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052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新人教版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理解“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等短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文中四位作家和作者莫泊桑。

  ⑶ 理解叙述和描写中间插入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能力目标

  ⑴ 学习作者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技巧。

  ⑵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揣摩文章写人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赋予人物不同的个性,最终实现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的。

  ⑶ 体味文章遣词造句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增强语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四位世界著名作家的高尚情操、共同的情趣、相同的文学主张、真挚的情谊,体会友人间的脉脉温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组材的技巧,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再现形象,体味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要求学生课前收集四位作家及作者莫泊桑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简历、代表性作品简介、奇闻轶事等。

课上展示交流,开一个小型汇报会,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对课文的感性知识。

  2、圈点勾画法。

教师指导学生速读课文,筛选重要信息,快速把握文意。

  3、图文再现法或表演法。

如有擅长丹青的同学,请现场勾勒四位作家的轮廓,要求其余同学辨认,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也可利用课本插图进行此项活动,也可表演,把课文描写场面化,增强对课文的认识。

  4、讨论法。

  5、鉴赏法。

赏析本文摇曳多姿的人物形象美和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四位作家画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汇报资料收集情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休味作者组材的技巧;品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四位作家的肖像、语言、动作进行描写的相关句子,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高超技艺;赏读课文,品味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思读课文,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

(一):

  在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文章中,写的都是单个人物。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写的却是人物群像。

这些人物是谁?

他们在干些什么?

请跟莫泊桑一起去看看。

  设计

(二):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的安排。

星期天,你是如何安排的呢?

是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还是痛痛快快地玩一天?

今天我们一起到福楼拜的家中看看他的星期天是如何度过的。

二、资料汇报,加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福楼拜、莫泊桑等五位作家的相关资料。

图片交付老师用实物投影显示,资料可自行朗读也可投影显示。

  教师也可提供相关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

生于医师家庭。

早期作品《狂人回忆录》《十一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忧郁情调。

1857年发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暴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

1862年写出历史小说《萨朗波》,以古代非洲奴隶国家雇佣军队起义为背景,描写起义军首领马多和迦太基姑娘萨朗波的恋爱。

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情感教育》(副题《青年人的故事》),描写一个丧失理想、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青年的生活。

1874年发表《圣安东尼的诱惑》,取材宗教传说,反映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绝望。

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布法尔和白居谢》,描写两个找不到生活理想的人物的一生,充满浓厚的悲观情绪。

他的作品,文字精练,是法国近世散文的典范。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

生于贵族家庭。

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

出生于工程师家庭。

当过职员。

早期作品受浪漫主义影响,后来信奉实证论哲学,写出长篇小说《台莱斯·拉甘》,用生理原因解释主人公的行为。

第二帝国的崩溃和巴黎公社起义促使他注意社会问题。

1871~1893年间,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其中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内容主要通过一个家族中各个成员的不同遭遇,以自然主义笔法反映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

还发表《实验小说论》,提出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

1894年后陆续写出《三个城市》(《卢尔德》《罗马》《巴黎》)一篇长篇小说,揭露罗马教会的卑鄙勾当,也反映了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

德雷福斯案发生后,1898年发表《我控诉》一文,抨击法国反动当局,因此被判徒刑,后来逃亡英国。

最后一套长篇小说《四福音书》,只完成三部(《多产》《劳动》《真理》),继续发挥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

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迪耶普小城附近一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刚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应召入伍,亲身经历了法军的惨败。

退伍后,从1872年开始,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

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

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做他的文学 导师。

  1880年,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

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在1880至1890年之间写成,有中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

  莫泊桑生在法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道德风尚的丑恶,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嘲讽。

只有在下层人民中,他才发现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

他的作品同情和表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

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

文字简洁、质朴。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体味组材的技巧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配乐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同桌之间互相提问字词读音及释义,把握文中重要的词语。

  教师抽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多媒体显示

  ⑴ 给加粗字注音。

  鉴赏  白晳  捋着  活跃

  脚踝  荒谬  迸发  头颅

  ⑵ 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迸发 不约而同 荒谬

  义愤填膺 忘乎所以 博学多识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评议。

  明确:

⑴ jiàn xī luō yuè huái miù bènɡ lú

  ⑵ 迸发:

由内向外突然发出。

  不约而同: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荒谬:

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义愤填膺:

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忘乎所以:

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博学多识:

学识广博、丰富。

  造句略。

  2、学生速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组材的技巧。

  多媒体显示:

  ⑴ 请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⑵ 该故事的核心人物是谁?

依次出现的人物是谁?

标志性的词语有哪些?

  ⑶ 简要概括本文的内容。

  ⑷ 本文在组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也可参与某一小组讨论。

教师请交流较好的小组选代表发言。

  明确:

⑴ 时间:

星期天。

地点:

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⑵ 核心人物为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标志性的句子有: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接着来的是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

加粗的词语为语言标志。

  ⑶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客人们都会来到这里聚会。

课文着重写了四位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人物之间的交流,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⑷ 全文好像一出舞台剧,四位作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出场,使得文章层次井然,结构清晰。

四、研读探究

  1、关于福楼拜

  ⑴ 学生精读课文,思考:

福楼拜家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都有客人来,以至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去,来的又都是些有名望的人。

他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亲和力?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全班交流。

  生1:

因为福楼拜是法国著名作家,客人们是冲着他的名望来的。

  生2: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大概是因为他们与福楼拜有相同的爱好、志趣,是文学艺术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生3:

我想最重要的是因为福楼拜的个人才华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吧,是他的博学睿智、热情好客吸引客人们前来的。

  ……

  师生评议:

以上看法都有道理,相比之下,第3种看法较符合文意。

  ⑵ 学生从文中筛选描写福楼拜的相关语句,并且谈谈这些语句揭示了福楼拜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学生自由发言。

  生1:

“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这是对福楼拜的肖像描写。

  生2:

文章没有具体的语言描写,只对人物谈话的声调仪态作了不少描绘。

如“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吹响一把军号”“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

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生3:

除了肖像、语言描写,作者还对福楼拜进行了行动描写,如“门铃一响,立刻把红纱毯盖在办公桌上”“他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屠格涅夫”“他做着大幅度的动作,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着他的衣襟鼓起来”“他把客人分别送到前厅,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生4:

这些语句揭示了福楼拜热情好客、待人和蔼、博学睿智、尊重朋友、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是福楼拜的好客、博学吸引了众多客人前来聚会,是他的口才与对场面的驾驭能力使他有了如此大的亲和力。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客人们怎么会放弃这汲取精神食粮的绝好机会呢?

  ⑶ 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到福楼拜?

试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学生分头筛选文句,教师指名回答,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生1:

“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

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这表现了福楼拜尚俭朴、忌奢华、勤奋创作、生活忙碌。

  生2: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

”这是一段评论性的语句,便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福楼拜。

  教师总结:

文章在叙述、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关于三位拜访者——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提问:

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三位作家的呢?

请仔细读课文,认真填写下面的表格。

  学生认真读课文,圈点勾画,概括总结。

然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教师随意指定三个小组的三位成员发言。

  明确:

见教参P142相关表格,此处略去不写。

  3、教师总结:

短短的一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而且每一位作家都有血有肉,生动形象,作者在表现人物时能够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兼顾人物各有不同的性格,做到了同中有异,同中显异。

在对四位作家进行肖像描写时,最详细最具体的是左拉、都德,这两位作家的肖像又构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其个性差异。

动作描写,福楼拜较详细,其次是左拉。

这样的人物刻画显得生动、丰富,错落有致,摇曳多姿,人物形象自然令人过目难忘。

  教师可请班内擅长丹青的同学简笔勾勒这四位作家形象,要求同学辨认。

也可比照课本插图,请同学辨认图中的四位作家分别是谁。

也可现场表演,体会作者描写的形神兼备、个性鲜明。

五、品味与赏析

  多媒体显示:

  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导师,他曾对莫泊桑说:

“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

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试从课文中找出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品味这些语句,并用“我发现________用得好,好在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学生仔细品读,并自由发言。

  生1:

我发现“他们(福楼拜与屠格涅夫)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句中“一拍即合”用得好,好在它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两位作家志趣相投、志同道合,是难觅的知音,是高山流水。

  生2:

我发现“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晳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一句中的“盯”“钦佩”用得好。

“盯”字写出了福楼拜听朋友讲话时的专注神态。

“钦佩”表现了福楼拜被朋友的真知灼见所折服。

  生3:

我发现“他(都德)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中的“勾画”一词用得好,“勾画”与“轮廓”搭配得好,且与“只用几句话”前后呼应。

  生4:

我发现“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一句描写得好,好在不仅勾画出人物的形,而且传达出人物的神。

“肥胖、坚毅”形容左拉的脸,“十分尖锐、探求”形容他的目光,不仅表现出人物的外形体态,而且显示出人物聪慧、坚强的性格特征。

  生5:

我发现“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大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内裙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这一句写得好,它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福楼拜热情万分、激情洋溢的神态。

  生6:

我发现“他时而……时而……有时……有时……”一句写得好,因为它表现了福楼拜热情奔放、容易激动、才气逼人,并且句式整齐,有节奏美。

  生7:

我发现“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一句中“迸发”一词用得好,好在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两位作家思想交流智慧碰撞愉悦、快乐、有得。

  ……

  教师评议:

大家谈得非常好。

从以上句子中可以看出莫泊桑创作的非凡笔力,这可以作为我们初学写作的人的最好的借鉴,写人,要让人物活起来;用词,要用最好的一个。

六、课堂小结

  课文精心组材的艺术、描写人物的技巧、准确生动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这些伟大的作家们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无价的艺术宝藏,是他们,撑起了人类文明的晴空,让我们诚挚地说一声:

谢谢你们!

七、体验反思

  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技巧,尝试描写语文老师。

先个别发言,然后集体评议,看谁写得最有特色。

  学生思考,踊跃发言,同学集体评议。

八、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口头练习,再配上人物素描,把它放入初中生活珍藏册中。

  2、福楼拜的成功秘诀就是勤奋。

他住在塞纳河畔的克鲁阿斯村时,书房的窗户正面对着塞纳河,他每天晚上都在一盏有绿色罩子的灯下写作,彻夜不息。

久而久之,他的窗户就成了渔夫们夜里行船的灯塔。

船长们说:

“在这段航路上,要想不迷失方向,应该以福楼拜先生的窗户为目标!

   ⑴ 把福楼拜勤奋写作的精神用两个成语概括出来。

   ⑵ 用“勤奋”和“希望”打头,写两句话。

  3、仿写句子。

  例: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莫泊桑、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都德的作品,并做好读书笔记。

搜集有关五位作家的奇闻轶事,并且整理成文,然后集体交流,全面认识大作家

二、写作练习

  1、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

假如在这个星期里,四位文学巨匠聚在福楼拜家里,这时莫泊桑来了,四人会谈起什么?

他们的表情如何?

莫泊桑会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想象当时的情境。

  2、下面是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进行人物“速写”时说的一段话,请你照此写几个人,然后大家交流一下。

  “当你走过一位坐在自家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描绘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的全部身体外貌……要请你在其中能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面貌,以便我不会把他们和任何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 起来。

  3、以一次同学聚会或一次生日晚会为主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一个场面,字数不限。

三、开放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节选)

左 拉

  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十八岁到二十岁之间。

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

他喜欢剧烈的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

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

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了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

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

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

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的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

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啊!

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

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血流,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

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堕落,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莫泊桑在十五年中发表了将近二十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三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

可是让我说什么呢?

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一点忧虑不安。

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

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

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的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最牢靠、最坚实的光荣。

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

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永生。

  1、作家都有自己的成名作,莫泊桑的成名作是________。

  2、莫泊桑的才气不是一下子就让人们发现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莫泊桑写左拉“很少讲话”,莫泊桑也有这个特点,这就是文中写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一句明显抒情的句子。

  5、左拉对文学的功能是有清楚的认识的,在讲到纯朴派和明晰派的时候,他打了一个比方,这个比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段中加粗的“这”指什么?

  7、“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永生。

”如何理解这句话?

【参考答案】

  1、《羊脂球》

  2、他喜欢剧烈的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

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3、(他)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

  4、啊!

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

  5、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6、莫泊桑在十五年中发表的将近二十卷作品。

  7、莫泊桑的作品是不朽的,不朽的作品包容着一个不朽的灵魂,这就是莫泊桑本人。

人们在看他的作品时,不会忘记这创造不朽名著的人,所以他也就跟着作品永生。

【备课资料】

  重温经典

 

回忆爸爸

(美)格雷戈里·海明威

  我至今不能忘怀的那个人是个善良、纯朴、胸襟开阔的人……我们总是叫他爸爸,这倒并不是怕他,而是因为爱他。

我所了解的那个人是个真正的人……

  我这就给你们谈谈他的情况。

  我满18岁了,已中学毕业,我想考大学,我在反复思考我的前途……

  我的问题使爸爸十分高兴,他给我开了一张必读书的书单。

于是我开始了学习。

爸爸建议我说:

“……好好看,深入到人物的性格和情节发展中去,此外,当然喽,看书也是一种享受。

  在哈瓦那度过的那年夏天,我读完了爸爸喜欢的全部小说,从《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到《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有时,我也像爸爸一样,同时看两三部小说。

此后爸爸就要我阅读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和契诃夫的作品。

  “你别妄想去分析他们的作品,你只要欣赏它们就是了,从中得到乐趣。

  有天早晨,爸爸说:

“好吧,现在你自己试着写写短篇小说看,当然喽,你别指望能写出一篇惊人的小说来。

  我坐到桌子旁,拿起爸爸的一支削得尖尖的铅笔,开始想呀,想呀。

我望着窗外,听着鸟啼声,听着一只雌猫呜呜地叫着想和鸟作伴,听着铅笔机械地在纸上画着什么所发出的沙沙声。

我把一只猫赶走了,但立刻又出现了另一只。

  我拿过爸爸的一只小型的打字机来,他那时已不用这只打字机了。

我慢慢地打出了一篇短篇小说,然后,拿给父亲看。

  爸爸戴上眼镜,看了起来。

我在一旁等着。

他看完后瞅了我一眼。

“挺好,吉格。

比我在你这个年纪时写得强多了。

只有一个地方,要是换了我的话,我是要改一改的。

”接着他给我指出了需要修改的地方,那是写一只鸟从窝里摔了下来,突然,谢天谢地,它发现自己张开翅膀站着,没有在石头上摔得粉身碎骨。

他说:

“你写的是:

‘小鸟骤然间意想不到地明白了:

它是可以飞的。

’‘骤然间意想不到’不如改成‘突然’的好,你应当力求不要写得啰里啰嗦,这会把情节的发展岔开去。

”爸爸微微一笑,他好久没有对我这样笑过了。

“你走运了,孩子,要写作就得专心致志地钻研,律己要严,要有想象力。

你已经表明你是有想象力的。

你已经成功了一次,那就再去成功一千次吧,想象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离弃人的,甚至永远也不会离弃。

  ……

  爸爸说,他现在写作起来已不如以前那么轻松自如。

过去是一口喷水井,而现在却不得不用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他对语言的非凡的敏感并没有背弃他。

而且,不消说他更富有经验,更明智了。

然而他早先那种无所顾忌的态度却已丧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