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154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

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

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

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答案】

(1)A

(2)C

(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5)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分析】

(1)B女通“汝”C.知:

通“智”D.说通“悦”。

(2)A项:

自己。

B项:

了解,知道。

C项:

旧知识;所以。

D项:

反省。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说、女”的通假。

(4)此题考注意①句中“故”“为”的意思,②句中“罔”“殆”的意思。

(5)题目要求写出四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从不亦乐乎;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死而后已;任重道远这些成语中任意写出四个就可以了。

故答案为:

⑴A;⑵ C;

⑶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⑷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⑸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⑷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⑸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B.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翻译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谢太傅“欣然、大笑乐”,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答案】

(1)D

(2)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真不是人啊!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

【解析】【分析】

(1)A项,太阳/每天;B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项,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

故选D。

(2)①儿女:

子侄辈。

句意: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非:

不是;相委而去:

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

句意:

真不是人啊!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项,元方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D;

⑵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真不是人啊!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

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一)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选段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不逾矩________

②人不堪其忧__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④逝者如斯夫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1)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

(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②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解析】【分析】

(1)“不逾矩”的意思是“不会超过规矩”,“逾”的意思是“越过”;“乐”在这里是意动用法。

(2)“故”“以”“善”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故答案为:

⑴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

⑵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②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参考译文】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⑥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公大笑乐

C.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匹夫不可夺志也

(2)翻译下列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法度。

B.“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三人”分别指“三次进行反省”和“几个人”。

C.孔子认为在与人交往中即使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要动怒。

D.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

【答案】

(1)A

(2)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C

【解析】【分析】

(1)A都表示承接。

B以……为乐/高兴。

C成为/替。

D志于/志向。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故:

已经过去的(指已经学习过或已经掌握的知识)。

新:

刚刚学到的知识。

(3)A项错,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B项错,“三”表示约数,很多。

D项错,不是孔子,是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

故答案为:

⑴A;

⑵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⑶ C。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出选择。

【参考译文】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课文《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①诫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③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④,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

②尊盛位高势盛。

③畏同“威”,威严。

④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⑤由奉行,遵从。

(1)解释下列划线的实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亡其身者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去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成王封伯禽于鲁/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B.①守之以恭者/②子无以鲁国骄士

C.①犹恐失天下之士/②守之以浅者

D.①亡其身者/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列对(甲)(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全面告诫子孙的文章,表达了相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B.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C.(甲)(乙)两文在殷殷教每中都蕴含着父辈对子孙的深切期望。

D.周公告城儿子伯禽贵为郡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答案】

(1)振奋;修养;死亡,使…死亡。

(2)D

(3)A

(4)甲:

立德修身,珍惜时光。

乙: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5)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解析】【分析】

(1)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

“励”是一词多义:

振奋;劝勉。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冶”是一词多义:

修养;冶炼;艳丽。

③亡其身者:

自己身亡的人。

“亡”本义是死亡,这里是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死亡。

(2)A.①在/②对于。

B.①用/②因为。

C.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

D.①代词/②代词。

故选D。

(3)(甲)文中,结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乙)文,结合“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可知是从全面告诫子孙。

故A错误,选A。

(4)①甲文。

结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诉后辈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要淡泊,要宁静。

②乙文。

结合“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知,六种德行中重点突出的是“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周公告诫后辈的中心是:

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①非,不。

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明,明确,坚定。

宁静: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达到。

②德行宽裕,品德高尚的人。

守,守护。

以,用。

荣,享受荣耀。

故答案为:

⑴①振奋;②修养;③

⑵D

⑶A

⑷甲:

立德修身,珍惜时光。

乙: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⑸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

“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

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人口众多、军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慎重吗?

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③尊君在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过程客观的写出来,并没有加上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体现了《世说新语》一书简练、含蓄的特点。

B.《咏雪》文末补充交代了无奕女的身份,其实是与文章标题无关的,这只是该文体的一种特殊写法。

C.虽然两文都写到了无奕女和元方的聪明才智,但《咏雪》重在称道精彩的言辞,《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重在宣扬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好品格。

D.元方指责父亲的朋友“无礼”,其实他不肯原谅已经知错并表示认错的友人,毫不客气的言辞和“入门不顾”的举动让对方极其尴尬,也是一种“无礼”之举。

【答案】

(1)相似;约定;同“否”

(2)①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B

【解析】【分析】

(1)①句意为:

在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似:

相似。

②句意为: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期:

约定;③句意为:

你的父亲在吗?

不:

同“否”,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2)①“谢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