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288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docx

《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docx

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

2019年全省消防员录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实施细则

一、测试通则

(一)参加测试人员资格由纪律监督组审查,不符合规定的,取消其参加考核资格。

测试前,测试人员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报名表(准考证),到检录区进行检录。

(二)每个测试点位分别设置检录区、候考区和操作区,并设置明显的标示标牌。

所有起点线和终点线均采用红色或黄色喷漆标记,宽度为5厘米,不能喷涂的场地可采取胶带黏贴,但必须牢靠,不得影响操作。

(三)原地跳高和原地攀登六米拉梯两个项目,每名测试人员有两次测试机会,取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

其余项目只测试一次。

(四)测试中,由于各支队准备的器材发生故障而中断测试时,经仲裁委员会审查同意后,可重新进行测试。

(五)测试中,个人防护装备、测试器材等掉落,立即捡起并恢复的,不影响成绩记录,未捡起或恢复的,不计取成绩。

(六)测试中,凡一次抢跑的给予警告;第二次抢跑者取消该项目资格,以零分计取成绩。

(七)测试人员在测试期间因伤病或其他原因不能操作的,按自行弃权处理。

(八)测试中,涉及记录时间的项目,优先使用体能训练智能考评系统记录成绩。

同时安排3名裁判员使用电子秒表计时,其中1名裁判员使用2只秒表同时计时(1主1备),另外2名裁判员各使用1只秒表计时。

在体能训练智能考评系统出现故障或失效情况下,以裁判员记录的成绩为准。

取中间成绩为最终成绩,出现2只秒表计时相同时,取计时相同的时间为最终成绩,精确到1/100秒。

(九)体能项目中,测试人员自行着装,建议着运动服和运动鞋,严禁穿钉鞋;岗位适应性项目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着装。

(十)测试中,参考人员要严格遵守纪律,听从裁判和管理人员的安排;对违反纪律的,裁判和管理人员报经仲裁委员会同意后,可以责令违纪者退出考核。

(十一)前五个项目(单杠引体向上、10米×4往返跑、1000米跑、拖拽、原地跳高)在各支队消防培训基地或自行联系田径场(必须有标准400m田径场地)开展,后三个项目(负重登六楼、原地攀登六米拉梯、黑暗环境搜寻)在各支队消防培训基地或消防站开展。

(十二)测试中,任意项目达不到评分标准中最低分值的,视为“不合格”,前五个项目结束后,现场宣布不合格人员,不合格人员不再进行后三个项目的测试。

(十三)未尽事宜,由考核仲裁委员会统一研究协调处理。

二、体能项目

(一)单杠引体向上

1.场地设置

在训练场上设置单杠若干副(根据报考人数各支队自行确定单杠数量),摄像点位数量及位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能看清每个测试人员的过杠、触地等情况。

2.人员设置

裁判员若干(确保1个单杠有1名裁判员),记录员1名,监督员1名(兼任安全员),摄像员若干(确保每个摄像点位有1名摄像员)。

3.操作程序

听到“开始”的口令,测试人员跳起,双手正握单杠悬垂,双手用力屈臂拉杠,使身体向上,下颌过杠,然后还原成悬垂动作。

动作完成后,下杠成立正姿势。

4.成绩评定

以3分钟内的完成次数记取成绩,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次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分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超出10分的,每递增1次增加1分,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次数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分值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评判细则

(1)引体时,身体借助振浪或摆动,不计数。

(2)拉杠时,下颌未过杠,不计数。

(3)悬垂时,双肘关节未伸直,不计数。

(4)操作过程中,脚触及地面或立柱,测试结束。

(二)10米×4往返跑

1.场地设置

在训练场上标出起(终)点线和折返线,起点线距折返线10米。

共设置3个摄像点位,其中起点线和折返线各1个(要求能拍清起点线和折返线踩线情况),另设1个全景点位。

(场地设置如下)

0米起点线10米折返线

2.人员设置

裁判员3名,发令员1名,记录员1名,监督员1名(兼任安全员),摄像员3名。

3.操作程序

两人一组参加测试,测试人员从起点线处听到起跑口令后起跑,在折返线处返回跑向起跑线,到达起跑线时为完成1次往返。

连续完成2次往返,记录时间。

4.成绩评定

测试以完成时间记取成绩,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时间(秒)

14″00

13″70

13″50

13″30

12″90

12″70

12″50

12″30

11″90

10″30

分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超出10分的,每递减0.1秒增加1分。

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时间(秒)

10″20

10″10

10″00

9″90

9″80

9″70

9″60

9″50

9″40

9″30

分值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高原地区按照内地标准增加1秒。

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时间(秒)

15″00

14″70

14″50

14″30

13″90

13″70

13″50

13″30

12″90

11″30

分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超出10分的,每递减0.1秒增加1分。

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时间(秒)

11″20

11″10

11″00

10″90

10″80

10″70

10″60

10″50

10″40

10″30

分值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评判细则

折返时,单脚任意部位踏入折返线,方可返回,折返时未单脚踏入折返线就返回的,每次加5秒。

(三)1000米跑

1.场地设置

400m标准塑胶田径场地(沿内环设置警戒带)。

共设置不少于3个摄像点位,其中终点线必须设置1个,另设不少于2个点位,可拍摄圆弧段情况。

2.人员设置

裁判员3名,发令员1名,记录员1名,监督员8名(每隔50米设置1人,兼任安全员),摄像员3名。

3.操作程序

测试人员从起点线处听到起跑口令后起跑,完成1000m距离到达终点线,记录时间。

4.成绩评定

测试以完成时间记取成绩,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时间(秒)

4′25〞

4′20″

4′15″

4′10″

4′05″

4′00″

3′55″

3′50″

3′45″

3′40″

分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超出10分的,每递减5秒增加1分,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时间(秒)

3′35〞

3′30″

3′25″

3′20″

3′15″

3′10″

3′05″

3′00″

2′55″

2′50″

分值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海拔2100-3000米,每增加100米高度标准递增3秒,3100-4000米,每增加100米高度标准递增4秒。

5.评判细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计取成绩:

(1)故意以“推、拉、挡”等形式妨碍他人考试的;

(2)踏出规定的跑道线外的。

(四)原地跳高

1.场地设置

高度不低于3.5米的垂直墙面,在墙上设置电子摸高测试仪,墙角铺设不超过2厘米的瑜伽垫。

无电子摸高测试仪的单位,在墙面粘贴3.5米高的刻度尺,设1个摄像点位。

2.人员设置

裁判员3名,记录员1名,监督员1名(兼任安全员),摄像员1名。

3.操作程序

测试人员赤脚(可以穿袜子)站立,侧身靠墙,单手自然伸直标记中指最高触墙点高度H1(示指高度),听到开始口令后,测试人员双脚立定垂直跳起,用手接触电子摸高测试仪,读取测试仪高度H2,测量H1与H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最终成绩。

若无电子摸高测试仪,测试人员赤脚(可以穿袜子)站立,侧身靠墙,手抹石灰粉,单手自然伸直标记中指最高触墙点高度H1(示指高度),听到开始口令后,测试人员双脚立定垂直跳起,在刻度尺上记录单手指尖触墙最高高度H2,测量H1与H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最终成绩。

4.成绩评定

测试以完成跳起高度计算成绩,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高度

(厘米)

45

47

50

53

55

57

60

63

65

67

分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超出10分的,每递增3厘米增加1分,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高度

(厘米)

70

73

76

79

82

85

88

91

94

97

分值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评判细则

(1)起跳时,测试人员双腿不能移动或有垫步动作.

(2)测试人员徒手触摸,不得带手套等其他物品;测试人员不能助跑。

三、岗位适应性项目

高原地区应在海拔4000米以下集中组织岗位适应性项目测试,海拔2000至3000米以上地区,每增加100米高度标准递增3秒,3100-4000米,每增加100米高度标准递增4秒。

(一)负重登六楼

1.场地及器材设置

在标准训练塔(至少六层,其中训练塔室外地坪到训练塔第二层窗台木板上沿高度为4.3米,第二层窗台木板上沿至第三层窗台木板上沿为3.5米,以上楼层均为3.5m,每层楼梯转折数为两折,每层窗台木板上沿至该层地面为0.8m)一楼最低台阶处设起点线,六楼最后一级台阶处设终点线,起点线处放置65mm水带2盘(水带为20型有衬里水带,用铁丝捆扎,重量为7kg±0.5kg)。

在起点线和终点线各设1个摄像点位。

训练塔不满足以上要求的,通过调整起点位置,使得六楼地面至一楼地面垂直高度为17.5m±0.3m。

2.人员设置

裁判员3名,发令员1名,记录员1名,监督员4名(2、3、4、5楼平台各1人,兼任安全员),摄像员2名。

3.操作程序

测试人员佩戴消防头盔及消防安全腰带,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手提两盘65mm水带,从起点线出发,登楼至六楼终点线,当人员及器材装备整体过线后,记录时间。

4.成绩评定

测试以完成时间计算成绩,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时间(秒)

1′50″

1′40″

1′30″

1′15″

分值

7

8

9

10

5.评判细则

(1)测试过程中借助外力(如手扶栏杆等)的,发现1次

加10秒,发现2次不计取成绩。

(2)开始口令前,测试人员可抓握水带,但水带不得离地。

(二)原地攀登六米拉梯

1.场地设置

在训练塔前架设6m拉梯一部,在梯脚处设起点线,在3楼设置安全保护绳。

设1个摄像点位。

2.人员设置

裁判员3名,发令员1名,记录员1名,监督员1名(兼任安全员),摄像员1名。

3.操作程序

测试人员穿着全套消防员防护装具,包括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灭火防护靴、消防安全腰带、消防手套,连接安全保护绳。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测试人员从原地攀登,攀登时,第一脚不能超过3级梯蹬,然后攀登进入二楼窗内平台,双脚着地后,记录时间。

4.成绩评定

测试以完成时间计算成绩,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时间(秒)

25″00

20″00

15″00

10″00

分值

7

8

9

10

5.评判细则

开始口令前,测试人员身体任何部位不得接触拉梯,可以越级攀登。

(三)黑暗环境搜寻

1.场地设置

在训练场设置长度为20米的封闭式L型通道(纵向长10m,横向长10m,高1m,宽0.8m,顶部和侧壁采用网状结构,底部为光滑材料,通道内部不设置障碍),通道入口标出起点线,出口标出终点线。

在入口和出口各设1个摄像点位(要求能拍摄清测试人员的匍匐姿态)。

2.人员设置

裁判员3名,发令员1名,记录员1名,监督员1名(兼任安全员),摄像员2名。

3.操作程序

测试人员戴眼罩(各支队准备,确保完全遮光,且不可掉落),穿着全套消防员防护装具,包括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灭火防护靴、消防安全腰带、消防手套。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测试人员从起点线进入,以双手双膝匍匐前进的姿势从L型通道另一侧穿出,记录时间。

4.成绩评定

测试以完成时间计算成绩,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时间(秒)

45″00

42″00

40″00

38″00

分值

7

8

9

10

5.评判细则

未采取双手双膝匍匐前进的姿势,发现1次加10秒,

发现2次取消成绩。

(四)拖拽

1.场地设置

在人工草坪上标出起点线和终点线,起点线距终点线10米。

起点线放置一具60Kg假人,头部与起点线齐平。

共设置3个摄像点位,其中起点线和终点线各1个(要求能拍清假人过线情况),另设1个全景点位。

2.人员设置

裁判员3名,发令员1名,记录员1名,监督员1名(兼任安全员),摄像员3名。

3.操作程序

测试人员着消防头盔及消防安全腰带。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测试人员将假人从起点线拖拽至终点线(假人整体越过终点线),记录时间。

4.成绩评定

测试以完成时间计算成绩,具体记取方法如下:

时间(秒)

15″00

14″00

13″00

12″00

分值

7

8

9

10

5.评判细则

(1)开始口令前,测试人员身体任何部位不得接触假人。

(2)假人不能整体离开地面,假人未整体越过终点线的不计取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