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527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铁、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pH只会接近7,故A不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正确;

C、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表所示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

足量镁和铝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B.

镁在空气中加热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可知,足量的镁和铝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酸能完全反应,因此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质量应该等于生成物质量,因此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加,图像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当增加,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所示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

C.

足量锌、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

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锌完全反应后质量为0,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每56g固体铁加入置换出64g铜单质,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减小,反应完后不再减小,符合题意;

C、足量锌、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锌的活动性强,在相同的时间内生成的氢气多,稀硫酸的质量相同,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相同,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相同的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根据反应方程式:

每生成2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为65g,需要铁的质量为56g,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铁生成的氢气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

B.

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C.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当达到饱和后固体就不会溶解,所以质量分数不会一直增大,选项错误;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完全反应后,沉淀不再增加,选项正确;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着反应溶液的pH值会增大,当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的pH值就会大于7,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镁的活动性大于锌,所以镁先反应完,但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反应完后产生的氢气质量多,选项错误。

故选B。

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C.

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D.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逸出到空气,剩余固体质量减少,但是根据锰元素质量守恒,锰元素质量不变,所以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当高锰酸钾全部分解完毕,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在改变,因此锰元素质量分数先增大然后保持不变,选项A错误;

B、金属活动性为镁大于锌,镁与盐酸反应速率大于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所以代表镁的曲线斜率大于锌的,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所以开始时镁对应生成气体质量大;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酸,由于加入盐酸的量相同,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为相等,选项B错误;

C、一定温度下,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氯化钠,因此刚开始氯化钠的质量不能为零,选项C错误;

D、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相同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选项D正确。

故选D。

 

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B.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铝至过量

D.

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硝酸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温度恢复至室温时,由于溶剂水减小,部分溶质析出,因此溶质质量减小,故正确;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的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由于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最终氧元素质量分数不为0,故正确;

C、足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因为质量相等的同浓度的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

2Al+3H2SO4═Al2(SO4)3+3H2↑、Mg+H2SO4═MgSO4+H2↑,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故正确;

D、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溶解,溶液质量增加,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根据溶液的质量分数=

,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不断减小,直至硝酸钾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故错误。

故选:

D。

7.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C.

向足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

NaOH+HCl=NaCl+H2O,随着稀盐酸不断加入,生成氯化钠的量逐渐增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也逐渐增大,但是当氢氧化钠反应完以后,氯化钠质量不再增加,而稀盐酸还在加入,溶液总质量就不断增加,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就不断减小,故A选项符合题意;

B.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NaOH溶液会先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没有沉淀产生,直到硫酸完全反应,再发生2NaOH+CuSO4=Na2SO4+Cu(OH)2

反应,这时才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向足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

,从方程式可以看出,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因为锌粉、铁粉是足量的,所以他们生成的氢气质量是相等的,又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在变量控制是金属种类,其他因素都相同时,锌比铁反应剧烈快速,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氧化钙(相对分子质量56)和氢氧化钙(相对分子质量74),氧化钙含有的Ca2+个数要比氢氧化钙多,酸的量充足,当这些钙离子全都转化为氯化钙时,氧化钙转化为氯化钙的质量就比氢氧化钙转化为氯化钙的质量多,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对图像进行分析,一定要看清图像的横纵坐标,起点、拐点的含义。

8.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的变化关系的是

A.图A表示加热两份等质量氯酸钾制氧气

B.图B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图C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与铁

D.图D表示电解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增加氧气的质量,应该生成氧气质量相同,故正确;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氢氧化钠,则溶液的pH会不断增大到大于7,故错误;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与铁,锌反应的快,铁反应的慢,但是生成的氢气相等,故错误;

D、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故错误。

故选A。

9.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

B.向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气体的质量

C.向一定量氧化铁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稀盐酸前不能产生氢气,起点应从原点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当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氧化铁不断溶解,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不断减少,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10.分析下列实验图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

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加入生石灰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B.

等质量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C.

用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D.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减少,形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导致析出氢氧化钙,从而导致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部分氢氧化钙溶解,导致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B、锌比铁活泼,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用的时间短,所以曲线最先到达最高点;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每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需要锌、铁的质量分别为65份和56份,故等质量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故选项正确;

C、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用的时间短,所以曲线最先到达最高点;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应该是使用了催化剂,b应该是没有使用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因为氢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所以开始不能产生沉淀,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氢气越多。

11.下列图象中有关的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mg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则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mg时,pH<7,所得溶液显酸性,该选项错误;

B、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甲、乙能和稀盐酸反应,丙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则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该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错误;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a、b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c仍然是饱和溶液,该选项错误。

故选:

B。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B.

表示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在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高锰酸钾逐渐被消耗,则不会再生成氧气,所以曲线应该到后期为一条横线。

A错误;

B、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图中的M点对应的溶液pH<7,则溶液显酸性,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有生成的氯化钠,还应该含有过量的稀盐酸。

B错误;

C、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铁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由于金属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

当向等质量的铁和锌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则铁和锌全部反应。

根据方程式: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则相同质量的金属过量的稀硫酸,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

C正确;

D、恒温下蒸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由于温度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变,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错误。

故选C。

13.用两段等质量等表面积的镁条,分别和足量的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容器中压强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b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小

B.反应结束后两实验中产生氢气质量相等

C.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应放热有关

D.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表明此时反应己结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压强大,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故曲线b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小,不符合题意;

B、镁条的质量相等,盐酸过量,

,故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

,有气体生成,加上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故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应生成气体和放热有关,符合题意;

D、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说明这时,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表面此时反应已经结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B.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

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酸过量时铁生成氢气多,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溶液的pH值先增大,然后不变,完全反应后,pH值继续增大,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也相应的减小,不会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催化剂仅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生成氧气质量相同,故D错;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为催化剂,催化剂仅能改变反应速度,可能加快也可能是减慢,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据此分析判断。

15.下列图象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向盐酸中不断加入水

B.

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C.

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的pH小于7,加水可使其酸性减弱,但不可能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故此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先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能有氧气产生,不可能在一加热时就有氧气产生,故此选项错误;

C、石灰石加入盐酸至过量后会使二氧化碳不断放出直至反应结束,气体的量不再改变,图像最终会成为一条水平线,故此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镁、铁与足量酸反应,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最终镁生成的氢气多,从图像体现应该是水平线镁的比铁的高,图像符合反应实际,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一个重约50g的鸡蛋,约含7g蛋白质。

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一般人群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

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

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

烹调鸡蛋达到70~80℃才能杀灭沙门氏菌,当蛋黄凝固时说明温度已接近。

所以最好是蛋黄刚凝固时起锅,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

市售鸡蛋常采用三种涂膜保鲜技术,分别是:

A-聚乙烯醇溶液涂膜、B-聚乙烯醇和双乙酸钠溶液涂膜、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

三种涂膜剂涂抹于鸡蛋表面后,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的贮藏柜中贮藏30天,测得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其中CK是对照组,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

鸡蛋买回家后,在-1℃、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储存,最长可以保鲜6个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每100g鸡蛋,约含蛋白质______g。

(2)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_________方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鸡蛋营养价值高,每天可以多吃

②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

③生吃鸡蛋、吃溏心蛋和不吃蛋黄,是不科学的做法

【答案】14Ca(OH)2+CO2=CaCO3↓+H2O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对比实验③

【解析】

(1)每100g鸡蛋,约含蛋白质=

7=14g;

(2)用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3)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分析两幅图可知,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

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三种方法,利用了对比实验法;(5)①鸡蛋营养价值高,一般人群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故错误,②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故错误,③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故正确。

17.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煤燃烧会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请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______。

(3)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

①该反应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

②根据如图所示,请写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______。

【答案】石油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2:

1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

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

腐蚀大理石建筑物;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2CO2+N2进行分析。

【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

石油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

腐蚀大理石建筑物;故填:

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3)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2CO2+N2,所以①该反应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2:

1;故填:

2:

1

②根据如图所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是: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故填: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点睛】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水果不仅带给我们味觉上的享受,更能提供丰富的营养。

但是水果的保存也会给我们带来小小的烦恼,保存不当,水果会失水或腐烂变质。

在水果的冰点温度下储藏,能较长时间保持鲜果固有的品质和营养,这项技术叫冰温储藏。

为了探究荔枝的冰温储藏(荔枝的冰点温度为﹣1.2℃)是否优于普通冷藏(温度通常为0~10℃)。

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组实验,实验条件如表1所示。

以荔枝的还原糖含量作为衡量荔枝品质变化的指标(还原糖含量越高,品质越好),每隔七天进行一次水果品质检测,实验结果见图1。

如表实验条件

组号

储藏温度

湿度

备注

1

﹣1.2℃

87%

荔枝的品种、大小、成熟度、数量以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2

3℃

87%

 

氧气的浓度也影响着水果的保鲜。

在储存水果时为了抑制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