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补勘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908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补勘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质补勘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质补勘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质补勘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质补勘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补勘方案.docx

《地质补勘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补勘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补勘方案.docx

地质补勘方案

顺德医院站地质补充勘察方案

1概况

1.1工程概况

顺德医院站为佛山三号线中间车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DK22+433.080,设计起终点里程为DK22+347.780~DK22+562.840。

顺德医院站位于龙洲公路与伦良路交叉口,位于龙洲公路北侧呈南北走向设置于伦良路下。

车站周边现状主要为医院公共用地,东侧为顺德医院在建工程,西侧为塘,南侧为龙洲公路及南二环高速路。

顺德医院站采用地下两层单柱两跨的结构形式。

车站主体长度215米,标准段宽度19.70米,结构底板埋深约16.38m,小里程盾构端头宽度24m,底板埋深约17.48m,大里程盾构端头宽度27m,底板埋深约17.80m。

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约3m。

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1个预留出入口和1个消防疏散口。

2组风亭设置在车站两端。

车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根据总体筹划,车站两端预留盾构始发条件。

1.2执行标准

(1)《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62号);

(2)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

(3)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4)国家标准《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5)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

(6)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7年版);

(7)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8)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10)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

(11)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13)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4)行业标准《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

(15)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12);

(16)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

(17)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2012);

(18)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3-2010);

(19)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2014);

(20)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

(21)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B10049-2014);

(22)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23)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24)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5)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6)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

(27)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

98);

(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29)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30)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31)现行其它相关的国家、地方或行业规范、规程和规定,及工程类通用手册、参考书等;

(32)《顺德医院站详勘报告》;

在勘察手段和操作方面可优先执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在软土分布区,其相应的要求(如取样)执行国家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

1.3勘探孔布置及孔深要求

1.3.1勘探孔布置

补勘按照车站端头加固区加密布孔,车站出入口、车站支护区布置钻孔,充分利用既有初、详勘钻孔,局部适当调整孔距。

按照已有详勘资料,本次共布置补勘钻孔12个,编号为M3-Z3-SSD-**,其中M3代表轨道交通三号线,Z代表地质钻孔,3代表详细勘察阶段;SSD为工点编号;B为补充勘察;最后一个**代表勘探点序号,如M3-Z3-SSD-B01,

其中控制性钻孔不少于总孔数的1/3、采取岩土试样及原位测试勘探孔的数量不少于总孔数的2/3(含初详勘孔)。

1.3.2钻孔深度

(1)控制性孔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10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中等风化、微风化岩层,宜进入结构底板以下5m。

(2)一般性孔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20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强风化、全风化岩层,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小于10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中等风化、微风化岩层,宜进入结构底板以下3m。

(3)钻孔深度应满足取样、测试等要求。

(4)如遇断裂破碎带、岩溶、孤石等,原则上钻孔应穿过断裂破碎带、溶洞、孤石底板至少2m,孔深超过50m时,由相关各方共同确定终孔深度。

2工程地质及地形、地貌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顺德医院站场地地貌单元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

地形地势较为平坦,起伏不大。

地面高程为4.30~4.38m。

场地主要由第四系(Q)地层和白垩系(K)地层组成。

其中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土层,由人工填土层(Q4ml),淤泥-淤泥质土层、淤泥质砂层、粉质黏土层(Q4mc),陆相冲积-洪积层(Q3al+pl)。

下伏基岩为红层碎屑岩(K1bh)。

人工填土层(Q4ml)

<1-1>素填土

成份主要为人工堆填的黏性土、粉细砂、中粗砂等,松散~稍压实;部分地段以碎石、块石为主回填。

本层直接出露于地表,本层在水平方向上分布广泛,39个钻孔有揭露,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匀,薄厚多变。

层顶标高为1.80~4.79m,厚度为1.00~7.00m,平均厚度4.35m,进行6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为3~5之间,杆长修正后击数为2.7~4.6击,修正击数标准值3.0击。

<1-2>杂填土

成份主要主要为建筑垃圾混黏性土、粉细砂、中粗砂等,大部分欠压实,稍湿~湿。

本层有6个钻孔分布,直接出露于地表,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匀,薄厚多变。

层顶标高为2.43~5.76m,厚度为1.50~3.10m,平均厚度2.40m。

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

<2-1A>海陆交互相淤泥层

深灰色、灰黑色,主要由黏粒及有机质组成,局部含较多粉砂及贝壳碎片,饱和,呈流塑状,具滑腻感和腥臭味。

常与薄层淤泥质砂构成互层,本层少数孔段有分布,共4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23.658~-10.17m,厚度为1.00~6.20m,平均厚度3.73m,压缩系数平均值=1.276MPa-1,属高压缩性土,有机质含量1.7%。

进行7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为2~3之间,杆长修正后击数为1.4~2.1击,修正击数标准值1.5击。

<2-1B>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层

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状,具腥臭味,以黏粒为主,局部含有腐植质。

本层分布广泛,一般与淤泥质砂呈夹薄层或互层分布,层顶标高为-32.68~1.65m,厚度为0.90~20.10m,平均厚度6.67m,=0.625MPa-1,属高压缩性土,有机质含量0.86~3.46%。

进行112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为2~6之间,杆长修正后击数为1.4~4.3击,修正击数标准值2.6击。

<2-2>陆交互相沉积淤泥质粉细砂层

本层主要为淤泥质粉细砂,局部为粉细砂,成份不均匀,含少量有机质,局部含大量贝壳碎片,颜色以深灰色、灰色为主,饱和,多呈松散状,局部稍密,级配不良。

本层分布广泛,与淤泥〈2-1A〉层、淤泥质土〈2-1B〉层呈夹薄层或互层,层顶标高为-34.81~4.06m,厚度为1.20~21.50m,平均厚度10.27m,进行358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为2~11之间,杆长修正后击数为1.4~7.7击,修正击数标准值4.1击。

<2-4>海陆交互相沉积粉质黏土层

呈深灰色、灰色、黄褐色等,主要为粉质黏土,呈软~可塑状。

有33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23.96~-8.37m,厚度为1.00~6.20m,平均厚度3.45m。

=0.365MPa-1,属中压缩性土,进行45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为3~11之间,杆长修正后击数为2.1~7.7击,修正击数标准值5.1击。

冲积-洪积土层(Q3al+pl)

<3-3>冲积-洪积砾砂层

灰色,饱和,中密,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级配一般,含较多的粉砂。

M3-Z3-SSD-10孔中有揭露。

层顶标高为-34.35m,厚度为1.90m。

<3-4>冲积-洪积圆砾

灰黄色,饱和,中密,砾石粒径2-5mm。

M3-Z2-SSD-03孔中有揭露。

层顶标高为-35.61m,厚度为0.70m。

<7-2>碎屑岩强风化带(K1bh)

本层呈棕红色、红褐色等,原岩为泥质粉砂岩,原岩组织结构已大部分风化破坏,岩芯上部多呈土状,向下渐次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遇水易软化。

本层在场地内分布较广,在15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37.36~-33.94m,厚度为0.40~3.60m。

进行6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为55~62之间,杆长修正后击数为38.5~43.4击,修正击数标准值39.4击。

<8-2>碎屑岩中风化带(K1bh)

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呈红褐、棕红、紫红色等。

泥质粉砂结构、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岩质较软,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岩芯呈短柱状、块状为主,少量碎块状。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各孔均有揭露,层顶标高为-40.62~-35.14m,揭露厚度为3.20~12.20m,平均8.23m。

取岩样26组作岩石天然强度抗压试验,天然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为6.76~21.6MPa,标准值为11.9MPa;10组作岩石饱和抗压试验,单轴抗压强度为6.90~15.0MPa,标准值9.71MPa,软化系数0.30~0.44,属于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2.1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

本工点地面平坦,地貌单元属海陆交互相冲积平原,缺少泥石流形成条件,无可溶岩分布,无地下采空区,未发现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由于分布较大厚度的软土,在上部荷载或震动作用下易产生固结变形、震陷,引起地面沉降,导致路面、房屋开裂等地质灾害。

该地段人类活动较强烈,根据野外调查,结合前期搜集的有关资料,区内地质灾害弱发育。

通过统计分析,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沉降、地面崩塌。

根据三号线地灾报告,场地及周边现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小、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

2.2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

本场地特殊岩土主要为:

人工填土、软土及风化岩。

人工填土<1>

本次勘察揭露的人工填土层主要为路基回填的素填土<1-1>,部分为杂填土<1-2>,颜色较杂,素填土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黏土、中粗砂、碎石及块石等,杂填土以建筑垃圾为主,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湿。

本层在水平方向上分布广泛,各孔均有揭露,层厚1.00~7.00m。

局部可能存在上层滞水。

软土<2-1A>、<2-1B>

全场均有软土分布,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及淤泥质土层,厚度变化大,局部地段软土厚可达近20m。

<2-1A>层大多较为均匀,属高压缩性土;强度指标较小;水平向渗透系数大于垂直向;地基承载力低。

本报告据试验成果及该土层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其物理力学指标的建议值。

<2-1B>层均匀性较差,有较多粉细砂薄夹层,属高压缩性土;强度指标较小;渗透性小,水平向渗透系数大于垂直向;地基承载力低。

强风化岩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在水平及垂直深度上风化不均,形成软硬夹层,往往引起沉降不均对工程的影响;一般透水性差,是相对的隔水层,开挖时如不支护容易造成坍塌。

由于风化不均匀,稳定岩层岩面埋深在纵横向上变化大,很不稳定,部分地段风化深度骤增,岩面起伏变化大。

3水文地质概况

3.1地表水

拟建的顺德医院站位于鸡洲大涌和羊大河之间。

大致呈南北向展布,河床较稳定,水深约4.0m。

水体未发现污染。

3.2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岩土富水性

1)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按赋存方式主要分为第四系孔隙水(潜水或承压水),基岩风化构造裂隙承压水。

填土层局部可能存在上层滞水。

<2-2>为第四系孔隙水

主要含水层。

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红层碎屑岩强风化、中风化风化裂隙中,属承压水。

勘察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0.90~3.40m,标高0.92~3.18m,砂层稳定水位为2.70m,标高为1.68m。

地下水位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雨季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冬季水位下降。

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1.0~1.5m。

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排泄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及河涌退潮时向江河排泄。

2)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

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按Ⅲ类环境类型评价;浸水条件:

本工点范围内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条件按干湿交替考虑。

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进行判定:

(1)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弱腐蚀性,长期浸水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2)地下水位以上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地下水和地表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防护,应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执行。

3)抗浮设计水位

在工程建设时,由于基坑底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基坑可能上浮,所以应进行抗浮设计,考虑到场地周边地形开阔,抗浮设计水位可按场地地面设计标高考虑,本站场地地面设计标高为3.96m。

4抗震设防烈度

佛山市轨道交通3号线顺德医院站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类别为Ⅲ类。

5地层物理力学指标

岩土参数建议值

岩土分层

岩土名称

时代与成因

天然密度

天然含水量

孔隙比

剪切试验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变形模量

弹性模量

渗透系数

直接快剪

固结快剪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粘聚力

内摩擦角

ρ

w

е

c

φ

c

φ

a1-2

Es1-2

E0

E

K

(g/cm3)

(%)

 

(kPa)

(°)

(kPa)

(°)

(MPa-1)

(MPa)

(MPa)

(MPa)

(m/d)

<1>

人工填土层

Q4ml

1.80

25.0*

0.950*

12.0

8.0

15.0

10.0

0.53*

3.70*

5*

/

3.000*

<2-1A>

海陆交互相淤泥层

Q4mc

1.56

60.0

1.598

6.0

3.0

7.0

6.0

1.36

1.80

2.5*

/

0.003*

<2-1B>

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层

Q4mc

1.75

40.6

1.128

8.0

5.0

10.0

7.0

0.80

2.85

3

/

0.004

<2-2>

海陆交互相淤泥质粉细砂层

Q4mc

1.81

40.0*

0.58*

3.0

20.0

5.0

25.0

/

/

8*

/

3.0*

<2-4>

海陆交互相粉质黏土层

Q4mc

1.95

26.3

0.738

14.0

8.3

17.0

12.0

0.34

5.17

12

/

0.004

<3-3>

冲洪积砾砂层

Q3al+pl

1.95

30.0*

0.75*

0.0

34.0

0.0

36.0

/

/

30*

/

15*

<3-4>

冲洪积圆砾层

Q3al+pl

2.00

/

/

0.0

35.00

0.0

37.0

/

/

40

/

18*

<3-5>

冲洪积卵石土层

Q3al+pl

2.05

/

/

0.0

38.00

0.0

40.0

/

/

70*

/

30*

<7-2>

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带

K1bh

2.20

14.5*

0.618*

40.00

25.00

35

26

0.25*

7.5*

80*

/

0.500

<8-2>

泥质粉砂岩中等风化带

K1bh

2.60

5.5

/

200

35.00

250

40.0

/

/

/

2000

2.000

6补勘方案

6.1地质补勘孔的数量及位置选定

本工程地质补勘共设置12个补勘孔,详见附图。

6.2地质补勘的方法及流程

本标段的补充地质钻探工作将采取钻探取芯揭露为主,辅以室内实验、原位测试,水文地质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及方法。

补充勘察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6.3补充勘察施作方案及技术要求

补充勘察工作流程图

6.3.1钻探施工工艺流程

钻探施工工艺流程图

6.3.2钻探施工

⑴施工放样

根据施工图纸点位坐标,采用徕卡1202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用油漆做好标记,如受障碍物或管线的影响需移动孔位时,必须通过监理现场确认,才能移动孔位,并做好新孔的记录(坐标、里程、移动原因)。

孔位移动一般情况下沿着线路中心方向上移动,向左右方向不能超过3m。

⑵钻探操作

①在勘察过程中,将在钻探操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按勘察技术要求确定的钻孔性质、孔深、取样范围和岩土试验等要求,进行操作。

确保相关钻探工作质量。

②钻探过程中,采取措施,保证各岩土层的采取率,即:

完整岩层岩芯采取率不宜小于80%。

破碎岩层的岩芯采取率不宜小于65%,土层采取率不低于75%。

③钻探过程中,对每回次的进尺进行控制。

在岩层中钻进时,每回次进尺不超过2m;在软土和松散地层中钻进时,每回次不超过0.5m。

④对覆盖层和全、强风化层一般采用跟管钻进或泥浆护壁。

断层破碎带将采用双管单动、三管双动取芯钻探。

从岩芯管内获取岩芯时,钻具不得提吊过高,以防岩芯掉出后层次混乱或摔断岩芯。

⑤在软土或砂土中钻探时,如有缩孔、坍孔等异常现象,注明其位置、严重程度,采取加固措施。

⑥详细记录钻进中的情况,如漏水、掉块、塌孔、埋钻、卡钻、缩孔等。

准确记录水、土、砂、石样的取样深度,负责试样包装。

⑦钻进过程中,记录员与司钻员密切配合,经常观察循环水颜色、成分等,若有变化,及时量测深度位置。

⑧在岩芯中测量岩层和节理的倾角。

仔细鉴定岩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2章第2节和有关规范要求统一岩土命名标准。

⑨准确量测和记录钻进尺寸及不同岩性分层深度,认真填写钻探记录的各项内容。

⑩注意观察、记录钻孔中的异常气味,如有害气体。

钻探完成后,须经技术人员进行孔深和采取率等技术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终孔。

⑶钻探取样

①取样操作

A、在取样操作中,将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9.4条的规定。

在厚度大于2m的各土层(含全风化层)或者厚度小于2m分布较广的特殊土层中取不扰动样。

各岩土层均进行取样。

B、取土器的选择:

软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可~硬塑土层采用敞口式取土器;砂土专用采砂器采取原状砂样,岩样在岩芯中截取。

C、详细勘察阶段岩土样品总孔数(含初步勘察钻孔)不少于勘察总孔数的1/2,取样孔能控制主要建(构)筑物。

D、详细勘察阶段在每个重要构筑物中采取地下水样,有水文地质试验孔位的分岩层和土层取水样,一般孔位取混合水样,各层取样不少于3组。

②样品的封装﹑贮存及运输

A、土样应密闭封装,用配合适当的盒盖将两端盖严后,将所有接逢用纱布条蜡封或用粘胶带封口。

每个土样封蜡后均应该帖标签,标签上下应与土样上下一致,并牢固地粘贴于样盒外壁。

土样标签应记载下列内容:

工程名称;孔号﹑土样编号﹑取样深度;土类名称;取样日期;取样人姓名等。

土样密封后应置于温度及湿度变化小的环境中,避免曝晒。

运输土样,应采用专用土样箱包装,土样之间用柔软缓冲材料填实。

土样采取之后至开土试验之间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5天。

B、岩样应打包封装,将岩芯用粘胶带包好并均帖上标签,标签上下应与土样上下一致,并牢固地粘贴于外壁。

土样标签应记载下列内容:

工程名称;孔号﹑岩样编号﹑取样深度;岩性;取样日期;取样人姓名。

岩样包装后应置于温度及湿度变化小的环境中,避免曝晒。

运输土样,应采用专用岩样箱包装,岩样之间用柔软缓冲材料填实。

岩样采取之后至岩石试验之间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0天。

C、水样取水样前,水样必须澄清,不得含泥、砂、杂质和油污;水样瓶必须干净,用所取水样的水洗涤2~3次方可盛取水样;取样后,瓶中应保留1/5空间,随即加盖并腊封,贴水样标签。

每组水样为2瓶,各瓶分别不少于750ml和500ml。

其中一瓶投放大理石粉2~3g,摇晃溶解后随即密封,并在水样标签上注明。

水样采取之后至开封进行水质分析实验之间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3天。

③保证岩土样品数量的措施:

A、严格按技术要求执行,对于技术孔和控制孔,将保证对每岩土层进行取样操作。

以保证能提供给设计单位足够的岩土参数。

B、对于厚度较小的岩土层,采取措施,在其预期出现的深度减少进尺,并增加钻探回次,发现该层即下取土设备取样,力求取样数量符合统计数量规定。

C、如岩、土样品如因各种原因未能在技术孔中取得,则在邻近鉴别孔中补充取样。

以保证不同的地貌单元和主要建(构)筑物均有取样孔控制。

⑷水位测量

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量测,可在钻孔中直接量测。

①初见水位应在钻进过程中量测,以干钻过程中的土样由湿到很湿带水时的标高或深度为其初见水位。

②稳定水位一般在钻孔完成后8小时后量测。

③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分别量测各含水层的水位。

④地下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精度不低于±2cm。

⑸地质编录

①在钻探操作过程和完成后,编录人员跟踪进行地质编录,准确记录钻探进尺、不同岩性的分层厚约度和采样位置。

厚度大于0.5m的工程地质层将分层描述。

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条的规定鉴定、描述岩土特征。

并符合下列要求:

A、碎石土需描述颗粒级配、粗颗粒形状、母岩成份、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层理特征等。

B、砂土需描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和矿物组成、粘性土含量、湿度、密实度、层理特征等。

C、粘性土需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及层理特征。

D、粉土需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层理特征等。

E、特殊性土除描述上述相应土层的内容外,还应描述其特殊成份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需描述嗅味,对填土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

F、岩石需描述颜色、结构构造,胶结物、风化程度、坚硬程度、岩芯状态等。

③地质编录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承担,记录应真实及时。

现场编录采用肉眼鉴别和手触方法进行。

⑹岩芯拍照和留存

地质编录过程中,逐孔、逐箱拍摄岩芯彩色数码照片,每箱岩芯应拍摄1张照片,照片上的标记(勘察名称、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