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21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4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4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6

二、旅游业基本情况10

1、旅游业概述10

2、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10

3、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13

(1)中国在世界旅游业的地位不断上升13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4

(3)旅游消费结构升级,高端旅游需求不断提升14

(4)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15

(5)庞大的人口孕育着潜力巨大的中国公民旅游市场,城市化进程推动旅游业的发展15

三、行业竞争状况16

1、行业竞争格局16

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17

(1)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8

(2)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8

(3)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8

(4)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9

(5)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

(6)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

3、行业的进入障碍20

(1)景区类旅游业存在自然资源壁垒。

20

(2)旅游客运业务存在“市场准入”壁垒和经营者“品牌与信誉”壁垒。

21

(3)旅行社业务存在业务经营许可壁垒。

21

4、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21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3

1、有利因素23

(1)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向居民倾斜以及由此带动的旅游消费升级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契机23

(2)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旅游活动愈加便捷和舒适,交通等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为旅游业提供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24

(3)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5

(4)国家政策支持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重要机遇25

(5)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以及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26

2、不利因素26

(1)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26

(2)我国旅游市场的秩序比较混乱,旅游服务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26

(3)旅游业的季节性特征与旅游基础设施需求之间的矛盾27

(4)无法预知的外部因素27

五、行业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区域性27

1、季节性27

2、周期性28

3、区域性28

六、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28

一、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我国对旅游业的管理采取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主管旅游业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旅游局(委)是地方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地(州、市)、县旅游局三级地方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地方各级旅游局是当地旅游工作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受同级地方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的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负责辖区内的旅游行业管理工作。

中国旅游协会是旅游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由中国旅游行业的有关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组成的全国综合性旅游行业协会。

对于资源类旅游项目,涉及到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许多不同类型的资源范畴。

按照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旅游资源按不同属性,分别由建设、文物、林业、国土资源、旅游等有关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其中:

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评定和管理风景名胜区;旅游部门负责评定和管理A级旅游区(点);文物部门负责评定和管理文物保护单位;林业部门负责评定和管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则分别由环保、林业、农业、海洋和国土资源等部门主管。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在旅游客运业务方面,主管部门还有国家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交通运输部负责统筹全国公路管理工作,制订部门规章及制订公路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均设交通厅(或交通局、交通委员会)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各级人民政府主管本地公路、水路等交通事业的职能部门,在各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领导及指导下统筹本地区公路管理工作、制订公路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针,以及负责全国及省级公路的发展、建设、养护和管理。

旅行社业务为许可经营。

经营旅行社业务,应当报经有权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

国家旅游局依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制订旅行社业务年检考核指标,统一组织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工作,并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对于酒店业经营,除了旅游主管部门外,公安、工商、物价、环保、卫生检疫、城建城管等部门也根据职责分工实施对各类旅游饭店企业的监管。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目前,我国《旅游法》尚处于起草阶段,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主要有:

除上表所列主要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外,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主要有:

(1)2007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提出:

“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

(2)2008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发改就业[2008]2215号)提出:

“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指导下,到2015年,建立健全与就业形势相协调的旅游产业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旅游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

(3)2009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提出:

“大力发展旅游业,抓紧研究出台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目的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

(4)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提出:

“因地制宜发展边境贸易、长白山旅游、新能源开发、资源加工、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快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促进区域内各类城市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区域内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以生态游、民俗游、冰雪游和边境游为主题,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净月潭森林公园为重点,突出景区升级改造、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高品位旅游景区,深入开发一批吸引力强的知名旅游线路,策划宣传推介一批全国一流的名牌旅游产品,建成融生态、民俗、冰雪于一体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国内旅游活动中心,形成特色鲜明的长吉图旅游产业带”,“实施长白山天然林保护、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及水体保护、中部黑土地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构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生态示范区”,“合力推进长白山旅游经济带建设,共同优化旅游线路和旅游服务,壮大长白山旅游经济;共同实施松花湖、白山湖、红石湖‘三湖’的水源地保护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对长白山生态环境实施一体化保护治理”。

(5)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提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要利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有序推进香格里拉、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青藏铁路沿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区域旅游业发展,完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

(6)2010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

“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冰雪休闲度假、中温带生态旅游区,东北亚著名的历史文化、商务会展旅游区,国内一流的生态、冰雪、避暑、边境、文化旅游胜地,形成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

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产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兴支柱产业”,“扩大野雪滑雪体验与观光的影响力,结合温泉休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将长白山打造成‘亚洲的阿尔卑斯山’”,“着力发展以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为代表的东北地区生态旅游产品,打造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三大草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山地三大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三江、松嫩、辽河下游三大平原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培育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北国鹤乡、林海雪原、北大荒、五大连池、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辽东山水、盘锦湿地十大生态旅游品牌”,“着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进一步健全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大型高档知名饭店企业,引进国际高级酒店管理集团,提高旅游饭店经营管理水平”,“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优质规模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扩大企业规模,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金融企业开展旅游景点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

(7)2011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列入鼓励类产业投资项目。

(8)201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

“加强和改进旅游业金融服务,支持和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既是金融部门落实服务业大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发行上市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积极支持已上市旅游企业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再融资或者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加强证券交易所、保荐机构等相关机构对旅游企业进行发行上市的辅导培育等工作”。

二、旅游业基本情况

1、旅游业概述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旅游交通运输、酒店和旅行社等子行业。

从各子行业之间的关系来看,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游客的主要目的地,是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链的主体成分及中心环节;旅游交通运输是“纽带”,为游客提供出行服务;酒店是重要的旅游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是酒店、旅游交通运输和景区重要的客源之一。

2、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总收入从1978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7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62%。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先后迎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盛事,同时也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冲击。

我国旅游业抓住了发展机遇,表现出较强的产业适应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在产业发展的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比2005年增加8,000多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36%。

2005年—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情况如下:

(1)“十一五”期间,国内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牢固树立了在旅游业中的主体地位,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的比例持续上升,在扩大内需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68.77%上升至80.13%;国内旅游人数为21.03亿人次,比2005年增加8.91亿人次。

(2)“十一五”期间,我国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快速发展。

2010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458.14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165.18亿美元;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比2005年增加1,347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566.45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885.55万人次。

2010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为5,738.65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2,636万人次。

2006年到2009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先后进入世界前5位,出境旅游人数稳居亚洲最大的客源国地位;2010年,我国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我国出入境旅游在发挥民间外交功能、促进服务贸易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全面融入世界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我国在国际旅游业发展事务中的影响和地位进一步增强,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更加突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基础进一步加强。

(3)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2012年发展预测》,2011年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预计高达18%。

旅游市场呈现“两高一平”格局,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入境旅游轻微增长:

预计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

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出境旅游人数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出境旅游花费69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达到225亿美元。

旅游产业运行总体上处于令人满意的“较为景气”区间,企业绩效良好,游客满意度也止跌回升。

旅行社、饭店、景区和综合旅游企业的景气均保持在“较为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分别为129.97、134.36、134.90和131.37。

根据该预测报告,2012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将维持“两高一平”的较快增长格局,国内和出境旅游发展较为乐观,入境旅游发展则将延续平缓增长势头。

预计2012年我国旅游总收入2.4万亿元,同比增长9%。

国内旅游人数28.6亿人次,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

入境旅游人数1.36亿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外汇收入470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出境旅游人数7,84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出境旅游花费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6%。

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达330亿美元。

3、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1)中国在世界旅游业的地位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接待旅游人数为13,710万人次,全球占比为8.6%;出境旅游人数为10,000万人次,全球占比为6.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

到2015年,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根据2011年12月正式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0%;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3%;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8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出境旅游人数达到8,80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9%;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65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万人。

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0%。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我国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的变化趋势看,1978年该比重仅为0.63%,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化,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在2002年该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63%后一直保持在4%左右。

在中等发达程度以上的国家,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约10%;以旅游业为支柱或主导产业的国家,其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则超过20%。

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旅游消费结构升级,高端旅游需求不断提升

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旅游消费将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消费特征、旅游产品如下表: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382美元,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0美元,我国已经进入第三次旅游消费升级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新阶层和新理念的出现,我国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大众旅游将向休闲度假及专项旅游方向发展,旅游市场越来越细分化;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产品,也从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产品及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健康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方向发展,由此形成更为细分化的需求格局和多样化的产品格局。

(4)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自然遗产数量众多,至2011年6月,我国已有41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中:

文化遗产26处,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3处,在景观种类和数量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尚未完全开发。

随着东部地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陆续开发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我国将会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将吸纳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

(5)庞大的人口孕育着潜力巨大的中国公民旅游市场,城市化进程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比达到49.68%,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50.32%,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亿人,农村人口减少1.33亿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而城市居民是旅游消费最主要的群体。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居民有了旅游的需要。

我国庞大的人口将源源不断的提供旅游客源,将长期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行业竞争状况

1、行业竞争格局

国内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相比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成本优势,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大部分来自于国内市场。

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都对旅游业作出明确的战略定位,28个省区市定位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其中13个省区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正在加快产业扩张、创新经营模式、完善要素配置,在产品开发、产品特色、服务创新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我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旅游景区(点)都具有独特性且分布比较分散,各旅游景区(点)所占市场份额都比较小。

影响客源的因素包含旅游景区(点)的性质与知名度、地理位置与交通便利情况、接待能力与水平及宣传与推广等。

在众多景区中,景区级别越高往往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特别是国家最高级别的5A级景区,在各类景区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截至2012年2月8日,国家旅游局评定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共有130个,分布如下:

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自然景区类上市公司主要经营景区门票、景区交通(道路、索道)及其他旅游服务,主要包括峨眉山A(000888)、ST张家界(600706)、桂林旅游(000978)、丽江旅游(002033)、黄山旅游(600054)、西藏旅游(600749)等。

上述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资产规模和2011年度的经营状况如下:

(1)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主要从事峨眉山游山门票服务、上山索道和酒店经营以及相应的旅游商务营业活动。

2011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2)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主营业务范围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服务,与旅游有关的高科技开发。

该公司下设武陵源分公司和四家子公司,主要从事景区开发、酒店管理等旅游业务。

2011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3)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广西省桂林市,主营业务包括:

游船客运、景区旅游业务、酒店、公路旅行客运、出租车业务。

该公司拥有景区如下:

两江四湖、银子岩、丰鱼岩、龙胜温泉、贺州温泉、资江丹霞景区、丹霞温泉景区;全资拥有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和桂林市环城水系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1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4)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经营范围为经营旅游索道及其他相关配套服务;对旅游、房地产、酒店、交通、餐饮等行业投资、建设。

该公司是滇西北地区实力最强的综合性旅游集团,拥有较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优势。

2011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5)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主营业务为园林门票、酒店食宿、客运索道、旅游服务及旅游地产等。

门票和索道业务是该公司的两大利润支柱,此外,公司还拥有黄山山上的全部酒店。

2011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6)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营范围包括:

旅游观光、徒步、特种旅游、探险活动的组织接待、旅游运输和旅游资源及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矿泉水的出口;机械设备、建材、体育用品的进口以及允许经营的其它边境贸易、生产和销售矿泉水、饮料、酒店服务、娱乐、酒吧、饮食、水上旅游运输等。

该公司目前形成了以景区资源开发经营业务为主导,旅游服务业务为辅助,广告传媒文化业务为补充的全新业务格局。

2011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3、行业的进入障碍

(1)景区类旅游业存在自然资源壁垒。

自然垄断性是景区资源的基本属性,尤其是优质的自然景区资源更是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竞争者数量相对稳定,只有依托景区资源才能进入景区类旅游业。

(2)旅游客运业务存在“市场准入”壁垒和经营者“品牌与信誉”壁垒。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道路客运业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按照“企业分级、线路分类、合理分工、规模经营”的原则,将道路客运企业分为不同资质级别,不同资质的客运企业运营不同等级的营运线路。

因道路运输经营权主要通过政府行政审批或服务质量招投标方式取得,投标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品牌效应、客户信誉、安全记录等诸多因素直接影响其是否具有投标或申请资格,而且对线路经营权到期时原经营企业能否继续获得经营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品牌和信誉的积累对拟进入旅游客运行业的企业构成了进入壁垒。

(3)旅行社业务存在业务经营许可壁垒。

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经营为许可经营行业,必须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足额交纳保证金,并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后方可经营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经营出入境旅游业务,还必须取得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国际旅行社资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