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293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docx

《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docx

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

莫言《檀香刑》的语言特点浅析

摘要:

步入莫言的《檀香刑》,首先打动人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那奇谲的叙述语言本身。

如同其他新潮作家,莫言有着强烈的语言本体意识,对文学语言进行了富有个性特色的开拓、实验、创新。

本文从魔幻式的自由语言、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风格、“拟演讲”式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较系统地对其语言风格进行阐述,展示作家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檀香刑》语言特色杂语写作自由语言

莫言以其“作为老百姓”的独特角度和通俗得近乎口语的“杂语”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赞誉,以至于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热潮,从而彰显出莫言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但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莫言的研究,更多侧重于莫言的创作里程碑、叙事角度、美学风格等方面,对作品的语言关照不多。

最近虽有学者对莫言作品语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没能从“语言艺术”的高度把莫言作为一个文学“这一个”进行研究。

为此,本文主要《檀香刑》为个案,从魔幻式的自由语言、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风格、“拟演讲”式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较系统地对其语言风格进行阐述,展示作家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一、魔幻式的自由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作家在传达活动中总是苦思冥想,搜词索句,刻意创新,为内容的表达创造出美的语言。

读者欣赏时会情不自禁地为作者创造的丽词美句所感染,从外在形式的领略进入内在意蕴的探求。

《檀香刑》中魔幻式的自由语言让我感到有无数的符号或者鬼脸在跳动,仿似我走进的不是人的天下,而是无数灵异的王国。

《檀香刑》作品再现历史的同时,没有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入大量民间传说和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

莫言用直觉思维的方式解放了语言,用丰沛的想象力编织了精彩斑斓的语言世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感知特色。

莫言竭力用语言来扩大他的想象力,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作者又运用了浪漫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的时而令人毛骨悚然,时而又让人柔情万种。

莫言曾在一品评论会上说到,“梦幻是小说的羽毛、翅膀,而且不仅仅是小说的羽毛和翅膀。

传说的过程,就是添油加醋的过程,添油加醋,其实就是创作。

许多传说,本身就充满了梦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传说和梦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

”①赵小甲手拿“虎须”(实际上是孙媚娘的阴毛)时看到周围的人都变成动物,某人变成的那种动物就是此人的本相。

这种描写就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这种语言描写一方面表现了赵小甲的愚蠢无知,更重要的是通过赵小甲的视野揭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代表人物本相的动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钱丁的本相是白虎,豹子与老虎都是凶恶的猛兽而且经常相互搏斗,他们象征着赵甲和钱丁都非一般人物,都是雄强的人中之杰,而且二人明争暗斗谁都不服谁。

袁世凯的本相是一只大老鳖,它象征着袁世凯的狡猾、阴险和外强中干。

这种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显明,人物性格特征更加突出。

作品虽因此而显得怪异奇特但又未给人以生硬牵强之感,而是别有一番风味。

“他身上散发着一股凉气,隔老远就能感觉到。

刚住了半年的那间朝阳的房子,让他冻成了一座坟墓,阴森森的,连猫都不敢进去抓耗子。

俺不敢进他的房子,进去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②在这段描写中,作者用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夸张手法生动的表现了刽子手赵甲的可怕与冷酷。

赵甲杀人前双手像火炭一样,浸入水中时会冒出蒸汽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离奇曲折、生动感人。

至于莫言的小说中为什么多有传说和梦幻的因素,这大概是长时期的乡野生活决定的。

他说,“我没有上过几天学,乡村和田野就是我的中学和大学,村子里的老人就是我的教授。

在我二十岁之前。

我接受的文学教育,主要来自传说,而在那样一个闭塞落后的荒村,在那样举目草茫茫,低头见牛羊的寂寞生活中,梦幻,就必然地发生了。

③想象力是作家的显微镜,而通过显微镜看起来,一个蜘蛛比最巨大的大象还要大,组织还要复杂。

莫言正是借助一个显微镜,使自己从一个出色的观察家进而成为一个深刻的透视家。

成功地突破了一般的平面简单的描写,深入到事物内部进行立体的观测和描绘,不光写出一滴水珠的形状,甚至解剖分析出它的光和色乃至基本粒子。

因此,他往往可以在一点上无限深入下去,且写得声色并茂,情采饱满。

二、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风格

读莫言的《檀香刑》,你可以从任何一页的任何一行读起,它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那语言本身。

那一个个字都像是在叫着喊着,笑着跳着,活鲜鲜水灵灵地来拉你,拽你,不知不觉你就跟着它们扑进了那一片语言的情彩斑斓的波浪,心旷神怡地遨游起来。

有时是口语化、有时是舞台化、有时是诙谐化、有时是书面化的代表了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阶层的语言粉墨登场,从而造成文本内部的各种声音济济一堂、相互交叉冲突,形成一种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写作。

眉娘的语言更多口语化,钱丁的语言更多书面化,孙丙的语言则倾向于舞台化。

作品语言整体呈现出一种以农民话语为主的杂糅体风格。

这些民间口语幽默、诙谐、俏皮、生动。

口语的运用使作品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活泼。

例如孙媚娘的语言中夹杂着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顺口溜、戏文、粗话,活脱脱塑造出一个泼辣、大胆、放浪、热情、爽快的山野村姑形象。

作品中的书面语也非常通俗、简洁、精练、明快,没有丝毫的生硬与高深。

精练、简洁的书面语与通俗、俏皮的口语互相呼应,制造出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使整部作品的语言呈现出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特色。

戏曲语言移植到小说中也是这部作品作为当代小说语言的最大特色:

赵甲狂言化用猫腔走马调,小甲傻话、放歌化用猫腔娃娃调,媚娘诉说是长调,钱丁恨声是醉调等等。

这些唱段或者缠绵悱恻,或者高亢悲凉,深刻揭示了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孙媚娘诉说父亲孙丙造反经过的文字,就使用了韵文形式,这种简洁、通俗、精练、生动的语言形式,不仅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还使作品更具民间文学色彩,更加大众化。

大量民俗谚语的引用,也是莫言《檀香刑》小说语言的常见现象,如:

“有枣无枣打三竿,死马当成活马医”。

4“姥姥死了独生子——没有舅(救)了”。

5“睁着眼打呼噜——装鼾(憨)”。

6《檀香刑》语言上就是这样地随心所欲,他决不做“单纯”,“集中”之类的奴隶,而是哪儿有“味”就往那儿写。

因此也就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反而还常常在环顾左右时能妙趣横生,在闲情逸致中有神来之笔,在艺术上最容易全军覆没之处铤而走险出奇制胜。

三、“拟演讲”式语言的运用

“演讲”是一个人对一群人讲话,一般是由演讲者向受众传达某种理念、灌输某种思想,或者将受众拉向自己的逻辑,产生说服对方认同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演讲者必须对自身的逻辑和传达能力非常自信,对说服受众也充满信心,因此一般而言,演讲的氛围都是慷慨激昂的、有理有据的,演讲者也总是激情四溢、真理在握的,尽管有时候这种逻辑经不起冷静的推敲,但是流畅的语言根本就不给推敲和警觉留下任何间隙,它让主题长驱直入地作用于受讲者,从而将语言与预定意图之间的距离压缩到最小的程度,达到煽动或鼓动的目的。

“演讲”的语言必须同时具有“独白”和“对话”双重效应,因其“独白”使得演讲主体所设定的演讲主题与氛围水乳交融,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而因其“对话”使得接受者能够进入演讲者的逻辑。

莫言小说檀香刑修辞的“能指过剩”特征虽然没有演讲这么明显,它的煽情效应也往往是语言的华丽与故事的鬼魅一起构成的,但他语言的繁复罗列和铺排也是不容质疑的,而在这种铺排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情绪和强势的理念灌输在小说叙述中随处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语言是一种“拟演讲”。

实际上,在莫言小说的杂语喧哗背后,真正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语言腔调和语言浓度。

而最直接表现就是语言的抒情性,典型的句式是排比句式。

这种句式从表达效果上而言能够增加语言的气势,营造一种演说的氛围,从语言本体的意义上而言则都是“能指”的狂欢,辞藻华丽而“所指”空洞或者说能指繁复而所指单一,总体上是叙事效果甚微而“渲情效应”。

 。

莫言小说的“拟演讲”式语言具有“独白”和“对话”两种特性,正是在二元因素的对立统一中莫言小说的“语言形象”才日益清晰:

幽默调侃和反讽总是相辅相成,而表面的情感宣泄背后总是隐藏着丝毫没有得到缓解的压力。

因而,其“语言形象”的总体特征是用“拟演讲”式语言的广场化形式表达个体化的判断,用乐观主义的外表疗救痛苦的内心。

正如童年时的苦难与自由欢乐相互交织一样,对于现实的悲观失望往往与对于生活的乐观向往、以及面对不幸只能自我开解的现状相缠绕,于是文学的批判和生活的韧性共同构成了一种犬儒式的“语言形象”。

除此之外,“拟演讲”式语言幽默调侃的色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这主要得益于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一是仿拟,二是陌生化。

仿拟修辞格的特点是用旧形式与新内容的结合来构成同一形式下新旧两种根本不同的表达内容的对比,从而形成强烈的格调意趣的反差。

如:

“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撵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援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这种化用有时候是神来之笔,既能够简洁明快地达到表达目的,又能够营造小说的幽默氛围。

  总之,上述式语言的运用,无论其魔幻式的自由语言还是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风格、“拟演讲”式语言的运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有效隐藏自身创作立场的前提下表达现实批判。

剥离很多外在的、辅助的特征,莫言的语言形象之上弥散着一种愤懑的、痛苦的声音。

渲情者通过语言的舞蹈而时时与苦痛迷离的经验共存,像尘封于往事的囚徒一样无法挣脱童年的梦幻。

于是,隐含的作者莫言时而是嚣张的顽童,时而是愤怒的青年,他用语言的皮鞭殴打现存秩序,依靠仇恨的力量在世上行走,依靠破坏性的力量表达自己与这个世界所有的合谋和决裂,他企图用屁股颠覆头脑,用肉体意识打击精神意识,用蛮化消灭文化,用摧毁的力量获得占有的力量。

注释:

1莫言.檀香刑的“后记”[M].北京: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2王爱松.杂语写作:

莫言小说创作的新趋势[A].莫言.莫言散论[M].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3莫言.檀香刑的“后记”[M].北京: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4莫言.檀香刑[M].北京: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5莫言.檀香刑[M].北京: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6莫言.檀香刑[M].北京: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陈思和.不可一世论文学[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阎晶明.独白与对话[M].山东: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3]杨经建.“戏剧化”生存:

〈檀香刑〉的叙事策略[J].文艺争鸣.2002(5).

[4]张清华.天堂的哀歌[M].山东: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5]郑坚.在民间戏说民间——〈檀香刑〉中民间叙事的解析与评判[J].当代文坛.2003

(1).

[6]王爱松.杂语写作:

莫言小说创作的新趋势[J].当代文坛.2003

(1).

[7]于宁志.论〈檀香刑〉的叙事角度[J].宿州学院学报.2004(5).

[8]姬凤霞.解读莫言〈檀香刑〉的叙事形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5).

[9]凤媛.撤退与进击——试论〈檀香刑〉的叙事艺术及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

(2).

[10]莫言.檀香刑[M].北京: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11]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12]祖国颂.叙事的诗学[M].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13]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4]杨扬主编.莫言研究资料[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15]段建军.西方文论选读[M].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

[16]张杰.巴赫金集[M].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