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607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

《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

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

2019-2020长沙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请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所展现的画面。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开战前,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战旗、号角、人马构成了一幅庄严、肃杀的画面。

2.抒发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慨之情。

【解析】

1.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人物行为或战场环境,再找出描写人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人物行为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战场上的个个景象连缀成画面。

一定要把分食烤熟、战歌嘹亮、号角声声、战士们踌躇满志生龙活虎的沙场景象描绘出来。

2.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情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

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而壮志难酬的悲愤。

【点睛】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2.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

2.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C.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除《渔家傲•秋思》中的以外,你读过的此类诗句还有“______”。

(填出一句即可)

【答案】

1.示例:

“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长烟落日孤城闭”抓住典型景物铺排描画,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

其中既寄寓着伤感,又寄寓着豪情。

诗人以此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2.C

3.示例一:

角声满天秋色里

示例二:

巴山夜雨涨秋池

示例三:

枯藤老树昏鸦

【解析】

1.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诗的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再用“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外战地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景象。

既寄寓了作者对塞外戍边将士的苦寒生活而感伤,又暗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

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句子借“酒”抒发诗人的怀旧之感和委婉的伤今之情。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借“酒”引发诗人深沉的幽思。

C.“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一句,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展示的是豪迈情怀。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借“酒”传达诗人愉悦的感受。

据此,答案为C。

3.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词的积累。

选择一句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句作答即可。

答案是多元的。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②华胥梦:

传说黄帝梦游华管之国,该国繁荣祥和。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你觉得“忽惊春到小桃枝”一句中“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华胥梦”的梦境。

3.本首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忽”字的意思是突然,忽然,表示出乎意料。

既写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到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的惊喜,又表现出节气时序的变迁之快(或答:

和前一句中的“那知”相照应)。

2.月夜下繁花舞弄着清影,月光流泻出琼玉般的银辉,月色下的宫殿如水晶般晶莹,五色祥云在楼顶飞扬。

3.示例一: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人把回忆当年全痤时的欢乐梦境和回到现实的悲凉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悲哀。

示例二: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是虚写;结尾两句又回到悲怆的现实,是实写。

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悲哀。

【解析】

1.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

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语境中去分析。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被贬作客的途中哪有心思去记节气时序的变迁,忽然惊喜地发现艳丽的春光全都凝结到小桃枝上。

“忽”一词,意味着作者惊觉到了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

如今身在异地,竟不知时光节序转换得如此之快。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华胥梦”的梦境的刻画。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分明是做了一场繁华美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衫。

“一觉华胥梦”是说词人沉浸入过往的“梦境”之中。

所以在刻画梦境时,要表现出昔日之全盛及梦中之欢乐。

3.考查下阙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及抒发的情感。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

如运用了回忆对比的手法:

以今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梦中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

这种艺术手法冲破时间、空间的束缚,一任感情发泄,恣意挥写,哀而不伤,刚健深挚,与一般婉约词、豪放词均有不同。

通过这种表现方法,抒发了国破家亡、繁华如梦的苍凉情怀。

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赵鼎是南宋初年中兴名臣。

这首词系他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苏南京)。

上元即元宵。

词人值此元宵佳节,抚今忆昔,表达了沉痛的亡国情思。

【点睛】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润州金山寺

张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①,终日醉醺醺。

(注释)①朝市:

泛指尘世。

1.诗中润州金山寺地理位置独特,该寺建在。

2.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感到“超然离世群”的原因。

3.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岛上(或者“江中”、“水中”、“江上”、“水上”)

2.①金山寺地处江中,四周烟波浩渺,与尘世隔绝;②没有世俗的喧嚣,静谧的氛围使人有离群之感;③清晨,佛堂云雾缭绕,给人神秘高远之感。

3.对尘世生活的鄙弃(厌恶)(或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佛门清净生活的向往”)。

【解析】

1.从诗句“僧归夜船月”“树色中流见”,中流:

水流的中央。

可知建在“水中”。

2.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诗人从追逐名利、尔虞我诈的尘世来到金山寺,使他突然感受自己来到了一个没有名缰利锁的世外桃源;,这里环境之优美清净,岛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景色迷人,恍若仙境;寺院钟声,回响两岸,使人心中顿消杂念烦恼。

纵游名山大川,广与僧人交往,借以寄托自己苦闷的情怀。

因而有了“超然离世群”的心境。

3.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张祜金山寺诗写作时间三十岁以前,那时的张祜风流倜傥,意气风发,有远大的抱负,很想有一番作为。

作金山诗时正值第一次诸侯书荐失败归来,因为仕途的失意,张祜整日借酒浇愁,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翻思”二字使尾联与首联相呼应,既反映出诗人对佛寺清静之地的羡慕之情,又突出了对尘世生活的厌恶。

5.对下面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A.词的前两句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舞”字化静为动,描绘了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情景,既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

B.“殷勤问我归何处”,塑造了一位态度温和、关心民意的天帝,暗含了词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殷切赞美。

C.“九万里风鹏正举”,作者联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

D.本词气势磅礴、格调豪迈,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

B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

“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殷切地问我:

你打算到何处去?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所以“现实美好生活”说法不妥。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即事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由近及远描写绿草如茵,天气晴好,山花烂漫,温暖和煦,表现出旖旎山色。

B.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且运用数词,使画面清晰可辨,构织了一幅和谐匀称的画面。

C.颈联运用对偶,以“鸡鸣”、“犬吠”写乡村荒野之幽静,侧面写出村民的悠闲恬适,意象鲜明,意境清幽。

D.从诗题“即事”看,全诗直书所见,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表现诗人此时百无聊赖的心情。

2.试谈谈诗歌结尾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

【答案】

1.D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源”(或世外桃源)这一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武陵源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优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1.D“全诗直书所见,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表现诗人此时百无聊赖的心情。

”错误,即事,题目的意思就是说叙述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及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武陵源:

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处世外桃源。

运用典故,写自己的感受:

诗人远足归来,向人谈起这番游历,就像亲身去了一次世外桃源。

其中虽不言景,而景自在其中。

同时,也可体会到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

王安石另有《桃源行》一首,直接表达了他对陶洲明笔下的桃花源的赞美。

7.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记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__________的气象。

2.有人说,次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充满了情趣和理趣。

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3.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答案】

1.宁静、欢悦。

2.情趣指的是,所写内容充满了自然趣味,理趣指的是包含了一定的哲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所见到得的自然景物变化,同时又包蕴了生活中人们惯常会遇到的一种生活体验,就是在看似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常常出现转机和希望。

3.参考:

诗人对村民的热情好客非常感动,也为当地民风的淳朴所感染,希望可以随时随地来体验这种生活。

一日之游诗人意犹未尽,于是,希望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与农民亲密无间感情。

【解析】

1.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腊酒”是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足鸡豚”是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据此可填写作答。

2.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在理解诗句意思上分析作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此联既写出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所见到得的自然景物变化,同时蕴含了生活的哲理:

即在看似好像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常常出现新的转机和希望。

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诗歌的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叙写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希望可以随时随地来体验这种生活。

但愿自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与农民亲密无间的感情。

据此理解作答。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处望神州?

”中“神州”指的是长江以南大片的美丽河山。

B.“悠悠”兼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和词人的思绪无穷。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了杜甫《登高》中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词的上片作者登高望远,即景抒情,慨叹千古兴亡之事皆已逝去,唯余滚滚长江向东而流。

D.词的下片通过赞美三国时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2.填空:

“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指的是①_____,运用的是②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A

2.①士兵②借代

【解析】

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分析。

A、神州:

这里指中原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不是长江以南地方。

B、C、D说法均无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兜鍪”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用“头盔”代指“士兵”,是形象代本体,属于借代手法。

9.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台城①

(唐)韦庄

江雨霏霏②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

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

②霏霏:

细雨纷纷状。

③六朝:

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1)《咸阳城东楼》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台城》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

(2)两首诗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请做分析。

【答案】

(1)秋天春天

(2)《咸阳城东楼》通过蒹葭杨柳、溪云,夕阳,风雨,风声,杂草,鸣蝉,秦苑汉宫,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担忧(或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无限担忧;或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台城》通过江雨、江草、鸟、杨柳、烟雾,抒发了诗人对唐王朝即将覆亡(或衰败的状况)的无限担忧。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由“蝉鸣黄叶汉宫秋”可知是秋天;由“江雨霏霏江草齐”“台城柳”可知是春天。

(2)本题考查对表达手法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结合诗作说明描写了怎样的具体景象,如《咸阳城东楼》中“蒹葭杨柳、溪云、杂草,鸣蝉”等景象,《台城》中“江雨、江草、鸟”等景象;接着要展开联想阐明诗作表达的情感;《咸阳城东楼》中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担忧,《台城》中诗人对唐王朝即将覆亡的忧虑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面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酒好价高,与下文“不能食”“心茫然”形成对比。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了姜尚和伊尹两位古人的典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描写诗人终于摆脱了苦闷,在海上扬帆破浪的情景。

2.下列各项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痛苦。

B.“闲来垂钓碧溪上”借用姜太公在碧溪垂钓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C.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其中透露着迷惘和悲愤,这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照。

D.最后两句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后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答案】

1.D

2.B

【解析】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有一天一定能乘着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即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D项“描写诗人终于摆脱了苦闷,在海上扬帆破浪的情景”理解有误。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用了吕尚(姜太公)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B项“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理解有误。

11.阅读《泊秦淮》,完成后面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3.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

1.示例:

诗句中“夜泊秦淮”既点出了上一句景色的时间、地点,又照应了诗的题目:

“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和“后庭花”,由此触动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这句诗承上启下,体现了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

2.示例:

“犹唱”是指国运衰微时,商女还在唱《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

表面上是指责商女,实则却是讽刺那些不顾国事、沉迷享乐的达官显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3.B

【解析】

1.本义考查诗句的赏析,诗句的赏析还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角度等方面出发。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需要我们理解“夜泊秦淮近酒家”中值得玩味的地方,这就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理解。

内容上,“夜泊秦淮”点出了时间、地点;结构上,“夜泊秦淮”照应标题,“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和“后庭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做这类题目,不可孤立地看某个词语,需要将它放入诗句中理解。

在本题中,也就是要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这就简单了。

《后庭花》是亡国之音,作者通过商女唱《后庭花》这件事讽刺了那些不顾国家安危,只顾享受的达官显贵。

3.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关键字的理解。

“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指自然之月,并且在此句中没有任何修辞手法,所以只有B项符合。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B.诗歌首联扣题,从运用典故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C.诗歌首联、颔联连用两个“空”字,并不显得啰嗦,诗人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D.整首诗写景抒情结合,景象前后三变,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2.诗歌颈联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请你描述诗人所创造的这一美好意境。

【答案】

1.B

2.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林,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解析】

1.B“典故落笔”错误,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晴川”“芳草”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