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091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武威六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酵母菌、颤藻的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B.变形虫膜蛋白的形成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C.性激素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可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D.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H]可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生成水

【答案】A

【解析】

硝化细菌、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三者均具有细胞结构,均含有核糖体、DNA和RNA,A正确。

膜蛋白的合成过程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B错误。

性激素属于脂质类,由内质网合成,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C错误。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H]只能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参与反应生成水,D错误。

【点睛】学生对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

细胞呼吸的过程

光合作用过程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DNA受损伤,对神经细胞吸收K+没有影响

B.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时消耗能量,因此胰岛素出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D.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与胞吐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线粒体DNA受损伤会对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对神经细胞吸收K+有影响,A错误;被细胞选择吸收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有的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有的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也有的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B错误;胰岛B细胞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胰岛素时消耗能量,C错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氨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D正确。

【点睛】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

①据分子大小判断

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

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3.生物的生命活动受许多因素的调节,如酶,温度,激素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与靶细胞膜外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的

B.对于一个细胞来讲,酶的种类和数量始终不会发生变化

C.神经递质NO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但是不会对神经调节有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激素调节的特点:

通过体液的运输,微量高效,作用靶细胞或靶器官。

【详解】激素的受体可能在细胞膜上,也可能在细胞内,A错误;一个细胞不同时期酶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改变,B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也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故对神经调节有影响,D错误。

故选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转录时,解旋酶与基因相结合,RNA聚合酶与RNA相结合

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体易位

C.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形成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时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模板是DNA的一条链。

秋水仙素或低温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转录时,RNA聚合酶与DNA结合,A错误;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或易位,B错误;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异常所致,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

故选D。

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菠菜叶片中含有较多的还原糖,可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B.利用色素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将色素层析分离

C.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D.将C18O2通入小球藻培养液,可检测到18O2,说明氧气来源于二氧化碳的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还原糖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会发生砖红色反应;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用无水乙醇,分离用层析液。

【详解】菠菜叶是绿色的,会干扰实验结果,不能用来鉴定还原糖,A错误;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而分离开来,B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氧气来自于水中的氧,D错误。

故选C。

6.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答案】D

【解析】

与对照组比较,外施脱落酸组马铃薯块茎延迟发芽,A错。

外施赤霉素组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B错。

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不变,C错。

第5周时,对照组开始发芽,赤霉素含量高于脱落酸,D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调节

二、非选择题

7.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组别

第1-3天

第4-9天

第10天

叶面喷洒

日温/夜温

光照

日温/夜温

光照

分组

检测

A

H2O

25℃/18℃

适宜

25℃/18℃

适宜

A1

光合速率

A2

G基因表达量

B

25℃/18℃

适宜

18℃/12℃

弱光

B1

光合速率

B2

G基因表达量

C

SA

25℃/18℃

适宜

18℃/12℃

弱光

C1

光合速率

C2

G基因表达量

(1)设计实验时,应该遵循的是________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实验料  

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组为______组,B组幼苗叶面应喷洒等量的H2O,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可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实验检测结果如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杨酸(SA)对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答案】

(1).①、②、④

(2).对照(3).诱导气孔开放(4).低温、弱光(5).促进(6).探究低温、弱光条件下水杨酸对

【解析】

【分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含水杨酸和不同的温度及光照,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和G基因的表达量。

由柱形图可知,25℃/18℃,适宜温度下光合速率和G基因的表达量均较高,弱光和低温条件下光合速率和G基因的表达量均下降,而水杨酸可以改善弱光、低温条件下G基因的表达量和光合速率。

【详解】

(1)本实验中,除了温度、光照和是否施用水杨酸之外,其他的无关变量均需保持一致,如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④重复进行实验,可以尽可能的减小误差。

(2)A组为空白对照组,本实验中二氧化碳浓度为无关变量,故应该诱导气孔开放,保证充足的二氧化碳,使结果更准确。

(3)①由图可知,水杨酸可以改善低温、弱光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和G基因的表达下降。

②结合柱形图推测,水杨酸可能通过促进G基因的表达抵抗不良环境的。

(4)由题意可知,本实验是为了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下光合速率的影响。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其余的无关变量均需保持一致,以减小误差。

8.由于环境污染和人类大量捕杀,近年来生物群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

请回答下列问题。

(l)调查稻田群落中某种蛙的密度,常采用____法。

(2)稻田中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原因是____。

(3)与多年前相比,该稻田生态系统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更____。

(4)某研究小组对生态农业中鲤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分析,鲤鱼同化的能量是______KJ/cm2.a.

摄入的能量

生长,发育,繁殖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能量

粪便中能量

41.6

1.2

19.4

21

 

【答案】

(1).标志重捕

(2).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3).群落中组分少,食物网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弱(4).低(5).20.6

【解析】

【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某营养级摄入量的去向:

粪便中的能量和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呼吸散失的。

【详解】

(1)蛙活动能力强,应该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2)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故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3)由于环境污染和人类大量捕杀,该稻田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故抵抗力稳定性较差。

(4)鲤鱼的同化量=鲤鱼的摄入量-鲤鱼粪便中的能量=41.6-21=20.6KJ/cm2.a。

【点睛】某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9.小鼠体型小、繁殖速度快、食性杂、易饲养,经常被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

研究者利用体色为黑色和白色的小鼠进行两组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1)假如小鼠的体色受一对基因(B、b)控制,通过上述两组杂交实验可以明确两个基本事实:

即黑色对白色为__________性状,基因B、b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2)若自然界最初小鼠的体色只有黑色,白色是后来出现的,则控制白色性状的基因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小鼠的体色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D、d)控制,且基因D能够抑制基因B的表达。

研究人员欲利用一只具有基因D的白色雄鼠与多只黑色纯合雌鼠做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以确定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①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

(1).显性

(2).常(3).基因突变(4).雌性全为白色,雄性全为黑色(5).雌、雄均为白色(6).雌、雄中黑色:

白色=1:

1(雌、雄中黑色与白色各占一半)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伴性遗传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可根据可能的实验结论逆推亲本基因型,进而推出可能的实验结果。

(1)根据F1中雌雄个体均为黑色可判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且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2)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控制白色性状的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

(3)具有基因D的白色雄鼠与多只黑色纯合雌鼠做亲本进行杂交,

①若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则双亲基因型为XDY、BBXdXd,则杂交后代雌性全为白色,雄性全为黑色。

②若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双亲基因型为DD或Dd和BBdd,则杂交后代雌、雄均为白色或雌、雄中黑色∶白色=1∶1(雌、雄中黑色与白色各占一半)。

10.

(1)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

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2)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有效杀伤细菌的是______细胞。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和呈递抗原到T细胞的作用。

【答案】

(1).B

(2).浆细胞(3).记忆细胞(4).吞噬细胞(5).摄取,处理

【解析】

【分析】

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基因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

(1)AKP作为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效应,B细胞会增殖分化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相应的抗体。

一段时间后,再次注射AKP,记忆B细胞可以快速增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故二次免疫更快,产生的抗体更多。

(2)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一二两道防线,其中吞噬细胞可以杀伤细菌。

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可以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点睛】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11.

(1)纤维素分解菌经选择培养后的样品需接种在_____培养基上培养,筛选到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其透明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和________有关。

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3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l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2)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的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若凝胶珠颜色过浅,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

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采用包埋法,而固定化酶不宜用此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榨取西瓜汁主要用到_______酶,该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

【答案】

(1).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2).活性(3).接种环温度过高,纤维素分解菌被杀死(4).Cacl2(5).固定化酵母细胞数量较少(6).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7).果胶酶(8).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脂酶

【解析】

【分析】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以选择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利用纤维素的菌株才能存活。

固定化技术包括:

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果胶酶包括:

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脂酶。

【详解】

(1)鉴别纤维素分解菌需要用到刚果红染色法处理,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纤维素酶的量和活性大小。

平板划线过程中,若灼烧后接种环温度过高就开始接种,会造成纤维素分解菌被杀死而出现无菌落的现象。

(2)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酶更适合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

酶的分子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故酶不适于包埋法。

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的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若酵母细胞过少,会出现凝胶珠颜色过浅。

(3)榨取果汁要用到果胶酶,是一类酶不是一种酶,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脂酶。

【点睛】酶常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而细胞多用包埋法固定的原因是:

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12.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

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作目的基因,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________。

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的完整性,启动子能与_______特异性结合驱动转录开始。

(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

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____________移入牛的____________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

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

【答案】

(1).E1和E4

(2).甲(3).RNA聚合酶(4).转录(5).翻译(6).细胞核(7).去核卵母细胞(8).核DNA

【解析】

【分析】

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

基因文库获取,PCR,人工合成。

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

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详解】

(1)甲是L1-GFP融合基因,需要插入到质粒中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且不能破坏自身的完整性,由图可知,应该选择E1和E4进行切割,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启动转录。

(2)荧光蛋白基因表达才会出现绿色荧光,故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基因表达过程,即完成了转录和翻译过程。

(3)要获得含荧光的牛,应该通过核移植技术把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获得重组细胞,再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即可获得含有甲的牛。

(4)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基因在不同细胞的表达情况不同,要检测不同细胞中是否含目的基因,不能选择RNA进行鉴定,而应该获取DNA进行检测,另外PCR的模板是DNA不是RNA。

【点睛】为了保证被限制酶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和载体可以连接起来,常用同种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以便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为了避免自身环化,可以选择两种限制酶同时切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