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489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docx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docx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

四载留须罢歌舞傲骨从来耐岁寒———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

【教学内容】

四上第七单元第23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蓄”“扰”等11个生字,理解“蓄须”“骚扰”等词语​‍‌‍​‍‌‍‌‍​‍​‍‌‍​‍‌‍​‍​‍‌‍​‍‌​‍​‍​‍‌‍​‍​‍​‍‌‍‌‍‌‍‌‍​‍‌‍​‍​​‍​‍​‍​‍​‍​‍​‍‌‍​‍‌‍​‍‌‍‌‍‌‍​。

2.运用提取文中词语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多个事件,并串联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品读故事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民族气节。

4.勾连“阅读链接”,在拓展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方法,提升概括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图文对照,初识大师

1.舞台上的梅兰芳。

(1)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梅兰芳。

(2)通过预习,你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

(学生结合资料交流预习收获)

(3)出示舞台上与生活中梅兰芳的图片:

虽是一个俊朗儒雅的七尺男儿,却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仪态万方的女性形象。

(4)出示第1自然段第一、二句,指读。

(5)质疑:

堂堂男儿,为什么要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随机了解“旦角”,出示梅兰芳塑造的各种旦角图片。

小结:

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就是为了塑造这一个个优美的旦角形象。

2.蓄须时的梅兰芳。

(1)出示蓄须时的梅兰芳图片。

(2)理解“蓄”的意思,并积累与“蓄”相关的词语:

蓄发、蓄辫子、蓄指甲。

(3)预习过课文后,你们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吗?

【点评:

京剧大师梅兰芳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图文资料的呈现,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位大师;二是通过比较,聚焦梅兰芳蓄须这件事情,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第二板块:

阅读故事,厘清事件

1.借助导读提示明确要求。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需要我们关注导读提示。

课前导读告诉我们本课的学习任务有哪些?

单元导读提示我们还有什么学习任务?

(2)梳理学习任务:

梅兰芳拒演的方法;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聚焦拒演方法,厘清事件。

(1)默读课文,思考梅兰芳拒绝演出的方法,做做批注。

(2)交流反馈,引导概括。

(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设法大病)

(3)引导理解方法与事件的联系:

梅兰芳用了这些方法拒演,课文写了几件事情?

明白梅兰芳拒绝的方法就是课文的主要事件。

(4)胜利后梅兰芳又是怎么做的?

(剃须登台)

(5)课文中的六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可不可以调换?

为什么不能?

原因:

①这些事件是按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的时间顺序写的;②梅兰芳经历的困难越来越大。

【点评:

让学生借助导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既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合乎略读课文的功能定位,为学生独立学习预留了空间。

学习活动“聚焦拒演方法,厘清事件”为串联全文主要内容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板块:

品读故事,感受气节

1.感受困难与危险。

(1)到底有什么危险和困难呢?

默读第2~7自然段,画出相关词句,做出批注。

(2)交流反馈,点拨提炼。

(预设:

学生从藏身租界、深居香港、不再登台读出虚度艺术生命;从准备卖房度日读出生活穷困;从设法大病读出险丢性命。

(3)师生合作读。

曾经,他作为四大名旦之首,在舞台上万众瞩目,如今只能藏身租界、深居香港、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曾经,他拥有花园般精美的住所,可现在因为蓄须明志,他生活穷困——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

曾经,他为了保持柔美的身段,日日健身,可为了拒绝演出设法大病——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2.感悟民族气节。

(1)为什么日本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梅兰芳上台演戏?

拓展资料,明白日本侵略者的真实目的:

日本帝国主义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梅兰芳登台演出,妄想通过梅兰芳的影响力,掩盖他们侵略中国的事实。

(2)梅兰芳正因为知道了他们的真实目的,才誓死拒绝。

回读感受誓死拒绝的决心:

他宁可(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设法大病),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威逼下登台演出。

(3)艺术生命可以虚度,生活可以穷困,性命也可以失去,但什么决不能失去?

(板书:

民族气节)

3.这些事情都是梅兰芳不失民族气节的表现,为什么独独要以蓄须这件事为题呢?

明白蓄须是梅兰芳独有的爱国行为,这个行为贯穿整个抗日时期,是他民族气节的集中体现。

【点评:

让学生批注梅兰芳拒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引导学生发现事件和困难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表述主要内容会更加清晰。

同时也凸显了梅兰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使语文要素和人文内涵有机融合。

第四板块:

串联事件,尝试概括

1.串联事件,把握全文内容。

梅兰芳先生拒演过程中的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深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我们该怎样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1)回顾方法:

我们学过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方法一:

学习第四单元,知道了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按“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尝试着用这两种方法说说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藏身租界”“深居香港”在了解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概括:

因为侵略者不断纠缠,梅兰芳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虚度艺术生命。

“蓄须明志”既可以按“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也可以在了解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来概括:

在侵略者多次逼迫、随时骚扰的情况下,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演出;因为侵略者多次逼迫、随时骚扰,梅兰芳蓄须明志坚决拒演,导致生活困顿。

(3)串联事件概括。

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在不断升级、加剧,要把这些层层递进的事情串联起来有什么方法?

(紧扣主要人物;排列有序;事件整合。

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虚度艺术生命,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设法大病,直至抗战胜利,才剃须登台​‍‌‍​‍‌‍‌‍​‍​‍‌‍​‍‌‍​‍​‍‌‍​‍‌​‍​‍​‍‌‍​‍​‍​‍‌‍‌‍‌‍‌‍​‍‌‍​‍​​‍​‍​‍​‍​‍​‍​‍‌‍​‍‌‍​‍‌‍‌‍‌‍​。

小结:

把握由多件事情组成的文章内容,在了解每件事情内容的基础上,还需紧扣主要人物,厘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概括。

【点评:

学习活动“串联事件,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以学生的学情为起点,从回顾方法、尝试概括到串联事件概括,实现从精读课上习得方法,在略读课上实践巩固的目的。

此环节的教学以语文要素的落实为依归,富有实效。

第五板块:

阅读链接,学以致用

1.自主阅读,尝试概括。

试着用多件事串联的概括方法连起来说说《难忘的一课》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

写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

“我”看到年轻的台湾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

第二件事:

年轻的台湾教师领“我”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2)串联事件概括。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之后又领“我”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点评:

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勾连“阅读链接”,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有步骤、有层次的训练中找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金钥匙。

第六板块:

交流分享,总结提升

1.回顾单元学习所得。

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难忘的一课》,它们各写了几件事?

引导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

先概括每件事,然后厘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紧扣主要人物,将几件事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最后将串联好的内容根据文章特点说完整。

2.联系本册相关内容。

(1)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写一件事的文章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2)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也可以在了解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来概括?

(《麻雀》等)

3.自主阅读,交流拓展。

(1)自主阅读“交流平台”,明白对话介绍了三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从课题《观潮》《盘古开天地》中,怎么读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观潮》课题写的是事情,可以问:

什么时候、谁、在哪里观潮?

看到的潮水有什么特点?

《盘古开天地》课题写的是“谁干什么”,可以问:

盘古为什么开天地?

怎么开天地?

结果怎样?

(3)归纳从题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提问法:

针对题目提问。

可以先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点等方面发问,也可以从起因、经过、结果几个方面发问。

然后将这些问题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稍加整理,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小组合作研读本册目录,尝试从课题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交流分享。

4.回归“交流平台”,形成知识系统。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有的可以根据题目的提示;有的可以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的可以先概括每件事,然后把几件事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点评:

本环节的教学,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培养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