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465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docx

《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docx

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

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

羊里中心小学张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首先感谢李主任给我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我校在单元整体教学方面的做法,更感谢李主任在我校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过程中给予我们的悉心指导!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

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尝试。

接下来我将从单元整体导学案的研究背景、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流程、如何编制单元整体导学案和使用单元整体导学案四个方面来和大家交流。

(幻灯片出示)

一、单元整体导学案的研究背景。

从去年暑假以后,我区全面推进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确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如何借助一种有效的载体,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据可循?

我们想到了导学案,我校从2010年在语、数三科推行导学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于是,我们尝试把导学案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整合,以一个单元的学习作为一个整体来编制导学案,设计了单元整体导学案。

最初,我们是按照李怀源老师的“模块教学”思想,把每一单元分为五个模块即:

单元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交际与习作、课外阅读指导。

按照这五个模块,分别设计导学案。

但是一个月下来,老师们发现班里有一部分学生开始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有的老师也反映这样上课太累了。

难道我们走错了路吗?

既然有成功的经验,毫无疑问,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是没有错的,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教研,我们发现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制约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原来的单元预习导学案,我们是让学生拿回家做的,那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总是不能很好地预习,对与导学案中那些需要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总是“避而不做”。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如果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让学生拿回家做效果不好的话,倒不如直接拿出一节课来让学生课上预习。

经过尝试,课上预习的效果的确好多了,而且老师也可以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有的老师可能要问,拿出上课的时间来让学生预习课文,还能节省出时间来吗?

当时,我们也有这样的顾虑,其实仔细想想,“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做扎实了,后面的课进行起来就顺利了,而且学生也不会吃“夹生饭”。

预习的问题解决了,问题又接踵而来,有的老师反映,打破课与课的之间界限来理解内容、领悟表达,知识的跳跃性太强,学生不容易接受。

我们就想,有没有一种更适合我校实际,让师生接受起来更容易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策略呢?

去年10月24日,在教研室李主任的带领下,我区的40余名老师,观摩了寿光世纪学校毕英春老师教学团队的“1+X”单元整体教学展示,其中的“1"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重在品味语言、领悟写法;“X”指的是若干略读课文的教学,每单元除一篇精读课文之外的其他文章(每学一单元,老师编写一本相关阅读教材),放手让孩子们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

我记的毕英春老师讲的是《黄山奇松》,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运用“作批注、抓特点”的方式,体会黄山奇松究竟“奇”在哪里,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先写姿态,后写联想”的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仿写。

对于本单元中的其他课文,就运用这一课中学到的“做批注、抓特点”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学。

听了毕老师的课以后,我非常兴奋,我就跟李主任说我们学校也尝试一下“1+X”的单元授课模式。

李主任鼓励我们去尝试,回到学校后,我和同去两名老师向语文组的老师汇报这次潍坊之行的收获,老师们也非常愿意尝试“1+X”的单元授课模式。

于是,我们就对原来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和导学案进行了完善,经过反复地教研和磨课,逐渐形成了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我们现在编写的单元整体导学案改变了不同于以往的预习学案,也改变了传统导学案导练倾向比较重的弊端,更加注重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从关注教师如何教到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学,教师站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学习的角度来备课,切实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导学案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中做到了“教学合一”。

(出示导学案)

二、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型及教学流程。

经过修改完善,我们把每个单元分为六种课型:

单元导学课、精读课、略读课、口语交际与习作、主题拓展阅读(整本书教学或群文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

下面我就每种课型的主要任务和教学流程加以说明

单元预习课(1课时):

单元预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单元主题,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扫清字词障碍,明确口语交际与习作及语文实践活动的任务。

单元预习课的流程是:

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及学习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交流收获、提出问题——预习语文园地,明确口语交际及习作任务——推荐书目、布置搜集资料及实践活动准备。

精读课(2课时)一般是师生共同精读一课,每单元的另一篇精读课文,可以用第一篇课文的学法来指导学生自学。

如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父母之爱”,第一篇精读课文是《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篇精读课文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师生可以重点学习其中的一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然后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另一篇精读课文。

精读课的教学流程为:

检查预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检查预习主要是以检测练习的方式对预习课上预习的内容进行检测,内容包括听写生字词、解释重点词语,感知课文内容、整合问题等。

合作探究就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两个中心问题,充分走进文本,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品读感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收获,然后全班交流。

精讲点拨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合作探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适当引导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拓展延伸:

教师充分挖掘本课的语言训练点或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如学习了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来写一写自己的同桌、好朋友、老师或父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可提示学生:

想一想,本节学习了哪些内容?

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

得到哪些启示?

还有哪些疑问?

将这些记在导学案上,或当堂解决,或下课后与同学老师交流。

长期坚持能逐步形成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略读课

(1)课时,略读课包括教科书中的两篇略读课文、教科书后面与每一单元相对应的一篇选读课文。

通过精读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因此,对于这3篇课文的学习,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课下阅读,上课时主要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积累精彩语段。

口语交际与习作课(2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都与本单元的主题密切相关。

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之前,我们要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主题探讨和写作方法的总结。

主题探讨就是简要地回顾一下,这几篇课文分别是从哪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单元主题的,写作方法的总结,就是从整体上再回顾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那些写作方法;这既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同时又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提供了阅读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

习作完成之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读,然后教师再抽取不同水平的3-4篇习作,集体互评。

主题拓展阅读(1——3课时),我们并不是每一单元都读整本书,如果这一单元没有很合适的共读图书,我们就读区教研室下发的《经典与阅读》6篇课文和学校为每个年级配备的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中的8-12篇课文,进行群文阅读,每个单元阅读14-20篇课文。

这些文章,主要是利用午读时间来读,拿出1课时来上阅读汇报课。

另外,我们每学期师生至少要共读2本书,如果这一单元有和单元主题很吻合的共读图书,我们则需要3课时,包括名著导读课、阅读推进课、成果展示课(或主题探讨课)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展示阅读的成果。

另外,每一个章节老师都设计导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于每一本书我们还设了阅读检测题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在一个班的学生读完一本书后,我们让学生以写“书评”的方式向另一班的学生推荐这本书。

(出示导读卡)

语文实践活动(1课时),根据单元主题设计趣味性、拓展性的实践活动。

包括课内和课外两部分。

课内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课外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人故事”,教师既可以设计课内语文实践活动如:

读名言、写名言,也可以设计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莱芜名人知多少”、“采访身边的名人”等。

实践活动的任务主要在课下完成,这1课时的时间,主要用来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二、单元整体导学案的编制

(一)单元整体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出示)

1.单元整体导学案要突出单元学习的主题性和整体性。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

每组教材围绕单元主题,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每一个单元又包括“教科书教学”、“整本书阅读”(或主题拓展阅读)、“语文实践活动”三部分。

教师在编制单元整体导学案时,既要紧扣单元主题和学习要求进行编排,又要涵盖单元整体教学的三部分。

我们设计的单元整体导学案包括:

单元导学、精读、略读、主题拓展阅读(整本书阅读或群文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语文实践活动六种类型的导学案。

2.单元整体导学案是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

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因此,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在编制一个单元的导学案之前,我们都以年级组为单位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读教参,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单元主题及学习要求、教学重难点,然后把课标的要求本单元的学习要求、重难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然后把学习目标设计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方案即单元整体导学案。

如: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灰雀的学习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要求: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对话描写”、“心理活动”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陌生的,难理解的。

如果老师换一种问法:

“请你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画下来,然后想一想列宁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变成了学习方案,把难理解的知识变成了易于接受的、具体的知识了。

3.单元整体导学案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那么,怎样设计问题呢?

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出示)①即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梯度,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一篇课文通常只需设计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③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④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如:

你认为是怎样的?

你判断的依据?

你的理由?

你的发现:

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

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单元整体导学案要体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加强教科书内容的整合语文教科书是按照单元主题来编排的,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有相通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学一读一或比较阅读的方式来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如: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保护环境”这个主题中的2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28课《路旁的橡树》这两篇课文时,我们把两篇课文的学习内容设计成一张导学案,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来学习,通过设计表格,让学生找出连篇课文中人们对待树木的不同态度及结果,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对比、思考,自己总结出答案,既实现了课程的整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整合,每学习一个单元,我们都要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或群文阅读,建立课内与课外的联系,通过大量的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习得语言领悟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加强不同学科的整合。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与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美术、音乐都可以互为补充。

如学习《名人故事》这个单元我们可以和传统文化的“名人长廊”进行整合,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可以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中的“汉字和书的故事进行整合”等,另外我们还尝试了习作课与实践活动课的整合。

三至五年级每册语文教科书中都有语文实践活动,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好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习作,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收获、发现的问题和自己心得,这样的既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又使学生的习作能真正建立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写真话、诉真情。

总之,在学生的体验与知识之间,在课内与课外的文章之间,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建立起整体、丰厚、深广的联系,使得学生学会比较、鉴赏、积累与运用,逐渐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辐射到学生课外的广泛阅读与习作中去。

(二)单元整体导学案的构成要素及编制流程

1.单元整体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我校设计了统一的导学案模版。

(出示)每一份单元整体导学案都包括标题、年级、周次、课时数、内容、主备、审核、协备、课标依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措施、教学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导学活动、板书设计、总结反思等要素。

2.导学案的编制流程。

(出示)

年级备课组研读教材确定学习目标——主备人初备——年级备课组通研———主备人修改——包科领导审核——印刷——使用过程中的个性化修改

在刚开始编制导学案时,在主备人初备的基础上还有一个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磨课环节,每个年级组备两种课型,轮流执教,教研组集体研讨,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完善,再次执教,最终确定该课型的操作流程。

三、单元整体导学案的使用。

1.单元整体导学案必须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

单元预习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完成。

(或拿出一节课,或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课时导学案要在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2.要体现单元整体导学案的诊断功能。

提前下发的导学案,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批阅,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对于课上使用的导学案教师要通过巩固检测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课下学生整理落实,用双色笔修改。

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3.要体现对导学案的修改完善。

我们编制的导学案采取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的方式,每位教师在检查学生预习或上课的过程中,都会有即时的方法调整或碰撞出更加可行的思想火花,教师把这些内容连同自己的教学反思记录下来,补充在导学案上就成了教师的个性化教案。

一年来,在区教研室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对语文单元整体的研究思路逐渐清晰,教学模式逐渐成熟,以“单元整体导学案”为载体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把学生的学案和教师的教案有效地统一起来,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实现了由“教什么”向“学什么”和由“怎么教”向“怎么学”的转变,教师开始静下心来研究怎样用教材教,研究怎么引导学生学,实现了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去自学、去阅读、去思考,他们在课堂上的更舒展、更自信。

回首一年来的单元整体教学之路,有过迷茫,也有过彷徨、甚至想过放弃,但随着对单元整体教学认识的逐步深入,我们一步步坚定地走了下来。

在积累了些许经验的同时,更沉淀了冷静的思考,如何使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子更简单、更有效将是我们及在做的莱城区小语界各位同仁共同努力的方向,感谢老师们在这么热的天气,耐心倾听我校在单元整体教学方面的尝试,也许我们的做法并不完全适合您,但我们非常期待您的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