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021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doc.docx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doc.docx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doc

南昌一中、南昌十中

2011届高三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旖旎(yǐnǐ) 潜水艇(qiǎn) 烜赫一时(xuān)靡不有初,鲜克有终(mǐ)

B.框架(kuàng)供电局(gōng) 恪守不渝(k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qióng)

C.参与(yù)国子监(jiàn) 徇私舞弊(xún)鹬蚌相争,渔翁得利(yù)

D.靓妆(liàng)脊梁骨(jǐ)前倨后恭(jū)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y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端详  出气筒  蓬荜生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切磋  喝倒采  积腋成裘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C.彪炳  捅漏子  食不裹腹  壁立千刃,无欲则刚

D.煲汤  座右铭  自立更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中秋晚会上,国内戏曲名家和知名芭蕾舞团合作表演的背景,一组特意为本次晚会雕刻的美轮美奂的徽派木雕作品首次揭开面纱。

B.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凶,这才赠人以“犯而不校”的格言。

C.对于遭到台风袭击的台湾同胞,祖国大陆将既往不咎地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援助。

D.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经济观念的转变,贷款消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寅吃卯粮也成为一种时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专家介绍,避免蜱虫不叮咬是降低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风险的主要措施。

B.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以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等病在“老少边穷”地区和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普遍。

C.汶川地震有逾600亿元左右民间捐款,玉树地震的募捐也超百亿元,普通民众用淳朴的善良支撑起中国的慈善大业,他门才是慈善事业的顶梁柱。

D.《建党伟业》影片由青年演员担纲,这样是否要了明星效应,少了伟人风范,颠覆了本该严肃以待的题材?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

A.由于权威统计数据缺位,目前“房屋空置率到底有多少”?

被网友戏称为“第一谜团”。

B.乡下人缺乏信息,可不缺乏勇气和力气。

多高的山,你都能见到种田的人,多深的沟,你都能见到挑水的人,再穷的地方,你都能见到农民,这就证明农民最能吃苦,最能生存。

C.有人认为,二、三线城市工作机会相对较少,且薪水相对较低,对人际关系的依赖也无法忽略。

转移到那里,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难说!

D.他坐了十几年牢,身体反而结实了。

他在秦城监狱的墙上挂了两幅自己的手书:

一为“骨气”;一为“于无声处听惊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

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

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

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

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

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

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

诗与思是宿敌。

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

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

“道它作甚?

”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

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

“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

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

“画,挂也。

”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

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

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

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

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

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

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

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

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

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

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

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

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

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

那我在那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

而今反过来了:

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

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

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

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

不长就无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

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

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批评界的内斗削弱了自身。

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形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散沙的印象。

来源:

《中国书画》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

6.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

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

C.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

D.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用。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

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但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了批评文章的品味,成了应用文。

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格,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流人物实在太少

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

B.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

C.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文本。

D.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

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

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①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

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

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

予就问故,且告以闻。

客叹曰:

“误者,子之术也!

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

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

奥腐②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

昔人有捕得龟者,曰:

‘龟之灵,不食也。

’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饥死。

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

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

既而疑曰:

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

《离骚》曰: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夫其脆弱骄蹇,衒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虑其易变也。

嗟乎!

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

万历甲午,五月二十五日。

(选自《歇庵集》)

【注】①休园:

作者所修小园,即歇庵。

②奥腐:

污浊腐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就问故就:

接近,靠近

B.夫以甘食人者食:

C.子固而溺所闻固:

固执

D.物固有久而易其嗜易:

改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喜润而忌湿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凡谓物之有不食者杳不知其所之也

C.且告以闻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D.其所谓甘与芳其翼若垂天之云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关于种植兰花的说明文,通过作者的亲身实践,对兰花的习性及栽培方法作了生动、具体的说明。

B.文中引用某人养龟的故事,旨在说明不用肥料种养花木的说法是错误的。

C.作者先前用茶水浇灌兰花,结果兰花都快弄死了,后来施了肥,兰花才恢复了生机。

D.此文讽刺富家子弟难养而易变,寓意良深。

通篇皆说养兰,实际影射富家子弟,“如富家娇小儿女”,“兰芷变而不芳”等语句,微露本意所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7分)

12.用“/”给文末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

译文:

⑵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

译文:

⑶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6分)

青玉案

张榘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jǔ):

南宋人,前后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为地位低下的职位。

(1)明朝毛晋认为“秋在黄花羞涩处”中的“羞涩”一词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

(3分)

 

(2)本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言情,请概括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5.文学常识和诗文填空。

(五题限选四题)(8分)

(1)元曲包括杂剧和。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描写爱情婚姻悲剧的作品,例如英国有著名戏剧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2),,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3)披绣闼,,山原旷其盈视,。

(《滕王阁序》)

(4)遥岑远望,,。

(《水龙吟》)

(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流泪的滕王阁

(1)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2)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3)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

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

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

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

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4)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

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

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

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

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5)有人说:

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

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

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

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

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

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

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

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

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

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6)“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

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7)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

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

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

蜀地距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

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

《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

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

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

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两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

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

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8)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

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

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

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

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

——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

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9)昆德拉说过:

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10)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

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

(11)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彳亍:

徘徊,走走停停。

据《唐才子传》载,王勃因溺水而亡,终年不到30岁。

16.开篇说“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这里的身影指的是谁?

“赣江”与被期待之人有什么关系?

(5分)

 

17.文中出现两个“独”字,各有什么含义及表达效果。

(6分)

(1)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2)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

 

18.“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作者认为王勃的人生选择给他自己带来了遗憾,你能提出不同见解吗?

并讲述理由。

(6分)

 

19.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这句话,意在说明人生无常。

B.作者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作诗赋的那忧郁伤感的情怀,并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C.“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一句中的“风景”一词,其含义是“适合展现个人才华、施展个人抱负的领域”。

D.文中“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这句话,意在表达对王勃的深深哀思。

E.全文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

文章写“流泪的滕王阁”实际是在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

六、文学名著阅读(4分)

2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觉新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

他在五四思潮冲击下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和腐朽,感觉到那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要做“自己的主人”。

(《家》)

B.大卫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在继父家受尽虐待,母亲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他的姨婆)。

在姨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成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

(《大卫·科波菲》)

C.穷学生拉斯蒂涅,从外省来到巴黎上大学,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寒窗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大法官,凭借自身的才能成功地跻身巴黎的上流贵族社会。

(《高老头》)

D.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的节日广场,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踪她。

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卡西莫多抢走,正好被皇家卫队侍卫长弗比斯救下,并擒获了卡西莫多。

(《巴黎圣母院》)

E.有一天,林黛玉去怡红院找宝玉,被袭人误做丫鬟拒绝开门。

黛玉伤心至极,那一夜,她双手抱膝,眼含冷泪,伤心得直到二更天才睡下。

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触景生情地写出了《芙蓉女儿诔》。

(《红楼梦》)

七、作文。

(65分)

21.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15分)

诗人说: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我说:

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

到处是开门的声音。

生活中的“门”形形色色,有形的无形的,开放的关闭的,高贵的卑鄙的……门类多样,内涵丰富。

选择其中的一种门如“春天的门”“苦难的门”等,选取一个场景进行形象的描述,不少于200字。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有个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理想,画了一幅画来表现自己的整个计划,有庄园、有畜牧、有土地……。

老师将作文评为不及格,并对小男孩说:

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

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可现在你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如果你回去重写一个更实际一些的目标,我会重新给你打分的……

小男孩回家后想了很久。

第二天,小男孩将原来的作文原封不动地交了上去。

他对老师说:

您可以给我不及格,但我要保留我的梦想。

请以“保留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为议论文或者记叙文。

(2)字数为700字以上。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BA.潜(qián) 烜(xuǎn) C.徇(xùn)D.靓(jìng)倨(jù)晕(yùn)

2.A(采—彩,积—集,漏—娄,裹—果,刃—仞,立—力)

3.B(犯而不校——别人犯了错也不计较。

寅吃卯粮:

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

4.D(A否定误用,B“逾”与“左右”矛盾,C“老少边穷”和“部分农村”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5.C(A问号改逗号,B“这”前面逗号改冒号,D分号改逗号)

6.D(此项与原文细节不符。

原文“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这只是某些画家的看法;“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不属于“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的看法。

7.A(“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文中无据,属于主观臆断。

8.C(A、因果倒置;B、扩大了范围,第四段原文是“写意画家”;D、扩大了范围,第五段原文是“凡是自大的画家”)

9.B(食,被吃)

10.A(A均为连词。

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B前者助词,取独;后者为动词,到……去。

C均为介词,前者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后者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

可译为“用”、“拿”。

D前者为指示代词,这,那;后者为人称代词,它的)

11.A(这是一篇小品文,表面写的是养兰花,实际说的是讽刺富家子弟难养而易变,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12.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13.⑴但叶子却一天天地缩短了,颜色也一天天地憔悴了,没过多久其中一盆就枯死了。

(关键词:

“日”、“萃”、“无何”、“槁”)

⑵我回来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养兰花的方法也没有错。

(关键词:

“既”、“怿”、“谓”)

⑶于是让童子去除了它的枯枝败叶,运来粪水浇灌它,兰花就又茂盛了。

(关键词:

“刈”、“渍”、“遂”)

参考译文: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兰花最为珍贵。

培养它的方法,要注意:

它喜欢湿润却又忌讳太湿,它喜欢干燥却害怕暴晒,它喜欢通风却要避开寒冷,犹如富家的千金小姐,姿态多却很难奉养。

我以前曾经听过这么一种说法,说是别的花都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浇灌。

认为花草树木中清香的莫过兰花,味道洁净的莫如茶叶,它们的气味相同,(这样的评价是)恰当的。

我在小园中养了两盆兰花,按照听来的方法灌溉,但叶子却一天天地缩短了,颜色也一天天地憔悴了,没过多久其中一盆就枯死了。

而别人家的兰花却很繁茂,且开了很多花。

我过去询问其中缘故,并把我听到的那些话告诉他。

他感叹地说:

“耽误了事的是你养花的方法。

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各种谷物;因为芳香而讨人喜欢的,是各种花卉。

这里所说的香甜和芳香,你知道是什么吗?

污浊腐臭到了极点,又会变为神奇的东西,万物都是这样的啊。

从前有一个人捕捉到一只乌龟,说:

‘龟有灵性,不吃东西。

’于是用盒子把它装起来,十天后拿出来看,乌龟已经饿死了。

由此说来,凡是说动物有不吃东西的,草木有不喜泥土的,都是胡说。

你很固执,太相信你所听到的,你的兰花枯萎了也就理所当然。

我回来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养兰花的方法也没有错。

随后又怀疑说:

万物本来就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嗜好,失去它原来的习性,暗中发生变化而不被人知道的。

《离骚》上说:

“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

”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还是认为它难养,不相信它改变了。

哎!

于是让童子去除了它的枯枝败叶,运来粪水浇灌它,兰花就又茂盛了。

写于万历甲午年五月二十五日。

14.

(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 既写出了此黄花经过一夜严霜的摧打,尚未抬起头来,似乎有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1分),同时又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地产生的羞涩、苦闷的心情(1分)。

(2)对官场得势者好景不长的警告(1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1分),对自己误入官场的愤慨和悔恨(1分)。

15.

(1)散曲莎士比亚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4)俯雕甍,川泽纡其骇瞩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6.(5分)答:

王勃。

(1分)王勃写过著名的《滕王阁序》,而滕王阁就在赣江江畔;(2分)况且王勃又是溺水而死,由赣江之水写起会很自然地产生对王勃的追思之情。

(2分)

17.(6分)答:

(1)第一,表达作者对王勃崇拜之意,神往之情;第二,表达一种深沉的感伤之情,打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暗示作者进入到一种遐思的境界。

她在用心灵与王勃对话。

(3分)

(2)第一,表现王勃当时知音难觅、不受上赏、寂寞孤独的处境;第二,说明王勃才华盖世,无人能及。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