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战略.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702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战略.doc

《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战略.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战略.doc

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战略

—以池州“三县一市”为例

吴昊

(池州市教育园区,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是当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是资源导向型旅游开发的基础,是市场导向型旅游开发的内在要求,也是旅游产业化的必然趋势。

文章认为,池州“三县一市”旅游区为资源型旅游地,境内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是安徽省旅游资源最密集地区之一和安徽省旅游业的重点地区之一,由于本地区各旅游景点空间距离较近,联系紧密,地脉、文脉、史脉较为一致,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互补,旅游市场互动互补,所以必须联动开发本地的旅游资源,本文分析了“三县一市”旅游业联动发展的优势条件,提出了区域联动发展战略构想,走共同发展之路,整合旅游资源,以适应区域旅游消费需求,构建池州市各旅游区一盘棋的原则,建设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地,但是,池州“三县一市”旅游区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地区实施了一些对策,如:

构建交通网络一体化战略,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做好市场宣传及营销,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池州各旅游景点的规模效益,建立区域“大旅游”,打破区域壁垒,调节池州“三县一市”旅游发展不均衡结构,加强区域之间的协调和规划工作,建立强有力的旅游一体化管理机制,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进一步明确城市区位定位,进而达到区域联合开发、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场开拓、协调运作、降低成本、客源互送、联合促销、提升整体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开发步伐的宏伟目标,所以必须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业链的链接,实现优势互补,构建池州“三县一市”旅游区最佳利益组合体,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

旅游区域;池州;三县一市;联动发展;交通;市场;旅游产品;宣传

0引言:

2010年5月,省调研组来池州和石台县进行调研,提出池州市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市“三县一市”要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意见》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旅游区域的联动发展,进一步加大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加大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极力打造“池州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色”,带动全市经济的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经济新战略,进而打造皖南地区建设成安徽的旅游龙头,华东的旅游中心,中国的旅游品牌,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

但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池州“三县一市”发展也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所以必须实行区域联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问题。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地区之一,辖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九华山风景区以及省级池州经济开发区部分组成。

本区域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沿江地区有平原分布,全市总面积8272平方千米,总人口158万,其中贵池区面积为2432平方千米,人口64万,池州为长江南岸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010年,池州市及九华山风景区双双荣获“2010中国网民最关注的十大旅游城市和景区”的称号。

1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1.1区位条件概况

1.1.1优越的地理位置

池州“三县一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临九江,北望安庆,具有通江达海、承东启西、呼南应北的区位优势,地处安徽省重点开发的皖江城市群,也是安徽省皖南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且等级较高

池州“三县一市”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景区共300多处。

该旅游区是一个旅游资源高度密集区,旅游资源类型多,品味高,密度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区内已评定的A级旅游景区有25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9个,2A级景区1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区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

在上述旅游资源中,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华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有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升金湖,有号称“华东第一洞”的大王洞,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子岩风景区等。

1.3“三县一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池州旅游蓬勃发展,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也逐年增长,“三县一市”以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国内和入境旅游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这就为加强区域合作、增强整体竞争力、联动发展埋下伏笔。

下面是本区域的旅游发展概况:

本区的旅游开发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池州全市的旅游观光人数从2005年的318万增加到2009年的1204.2万;旅游总收入从2005年13.6亿增加到2009年的108.8亿元,旅游业已成为该区的支柱产业。

表1.2005~2009年池州全市旅游发展统计表

年份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万/次)

同比增长(百分比%)

旅游收入(亿元)

2009

1204.2

32.3

108.8

2008

920

25.5

85

2007

733.15

91.4

58.16

2006

383

20.4

17.52

2005

318

17.1

13.6

1.4旅游资源与产品优势互补性强,需要联动开发

池州市旅游区所辖三县一区,旅游资源和产品优势互补。

池州地区旅游资源分属板块有:

以九华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板块;以牯牛降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板块;以蓬莱仙洞、慈云洞、大王洞、神仙洞、鱼龙洞为组合的岩溶地貌板块,号称池州洞天的“五朵金花”;以升金湖、平天湖,秋浦河为代表的水域风光;以杏花村、秀山门博物馆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板块;以秋浦河漂流为代表的惊险刺激板块。

1.5以良好的城市旅游地形象为依托

旅游地形象是对某旅游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旅游者在对旅游城市进行选择时,首先感知是城市旅游形象,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因此从时序上讲形象是旅游地吸引人的第一要素,池州“三县一市”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著称,如:

池州市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园林城市”和“中国竞争力百强城市”的美称,东至县是首列国家生态示范区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试点城市之一,石台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阳县位安徽省“旅游十强县”前列,本地区旅游地形象良好,对于联动开发十分有利。

1.6旅游合作的基础—市场共轭

从客源市场条件和地理位置看,该旅游区为资源型旅游地,经济不发达,人口密度小,难以产生充足的客流,但该区临近我国最大的客源市场和最大的旅游地长三角,长三角为该区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

九华山风景区的客源主要来自长三角,池州、东至、石台主要来至于华中,去九华山游玩的游客可直接去牯牛降、升金湖,去这些地方的游客也能到九华山,这样就可以互送客源,达到市场共轭的条件。

1.7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截止2009年,全市共有星级饭店31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14家,二星级13家。

全市共有旅行社65家,专业导游1200名。

2010年正在建设的碧桂园凤凰酒店和雨润月松阁等7个高星级酒店,不断完善主辅城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让池州“三县一市”真正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旅游胜地;交通上飞速发展,发展旅游业必须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池州“三县一市”虽然经济欠发达,且起步晚,但交通发展速度较快。

内河航运方面:

池州港,乘船“一站式”旅行顺水可达南京、上海,逆水可至武汉、宜昌、重庆;池州港新港区扩建工程已建成,现有码头泊位17个,可常年停泊5000吨级船舶,年吞吐量达300万吨,为一类开放口岸,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160公里沿江达海,承东启西较为便利;铁路方面:

新建成铜九铁路,打破了池州不通火车的历史,此线东起上海,西抵武汉,成为沟通华东、华中的沿江铁路大动脉;公路方面:

境内有318、206国道纵横穿越,贯穿池州的合—铜—九—黄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已全部建成通车,还有池州—青阳—九华山快速通道,从池州至九华山风景区不到1个小时便可到达,缩短旅客来往的时间和路程;池州长江大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全部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航运方面:

九华山机场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池州“三县一市”中长线游客的首选通行方式。

1.8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

许多旅游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发展山区经济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

今年一季度,池州市旅游经济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意见》的历史机遇,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的三大战略,积极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出台旅游市场营销奖励办法,促使旅游产业发展热情空前高涨、旅游经济运行稳步增长。

2010年,出台《2010年池州是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对“十一五”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借鉴成功发展经验,启动编制“十二五”旅游产业规划。

2旅游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性

池州“三县一市”,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有实行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只有联动发展才是成功之路,但该区域在全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内工业基础薄弱,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等级低且数量少,只有谋求区域内旅游联动发展,才能找到突破口,那么实行区域联动发展有哪些意义呢?

区域联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资源在地区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助于旅游地形成资源互补、客源共享、管理互助、人才交流;有助于旅游投资的全盘考虑,提高区域在整个旅游业中的竞争力;区域联动打破了行政区划等传统意义上的地域限制,是从宏观上进行区域协作来发展的一种形式,有利于打破旅游资源、旅游空间有限的约束,实现区域资源共同开发,共同发展;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池州“三县一市“旅游经济效益主要是集中在九华山风景区,区域联动可以调节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的结构。

3池州“三县一市”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旅游交通不完善且公路等级较低

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就没有发达的旅游业,现代旅游业更要求有可供选择的多种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以便保证广大旅游者进的来,散得开,出的去。

本区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2.3%,大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开发较晚,经济不发达,人口密度小,所以交通成为池州市各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最大的交通问题是交通通而不畅,时效性差。

铁路始发站少,公路是池州市的主要的通行方式,公路里程短且等级低,增加了外地游客到本区域的时间距离,进而导致旅游客源少。

3.2国内外市场狭小,宣传力度低

下面为池州市与张家界旅游经济的比较,池州与张家界皆属于山区,都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

目前,两市经济总量相当,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地理地貌特征相近,下面是两市的旅游情况比较:

表2.池州市与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比较(2007)

池州

张家界

人口(万人)

158

162.39

面积(平方公里)

8272

9653

山区面积(比重)

63.2

76

森林覆盖率

57.2

68.6

旅游总人数

733.2

1878

旅游总收入

58.1

91.3

张家界市旅游经济总量之所以比池州大,是因为张家界的宣传力度大,又加上红色旅游班车,这是池州旅游人气不及张家界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要拓展国内外市场,全面落实旅游营销奖励政策,积极开展“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的多形式旅游促销活动,巩固港澳台,东南亚市场,进一步加强与韩国的旅游文化交流,开拓韩国市场。

3.3旅游区域知名度低,客流规模有限

池州市所有景区除九华山风景区外,其他风景区知名度整体较低,难以形成规模,基于此,应采取等级开发模式,以九华山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