以上职称20人。

(2)管理体制项目推行以乡镇为单位、会同有关乡镇成立行政,技术领导小组,实行一村一品,统一供种,组建专家组,负责制定我县技术指导方案,培训技术指导员,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

确立县蔬菜办为技术指导单位,所属20名技术员均为技术指导员,负责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5.1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

5.1.1地理位置

某县位于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定西市所属岷县、漳县为邻,南与迭部县相接,西与四川省若尔盖县睦邻,西南与碌曲、夏河两县毗连,北与临夏州和政、康乐两县及定西市的渭源县接壤,中部与临潭县连结。

5.1.2地形地貌

项目建设区某县位于省的西南部,黄河中上游,介于东径102°46分′—104°02′,北纬34°—35°15′之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度2000--4920米,地形多为中低山地形。

5.1.3自然资源条件

某县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森林、草场、矿产、水能、旅游为我县的五大优势资源。

全县森林分布广,是省主要天然林区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林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3%,林区生长着云杉、松柏、桦木等优势树种,有鸟类153种、哺乳类动物77种,是多种珍禽异兽的栖息地,还出产蕨菜、狼肚菌、黑木耳、蕨麻等山野珍菜和党参、当归、麝香、冬虫夏草、贝母、藏红花等名贵药材。

县境草场广袤,总面积498万亩,生长着以禾本科和豆科为主的优质牧草408种,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

由于某县地质结构复杂,地下矿藏较为丰富,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铅、锌、汞、大理石、石灰石、洮砚石等。

5.1.4气候条件

境内海拔2000-4920米,年均气温4.6℃,平均降水量580.0毫米,无霜期119天,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山高林多湿度大。

5.1.5行政区划

全县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辖3镇12个乡2个办事处、98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9万人,有藏、汉、回、土、满、苗等十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2%。

5.1.6社会经济条件

2007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6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183万元,增幅达57.2%;实现财政收入1564万元,同比增长3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00元,同比增长14.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8元,同比增长7%。

5.1.7水利条件

全县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一级支流某流经县境7乡镇、长达174公里,大小27条支流呈网状分布,水域面积30平方公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79.76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5.2项目建设地点分析

5.2.1建设地点及条件

本项目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拟建在某县的在某沿岸川水区的某、木耳、某、某、某、某等乡镇。

(1)木耳镇基本情况

木耳镇政府驻多坝村,总土地面积150.43万亩,总耕地面积1.14万亩,平均海拔2490米。

年平均降雨量560毫米,年平均气温5.9℃,全年无霜期111天。

辖11个村民委员会,乡镇总户数1826户,乡镇总人口8564人,乡镇从业人员4282人。

11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9个村通电话,10个村通自来水,1个村通有线电视。

有各类学校14所,教师51人,在校学生960人。

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5人,病床12张。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1389万元,粮食播种面积511公顷,粮食总产量153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89元;财政收入130万元,财政支出130万元。

名优特产有冬虫草、羊肚菌、蕨菜、木耳、当归、党参。

(2)某镇基本情况

某镇位于某县境中部,总土地面积7.82万亩,耕地面积1.17万亩。

平均海拔2540米,年平均降雨量560毫米,年平均气温5.9℃,全年无霜期111天。

辖3个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乡镇总户数4451户,乡镇总人口22010人,乡镇从业人员10030人。

9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8个村通电话,6个村通自来水,3个村通有线电视。

有各类学校13所,教师370人,在校学生3615人。

有医院、卫生院4所,医生120人,病床140张。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997万元,粮食播种面积607公顷,粮食总产量1499吨,农民人均纯收人1268元;财政收入60万元,财政支出60万元。

名优特产有木耳、羊肚菌、蕨莱、当归、党参、黄芪。

(3)某镇基本情况

某镇政府驻车巴沟口的麻路村,总土地面积35.13万亩,总耕地面积l.04万亩,平均海拔2700米。

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5.7℃,全年无霜期109天。

辖8个村民委员会。

乡镇总户数998户,乡镇总人口5850人,乡镇从业人员3474人。

8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4个村通电话,7个村通自来水,1个村通有线电视。

有各类学校12所,教师39人,在校学生715人。

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0人,病床27张。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1042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68公顷,粮食总产量98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元;财政收入119万元,财政支出119万元。

名优特产有羊肚菌、蕨菜、木耳、蕨麻猪。

  

5.2.2项目建设地点优势及特点

(1)项目区位于某沿岸,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方便,年平均降水580毫米。

(2)项目区土壤深厚,土壤富含有机物,无污染,水、光、热资源充足、光能利用潜力很大,具有发展大棚蔬菜和日光温室得天独厚的优势。

(3)交通便利,远程教育、计算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和信息设施得到了普遍应用,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同时农村信息公共服务服务网络工程已在我县全面运行。

(4)通过近几年进行日光温室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应用证明,某县发展日光温室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5)项目区发展日光温室农业,符合农民增产增收的迫切愿望,为项目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6)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县的主要地带,连片集中,交通便利,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5.2.3总体布局

该项目在某县某沿岸川水区木耳、某、某、某、某、某等乡镇实施、涉及3镇3乡,受益农民39372人。

基地建设规模计划建设60米长标准日光温室400座,建立300—500个核心示范户,辅射带动1000户农户,以达到整体推进之目的。

具体布局详见表5-1某县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内容及任务分解表。

表5-1某县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内容及任务分解表

地点

规模

内容

木耳

合计

村数(个)

11

9

8

户数(户)

1826

4451

998

农业人口(人)

4282

10030

3474

基地面积(亩)

11400

11700

5520

待建日光温室(座)

75

75

50

50

75

75

400

2009年

20

20

15

15

15

15

100

2010年

30

30

20

10

30

30

150

2011年

25

25

15

25

30

30

150

第六章工艺技术方案

根据某县项目实施乡镇实际以及目前全县日光温室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选择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技术成熟、效益明显、增产显著的日光温室种植技术作为本项目实施的主推技术,主要包括:

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辣椒栽培技术。

6.1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一、培育适龄壮苗

  壮苗的标准是:

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衡,幼苗不高于20cm,茎节短粗、分布均匀,叶厚、色较深,具有4~6片真叶,根系发达,并有50%以上幼苗有雌蕾。

  1.播种期冬季生产的黄瓜因温度低,光照弱,幼苗生长缓慢,一般苗龄约需35~40天,定值后约35天开始采收。

正常播种期在10月上、中旬,温室内育苗。

有的地区采取提早到9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定值,但是一定要防治蚜虫、白粉虱的伤害和霜霉病、炭疽病的发生。

  2.育苗方式黄瓜根系比较脆弱,容易断根,断根后再生能力差,不适多次移植,育苗一般采用营养土方、纸筒塑料钵等方法。

  3.浸种催芽选用饱满而新鲜的种子,晒4~6小时,然后放在50~55℃水中浸种,浸种时要不断搅动,使种子吸水均匀,并使水温迅速下降,当水温降至30℃时捞出瘪籽,将种子外皮粘着物洗净后捞出,稍加晾干,将种子用麻布包好,放在25~30℃环境下催芽。

当种子80%长出0.6cm左右的幼芽即可播种。

如天气不好,可适当催大芽。

4.播种育苗床提前做好底水,10cm土温稳定在18℃,气温在25~30℃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选择晴天上午10~12时进行,用小棍在营养方中央挑个小孔,放入1粒发芽正常的种子,抓堆覆土高1.5cm。

播后覆地膜,扣小棚。

必要时覆盖纸被或草苫。

5.苗期管理播种后,苗床土温要求在20~24℃,小棚温度25~28℃,待种子拱土时,去掉地膜,覆1次土。

80%出土时再覆第2次土,此时可以开始放小风,先小后大,防止闪苗,当第1片真叶展出后,覆第3次土,每次覆土1cm厚。

苗出齐后,白天小棚可敞开,晚上再扣上,室内可维持在20~25℃,地温18℃左右。

培育适龄壮苗的关键是大温差管理,如果采取嫁接黄瓜,更需要经常结合喷水进行叶面追肥,始终保持苗床表土湿润。

通过调整顶部的通风口来控制白天和夜间的温度,白天保持在30—35℃,最高不超过38℃;夜间保持在8—10℃,早晨最低可达5℃,阴雨天白天保持在15—20℃,夜间不低于5℃。

昼夜温差可达20—25℃,经过大温差育苗,幼苗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叶面积大,同化作用增强,节间短,雌花节位低,结瓜早,适应性强。

  苗子长到2叶1心时,为使幼苗生长整齐,要进行倒苗,大苗放在温度较低的南部,小苗放在温度较高的北部,同时底部座水,上部片土确保水分,利于幼苗根系生长,棚温维持在25~28℃,促进缓苗。

苗龄达到35~40天左右时,3~5片真叶就准备定植。

定植前10~15天开始炼苗,晚上可逐渐不盖小棚,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生长。

  二、定植

  1.定植前的准备当幼苗具有3~5片叶时也就是大部分苗已坐小瓜时即可准备定植。

定植前施足腐熟有机肥,深翻地30cm,晒土晾垡,熟化土壤。

每亩至少施10000公斤腐熟的优质混合粪作基肥,基肥中适当增施马粪和磷肥,将肥料的70%在整地时施入,30%施入垄中。

为充分利用阳光,冬季生产的黄瓜宜采用东西行列的向北逐步加高的阶梯式高垄栽培,并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理化作用,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垄的做法是:

先做成高20—25cm,宽70—80cm的高畦,沟宽50—60cm,然后在高畦上做成两个小高畦,中间留深10—15cm的小沟,两个小高畦之间的距离为45—50cm,便于操作又减少密度,一般亩定值3500株左右为宜。

2.定植冬茬黄瓜具有4~6片真叶进行定植为适。

定植应选晴朗天气进行,定植前一两天苗床灌大水,营养钵育苗也要浇足水,水渗的差不多时放坨,待选定苗后上水,注意水温在20℃左右为宜,水温不能过低。

株距25cm,每排畦栽1行,水渗完埋土,无论幼苗高矮,土坨大小,定植时都应使土坨与畦面取平,不宜深栽,以免地温低,缓苗慢。

为促进缓苗可扣10几天小棚。

  三、定植后的管理

  1.温度和通风管理定植以后数日内紧闭门窗,不行放风,为了促进根系发展,结合灌水,可以适当提高温度,一般白天28~32℃,夜间保持在20℃以上,地温不低于12℃。

缓苗后4—6天应适当降低温度,白天不宜超过30℃,以25—28℃为宜,夜间18℃左右。

以利于积累养分,雌花的形成。

在结瓜期,果实生长很快,结合施肥浇水,要提高温度,白天上午保持在28~30℃,下午20~24℃,夜间15℃左右。

当根瓜、腰瓜和稍瓜收获后,要降低室温,白天25~28℃,夜温14℃左右,促使新根生长,增长回头瓜,当回头瓜开始膨大时,再把温度提到盛瓜期温度。

晴天时,要争取吸收更多的太阳光热:

上午早揭苫,下午太阳光减弱时再盖苫;阴雪天,也要揭开草苫,防止秧苗变黄。

进入3、4月份,为了抢行情,及早拿产量,可以采用高温管理,晴天白天上午温度掌握在30—38℃,夜温21—18℃,高温管理的必须条件一是品种对路,二是瓜秧壮而偏旺的,瘦弱的植株不适于高温管理。

温度调节要根据外界气温变化和温室内温度高低而进行。

在一般情况下,当室温高于黄瓜适温2℃时才先开天窗,后开地窗,放风量由小至大,合缝时由大至小直至闭风,天窗放风要顺风向,防止逆风直接吹入室内。

应加大白天及夜间温差来增加抗病高产目的。

  2.水肥管理黄瓜喜水特性比其它瓜果类蔬菜更为突出,生育期要求80%~90%的空气相对湿度。

日光温室冬季升温慢,冬季生产黄瓜水量不宜大,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水分能维持正常生长为宜。

在黄瓜定植时,浇1次透水之后,先进行浅中耕划破地皮,散出地表多余水分,当地面能锄划时,进行深中耕,使土壤疏松,保墒,提高地温。

经6~7天后浇1次缓苗水,为提高地温,紧跟着进行浅中耕,深中耕2~3次,促进根系生长,当根瓜将要开花时,可浇1次水。

在根瓜开花期,应控制水量。

当有60%以上根瓜有把时,开始浇水,每亩追尿素10kg。

进入结瓜盛期,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土壤情况,增加灌溉次数,保持土壤湿润。

灌水时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阴天不浇水,作物十分需要水时,可进行喷水。

晴天上午10~12时浇水,水温不要过低,温室内小气候不一样,浇水量也应有差别。

进入盛瓜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可以将有机肥、无机肥交替使用,有机肥可用人粪尿或鸡粪发酵后的稀释液,饼肥等。

每次追肥应及时浇清水,以利黄瓜根系吸收,防止烧根。

一般摘第一次瓜后可以追一次肥,每亩硝酸铵20—30公斤;低温期一般15天左右追一次肥,每次每亩硝酸铵10—15公斤,严冬季节要注意搞好叶面喷肥。

进入春季结瓜旺盛期后,追肥间隔时间逐步缩短,可减少为8—10天,施肥量可达每亩20—30公斤。

采用高温管理时追肥间隔时间可减少为6—8天,施肥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