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作业指导书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01439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检验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检验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检验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检验作业指导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验作业指导书doc.docx

《检验作业指导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作业指导书doc.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验作业指导书doc.docx

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表0拉丝工序检验指导书

工序名称:

拉丝工序

用于检验站名称:

拉丝工序检验员

指导书有效日期:

检验项序号

受检特性值

质量特性重要性区别

检验

手段

检验方法

频次

注意

事项

1

拉丝后成品单线外观

B

目测

圆铝线表面应光洁、圆整,不得有三角、毛刺、折叠、划道、夹杂物、油污及机械损伤,允许有轻微的斑疤、麻坑、划道和机械擦伤。

圆铜线表面不允许有氧化变色,但允许局部轻微氧化变色。

工序检验员应做好首检,中间控制和完工检查。

1.首检:

操作人员100%检查。

2.互检:

下一序对上一工序移交下来的成品线应100%检查。

3.工序检验员专检:

(1)工序巡回检验。

(2)成盘、成捆及产品应100%检查。

(3)首检

2

结构尺寸

B

外径千分尺

用精度不低于0.01千分尺,按GB4909.2《裸电线试验方法尺寸测量》规定进行,测量直径及f值均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

f值是垂直于轴线的同一截面上测得的最大和最小直径之差。

工序检验员接班时必须了解当班生产产品规格及质量情况,做到:

1.首检:

在成品模出线处不定点测量,每个测量点均应符合标准尺寸公差要求后方可开车。

2.中间控制:

生产过程中,每班在一小时内,至少测量一次。

3.完工检验:

下班前进行完工检验确保产品合格后方可向下班交班。

中间控制100%:

1.操作人员100%。

2.下一工序操作人对上一工序移交下来的成品线应100%检查。

3.工序检验员专检:

(1)首检;

(2)工序巡回检验;(3)成品100%检验

3

焊接要求

B

目测

每盘规格线应为一整根,

4

机械性能试验

B

按照产品检验文件检查

5

收排线

排线应整齐、平服,不得有塔形。

线盘不得装载过满,最外层距盘边缘不少于10mm,接头要牢固,修理平整,若拉丝工序提供的铜线最外层距盘边缘应不少于5mm。

工序巡回检查

6

合格证

所有的圆铜、圆铝单线检验合格后,在每盘或每圈挂上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注明型号、规格、线径、日期、生产人员或检验人员。

100%进行

表1软化工序检验指导书

工序名称:

软化工序

生产设备:

退火炉

用于检验站名称:

工序、半成品检验员

指导书有效日期:

检验项序号

受检特性值

质量特性重

要性区别

检验手段

检验方法

频次

注意事项

1

外观

B

目测

软化出炉的铜线应进行表面质量检查,软化后的圆铜线不允许氧化变色,铜线表面应光洁、圆整、无氧化等油污及机械损伤等缺陷,铜线装载不得过满。

操作人员及工序检验员均100%进行,半成品检验亦每盘100%进行检查。

0.2以下线每批按20%检查。

2

外径

B

外径千分尺

外径偏差应符合工艺卡片的规定。

同上

3

机械性能

B

拉力试验机

按GB4909.3规定进行。

按抽样规定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样取样品进行检验,试验结果应符合工艺卡片的规定。

每批不少于1%抽样但至少三盘。

4

电阻率

B

电桥

按GB/T3048.2试验方法进行,由试验室理化检验员进行测试,试验结果应符合产品检验卡片规定。

5

合格证

所有的圆铜单线制品应按型号、品种及规格分别堆放,经检验合格后,在每盘或每圈挂有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注明型号、线径、日期、生产人员、检验人员,不合格产品应隔离处理。

0.20㎜以上单线,每盘检查,0.20㎜及以下单线按每批线抽查20%以上。

 

表2束绞工序检验指导书

工序名称:

导电线芯束绞工序

生产设备:

束线机、绞线机

用于检验站名称:

工序检验员

指导书有效日期:

检验项序号

受检特性值

质量特性重要性区别

检验手段

检验方法

频次

注意事项

1

束绞线芯外观

B

目测

除实心导体外,各种导体应绞合或束合,绞束合用的单线表面质量应符合工艺卡片的规定,绞束合后线芯表面要求光滑、紧密、圆整、节距均匀,无松股、跳股、缺根、挂伤、拉细、氧化及油污等缺陷,排线整齐,工序工作人员要做好首件检验、中间控制和完工检验。

1.自检:

100%检查,开车过程中自检。

2.互检:

操作工人对上一工序流入的线芯进行检查。

3.工序检验人员专检:

(1)首检;

(2)巡回检查;

(3)成盘100%检查。

2

结构尺寸单线外径

B

外径千分尺

按GB4909.2规定测量。

绞合或束绞线芯的单线应均有相同的标称直径,单线外径,根数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绞束合节距及方向

C

一米卷尺

绞束合导体的节距和绞向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相邻层的绞向应相反。

节距是指被绞合体沿绞合中心旋转一圈沿产品轴向前进的距离(即绞线中任意一根单线形成的一个完整螺旋轴向长度),节距比是长度与被绞合的产品外径之比,绞束合节距应采用退扭法或划印法测量。

3

焊接要求

B

目测

对束绞导电线芯的焊接,应按工艺卡片的规定要求进行巡回检验和自检。

绞束线不允许整根焊接。

操作工自检,工序检验员巡回检验。

4

收排线

收排线应整齐、平服、不粘线、不松散不超满。

操作工自检,工序检验员每盘检验

5

合格证

按照GB/T3048.4进行检验,由试验室检验人员按抽样规定进行检验,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通知车间及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由理化试验员按每批不少于1%抽检。

6

摆放

所有绞束制品,应按品种、规定分类进行堆放,并在线盘上挂上标签,注明:

品种、型号、规格、重量kg、生产人员、检验人员、日期。

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隔离处理,经检验合格的导电线芯并挂上合格证,方能流入下工序。

100%检验。

 

表3绝缘挤出工序检验指导书

工序名称:

绝缘挤出工序

使用设备:

挤出机

用于检验站名称:

工序检验员

指导书有效日期:

检验项

序号

受检特性值

质量特性重要性区别

检验手段

检验方法

频次

注意

事项

1

导电线芯外观质量及结构尺寸

目测、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

检查导电线芯外观质量、结构尺寸是否符合工艺卡片规定,合格证应完整。

按线盘100%检查。

2

电缆料型号、产品合格证及包装质量

目测

每袋电缆料均应有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包装应完好无损,型号符合工艺卡片规定。

操作工人应100%检查,工序检验员巡回检查。

3

绝缘与导体紧贴性

目测

首件检查:

绝缘应紧贴导体,而又易于分离,不能损伤绝缘层。

操作工人及工序检验员均首件检查,下盘检查。

4

绝缘外观质量

C

目测(用正常视力逐件检查)

挤出线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无鱼眼、焦粒、气泡、划痕、击穿等,横截面不得有目力可见的气孔和沙眼。

操作工生产过程中自检,工序检验人员巡回检查及每盘下线检查。

5

绝缘外径

B

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

按GB/T2951.1第8.3条规定进行。

所生产的每个线盘由操作工自检后附上标签,工序检验员100%检验。

操作工首检、在生产途中及下盘后测量,工序检验员首检、巡回检查及每盘下线检。

6

绝缘厚度

A

目测、刻度显微镜

绝缘厚度的测量按GB/T951.1第8.1条规定执行,绝缘厚度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操作工首检及每盘下线检,工序检验员首检及每盘下线检。

7

火花检验

A

火花试验机

按GB/T3048.9规定对所有绝缘线芯100%进行火花试验作为中间检查,试验电压按产品标准规定,火花试验时绝缘出现击穿孔,应立即剪断,把击穿口剪掉,重新上盘。

首检:

检查火花试验电压值,生产过程中由操作工100%进行,工序检验员抽检,巡回检相结合。

8

排线

C

目测

收线应排列整齐,不得装载过满。

抽检

9

印字

C

目测

印字要清晰,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

操作工100检查,

工序检验员抽检。

10

合格证

交落下车间的应要贴上半成品的检验员合格证方能流落下工序

100%检

工序名称:

成缆工序

使用设备:

成缆机

用于检验站名称:

工序检验员

指导书有效日期

检验项

序号

受检特性值

质量特性

重要性区别

检验手段

检验方法

频次

注意事项

1

绝缘线结构、外径、外观。

目测、千分尺、游标卡尺

检查上一工序生产的绝缘线结构、外形尺寸、外观,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每盘检

2

断线检查

通电仪

实心导体和0.3—2.5mm束合导体在成缆前绝缘线芯应全部通电检查。

100%检查

3

成缆节距及方向

C

一米钢卷尺

目测

采用划印法:

将被测体拉直平置,用钢卷尺平行沿被测体轴向测出节距的总长度,求其节距的算术平均值。

成缆节距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成缆的绞合方向为右向。

操作工首检及生产过程自检。

检验员首检及巡回检查

4

外观

C

目测

目测。

成缆应圆整。

操作工自检,检验员巡回检。

5

巡检记录

检验员必须填写巡检记录,每月汇总后送交企管部,有特别事故应立即报送企管部。

表4成缆工序检验指导书

表5护层挤出工序检验指导书

工序名称:

护层挤出工序

使用设备:

挤出机

用于检验站名称:

工序检验员

指导书有效日期:

检验项序号

受检特性值

质量特性重

要性区别

检验手段

检验方法

频次

注意

事项

1

上工序移交的半成品结构、尺寸及外观

目测、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

检查上一工序生产的半成品结构、外形尺寸、外观等,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每盘检

2

护套料型号、产品合格证及包装质量

目测

每袋护套料均应有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包装应完好无损,型号符合工艺要求。

操作工生产前时每袋电缆线100%检查

3

绝缘护套的分离及紧贴性

手剥离

操作工人首检和每盘下线检,工序检验员抽检。

4

护套外观质量

B

目测

目测。

护套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无鱼眼、焦粒、气泡、划痕、击穿,无油污及机械损伤,横截面不得有目力可见的气孔和沙眼。

操作工首检、在生产过程中及下盘线后检;检验员巡回检验和每盘下线检。

5

护套外径

B

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

按GB/T2951.1第8.3条规定。

成品护套外径应不超过产品标准或工艺卡的规定值。

操作工首检、在生产过程中及每盘下线后自检;检验员首检和每盘下线检。

6

护套厚度

B

目测、刻度显微镜

按GB/T2951.1第8.2条规定进行,护套厚度应符合工艺卡规定。

操作工首检和每盘下线检;工序检验员首检和每盘下线检。

7

收排线

C

目测

收排线要平整,排线应排列整齐,不得装载过满。

抽检

8

印字

目测

护套表面应印有厂名标志,印字要清晰,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

操作工自检;检验员抽检。

9

巡检记录

检验员必须填写巡检记录,每月汇总后送交企管部,有特别事故应立即报送企管部。

每小时一次

表6成品检验及成圈包装检验指导书

工序名称:

成品检验及成圈包装

使用设备:

用于检验站名称:

试验室

指导有效日期:

检验项序号

受检特性值

质量特性重要性区别

检验手段

检验方法

频次

注意事项

1

外观

C

目测

成品电缆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不得有竹节、松套杂志、焦粒、气孔、颗粒、油污、机械损伤等缺陷,线芯表面应印有厂名标志,标志应清晰、耐擦。

100%进行

2

规格及结构尺寸

千分尺、游标卡尺、投影仪、刻度显微镜

按GB/T2951.1规定进行检验导体结构、绝缘、护套厚度及外径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结构尺寸检查抽测3%(3条以上)

3

软线查断线

B、A

通电仪

实芯导体和0.3~2.5mm2束合导体应通电检查,用通电仪。

100%

4

直流电阻

B

电桥

按GB/T3048.4方法进行。

每月检查一次

5

成圈尺寸

卷尺

成圈尺寸应符合规定,成圈时排线应紧密整齐。

层次分明排线应紧密整齐,层次分明由检验员检查。

每月抽查一次

6

合格证

所有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在每盘或每圈挂上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注明型号规格、生产日期、检验人员等。

100%进行

表7产品抽样试验检验指导书

工序名称:

产品抽样试验

使用设备

用于检验站名称:

试验室

指导书有效日期:

检验项序号

受检特性值

质量特征重要性区别

检验手段

检验方法

频次

注意事项

1

表面质量

C

目测

外观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均匀、不得有竹节、松套、杂志、焦粒、气孔、生胶、颗粒、油污、机械损伤等。

每天进库前,各型号规格各抽查一个样。

2

导体结构

B

目测、外径千分尺

导体根数及线径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3

外径外型

尺寸

B

投影仪

刻度显微镜

按GB/T2951.1第8.3条规定进行,应符合《产品检验卡片》规定。

4

绝缘厚度

A

投影仪

刻度显微镜

按GB/T2951.1第8.1条及8.2条规定进行。

测量结果应符合《产品检验卡片》规定。

5

护套厚度

B

6

导体电阻

B

电桥

按GB/T3048.4规定进行。

试样应在试验环境中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使之达到温度平衡,在试样放置和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应不大于±1℃。

测量的电阻值应换算成温度为20℃时的电阻。

测量结果应符合《产品检验卡片》的规定。

7

成品电缆

电压试验

A

闪烙击穿装置

按GB5023.2规定进行。

8

印刷标志

耐擦试验

C

用以团浸水脱脂棉或一块棉布轻轻擦拭10次后,字迹仍清晰可辨。

9

撕离试验

B

拉力试验机

RVB型(IEC42)电线应经受撕离试验,按GB5023.3规定进行。

10

检验记录表

检验报告书

检验人员应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不得涂改。

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通知企管部及车间。

表8产品型式试验检验指导书

工序名称:

产品型式试验

使用设备:

用于检验站名称:

实验室

指导书有效日期

检验项序号

受检特性值

质量特征重要性区别

检验手段

检验方法

频次

注意事项

1

表面质量

C

目测

外观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均匀、不得有竹节、松套、杂志、焦粒、气孔、生胶、颗粒、油污、机械损伤等。

每季度或首批生产,以及工艺配方及结构改变时,应进行试验。

每次抽取各种型号电线五扎。

2

导体结构

B

目测、外径千分尺

导体根数及线径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3

外径外型

尺寸

B

投影仪

刻度显微镜

按GB/T2951.1第8.3条规定进行,应符合《产品检验卡片》规定

4

绝缘厚度

A

投影仪

刻度显微镜

按GB/T2951.1第8.1条及8.2条规定进行。

测量结果应符合《产品检验卡片》规定。

5

护套厚度

B

6

导体电阻

B

电桥

按GB/T3048.4规定进行。

试样应在试验环境中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使之达到温度平衡,在试样放置和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应不大于±1℃。

测量的电阻值应换算成温度为20℃时的电阻。

测量结果应符合《产品检验卡片》的规定

7

成品电缆

电压试验

A

闪烙击穿装置

按GB5023.2规定进行。

8

成品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A

闪烙击穿装置

按GB5023.2规定进行。

9

绝缘电阻

A

绝缘电阻测试仪

按GB5023.2规定进行。

电缆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应在经受成品电压试验后的绝缘线芯上按标准规定试验

 

表8产品型式试验检验指导书

工序名称:

产品型式试验

使用设备

用于检验站名称:

试验室

指导书有效日期:

检验项序号

受检特性值

质量特征重要性区别

检验手段

检验方法

频次

注意事项

10

老化前绝缘、护套机械性能试验

B

测厚仪

拉力试验机

按GB/T2951.1及GB/T2951.2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每季度或首批生产,以及工艺配方及结构改变时,应进行试验。

每次抽取各种型号电线五扎。

11

老化后绝缘、护套机械性能试验

B

测厚仪、拉力试验机

老化箱

12

椭圆度的测量

B

千分尺、0投影仪

按GB5013.2规定进行。

13

绝缘及护套高温压力试验

B

高温压力试验机

按GB/T2951.4规定进行。

14

绝缘及护套低温卷绕试验

B

低温卷绕试验机

按GB/T2951.4规定进行。

15

绝缘及护套低温拉伸试验

B

低温拉伸试验装置

按GB/T2951.4规定进行。

16

绝缘及护套低温冲击试验

B

低温冲击试验装置

按GB/T2951.4规定进行。

17

热延伸试验

B

测厚仪、拉力试验机

老化箱

按GB/T2951.5规定进行。

18

曲绕试验及试验后的浸水电压试验

B

曲绕试验装置

电压试验装置

按GB/T5013.2-2008规定进行。

19

印刷标志耐擦试验

C

目测

按《内控标准》规定进行。

20

检验记录、报告书

检验人员应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不得涂改,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通知企管部和车间。

 

表9产品例行试验检验指导书

工序名称:

产品例行试验

使用设备

用于检验站名称:

试验室

指导书有效日期:

检验项序号

受检特性值

质量特征重要性区别

检验手段

检验方法

频次

注意事项

1

导体直流电阻

B

电桥

试验方法俺GB/T3048.4规定,在成盘电缆的所有导体上进行。

对所有产品100%检查。

2

交流电压试验

A

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高压滤波器

试验方法按GB/T3048.8进行,试验电压应符合

《内控标准》规定

3

检验记录

检验人员应认真做好产品的测试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