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093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

《文化生活》会考考点归纳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

(1)文化的含义(P6):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形式(P8):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

一方面,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

从国内来说,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3、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P11)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七大修改)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

①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保证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生产大量的健康向上、无愧于时代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从文化对人、对社会影响来分析)

4、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P13—21)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一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二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3)文化对人影响的意义: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31—32)

(1)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P32—33)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

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P34—36)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4)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39—42)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5、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对社会与人的发展)(P42)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6、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P43—44)

①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 

②其次,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4)。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7、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48)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9、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P64—70)

①中华文化的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外城文化的理解。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P78—79)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4、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1、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P89)

“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P91—94)

(1)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2)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原因:

当今,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应看到: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③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因此,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P94):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P9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增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要求: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5、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P101)

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6、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104)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7、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106)与教材表述不同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增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

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9、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P109—110)

①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

②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10、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学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P111—112)

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

②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1.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普遍性

①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②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2)特殊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2.文化的内涵

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

(1)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①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是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世界范围内的反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4.我国应对文化挑战的措施

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与表现

(1)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B.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B.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A.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这些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B.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的。

C.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

1.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1.文化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而展开。

(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不仅面临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而且面临着文化发展的严峻挑战。

(4)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竞争力是维护经济安全的精神武器

(1)现代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以新的发展机遇。

(2)当前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主要是由它们制定的,这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平等竞争的极大压力。

(3)冷战结束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

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3.科技与教育在文化竞争力中占有重要地位

(1)有关科技发展的指标,已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2)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3)无论就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而言,教育都居于基础性的地位。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