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591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4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1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331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331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331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331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31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

《331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1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31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

331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分发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本:

第一版

 

更改一览表

序号

更改时间

更改文件章节号

更改单号

备注

目录

THG3.31-2008检验作业指导书………………………………………………3

第一部分:

原材料进厂检验………………………………………………3

第二部分:

生产过程检验………………………………………………13

第三部分:

产品出厂质量检验…………………………………………18

 

检验作业指导书

THG3.31-2008

检验作业要求:

检验作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现行标准,并依据本公司检验作业指导书和

检验员职责范范围进行。

1.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检验和试验工作,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3.依据文件

《质量手册》、《采购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职责

4.1技检部部长负责本公司的检验和试验工作,组织和实施所需进公司原燃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对检验和试验进行监督。

4.2试验室原、燃材料检验员负责进公司原燃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4.3试验室检验员负责混凝土坍落度、工作度,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4.4产品检验员负责最终出公司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4.5各工序检验员负责向检验和试验的相关部门反馈检验和试验信息。

第一部分:

原材料进厂检验

1水泥

1.1控制指标见下表。

控制指标

安定性

细度

参照标准

水泥

种类

初凝(min)

终凝

(h)

铝酸三钙

%

抗压强度

(Mpa)

不早于

不迟于

不大于

R3

R28

42.5

普硅

45

10

10

16.0

42.5

合格

0.80mm方孔筛筛余不超过10%

GB175

要求水泥质量稳定,水泥的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须合格。

1.2水泥检验

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合格供方的水泥,可以免于日常检验,由试验室按批次核查水泥出厂化验单,水泥出厂化验单由试验室负责存档。

必要时委托省质检站进行检验。

2.河砂

2.1砂子控制指标

应用产品

含泥量≤%

泥块含量≤%

堆积密度

kg/m3

表观密度

kg/m3

砂子

细度模数

空隙率

%

控制点

执行标准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1.0

0.5

>1400

>2600

2.3-3.0

<45

河砂

堆场

GB/T14684

进厂砂子应无草木等杂质。

2.2 检验批次

2.2.1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含泥量、堆积密度的检测取样,根据进货数量以200T为一检验批次。

不足200T时,随车抽检。

2.2.2因我公司所进砂含泥量、泥块含量都很低,且质量稳定,所以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和空隙率指标不做为河砂的的常规检验指标。

如顾客有要求时可加做并执行合同规定。

2.3试样

2.3.1取样方法

在砂堆上随机均匀取样。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2.3.2试样数量

序号

试验项目

最少取样数量

1

颗粒级配

4.4

2

含泥量

4.4

3

泥块含量

20.0

2.3.3试样处理

2.3.3.1人工分料法:

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厚度约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2.4试验环境和试验用仪器

2.4.1试验环境:

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2.4.2试验用筛:

150μm~9.5mm套筛、鼓风烘箱(105±5)℃)、天平(1000g)、搪瓷盘、毛刷等。

2.5颗粒级配、含泥量、含水率

2.5.1按2.3规定取样10kg,并将试样缩分至25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温(一般1.5小时),待冷却至室温。

称量冷却至室温后的烘干试样,重量为G1。

再将烘干后的试样缩分成两份,每份约1100g。

2.5.2含水率

含水率Z的计算见下式

(1)(结果精确至0.1%)

  (2500-G1)×100%

        2500

2.5.3 颗粒级配

1)取1100g的试样一份,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然后进行筛分。

3)先将套筛整体摇,摇约15min;然后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砂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精确至1g。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

(2)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A×d1/2

G=

200

式中:

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A——筛面面积,mm2;

d——筛孔尺寸,mm;

a)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式

(2)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b)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精确至1g。

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筛分。

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

5)计算与评定

a)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相比,精确至0.1%。

 b)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每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与试样总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c)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3)计算,精确至0.01。

(A2+A3+A4+A5+A6)―5A1

Mx=(3)

100―A1

式中:

Mx——细度模数;

A1、A2、A3、A4、A5、A6——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μm、300μm、150μ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d)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2.5.4 含泥量

1)取另一份1100g的试样,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约150mm,充分搅拌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慢慢倒入1.18mm及75μ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75μ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2)再次向容器中加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μ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μ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余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洗静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中,置于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到室温,称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1g。

1)结果计算与评定

含泥量按下式(4)计算,精确至0.1%:

     G0-G1

   Qa=×100……………(4)

       G0

式中:

Qa――含泥量,%;

   G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G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6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2.6.1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75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温,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6.2松散体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用取样铲将试样从容量筒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装满后,使容量筒上部试样成锥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垂直于筒中心线,沿容器上口边缘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2.6.3紧密体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25次。

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用钢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取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2.6.4结果计算与评定

松散或紧密体积密度按式(5)计算,精确至10kg/m3:

        G1-G2

     ρ1=………………………(5)

         V

 式中:

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2――容量筒质量,g;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6.5空隙率按式(6)计算,精确至1%:

ρ1

V0=(1-)×100………………………(6)

ρ2

式中:

V0――空隙率,%;

ρ1――该试样的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ρ2――试样的表观密度,kg/m3。

空隙率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6.6容量筒的校准方法

将温度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一玻璃板沿筒口推移,使其紧贴水面。

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容量筒的容积按式(7)计算,精确至1mL:

V=G1-G2—————(7)

式中:

 V――容量筒的容积,mL。

G1――容量筒、玻璃板和水的总质量,g;

G2――容量筒和玻璃板的总质量,g。

2.7表观密度

2.7.1按2.3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温,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7.2 称取烘干后的试样300g,精确至1g。

装入容量瓶,加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然后用移液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线,塞紧瓶塞,称其质量,精确至1g。

2.7.3将瓶内水和试样全部倒出,洗净容量瓶,再向瓶内注水(与2.7.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瓶颈500mL刻度线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精确至1g。

2.7.4 结果计算与评定

  砂的表观密度按式(8)计算,精确至10kg/m3:

              G0

    ρ0=× ρ水………………………(8)

        G0 + G2 - G1

式中:

ρ0——表观密度,kg/m3;

   ρ水——水的密度,1000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烘干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

2.8泥块含量

2.8.1按2.3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50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温,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1.18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8.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内,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

然后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600μm筛上,用水冲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2.8.3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内,并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精确至0.1g。

2.8.4结果计算与评定

泥块含量按式(9)计算,精确至0.1%:

     G1-G2

   Qb=×100……………(9)

         G1

式中:

Qb――泥块含量,%;

   G1―1.18mm筛筛余试样的质量,g;

G2――试验后的烘干试样的质量,g。

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3碎石

3.1 进公司碎石控制指标

应用产品

石子级配mm

含泥量

≤%

泥块含量

≤%

堆积密度

kg/m3

表观密度

kg/m3

空隙率

%

控制点

执行

标准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5-20

1.0

0.5

>1500

>2600

<45

碎石堆厂

GB/T14685

碎石应无草木等杂质。

3.2检验批次

3.2.1颗粒级配、含泥量、堆积密度的检测取样,以每批进货100T为一检验批次。

不足100T时,随车抽取,如顾客有要求时,按合同执行。

3.2.2因我公司所进碎石含泥量、泥块含量都很低,且质量稳定,所以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和空隙率、压碎值指标不做为碎石的常规检验指标。

如顾客有要求时可加做并执行合同规定。

3.3 试验方法按GB/T14685—2001中有关规定执行。

4钢筋

4.1检验项目

外观质量、直径偏差、抗拉强度、延伸率、反复弯曲次数

4.2控制指标

品种

直径(mm)

σbMpa

标距(mm)

伸长率%≥

反复弯曲次数≥

直径偏差

mm

参照标准

光面高强

5.0

1570

100

4

4

±0.05

JC/T540

进厂钢筋应无锈、不弯曲。

4.3 钢筋取样批次及数量

4.3.1高强丝盘盘取样检验。

4.4 取样

剪取500-600mm长的钢筋试样,按顺序放置在取样筒内。

用0-25mm外径千分尺测量钢筋直径,结果取所有测值的平均值,精确至0.01mm。

4.5 试样的制备

测量完外径的钢筋先用木锤在垫有橡胶垫的台面上顺直,然后剪取150~250mm用作反复弯曲次数检验,余量(300-400mm)用作抗拉强度及延伸率试验。

4.6 反复弯曲的检测方法

4.6.1一般情况下,试验应在10-35℃的室温下进行,如有特殊要求,试验温度应为23±5℃。

4.6.2按照标准要求选择弯曲圆弧半径r、弯曲圆弧顶部至拨杆底面的距离h以及拨杆孔径dg。

4.6.3使弯曲臂处于垂直位置,将试样由拨杆插入并夹紧其下端,使试样

垂直于两弯曲圆柱轴线所在的平面。

4.6.4为确保试样与弯曲圆弧在试验时有良好接触,可施加某种形式的拉紧力,这种拉紧力不得超过公称抗拉强度相应拉力负荷的2%。

4.6.5操作应平稳而无冲击,弯曲速度每秒不超过一次,但要防止温度升高

而影响试验结果。

4.6.6弯曲试验试样折断时的最后一次弯曲不计。

4.6.7弯曲试验应连续进行到有关标准中所规定的弯曲次数或试样折断为止,如有特殊要求,可弯曲到不用放大工具即可见裂纹为止。

4.7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的检测方法

4.7.1将制备好的试样按规定做好标距。

4.7.2选用相应的压力机量程。

4.7.3压下上钳口把手,打开上钳口,将已处理好的钢筋试样一端放入钳口的夹槽中,要保证钢筋的夹

持部位大于钳口高度的2/3,然后放松把手用力压紧;将试件的另一端夹紧在下钳口下,试样要确保在上下钳口面的中间部分且垂直于水平面。

4.7.4按试验要求根据不同试样强度在3-30MPa/s中选择合适的加荷速度进行加荷试验,当测力计度盘

指针首次停止转动或指针首次回转时,记下此时的拉力值P0,然后,继续加荷直至试样断裂,此时关闭进油阀,记下破坏载荷Pb,然后取下断裂试样。

4.7.5结果计算

бb=Pb/Fb----------------------------(10)

бb――钢筋的抗拉强度,MPa;

Pb ――破坏荷载,N;

Fb ――钢筋的横截面积,mm2;

(2)бs=P0/F0---------------------------(11)

бs――钢筋的屈服强度,MPa;

P0――屈服荷载,N;

F0――钢筋的横截面积,mm2;

4.8延伸率的测量

4.8.1试样拉断后,将其断裂部分在断裂处紧密对接在一起,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直线上,如拉断处形

成缝隙,则此缝隙应计入该试样拉断后的标距内。

4.8.2断后标距L1的测量

4.8.2.1试样拉断后,将其断裂部分在断裂处紧密对接在一起,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直线上,如拉断形

成缝隙,则此缝隙应计入该拉断后的标距

4.8.2.2断后标距L1的测量

a.直测法:

如拉断处到最邻近标距端的距离大于1/3L0时,直接测量标距两端点间的距离。

b.移位法:

参见相关标准

测量断后标距的量具其最小刻度值应不大于0.1mm。

4.8.2.3断后伸长率按下式(12)计算:

       

L1-L0

     σ=×100…………(12)

         L0

短、长比例试样的断后伸长率分别以符号σs、σ10表示。

定标距试样的断后伸长率应附以该标距数值的角注,例如:

L0=100mm或200mm,则分别以符号σ100mm或σ200mm表示。

4.8.2.4 试样拉断移位法所述位置,但如用直测法求得的断后伸长率达到有关标准或协议规定的最小值,则可不采用移位法。

但仲裁试验时,用移位法测得的断后伸长率未达到有关标准或协议规定的最小值,则为无效,此时应执行下条规定。

4.8.2.5如有关标准或协议允许并说明,定标距与比例标距试样的断后伸长率可以互相换算,但仲裁时不采用换算方法。

5 橡胶圈

5.1橡胶圈:

管子接头用橡胶圈的性能、质量要求及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JC/T748和JC/T749的规定。

橡胶圈的体积应足以填满管子插口凹槽,橡胶圈不应有任何表面细裂纹、裂缝或其它损坏的痕迹。

5.2 成分应符合下列标准

试验项目

限量

游离硫磺分析

游离硫磺

0.5%以下

 

溶解试验

臭氧及气味

需无异常现象

浊度

1度以下

色度

5度以下

高锰酸钾消耗量

5mg/L以下

剩余氯减量

1.5mg/L以下

5.3 制作

可采用压出法制作胶条后,作成带接头的胶圈。

每个胶圈的接头只许一处。

对带接头的胶圈,须进行结合强度试验,接头处无分离迹象为合格。

5.4 材料要求

性能

单位

硬度级别

40

50

60

70

公称硬度

IRHD

40

50

60

70

硬度允许公差

IRHD

+5~-4

+5~-4

+5~-4

+5~-4

扯断伸长率,最小

%

400

375

370

(200)

扯断强度,最小

Mpa

14

13

12

(11)

压缩永久变形23±2℃、70h,最大

%

12

12

12

(15)

压缩永久变形70℃、

22h,最大

%

25

25

25

(25)

5.5 尺寸公差

胶圈的尺寸偏差:

±0.50。

5.6外观质量。

5.6.1胶圈的颜色要均匀,不应有游离硫,石蜡等喷出物。

5.6.2胶圈的材质须致密,无平面扭曲现象,无肉眼可见的杂质、气孔、裂缝及其他有碍使用的缺陷。

5.6.3单个胶圈上,凹凸不超过1mm,面积不超过6mm2者,应不多于三处。

5.6.4胶圈上的毛刺须除净,其厚度应不超过0.4mm,剪损宽度应不超过0.8mm。

5.6.5合模缝错位,包括呈椭圆的缺陷,不超过截面公差。

说明:

橡胶圈在进公司时,由试验室负责验证其合格证明。

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塌落度试验方法

1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1.1试件组数的规定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每班或每35m3制作三组立方体试块,试块与同条混凝土的管芯一齐进行蒸汽养护,脱模后,一组试块测定管芯砼的脱模强度,另两组试块放入标准养护池内,到期后,用于测缠丝强度和28天强度。

1.2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1.2.1 每组试件所用拌合料根据不同要求从同一盘料中取出。

1.2.2取料后运至成型室立即制作。

1.2.3养护池内温度20±3℃,每周换水一次,保持水池内的水清洁;脱模后的试块放置于专门制作的

养护试块架后,放入水池内养护。

1.3制作用的试模

采用150mm×150mm×150mm的三联试模。

1.3.1 制作试件用的试模由铸铁或合金钢制成,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并拆装方便,试模的内表面应机械加工,其不平度应为每1050mm不超过0.05mm,组装后,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0.5度。

1.3.2 制作试件前应将试模擦干净并在其内壁涂上一层隔离剂。

1.4震动台成型

采用震动台成型时,应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随时用抹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上口,振动时应防止试模在震动台上自由跳动,对于流动性混凝土振动时间为90秒,对于干硬性混凝土振动应持续到混凝土表面出浆为止,然后刮除试模上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其表面。

1.4.1成型后的试件应迅速运至车间(运输中应保持料面水平),随同盘料制作的产品同池养护。

1.4.2试件出窑后,迅速运回破型室破型,一组脱模强度的试件应立即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另外的试件分别做好相应标识后放入标准养护池内进行养护,直至够龄期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1.5150mm×150mm×150mm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

1.5.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先将试件擦试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其外观。

试件尺寸测量精确至1mm,并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

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1mm,可按公称尺寸进行计算。

试件承压面的不平度应为每150mm不超过0.05mm,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1度。

2)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

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

下压板中心对准。

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

混凝土试件的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应为: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取每秒钟0.5-0.8Mpa(5-8kgf/cm2)。

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

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1.5.2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应按下式(18)计算:

f=P/A…………(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