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手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777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手册.docx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手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手册.docx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手册

目录

第一章基本介绍1

第二章牧草形态1

第三章牧草特征2

第四章饲用优点及利用技术2

一饲用优点2

二利用技术3

第五章栽培技术4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4

二播种4

三田间管理5

第六章田间管理5

一田间管理5

二夏季管理6

第七章常见牧草病害7

第八章常见牧草虫害7

第九章冬季病虫害防治7

第十章种植技术要点8

一播种8

二管理8

三收割9

第十一章紫花苜蓿调制技术9

附录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规程10

第一章基本介绍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牧草品种。

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

苜蓿的寿命一般是5-10年,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

喜中性土壤。

PH值6-7.5为宜,6.7-7.0最好。

成株高达1-1.5米。

  

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很丰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苜蓿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5-26.2%,相当于豆饼的一半,比玉米高1-2倍;赖氨酸含量1.05-1.38%,比玉米高4-5倍。

  

苜蓿的产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管理水平和刈割次数不同,产量差异很大。

一般年刈割三茬(辽宁2-4茬),亩产鲜草2000-6000公斤,4-5公斤鲜草晒1公斤干草。

在我国,由于它产草量高,利用年限长,再生性强,且肥田增产,因此在畜牧业上,紫花苜蓿的优势完全凸现出来。

紫花苜蓿是各种牲畜最喜食的牧草。

叶的粗蛋白质含量比茎高1-1.5倍,粗纤维含量比茎少50%。

栽种五年后可作为放牧地使用,但应有计划地做到分区轮割或轮牧。

越是幼嫩,叶的比重较大,营养价值越高。

因此,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与收获时期关系很大,幼嫩苜蓿含水量较高,随生长阶段的延长,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

初花期刈割的苜蓿消化率高,适口性好。

播种后2-5年内生产力高,青刈或调制干草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特别是叶片中含量更高。

紫花苜蓿鲜嫩状态时,叶片重量占全株的50%左右。

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总养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质是2.5倍,矿物质是6倍。

紫花苜蓿草质好、适口性强。

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禽业首选青饲料。

第二章牧草形态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达数米至数十米;根颈密生许多茎芽,显露于地面或埋入表土中,颈蘖枝条多达十余条至上百条。

茎秆斜上或直立,光滑,略呈方形,高约100~150厘米,分枝很多。

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小叶长圆形或卵圆形,先端有锯齿,中叶略大。

总状花序簇生,每簇有小花20~30朵,蝶形花有短柄,雄蕊10枚,1离9合,组成联合雄蕊管,有弹性;雌蕊1个。

荚果螺旋形,2~4回,表面光滑,有不甚明显的脉纹,幼嫩时淡绿色,成熟后呈黑褐色,不开裂,每荚含种子2~9粒。

种子肾形,黄色或淡黄褐色,表面有光泽,陈旧种子色暗;千粒重1.5~2.3克,每千克约有30~50万粒。

第三章牧草特征

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能生长在多种类型的气候、土壤环境下。

性喜干燥、温暖、多晴天、少雨天的气候和高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钙质的土壤。

最适气温25~30℃;年降雨为400~8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越过1000毫米则生长不良。

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内,需有灌溉条件才生长旺盛。

夏季多雨湿热天气最为不利。

紫花苜蓿蒸腾系数高,生长需水量多。

每构成1克干物质约需水800克,但又最忌积水,若连续淹水1~2天即大量死亡。

紫花苜蓿适应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种植,不适应强酸、强碱性土壤,最适土壤pH值为7~8,土壤含可溶性盐在0.3%以下就能生长。

在海拔2700米以下,无霜期100天以上,全年≥10℃积温1700℃以上,年平均气温4℃以上的地区都是紫花苜蓿宜植区。

紫花苜蓿属于强光作用植物,刚开展的叶片同化二氧化碳的最大量每小时每平方米为70毫克;叶片的淀粉含量昼夜变幅大,干重从上午的8%增加至日落时的20%,其后含

量急剧下降,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一个发育良好的苜蓿群体叶面积指数通常为5,每平方米有中等大小的叶片5000~15000个。

第四章饲用优点及利用技术

一饲用优点

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称号,突出的优点表现在饲用上为:

1.产草量高

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因生长年限和自然条件不同而变化范围很大,播后2~5年的每亩鲜草产量一般在2000~4000千克,干草产量500~800千克。

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每亩可产干草733~800千克;干旱低温的地区,每亩产干草400~730千克;荒漠绿洲的灌区,每亩产干草800~1000千克。

2.利用年限长

紫花苜蓿寿命可达30年之久,田间栽培利用年限多达7~10年左右。

但其产量,在进入高产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3.再生性强,耐刈割

  紫花苜蓿再生性很强,刈割后能很快恢复生机,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4.草质好、适口性强

  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

5.营养丰富

  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特别是叶片中含量更高。

紫花苜蓿鲜嫩状态时,叶片重量占全株的50%左右,叶片中粗蛋白质含量比茎秆高1~1.5倍,粗纤维含量比茎秆少一半以上。

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总养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质是2.5倍,矿物质是6倍。

6.肥田增产

  紫花苜蓿发达的根系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并能从土壤深层吸取钙素,分解磷酸盐,遗留在耕作层中,经腐解形成有机胶体,可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

2~4龄的苜蓿草地,每亩根量鲜重可达1335~2670千克,每亩根茬中约含氮15千克,全磷2.3千克,全钾6千克。

每亩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18千克,相当于55千克硝酸铵。

苜蓿茬地可使后作三年不施肥而稳产高产。

增产幅度通常为30%~50%,高者可达1倍以上。

农谚说:

“一亩苜蓿三亩田,连种三年劲不散”。

7.保持水土

  紫花苜蓿枝叶繁茂,对地面覆盖度大,二龄苜蓿返青后生长40天,覆盖度可达95%。

又是多年生深根型,在改良土壤理化性,增加透水性,拦阻径流,防止冲刷,保持坡面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十分显著。

据测定:

在坡地上,种植普通农作物与紫花苜蓿相比,每年每亩流失水量大16倍,土量流失大9倍

8.蜜源植物

紫花苜蓿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常靠外部机械力量和昆虫采蜜弹开紧包的龙骨瓣而受粉,花期长达40~60天,花期进行田间放蜂,可使蜂蜜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苜蓿种子产量。

二利用技术

1.青刈利用以在株高30~40厘米时开始为宜,早春掐芽和细嫩期刈割减产明显。

调制干草的适宜刈割期,是初花期左右,二者利用期均不得延至盛花期后。

2.收种适宜期是植株上1/2~2/3的荚果由绿色变成黄褐色时进行。

收草田不能连续收取种子。

种子田也应每隔1~2年收草一次。

3.紫花苜蓿在利用中应根据需要和播种面积,有计划的生产种子和草产品,提供商品经营。

4.收草和收种的利用年限,应视种子和产草量最高年限而定。

5.紫花苜蓿用于放牧利用时,以猪、鸡、马属家畜最适宜。

放牧反刍畜易得臌胀病,结荚以后就较少发生。

用于放牧的草地要划区轮牧,以保持苜蓿的旺盛生机,一般放牧利用4~5天,间隔35~40天的恢复生长时间。

如放牧反刍畜时,混播草地禾本科牧草要占50%以上的比例;应避免家畜在饥饿状态时采食苜蓿,放牧前要先喂以燕麦、苏丹草等禾本科干草,还能防止家畜腹泻。

为了防止膨胀,可在放牧前口服普鲁卡因青霉素钾盐,成畜每次量50~75毫克。

6.紫花苜蓿用于调制干草时,要选择晴朗天气一次割晒,防止雨淋,以免丢失养分降低质量,平晒结合扎捆散立风干再堆垛存放。

有条件的待晒至半干时移至避光通风处阴干。

干草必须保持绿色状态。

存放过程中应勤检查,以防霉变造成损失。

用裹夹碾压法(也叫染青法)调制,效果很好。

即在麦收季节或苜蓿青刈割晒干期,将刈割的鲜嫩苜蓿青草,均匀铺摊在上下两层干麦草或其他用于饲料的柔软干燥禾谷类秸秆夹层内,用石磙反复碾压至茎秆破裂。

可使鲜嫩苜蓿迅速干燥。

避免养分丢失。

苜蓿压出汁液吸入秸秆,混合贮存,混合铡碎或粉碎饲喂。

不但提高了秸秆适口性,也提高了营养价值。

第五章栽培技术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芽细弱,顶土力差,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杂草,墒情好。

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入土深,对播种地要深翻,才能使根部充分发育。

紫花苜蓿生长年限长,年刈割利用次数多,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亦多。

据报道,紫花苜蓿每亩每年吸收的养分,氮为13.3千克,磷4.3千克,钾16.7千克。

氮和磷比小麦多1~2倍,钾多3倍。

用作播种紫花苜蓿的土地,要于上年前作收获后,即进行浅耕灭茬,再深翻,冬春季节作好耙耱、镇压蓄水保墒工作。

水浇地要灌足冬水,播种前,再行浅耕或耙耘整地,结合深翻或播种前浅耕,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为底肥。

对土壤肥力低下的,播种时再施入硝酸铵等速效氮肥,促进幼苗生长。

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过磷酸钙10~20千克或磷二氨4~6千克。

二播种

1.种子。

播种前要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

种子田要播种国家或省级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I级种子;用草地播种Ⅰ、Ⅱ、Ⅲ级种子均可。

2.接种。

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千克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

无菌剂时,用老苜蓿地土壤与种子混合,比例最少为1:

1。

3.播种量每亩播种子6.5~8公斤,用草地每公顷11.25~15千克,干旱地、山坡地或高寒地区,播种量提高20~50%。

4.播种期。

因甘肃各地气候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况:

春播。

春季土地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播种,春播苜蓿当年发育好产量高,种子田宜春播。

夏播。

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

秋播。

在中国北方地区,秋播不能迟于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

5.播种深度。

视土壤墒情和质地而定,土干宜深,土湿则浅,较壤土宜深,重粘土则浅,一般1~2.5厘米。

6.播种方法。

紫花苜蓿常用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播种方式有单播,混播和保护播种(覆盖播种)三种。

可据据具体情况选用。

种子田要单播,穴播或宽行条播,行距50厘米,穴距50×70厘米或50×50厘米或50×60厘米,每穴留苗1~2株。

收草地可条播也可撒播,可单播也可混播或保护播种。

条播行距30厘米。

撒播时要先浅耕后撒种,再耙耱。

混播的可撒播也可条播,可同行条播,也可间行条播,保护播种的,要先条播或撒播保护作物,后撒播苜蓿种子,再耙耱。

灌区和水肥条件好的地区可采用保护播种,保护作物有麦类,油菜或割制青干草的燕麦、草高粱、草谷子等,但要尽可能早的收获保护作物。

在干旱地区进行保护播种时,不仅当年苜蓿产量不高,甚至影响到第二年的收获量,最好实行春季单播。

混播,紫花苜蓿生长快,分蘖多,枝叶盛,产量高,再生性强,刈割次数多,混播中其他牧草难于相配合,故以单播为宜。

但若要提高牧草营养价值、适口性和越冬率,也可采用混播。

适宜混播的牧草有:

鸡脚草、猫尾草、多年生黑麦草、鹅冠草、无芒雀麦等。

混播比例,苜蓿占40%~50%为宜。

三田间管理

1.播种后,出苗前,如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除板结层,以利出苗。

2.苗期生长十分缓慢,易受杂草危害,要中耕除草1~2次。

3.播种当年,在生长季结束前,刈割利用一次,植株高度达不到利用程度时,要留苗过冬,冬季严禁放牧。

4.二龄以上的苜蓿地,每年春季萌生前,清理田间留茬,并进行耕地保摘,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和收种后,要松土追肥。

每次刈割后也要耙地追肥,灌区结合灌水追肥,入冬时要灌足冬水。

5.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3~5厘米,但干旱和寒冷地区秋季最后一次刈割留茬高度应为7~8厘米,以保持根部养分和利于冬季积雪,对越冬和春季萌生有良好的作用。

6.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30天结束,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部营养物质积累。

7.种子田在开花期要借助人工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结实率。

8.紫花苜蓿病虫害较多,常见病虫害有霜霉病、锈病、褐班病等,可用波尔多液,石流合剂,托布津等防治。

虫害有蚜虫,浮尘子,盲蝽象,金龟子等。

可用乐果,敌百虫等药防治。

但以一经发现病虫害露头,即行刈割喂畜为宜。

新枝绿。

第六章田间管理

一田间管理

1、中耕苜蓿播种当年苗期长势较弱,中耕作业要以除草为主,应做到二铲二趟或二铲一趟。

春季返青后及每次刈割后进行一次中耕,以破除土壤板结。

中耕一般与追肥作业结合进行。

2、施肥施肥是提高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

苜蓿施肥方法包括底肥、种肥和生长期追肥。

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可加入肥效期较长的磷肥,农家肥的施用量一般在每亩3000公斤左右。

种肥是在播种时施的肥,一般亩施40~60公斤过磷酸钙做种肥。

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后、分枝期、现蕾期或是每次刈割后结合灌溉进行,追肥的方式有行间条施、撒施和叶面喷施等。

3、灌溉及排水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很发达,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所以苜蓿比较耐旱。

同时,苜蓿又是一种需水较多的植物,对水分的需要高于禾本科牧草。

苜蓿不耐水淹,不适于在低洼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长。

在生长过程中遇涝会造成烂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多雨的季节应及时注意抗涝排水。

  

4、田间除草  

⑴防除杂草的农作措施。

  

①前深翻地,将表层草种子深埋,使之不能出土。

  

②预先翻地、整地。

让地表杂草种子提前发芽,在苜蓿播种前再进行一次旋耕、耙地,杀死发芽杂草。

  

③调整播种期。

秋季适当晚播,当杂草处于幼苗或幼株期时,冬前即被冻死。

  

④苜蓿条播,人工除草。

  

⑵化学药剂防除杂草。

大面积种植苜蓿时,可用除草剂消灭杂草。

目前茎叶处理的除草剂有:

普施特、豆施乐、苯达松、阔叶柘、拿捕净、稳杀得、盖草能(稳杀得和盖草能的合剂为精克草能)、禾草克等。

  

5、病虫害防治苜蓿受到病虫害危害后,往往引起茎叶枯黄,或出现病斑,叶片残缺甚至落叶,生长不良,使苜蓿产草量下降,品质变劣,利用年限缩短,因而在生产中造成很大损失。

危害苜蓿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粘虫、潜叶绳、甜菜夜蛾、蓟马、盲椿象等。

防治蚜虫、潜叶蝇、盲椿象、蓟马分别可用40%的乐果乳剂加水1000~1500倍、3000~5000倍、1500~4000倍和500~1000倍喷洒防治。

防止粘虫可用菊酯类3000~5000倍液喷洒防治。

防治甜菜夜蛾可用5%夜蛾必杀、夜蛾光或夜蛾净1000倍喷洒。

  

紫花苜蓿前两茬的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70%,且品质优良,商品性好。

因此,在第1茬紫花苜蓿收获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争取获得更好的效益。

  

二夏季管理  

紫花苜蓿前两茬的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70%,且品质优良,商品性好。

因此,在第1茬紫花苜蓿收获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争取获得更好的效益。

  

1.加强水肥,保证苜蓿生长需求  

中国5月份降水较多,土壤墒情普遍较好,各地要根据土壤含水量情况适当补水。

如果0-20cm土壤层内含水量低于10%,要适当浇灌,但水量不宜太大,喷灌约4-6小时即可。

紫花苜蓿第2茬生长期短,要想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需要比第1茬有更多的营养积累。

返青期没有进行追肥的地块,第1茬苜蓿收割后要结合浇水及时进行追肥。

一般每亩追施苜蓿专用肥20-30kg。

  

2.关注病虫草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紫花苜蓿第2茬生长正值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发生病虫草害。

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和炭疽病,虫害主要有蓟马和蚜虫等;杂草的生长及危害程度较轻,但要密切注意病害及虫害的发生。

防治病虫害可选择以下方法:

菌核病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g/亩防治,炭疽病可选用10%世高可湿性粉剂60g/亩防治,蓟马、蚜虫可选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防治。

3.适时收获,防止雨季霉烂  

苜蓿第2茬收获时正值雨季,为了防止霉烂尽可能选择晴好天气适时收割。

如果雨天较多,可在苜蓿开花期前后提前或错后刈割,这样虽然产量或品质受到一定影响,但从整体看得大于失。

收割后尽量减少在地里的晾晒时间,打捆后及时送到场院,选择通风避雨处自然风干,避免雨淋。

4.避免牲畜践踏啃食,保证后期生长  

苜蓿第1茬收割后,新叶及嫩芽的数量对苜蓿的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此间如果遭到牲畜的践踏或啃食将对苜蓿的后期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成片死亡。

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派专人看管或加强田间巡视,严禁放牧。

第七章常见牧草病害

苜蓿锈病、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苜蓿黄斑病、苜蓿春季黑茎病和叶斑病、苜蓿匍柄霉叶斑病、苜蓿尾孢叶斑病、苜蓿小光壳叶斑病、苜蓿壳针孢叶斑病、苜蓿白斑病、苜蓿花叶病。

第八章常见牧草虫害

小翅雏蝗、草原毛虫类、盲蝽类、苜蓿籽蜂、蛴螬、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苜蓿夜蛾、小麦皮蓟马。

第九章冬季病虫害防治

冬季紫花苜蓿虫害防治不可忽视!

如能做好这个时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杀死越冬病菌、虫害、减少下一个生长季的病虫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1.秋后灭茬。

许多虫害、病菌在紫花苜蓿的地表残茬上越冬,冬季进行灭茬处理,会消灭大量的病虫害原体,减少次年初侵染源。

  

2.放牧。

进行有针对性的放牧。

牲畜会将大量苜蓿残茬及杂草吃掉,也就会将害虫和病菌吃掉、消灭、外携。

但有一些种类的害虫虫卵、病菌在牲畜肠胃中能够继续生存,随着粪便留在田间,成虫次年的病虫害初侵染源。

  

3.机械灭茬。

机械耙将残茬破碎、掩埋、改变残茬对病虫害的形成的原有生存条件,达到消灭的目的。

此种方法处理,残茬依然留在田间,消灭作用有限,还要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共同来使用更好。

4.焚烧。

彻底有效的方式,对残茬上的病虫害原体杀灭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很经济。

但是要注意防火,许多情况下不适用。

     

5.灌溉。

灌溉能恶化病虫害的生活条件,抑制和杀死病虫害原体,尤其是冬季灌溉的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冬季灌溉有利于苜蓿越冬和翌年返青。

  

6.农药防治。

秋季收割后至次年返青期间使农药,既能有效的杀灭各种病虫害,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次年紫花苜蓿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是一种较佳的农药使用期。

第十章种植技术要点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有以下要点:

一播种

播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农家肥3000―5000kg,施过磷酸钙50kg做底肥。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播前要求精细整地,并保持土壤墒情,在贫瘠土壤上需施入适量厩肥和磷肥作底肥。

一年四季均可播种。

一般都采用条播,行距为30厘米―40厘米,播深为1厘米―2厘米,每亩播种量为1千克―1.5千克。

二管理

为了确保紫花苜蓿高产稳产,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保苗和排灌水,适量施肥,防治病虫害等。

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应及时除草。

在早春返青前或前次刈割后进行中耕松土、追肥、浇水。

刈割后进行追肥一次,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

5:

5。

三收割

每年可刈割3次―4次,现蕾末期至初花期收割,紫花苜蓿留茬高度在5―7cm。

一般亩产干草1000公斤―2000公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

通常4公斤―5公斤鲜草晒制干草1公斤,晒制干草应在10%植株开花时刈割,留茬高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

第十一章紫花苜蓿调制技术

紫花苜蓿最重要的利用方式是调制干草,其干草调制技术主要可分为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混合脱水干燥法等。

  

(1)自然干燥法:

在自然条件下使饲草风干并形成干燥疏松的干草制品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防雨防湿,每隔几个小时进行翻动,保证整体水分蒸发。

  

(2)人工干燥法:

主要是将苜蓿放入人工干燥室内进行烘干,其主要特点是与自然干燥法相比,具有可控制、可调节、干燥快等特点,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且可能导致营养成分变质。

  (3)混合脱水干燥法:

是结合以上两种方法的综合方法,具有成本较低、灵活度高等特点。

  紫花苜蓿调制技术除干草调制外,还有青贮调制。

紫花苜蓿因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缓冲能高,所以青贮较为困难,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更加注意材料选择和操作技术。

紫花苜蓿青贮原料制备过程中应尽量保证其含水量在60%左右,这样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保证青贮饲料的品质。

在紫花苜蓿青贮的辅助材料选择方面,可通过添加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辅助材料,克服紫花苜蓿青贮时含糖量低、pH值无法达到4.2以下等导致的乳酸菌发酵困难问题,并且有利于调节青贮饲料的含水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

在青贮窖内添加适量的酸性物质如乳酸、甲酸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处理效果,使青贮饲料在色泽、气味、质地等方面有所改善。

附录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规程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草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口性优良、产量高及便于贮藏加工等特点,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

但是,由于辽宁大面积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历史较短,群众对它的栽培技术知之甚少,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种植品种单一及栽培管理技术粗放等技术问题,不能充分发挥紫花苜蓿生产潜力。

笔者在总结多年来紫花苜蓿生产实践经验及科研成果基础上,查阅了相关文献,制定了此技术规程,以期能够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1 范围

标准规定了优质紫花苜蓿栽培过程中的生产环境条件、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防寒及收获等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2930.1~2930.11—20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6141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GB5084农田灌溉水标准;GB9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生产环境条件

3.1 气候条件 

紫花苜蓿种植地域要求年平均气温5℃以上,10℃以上的年积温超过1700℃,极端最低温-30℃,最高温35℃。

紫花苜蓿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mm的地区,不足400mm的地区需要灌溉,如果降雨量超过1000mm则要配置排水设施。

3.2 土壤条件 

播种紫花苜蓿的地块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砂粘比例适宜,土壤松散,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以壤土和粘壤土为宜。

另外,要求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在1.5m以下。

土壤pH值在6.5~8.0之间,可溶性盐分在0.3%以下。

3.3 环境质量 

紫花苜蓿种植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3095要求。

4 播种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好、抗倒伏的品种;选择播种秋眠级为2~4的品种;外引品种至少要在当地经过了3年以上的适应性试验才可大面积种植。

4.1.2种子质量

种子符合国家种子分级标准,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不得携带检疫对象。

4.1.3 播种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