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048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春夜喜雨》。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4.能生动讲故事。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导入:

背背你喜欢的古诗。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

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评价、矫正)

2、学生自读古诗,体会故事中含义。

收集一个关于同学之间争锋相对或相互帮助的故事。

3、背诵古诗。

四、教师总结: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竹枝词》。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4.能生动讲故事。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导入:

背背你喜欢的古诗。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

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评价、矫正)

2、学生自读古诗,体会故事中含义。

收集一个关于同学之间争锋相对或相互帮助的故事。

3、背诵古诗。

四、教师总结: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风》。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4.能生动讲故事。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1、导入

A、创设话语环境让学生用学过的诗词来回答,引发他们进一步认识诗歌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B、介绍温家宝“以诗言志”论工作的事,激励学生应积极地学习古诗词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激趣导入:

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

活动说明:

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上台抽签背诵指定的主题,每小组要背诵出有关主题的2首,就可获得基本分100。

要求学生用清晰流畅、富有美感的声音把诗歌背诵出来。

二、出示古诗测读。

1.自由读诗,读通顺。

2.指名读。

3.开火车接读。

4.齐读。

三、学习古诗。

过度:

同学们的古诗读得如此的好,想不想知道每一句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想)那赶快读诗吧!

1、自由读,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理解。

3、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读古诗,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读一读。

☆自由读。

☆指名读(出示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找到感觉)。

☆评。

☆有感情地齐读。

2)背诵古诗。

☆自由背。

☆指名背。

☆分男女生有感情地背。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

能开\二月花——慢、柔

过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

☆齐背。

四、小结

师:

这首小诗描绘了刮风时景物的变化。

题目是“风”,全诗无一“风”字,但每一句说的又都是风:

风可以把秋天的树叶吹落,可以使春天的花开放,可以在江面掀起千尺浪,可以钻进竹林,让竹子歪斜。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春江晚景》。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4.能生动讲故事。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请生介绍作者苏轼,揭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2、范读(出示课件)

3、分组读诗。

4、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出示第1、2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

三两枝、鸭先知。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4)师归纳,生质疑。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

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7)总结学法

2、学习第二句(课间出示3、4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师:

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5、学生小结学法:

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忆江南》。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4.能生动讲故事。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

过去胜:

超过

 二、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三、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美好景色,让我怎能……

四、指导背诵《忆江南》

五、拓展:

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清明》。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4.能生动讲故事。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提问过渡:

听了这首古诗,你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揭示课题

1.出示:

    清明唐杜牧

2.齐读课题

3.出示学法指导1).理解题目2).通读全诗3).逐句疏通4).理解全诗5).体会感情

4.学生自学古诗《清明》播放有关古筝的音乐光盘通过优美的音乐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三、反馈质疑

1.通过讨论,你知道些什么?

    2.学生反馈

①理解题目:

清明(24节气之一,是外出踏青与扫墓的大好时机,但清明前后常细雨连绵,给路上行人增添了无限烦恼)。

②诗人简介,杜牧学生边介绍,教师边出示媒体显示人物头像及有关的文字介绍,给学生提供直观感受

③图文对照,展开想象,理解诗句。

a.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纷纷,绵绵的春雨下个不停)清明那天绵绵细雨下个不停

b.路上行人欲断魂(欲断魂:

心情不愉快,神思茫然,好像失魂落魄一样)。

在路上行走的人心情不愉快,好像失魂落魄一样。

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结合插图,联系上句说说自己的认识。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学生交流后反馈)

c.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结合媒体上的插图提问。

师:

仔细观察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在失魂落魄的困境中,他会向牧童问些什么话呢?

牧童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生观察媒体,四人小组讨论后反馈

④齐读三、四句诗

通过媒体,化诗为画,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形象,体会情感,从而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3.学生质疑,加深理解。

①行人为什么要找酒家呢?

②遥指是什么意思?

很远吗?

四、归纳理解全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诗,讲讲全诗的意思。

五、想像意境,体会感情播放媒体,再次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诗情画意中,进一步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朗读背诵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江南春》。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读熟并背诵宋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初步了解词的大意和词表达的情感。

3、简单比较“唐诗”与“宋词”的异同,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激发学生读背古代诗词的兴趣。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

江南: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注意字的写法:

(莺、旗)

   (3)需要理解的词语

      酒旗:

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4、朗读诗句

    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

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

    

(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

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5、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

       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

    

(2)写出了什么特点?

    江南景色的秀丽。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竹石》。

2、《论语》摘录。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2、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

乐游原:

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

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

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

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意不适)

体验:

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

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

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

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

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五、教师总结: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望洞庭》。

2、《论语》摘录。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导入: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⑴ 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⑵ 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⑶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⑷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⑸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塞下曲》。

2、《论语》摘录。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广。

    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

(教师随机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的学习。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板书课题、作者,理解题目。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指名读。

作出评价。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吗?

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要想学好古诗,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回忆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

   3、交流。

    A、说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引”字总结联系上下文解释的新方法。

     从“惊”字体会,感受气氛的紧张。

     教师指导朗读。

    B、说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没”,并且利用情景表演体会将军力气大,勇武。

     读出赞叹之情,指导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生评价。

     两个人对读。

     师生对读。

  四、全诗整合

   1、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

下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春日》。

2、《论语》摘录。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看图,思考:

    ①看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如何?

用一个恰当的字来表达。

(美,妙,绝……)

    ②回想这些景色,你能告诉我这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春)

    ③是啊,春天好美!

“桃红柳绿江山如画,莺啼燕语大地皆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迁客骚人,逢春感怀,饮酒作诗,挥毫赋春,给人世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春佳句。

   2、这里就有一位南宋的诗人,朱熹,他在山东的泗水河边游玩时,一路上被似锦繁华的春色所感染,不由得只大发吟出了“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的一首咏春的古诗,它就是21课古诗中的第一首“春日”。

(板书)

  二、小组讨论,研究诗文,体会意境。

   1)写诗:

     要了解这首古诗,首先我们应该来熟悉这首诗,就先请同学们拿出纸笔把它抄写一遍。

   2)想知道这首诗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吗?

有没有信心自己来探索每句诗的意思?

(请大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释每句诗意,提示“泗水滨”)

    先读读古诗。

②参看工具书。

③如果语言一时组织不好,也可以记录下来。

   3)反馈:

①解释一些词语。

②分句解释(让学生自由选择)。

   4)同学们已经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你能感觉这首诗中诗人到底是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5)a、融入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学着诗人来吟诗。

(自由练习吟诗)[配乐]

    b、指名吟诗。

(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c、根据大家说的,再次想象,把刚才的画面再充实一点。

     (师导语):

“春风暖暖,河水清清,诗人来到了泗水河边,寻找春色,看到春暖花开,百花吐艳,多美的景色啊!

”请大家做一下深呼吸,仿佛还闻到了什么?

   6)是啊,真是让人陶醉,灵感往往来自于刹那间,可别让这美景给溜走了,请大家马上拿起笔把刚才脑海中浮现的景象在白纸上的诗旁边画下来。

(指名上台画)

   7)再请同学们对着自己的配画用上自己此刻的心情来吟诗(集体起立吟诗)

   8)看来同学们都体会得不错,能用上自己的感情来吟诗了,古人留下来的每首古诗都是文学中的艺术品,韵味十足,我们不但要能有声有色地吟出来,还要熟记这些古诗。

     我呢,在课外做了一个尝试,融入自己的心情,配上自己喜欢的歌曲调子来唱诗,非但能很快得熟记古诗,还真别有一番风味,不妨听我来唱一唱,感觉如何?

用掌声告诉我。

   9)听出来了吗?

我刚才配上的哪首曲子?

你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

   10)指名唱诗,品味。

你觉得有趣吗?

对呀,我们换这种方法来记古诗就趣味多了,其实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可以多去琢磨一些快乐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大家在“乐中学,学中乐”。

  三、选读诗文,学着作诗。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咏春的古诗《春日》现在你能背了吗?

然而古人咏春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比如吟春风的,咏春雨的,赞春花的,颂春江的,赋春水的,还有唱春潮的,歌春鸟的,写春游的,洋洋洒洒,数不胜数,课外已经请同学们去收集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相互交流,介绍。

    我这里也采撷了一些,大家一起来欣赏。

    了解了那么多春天的诗句,有没有兴趣自己来作诗呢?

我呀,昨天就作了一首诗,自我感觉还挺不错的,不信,大家一起来看看,怎样?

有一点春的味道吗?

    今天你们第一回尝试作诗,我特赠送给你们三条优惠政策:

    准许小组讨论共同创作。

    准许参考屏幕上的词语。

    准许大家不用严格遵守诗的压韵,平仄等,能作一首诗歌也行。

    学生尝试,择优交流。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长歌行》。

2、《论语》摘录。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是一去不复返的,要珍惜时间。

2.学会本课生字既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引入

    1.观察插图,思考:

老爷爷和小孙子站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2.逐句理解

①指名读诗。

②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③老师对学生不懂的诗句做出解释。

3.指名读诗,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4.齐读全诗,同桌互相说一说全诗意思。

5.观察插图,启发学生想一想:

小孙子对老爷爷说了什么?

老爷爷对小孙子说些什么?

6.学生自由汇报。

7.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四.总结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有哪些收获?

2.老师总结。

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到老了以后再后悔。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论语》摘录。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三单元。

1、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