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本科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140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本科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本科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本科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本科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本科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本科用.docx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本科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本科用.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本科用.docx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本科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绪论

1.《金匮要略》的作者、沿革

2.《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3.《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4.历代对《金匮要略》研究的概况

5.学习目的与方法

授课时数

3(1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

教学目的

1.了解历代对《金匮要略》研究的概况及《金匮要略》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1.熟悉《金匮要略》的作者、沿革、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2.掌握《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1.《金匮要略》的作者、沿革(15分钟)

2.《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20分钟)

(1)基本内容

(2)编写体例

3.《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50分钟)

(1)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2)创制应用广泛、配伍严禁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

4.历代对《金匮要略》研究的概况(15分钟)

5.学习目的与方法(15分钟)

机动、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难点:

思考题:

1.《金匮要略》是一部论述什么内容的专书?

2.《金匮要略》由谁整理而成的?

3.《金匮要略》主要的学术成就是什么?

4.《金匮要略》杂病诊疗体系中还体现出哪些基本论点?

5.《金匮要略》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发病、病因病机及预防

①发病与预防;②病因:

反常气候;疾病分类与病邪特性;③病机

2.诊断举例

①望诊(自学)②闻诊(自学)③切诊④四诊合参⑤预后

3.论治

1已病防传、虚实异治②表里同病③痼疾加卒病④审因论治

⑤饮食与调护

授课时数

3(1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自学

教学目的

1.了解本篇为全书总纲及篇名含义、病因以及病机特点、四诊要领。

2.熟悉病因致病的情况。

3.掌握发病基本原理与相应预防方法、治病法则。

概述:

(5分钟)

1.发病、病因病机及预防(50分钟)

①发病与预防;②病因:

反常气候;疾病分类与病邪特性;③病机

2.诊断举例(20分钟)

1望诊(自学)②闻诊(自学)

③切诊④四诊合参⑤预后

3.论治(35分钟)

①已病防传、虚实异治②表里同病③痼疾加卒病④审因论治

⑤饮食与调护

机动时间:

5分钟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病因分类、疾病的预防措施;

2五邪的特性;

3论治原则。

难点:

1.肝病虚证的治法。

思考题:

1本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

2仲景如何论述发病的原理?

提出了哪些预防方法?

3治疗表里同病、新久同病当遵循什么原则?

4.本篇所论"治未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如何运用?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湿病

①临床表现②基本治法:

发汗;利小便

③证治:

头中寒湿;寒湿在表;风湿在表;风湿兼气虚;风湿兼阳虚

④误下变证(自学)

2.暍病

1脉症②证治:

伤暑热盛;伤暑湿盛

授课时数

2(8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自学

教学目的

 1.了解湿病、暍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2.熟悉暍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3.掌握湿病的基本治法及辨证论治。

概述(10分钟)

1湿病(40分钟)

①临床表现②基本治法:

发汗;利小便

③证治:

头中寒湿;寒湿在表;风湿在表;风湿兼气虚;风湿兼阳虚

④误下变证(自学)

2.暍病(20分钟):

①脉症②证治:

伤暑热盛;

机动时间:

5分钟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湿病的治法;寒湿在表、风湿在表、风湿兼气虚、风湿兼阳虚的证治;

2暍病的证治。

难点:

1.湿病在表的治法;

2.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的鉴别;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的鉴别。

思考题:

1、湿病的基本治法及机理是什么?

2、麻黄加术汤与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治疗湿病有何异同?

3、试述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病机.主症.治法.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百合病、狐蜮病、阴阳毒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2.百合病①脉证与病机②治疗原则(自学)③证治:

百合病正治法;百合病救治法;百合病变治法

3.狐蜮病①临床表现及内服方②外治法②狐蜮酿脓证治

4.阴阳毒病

授课时数

3(1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自学

教学目的

1.了解百合病、狐蜮病、阴阳毒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2.熟悉阴阳毒病临床表现及证治。

3.掌握百合病、狐蜮病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1.百合病、狐蜮病、阴阳毒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10分钟)

2.百合病①脉证与病机②治疗原则③证治:

百合病正治法;百合病救治法;百合病变治法(45分钟)

3.狐蜮病①临床表现及内服方②外治法②狐蜮酿脓证治(40分钟)

4.阴阳毒病(15分钟)

机动时间:

5分钟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百合病的症状、证治(正治法、救治法)

2.狐蜮病的症状、治法

难点:

1.百合病的病因病机

2.狐蜮病的病因病机、症状

思考题:

1.百合病的病机、基本治法是什么?

2.百合病临床表现有何特点,主方是什么?

3.狐蜮病临床表现有何特点,应该怎样治疗?

4.阴毒与阳毒临床症状有什么特点?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1.中风、历节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2.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

①脉症与鉴别②成因与辨证

3.历节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①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水湿内侵;阴血不足,风邪外袭;气虚湿盛,汗出当风;过食酸咸,内伤肝肾(自学);胃有蕴热,复感风湿(自学)。

②证治:

风湿历节;寒湿历节。

授课时数

2(8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自学

教学目的

1.了解中风、历节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2.熟悉中风、历节病的病因病机及中风与痹证的鉴别。

3.掌握中风的辨证及历节病的证治。

1.中风、历节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5分钟)

2.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

①脉症与鉴别②成因与辨证(20分钟)

3.历节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45分钟)

①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水湿内侵;阴血不足,风邪外袭;气虚湿盛,汗出当风.自学:

过食酸咸,内伤肝肾;胃有蕴热,复感风湿。

②证治:

风湿历节;寒湿历节。

机动时间:

5分钟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

1.中风与痹证的鉴别。

2.中风的辨证。

3.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的鉴别。

难点:

1.中风的病因病机。

2.历节病的病因病机。

思考题:

1.中风邪在络.在经、入腑.入脏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2.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的组成及适应症是什么?

3.结合原文试析历节病的病因病机。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血痹、虚劳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2.血痹的成因与辨证论治。

①成因与轻证证治②重证证治

3.虚劳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治疗特点。

1脉象总纲

2病机与辨证:

(自学)阴血亏虚;气血不足;虚劳脱气;虚劳无子;虚劳盗汗;虚劳脉大;虚劳革脉;虚劳与季节。

3证治:

虚劳失精;虚劳里急;虚劳腰痛;虚劳风气百疾;虚劳不寐;虚劳干血。

授课时数

4(16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自学

教学目的

1.了解血痹、虚劳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2.熟悉血痹、虚劳病的病因病机及虚劳病的治疗特点。

  3.掌握血痹、虚劳病的证治。

1.血痹、虚劳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10分钟)

2.血痹的成因与辨证论治。

①成因与轻证证治②重证证治(30分钟)

3.虚劳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治疗特点。

(110分钟)

①脉象总纲②病机与辨证:

(自学)

③证治:

虚劳失精;虚劳里急;虚劳腰痛;虚劳风气百疾;虚劳不寐;虚劳干血。

机动时间:

5分钟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血痹轻证、重证临床表现及治疗。

2.虚劳病的证治;张仲景治疗虚劳病的特点。

难点:

1.张仲景治疗虚劳病的特点。

思考题:

1.简述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义与临床应用。

2.治虚劳病为什么重视脾肾?

你对治虚劳侧重甘温扶阳是如何认识的?

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肾气丸、大黄蛰虫丸所治的主症、病机是什么?

4.何谓“缓中补虚”?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1.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肺痿:

①成因脉证与鉴别

②证治:

虚热肺痿;虚寒肺痿

3.肺痈:

①病因病机、脉症及预后

②证治:

邪实壅滞;血腐脓溃

4.咳嗽上气

1辨证及预后

2证治:

寒饮郁肺;痰浊壅肺;饮热迫肺;寒饮夹热

授课时数

4(16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自学

教学目的

1.了解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熟悉肺痿的成因、病机及肺痈的鉴别。

3.掌握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的证治。

1.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10分钟)

2.肺痿:

①成因脉证与鉴别②证治:

虚热肺痿;虚寒肺痿(40分钟)

3.肺痈:

①病因病机、脉症及预后

②证治:

邪实壅滞;血腐脓溃(40分钟)

4.咳嗽上气(60分钟)

①辨证及预后

②证治:

寒饮郁肺;痰浊壅肺;饮热迫肺;寒饮夹热

机动时间:

5分钟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肺痿的病机、虚热肺痿及虚寒肺痿的证治。

2.肺痈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的症状及证治。

3.咳嗽上气的证治。

难点:

1.张仲景治疗咳嗽上气的用药规律。

思考题:

1.虚热肺痿及虚寒肺痿如何辨证治疗?

2.葶苈大枣泻肺汤的治疗机理及适应症是什么?

3.咳嗽上气的辨证论治有何规律?

4.试比较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两方证.

5.试比较皂荚丸与射干麻黄汤证.

6.试比较厚朴麻黄汤证与泽漆汤证.

7..试比较厚朴麻黄汤证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8.越婢加半夏汤的病机,主症是什么?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胸痹、心痛、短气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3.胸痹证治:

主证;重证;虚实异治;轻证;急证。

4.心痛证治:

轻证;重证。

授课时数

3(1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

教学目的

1.了解胸痹、心痛、短气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熟悉胸痹的病机及据脉辨证的特点。

3.掌握胸痹、心痛病的辨证施治。

1.胸痹、心痛、短气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10分钟)

2.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20分钟)

3.胸痹证治:

主证;重证;虚实异治;轻证;急证。

(50分钟)

4.心痛证治:

轻证;重证。

(30分钟)

机动时间:

5分钟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2.胸痹主证、重证、轻证的证治、虚实异治。

3.心痛轻证、重证的证治

难点:

1.胸痹的虚实异治。

思考题:

1.胸痹、心痛的病机和主症特点是什么?

2.如何对胸痹心痛进行辨证施治?

3.如何理解虚实异治在本篇的应用?

4.试比较栝楼薤白半夏汤与乌头赤石脂丸两方证.

5.试比较枳实薤白桂枝汤与人参汤两方证.

6.试比较茯苓杏仁甘草汤与橘枳姜汤两方证.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腹满、寒疝、宿食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腹满

①辨证与治则:

虚寒证;实热证;表里俱寒证(自学);寒实证(自学);邪盛正衰危重证(自学)。

②证治:

里实兼表寒证;里实兼少阳证;里实胀重于积;里实积胀俱重;寒饮逆满;寒饮腹痛;脾虚寒盛;寒实积滞。

3.寒疝证治:

阴寒痼结;血虚内寒;寒疝兼表;误治变证。

4.宿食①脉症②证治:

宿食在下;宿食在上。

授课时数

4(16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自学

教学目的

1.了解腹满、寒疝、宿食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熟悉腹满寒热虚实证的辨别与治法、宿食病的脉证与治疗。

3.掌握腹满、寒疝的辨证论治。

1.腹满、寒疝、宿食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10分钟)

2.腹满(105分钟)

①辨证与治则:

虚寒证;实热证;表里俱寒证(自学);寒实证(自学);邪盛正衰危重证(自学)。

②证治:

里实兼表寒证;里实兼少阳证;里实胀重于积;里实积胀俱重;寒饮逆满;寒饮腹痛;脾虚寒盛;寒实积滞。

3.寒疝证治:

阴寒痼结;血虚内寒;寒疝兼表;误治变证。

(35分钟)

4.宿食(自学)

机动时间:

5分钟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虚寒性腹满与实热性腹满的鉴别及治则。

2.虚寒性腹满、实热性腹满的证治。

3.寒疝的证治。

难点:

1.虚寒性腹满与实热性腹满的的辨证。

2.大建中汤证的病机。

3.寒饮逆满与脾虚寒盛腹满痛的鉴别

思考题:

1实热性腹满应怎样辨证施治?

2.主治虚寒性腹满三方在配伍上有何特点?

3.主治寒疝三方临床运用有何区别?

.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学

授课内容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肝着概念及证治。

2.脾约的概念及证治。

3.肾着的概念及证治。

4.热在三焦和大小肠有寒有热的病变。

5.积、聚、糓气的区别。

授课时数

1(4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自学

教学目的

1.了解热在三焦和大小肠有寒有热的病变。

2.熟悉积、聚、糓气三者的区别。

3.掌握肝着、肾着的概念及其证治。

概述:

(5分钟)

1.肝着概念及证治。

(15分钟)

2.肾着的概念及证治。

(15分钟)

4.热在三焦和大小肠有寒有热的病变。

(自学)

5.积、聚、气的区别。

(自学)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肝着、肾著的证治。

难点:

思考题:

1.肝着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是什么?

2.肾著的病机及治疗特点是什么?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痰饮的概念。

2.成因、脉症与分类:

①成因与脉症②四饮与主症③五脏水饮

④留饮与伏饮;

3.治疗原则4.四饮证治:

①痰饮:

饮停心下;饮及脾肾;下焦饮逆;饮逆致呕;留饮欲去;肠间饮聚成实②悬饮③溢饮④支饮:

膈间支饮;支饮冒眩;支饮腹满;支饮不得息;支饮呕吐;支饮咳嗽;随证施治。

5.预后

授课时数

5(20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自学

教学目的

1.了解痰饮的概念。

2.熟悉痰饮的成因与分类。

3.掌握痰饮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

1.痰饮的概念。

(10分钟)

2.成因、脉症与分类:

(40分钟)

①成因与脉症②四饮与主症③五脏水饮(自学)④留饮与伏饮;

3.治疗原则(15分钟)

4.四饮证治(115分钟)

①痰饮:

饮停心下;饮及脾肾;下焦饮逆;饮逆致呕;留饮欲去;肠间饮聚成实②悬饮③溢饮④支饮:

膈间支饮;支饮冒眩;支饮腹满;支饮不得息;支饮呕吐;支饮咳嗽;随证施治

5.预后(10分钟)

机动时间:

5分钟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四饮的主症;痰饮病的治疗原则;2.四饮的证治。

难点:

1..痰饮病的治疗原则2.留饮、伏饮的症状;3.十枣汤的用法;4.甘遂半夏汤配伍应用。

思考题:

1.何谓四饮?

试述其主症。

2.如何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

3.己椒苈黄丸、甘遂半夏汤、五苓散证如何鉴别?

4.如何应用十枣汤?

5.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三方的组成有何不同?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1.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消渴:

①病机与脉症②证治:

肺胃热盛、津气两伤;肾气亏虚

3.小便不利:

①膀胱气化不行②上燥下寒水停③湿热夹瘀,脾肾亏虚

④水热互结伤阴

4.淋病:

①主症②治禁

授课时数

2(8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自学

教学目的

1.了解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熟悉淋病的主症、治疗禁忌。

3.掌握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脉因证治。

1.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10分钟)

2.消渴:

(25分钟)

①病机与脉症②证治:

肺胃热盛、津气两伤;肾气亏虚

3.小便不利:

(30分钟)

①膀胱气化不行②上燥下寒水停③湿热夹瘀,脾肾亏虚

④水热互结伤阴

4.淋病:

(10分钟)

①主症②治禁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消渴病的证治。

2.上燥下寒小便不利的证治。

3.五苓散、猪苓汤两方证的鉴别.

难点:

1.消渴病的病机与脉症。

思考题:

1.消渴病怎样辨证施治?

2.试述肾气丸与栝楼瞿麦丸两方证治的鉴别.

3.试比较五苓散证与猪苓汤两方证.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教研室年月日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

授课内容

水气病脉证治第十四

1.水气病的概念

2.分类与辨证:

①四水与黄汗②五脏水③血分、水分与气分;

3.发病机理:

①感受外邪,水为风激②肺失通调与肾虚水泛

③脾肾阳虚④肺脾肾三焦功能失司⑤其他

4.治法:

①利小便、发汗②攻下逐水

5.证治:

①风水:

表虚;夹热;风水与正水的汗法异治②皮水:

夹热;表实;气虚阳郁;湿盛阳郁③黄汗:

营卫郁滞,湿热阻遏;气虚湿盛阳郁④气分:

阳虚阴凝;脾虚气滞

6治验举例与预后:

①治验举例②预后

授课时数

3(1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自学

教学目的

1.了解水气病的概念、成因、分类,五脏水的症状和病机特点,水分与血分的区别。

2.熟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

3.掌握水气病的治疗原则,风水与皮水的辨证论治,气分的证治。

1.水气病的概念(10分钟)

2.分类与辨证:

(30分钟)①四水与黄汗②五脏水③血分、水分与气分;

3.发病机理:

(自学)①感受外邪,水为风激②肺失通调与肾虚水泛

③脾肾阳虚④肺脾肾三焦功能失司⑤其他

4.治法:

(20分钟)①利小便、发汗②攻下逐水

5.证治:

(50分钟)①风水:

表虚;夹热;风水与正水的汗法异治②皮水:

夹热;表实;气虚阳郁;湿盛阳郁③黄汗:

(自学)营卫郁滞,湿热阻遏;气虚湿盛阳郁④气分:

(自学)阳虚阴凝;脾虚气滞

6.治验举例与预后:

(自学)①治验举例②预后

机动时间:

5分钟

小结时间:

5分钟

重点

难点

思考题

重点:

1.四水、五脏水的临床表现;水气病的治法。

2.风水、皮水、气分病的证治。

难点:

1.五脏水与四水的关系。

2.水分与血分的关系。

思考题:

1.本篇对水气病提出了哪些具体治法?

2.水气病与痰饮病治疗大法上有何异同?

3..试比较越婢汤证与防己黄芪汤两方证.

4.试比较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的异同。

5.气分病如何辨证施治?

6.水气病为何有水分,血分之分?

简述其治疗.

7.芪芍桂酒汤证与桂枝加黄芪汤证有何异同?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