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精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037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读书笔记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读书笔记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读书笔记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读书笔记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精品.docx

《读书笔记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笔记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精品.docx

读书笔记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精品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必修1

  篇一:

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精选)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1、化学的含义: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2、特征:

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的存在状态:

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

金属非金属→氢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含氧酸↓↓盐盐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的性质1、物理性质:

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3。

  2、化学性质:

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点燃点燃

(1)与非金属反应:

①4+2====22②2+2====22③2+2====2点燃④2+====2

(2)与水反应:

2+22====2+2↑现象:

浮:

浮在水面上;熔:

融化成一个小球;游:

四处游动;响:

发出咝咝响声;红:

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

2+2====2+2↑(4)与盐反应:

①2+22+4====()2↓+24+2↑②6+62+23====2()3↓+6+32↑③4+(熔融状)高温+44(5)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2222?

?

?

?

?

23·?

?

?

?

?

2?

?

102?

?

?

?

23,风化4+2====22→2+2====2→2+92+2====23·102→23·102风化23+102↑3、的保存:

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的用途:

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2的性质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2+2====2

(2)与酸反应:

2+2====2+2(3)与非金属反应:

2+2====233、2的用途:

制,23(三)22的性质1、物理性质:

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222+22====4+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

222+22====223+2↑(放出大量的热)(3)与酸反应:

222+4====4+22+2↑3、22的用途:

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向溶液中通入2气体至过量】:

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2加热++↑2232232322【向()2溶液中通入2气体至过量】:

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淀和气体。

  ()2+2====3↓+2→3+2+2===(3)2→(3)2加热3↓+2+2↑二、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观察物质外观→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进一步研究↓↑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问题

(一)氯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

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溶于水,易液化,密度大与空气。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①与钠反应:

2+点燃2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2②与铁反应:

2+32点燃23剧烈燃烧,生成棕褐色红褐色烟。

  ③与铜反应:

+点燃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22规律:

变价金属与2反应一般生成高价金属的氧化物。

  

(2)与非金属反应:

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点燃2苍白色火焰,瓶口内壁出现白雾。

  22②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

2+2光照2发生爆炸。

  (3)与水反应:

2+2===+2,(弱酸)?

分子:

2,?

氯水呈黄绿色氯水有漂白性?

新制氯水中的微粒?

?

?

?

?

,()?

离子:

?

呈酸性生成沉淀?

(4)与碱反应:

①2+2()2====2+()2+222====22====()2+22222(5)与盐反应:

222+2====+23、氯气的用途:

用来制造盐酸、有机溶解剂和杀菌消毒剂。

  

(二)的性质1、不稳定性:

2光照2+2↑2、强氧化性:

漂白粉和消毒剂的主要成分:

()2+2+2====3↓+2()2+2====2+22+2+2====23+2【制漂白剂:

22+2()2====2+()2+22】3、弱酸性:

的酸性比23还弱。

  【工业上电解溶液制取、、:

2+2通电2+↑+↑】22222【实验室制氯气:

2+4(浓)加热2+2↑+22】第1章认识化学学科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1、定义:

它是一个描述宏观物质中所含有的微粒数目的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2、单位:

摩尔,简称摩,符号是。

  3、阿伏伽德罗常数():

0012所含的碳原子数目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121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均为个。

  =602×1023-14、公式:

=微粒数。

  二、摩尔质量()1、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1的任何物质的质量,以为单位时,它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2、单位:

·-1()或·-1()。

  3、公式:

=三、摩尔体积()1、定义: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的摩尔体积。

  2、单位:

·-1()或3·-1(3)3、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1。

  (标准状况:

指温度为0℃、压强为101的状况,简称。

  )4、公式:

=5、书写规律:

①在相同条件下,1气体所占的体积比1固体或液体所占的体积大得多。

  ②在相同条件下,1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同,而1气体的体积却几乎完全相同。

  ③在相同条件下,决定物质的体积的微观因素:

气体体积大小1、粒子数目固、液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2、粒子(半径)大小的主要因素3、粒子间的平均距离【阿伏伽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四、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单位:

·-1()或·-3(-3)。

  3、公式: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1)主要仪器:

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托盘天平(砝码)、药匙、量筒。

  容量瓶:

①常用于配置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

  ②规格:

100、250、500、1000瓶上通常标注有温度、容量、刻度线。

  

(2)配置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量取)③溶解(冷却至室温20℃)④转移⑤洗涤:

2-3次。

  ⑥摇匀⑦定容:

加水至刻度线下1-2处,在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⑧摇匀⑨装瓶贴标签五、化学中的一些定量关系1、化学方程式中的定量关系2+2====2112(分子数之比)27173(质量之比)112(物质的量之比)112(体积之比)1224448(标况下,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关系)224712(标况下,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质量的关系)2、物质的量与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篇二: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4笔记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

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的意义:

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

(2)单位:

3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为“-”或△放热)△为“+”或△>0☆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晶体()2·82与4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2、、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小结:

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为“-”或小于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为“+”或大于0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加倍;反应逆向进行,△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

25℃,101时,1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

101②反应程度:

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元素转化为2,而不是;元素转化为2(),而不是2(),元素转化为2。

  如:

2()+122()=2();△=-2858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燃料是以1作为标准,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④研究内容:

放出的热量。

  (Δ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和-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Δ=-573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五、盖斯定律1.内容: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

若某化学反应从始态()到终态()其反应热为△,而从终态()到始态()的反应热为△’,这两者和为0。

  即△+△’=0:

若某一化学反应可分为多步进行,则其总反应热为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即△=△1+△2+△3+……:

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⑴定义:

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

=ΔΔ(υ:

平均速率,Δ:

浓度变化,Δ:

时间)单位: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

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

反应所处的条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①概念中的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某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时间间隔越短,在这段时间发生的浓度变化越接近瞬时反应速率(指在某一瞬间的反应速率)②对某一具体化学反应来说,在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数值往往不同。

  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气体的物质的量③、气体的浓度用容器的体积来表示④、无论用任何物质来表示,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都取正值,反应速率都为正数(没有负数)。

  ⑤、在反应中对于固体或纯液体而言,其物质的量浓度无意义,所以不用它们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的速率。

  注意:

、此规律只适用于气体或溶液的反应,对于纯固体或液体的反应物,一般情况下其浓度是常数,因此改变它们的量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原因: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一定的,所以当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数也相应的增多,反应速率也必然增大。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原因:

对气体来说,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就是增加单位体积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即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因而可以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原因:

(1)浓度一定时,升高温度,分子的能量增加,从而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数量,反应速率增大。

  

(2)温度升高,使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也会相应的加快。

  前者是主要原因。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正催化剂:

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的催化剂。

  负催化剂:

能够减慢反应速率的催化剂。

  如不特意说明,指正催化剂。

  原因: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大大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会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因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5)、其他因素:

如光照、反应物固体的颗粒大小、电磁波、超声波、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6)、有效碰撞:

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活化分子:

能量较高、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

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平均能量之差。

  活化分子百分数:

(活化分子数反应物分子数)×100%※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

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

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二、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不可逆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得很彻底或可逆程度很小的反应。

  

(2)可逆反应的普遍性:

大部分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3)可逆反应的特点:

①相同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②反应物、生成物共同存在③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一)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

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篇三:

高中化学-全课本知识点总结记忆-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化学各章必记知识点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2、酒精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烫伤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最后涂上3%-5%沾皮肤,用大量水清洗,涂上5%的硼酸溶液。

  34、防暴沸的方法是在液体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5一般都是为了浓缩结晶溶质。

  6法是“钡碳先,碱随便,接过滤,后盐酸”的方法。

  7、溶液中42-检验法是先加盐酸酸化,后加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42-。

  8、-检验法是用明含-;酸化的目的是防止碳酸银等沉淀的生成。

  9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水流方向要注意逆流。

  10、萃取是用某种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般萃取后都要分液,需用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后者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常见的有机萃取剂是和苯,和水混合后分层,分别在下层和上层。

  12、2+(浅绿色)、3+(黄色)、2+(蓝色)、4-(紫或紫红色)、[()]2+(血红色或红色);淀粉溶液+2→显蓝色13、仪器的洗涤⑴标准:

仪器内壁水膜均匀附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注意“同种微粒公式算”的途径2、微粒互变按摩换(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3、误差分析法①俯、仰视必会画图才行(量筒、容量瓶画法不一样)②偏大偏小看公式:

=4、稀释或浓缩定律浓·浓体=稀·稀体5、、ω、之间换算式:

=(1000ρω);ω=(100+)6、配制一般操作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7、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①“三同必一同”(同、、必同或)②“二同成比例”等温等压12=1212=ρ1ρ2=等温等容12=12(均来自于=或=ρ)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100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5—6滴()3胶体溶液。

  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二、离子反应1时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可以导电。

  2、非电解质指电解质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氮化物、有机物等);单质和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4、强酸(、24、3)、强碱(、、()2)和大多数盐(、4、23、4)溶于水都完全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中间用“==”。

  5书写化学方程式基础上可以把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67、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含①符合事实②满足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③拆分正确(强酸、强碱、可溶盐可拆)④配比正确(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见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①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的酸或碱生成)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3-、3+与2-、-、32-、2+、-)③络合反应(3+、2+与-)④注意隐含条件的限制(颜色、酸碱性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常见氧化剂有:

2、2、浓24、3、4(+)、22、-、3等,常见还原剂有:

、、;、2、、2、2;32-、2-、-、2+等4、标出氧化还原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有“双线桥法”,要点是“同种元素前指后,得失个数标上头”..“单线桥法”要点是:

“失指得,上标数”。

  5、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符合: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弱还原剂6、氧化还原反应规律①守恒律(得失电子守恒)②强弱律(自发进行必满足“双强变双弱”、“一剂遇两剂先与强反应”)。

  7、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①知反应方向就知道“一组强弱”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越容易氧化或还原则对应能力越强)。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5000300020时代。

  2、金属的物理通性是:

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延展性好。

  3生成淡黄色固体。

  4、铝箔加热,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这层不易熔化的薄膜是高熔点的5、固体钠怎么保存?

浸在煤油中。

  小刀切,剩下的钠再放入煤油中。

  6(加入酚酞)。

  分别反映了钠密度小于水,反应放热且钠熔点低,产生气体迅速,生成的性质。

  7、银白色的钠放入空气中,会逐渐变为8写出①钠在空气中加热、②铁在2中燃烧、③钠和水的反应、④23溶于溶液、⑤和溶液、⑥和水蒸气的反应的方程式①2?

2?

22②3?

22?

34③2?

22?

2?

2④⑤?

23?

2?

22?

22?

2?

22?

22?

32?

⑥3?

42()?

34?

42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22是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放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离子+-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

  2、23、3的鉴别除了观察是否细小,加水是否结块的物理方法外,还可以①加热固体质量减轻或放出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②在其溶液中滴入2或2溶液由白色沉淀的是③加等浓度的放出气体快的是3。

  3、焰色反应是物理性质,钠元素为黄色,钾元素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原因是滤去黄色焰色);钠单质或其化合物焰色均为黄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