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280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docx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docx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铁西区育才小学的品德与生活教师崔秋丽。

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与思考,让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我真诚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和我共同交流,对于我的观点提出批评和指正。

下面我就

“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方面和大家共同交流。

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里、操场上;学校、社区、家庭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场地,课程资源是丰富的,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树立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课程资源呢?

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资源,一方面是精神资源。

物质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图书馆、少年宫、公园、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有形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精神资源。

如何充分挖掘这些课程资源并使其得以合理利用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校园,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

第一,充分合理使用教材。

1、巧妙地运用书中的图例。

打开《品德与生活》教材,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照、简洁的提示语,既富有童心、童真、童趣,又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令人耳目一新。

教材形式看似很浅,设计意图却大有深意。

利用好教材就绝不能停留在“看图说话”、“泛泛而谈”的水平上。

例如辽海版教材第一册导入单元《我长大了》,书的图例呈现了一条主线一条副线。

主线通过五幅图,包括孩子从出生—百日—学步—上幼儿园—上小学的人物成长过程,副线通过小鸟长大的过程辅助儿童认识到我长大了这样一个课题。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几幅图要上40发钟的课有些让人不知所措,这时就需要我们“巧妙地运用书中的图例”,不能只是看图说话,要用图去引发儿童对自己生活的真实回忆,激发儿童对真实问题的反思、探究。

我在上这节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我利用声音导入,分别出示婴儿哭、问老师好这样的声音,引出书上所展示的几幅成长图片,再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小鸟图让学生通过展示小鸟成长的过程,体会自己成长的过程,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我根据书中图片的提示分别加入了“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回忆在幼儿园的生活”“物品展示”三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回顾和对比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成长的变化,身体上、思想上、知识经验上等等,让他们在体会到成长的快乐的同时更快的愿意接受学校的生活,适应学校的生活。

这个活动设计就是利用教材图例入手,引发学生在比较、体验、回忆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进而更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由此可见,利用好书中的图例,就需要教师根据图中的提示,挖掘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

使教材由“死”的图例变成“活”的生活。

2、大胆删选、合理替换、适时补充。

教师在教学之前必先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分析教材—确定目标—处理教材。

尽管教材所生成的教育话题和范例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事件来呈现,但是这些事件对于不同的学生还是会产生不同的距离感,针对学生的不同背景,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必须拿捏好各教学内容的轻重,作大胆的删选,甚至干脆安排一次活动来替代教材中的主题内容,使活动内容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易于被儿童接受。

例如在第二册教材中有《我在长大》一课,教材安排是这样的:

通过第一页牙齿的变化让同学们感受身体在长大,教材第二页则是通过想一想、评一评让学生感受思想、行为的变化。

在上这节课时我发现,如果根据教材内容来实施这节课的话,有一些图片上所表达的如帮邻居雨天收衣服、去社区拣垃圾等内容学生在生活中不一定会做,而学生实际生活中可以做到的书中又没有提,所以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删选和替换。

这是这样处理这一环节的:

师:

同学们都己经长大了,我想你们一定会做很多事了。

生:

我会自己梳头、我能自己系经领巾、我会自己穿衣服、穿鞋…

师:

真不错,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

那我们就来个穿衣服、系红领巾的比赛,看看谁做得又好又快!

(用实际的行动去替换书中学生的自评和他评,这样的结果更真实也更有说服力。

就这样,我把书中的看图评价都替换成了小比赛、现场展示等活动形式,教学效果也异常的好。

)最后我总结:

看,你们学会这么多本领了,看着自己越来越能干,你们高兴吗?

那就让我们自豪的说一句——长大真好!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水到渠成的达到了。

另外,教材向儿童叙述一个个生活事件,却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示社会生活的全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取舍、补充学生确实需要的主题。

例如在教学山东版教材《认识我们的身体》这个主题时,教材以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身体的各部分名称,并了解身体各部分的重要性,我觉得单纯的认图、说教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身体各部分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我补充进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

同学们,眼睛、耳朵、手和脚各个部位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大家在一起就组成了我们完整的身体,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不信我们就来做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来完成单手系红领巾的小任务。

生:

全班体验。

师: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了缺少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下面就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讲一讲身体各部位都为你做了哪些事?

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生:

说一说身体各部位的作用。

这一环节是书上没有的,我加入了一个学生亲身体验的环节和联系实际说一说这个环节,尤其是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了那些平时不常注意的人体器官,使孩子们对身体各部分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那么对于“使学生了解身体各部分的重要性”这一教学目标就完成的比较透彻了。

也就是说,教材的编写只是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它其中的内容不一定适合于所有地区的学生,所以我们教师可以选择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去进行教学、选择更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对于那些和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差距的活动内容,我们可以去大胆的删选、合理的替换、适时的补充。

第二,发挥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

1、以学生的经验为资源

现在的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时候也应重视学生这一主体。

进行教学时,我们要结合教材,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教育资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孩子的认知基础,更易于孩子们接受。

例:

第二册教材中有《我的小牙晃动了》一课,书上是通过牙齿和牙医的对话来引导学生认识退牙这一生理现象的。

其时退牙这一话题平淡得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学生有充分的生活经验、有话可说。

因此我没有让学生看图去说,而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

师:

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请你们跟爸爸妈妈聊了关于牙齿的话题吗?

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的第一颗牙是什么时候掉的?

生:

我第一次掉牙齿是在幼儿园的时候。

有一天吃晚饭时,我正在吃花生,哎呀,怎么有一颗花生那么硬呀?

后来我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就把花生吐了出来,这才发现原来是牙齿掉了。

(又一生站起来说)生:

我的牙齿是被爸爸用线拉下来的。

爸爸说牙齿己经松了,摇来摇去的反而不好,就把它拔下来了,爸爸还说会有新的恒牙替代它。

生:

我的牙齿是睡觉时掉的。

有一天早上我发现自己少了一颗牙齿,就告诉了妈妈。

妈妈和我一起找,结果在被里找到了我的牙齿,很小的一颗,妈妈把它装在一个小瓶子里了。

……

师:

看来小朋友掉牙齿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那你的新牙齿现在长什么样了?

端正不端正呢?

让我们用小镜子来看一看吧!

学生很新奇也很兴奋的用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这节课中我正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做为独特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回味童年往事,分享独特的掉牙体验,唤起了对自己牙齿生长、身体健康的关注,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自己牙齿的健康状况及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我们要注意这一经验必须是大众的,大部分学生都有的经验,这样才会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

2、以学生的差异为资源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

教师们不仅要了解这种差异,而且要将差异视作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教师利用学生知识水平间的差异,请知识丰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做小老师来讲解自己已知已会的内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利用学生性格、特长方面的差异来取长补短,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例如:

在教学《我是小小设计师》一课时,我利用学生个性特长方面的差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设计,我分给每个小组一个墙面,这样,小组内的学生就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会画画的来动手画,不会画画的可以提出创意,或帮助其它同学来完成,有的同学想法好可不会做,就可以在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的帮助下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总之,这些学生的差异成为教学中共同的资源,既使每个同学都有主人翁意识,也使课程的实效性更为明显。

以学生的差异为资源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用到,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同学就会利用到个体间的差异去完成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在利用学生的差异为资源时,要注重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更要注重保护孩子的情感体验,尤其是那些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3、以学生的问题为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问题,或是对教学内容的疑惑不解,或是错误认知,这些都是不容错过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抓住这些“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深化理解,升华认识。

例:

在教学《绿色的社区》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

我展示了一组居民住宅区中楼道路灯坏了没人报修、楼前积雪没人清扫等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这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忽然一个学生提出一个的问题:

“这些事到底该谁来做呢?

我们为什么要去做?

”这虽然是一个和我课前设计不相关的问题,可是我当即觉得问的好,只有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去做,他们才会真的去做。

所以,我让学生去讨论,发现问题的症结,商讨解决的办法。

最后学生知道了爱护和维护社区环境人人有责这个道理。

在这个环节中我就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引导他们及时合理的利用问题资源,把学生最想了解、最想解决的问题做为课堂生成的资源,带领学生一步步的去解决它们。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有的问题可能就是教学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武断,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解决疑惑的地方,成为学习的课堂。

4、以动态的生成为资源

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起支持作用或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事件。

此种课程资源常常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在课堂上学生突然抢话说、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的失误等等。

然而,正是这些契机,具有着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如果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使其与学生要获得的书本知识等一道进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拓展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领域,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将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例如:

有这样一个课例:

这课是二年级下学期教学《诚实的我》一课时,有这样一个小片段:

学生正在交流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忽然教室里有人说“做诚实的人是要吃亏的”,声音很轻,但老师没有忽视这一细节而是问他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学生犹豫了一下,说“有一次我在小区踢球,不小心把人家璃踢坏了,我上门道歉结果被主人骂得狗血淋头”。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老师转而问大家你们都这样想的吗?

“一样”“不一样”学生们在座位上开始争辩了,教师立即组全班同学分成两队,展开了辩论,在激烈的辩论后学生逐渐明白了诚实的人才会取得别人的信任,只有人人讲诚们生活才会更和谐、更美好这个道理。

这节课的教师就是充分利用了课堂的突发事件作为课程资源展开教学,才使诚信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抓住瞬间情境,生成动态资源说起来容易,其实,这需要我们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和灵动的智慧,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磨炼、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捕捉到、运用好这些抓住瞬间情境、动态的资源。

第三、挖掘学校资源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学校资源主要包括学校的教职工、同学、学校校园、班级、学校小记者站、少先队广播站、校刊小报、图书馆、电脑室等专用教室。

多样化的的资源,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探究的素材。

例如:

在学习《我们的学校》这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比较全面地参观了学校的校园内外,像多媒体教室、阶梯音乐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电脑网络教室、校史展览室等地方,充分调动学生为学校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情感。

接着就在校史展览室丰富多彩的奖状、奖杯、奖牌和图片资料面前展开讨论:

我们学校为什么这么美?

荣誉为什么这么多?

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学校更美更荣耀?

同学们马上投入到讨论中,纷纷表示要好好表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学校争光,让学校更美,这样不仅为一年级学生熟悉校园环境打下铺垫,而且激发了学生爱校、进取的良好品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再比如在教学《家乡中的人们》一课中,对于认识人们所从事的不同职业及重要性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职业,有的是我们熟悉的,有些是我们比较陌生的,有好多同学提到了为我们提供饭菜的厨师,正好我们学校开办了食堂,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学校厨师去采访一下,加深对这个职业的了解吧。

(教师带学生走进厨房采访)

师:

通过采访,你了解到我们学校厨师都做了哪些工作?

生:

他们为全校300多人做饭。

师:

厨师在闷热的厨房里烧一锅菜可以供多少学生吃?

生:

两个班。

师:

你能以此算一下他们烧一顿饭需要烧几锅才够我们全校同学吃吗?

生:

哇,要5锅!

师:

看得出同学们都感非常惊讶,他们挥汗如雨、忙忙碌碌工作只为让全校师生吃饱、吃好饭,如果没有他匀,你能想象我们全校中午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吗?

(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厨师这个职业,离不开家乡中形形色色的人们。

既然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要在校园中渡过,那么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就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丝活力。

要想利用好它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联想的心灵。

平时要多关注学校、多联系教学,看看校园中有什么是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所服务的。

二、走出校园,最大程度地激活利用课程资源的拓展点

 1、依托家长合力作为课程资源

例如《我能行》这一课,这一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交通知识,以达到独立安全回家的目的。

上课之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中有的家长是警察,就请班主任老师帮助聘请了一位交警家长来到课堂上。

上课时,我请这位家长上场后,播放了一段交警在工作时的录像,请同学们提出三个最想了解的问题,他现场予以解答。

接着,他教给学生几个简单的指挥手势。

随后,他又与学生合作,把教室变成简易的马路,并让几个手势学得好的学生与自己一道指挥学生平安过马路回家。

这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对指导行为有了质的飞跃。

其实在品生教材中我们老师会发现,有一些实践课根本不能施行。

像是走进社区、去水电站参观等走出校园的课,我们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没有能力带领学生真正的去走出校园亲身体验,要想使目标完成、使学生掌握得深刻,我觉得利用好家长资源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家长从事着各行各业,而像这样把家长请进课堂的行为又很容易做到,也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这是依托家长合力的第一个方面——请家长走进课堂。

另外,作为课程资源,家长的发动与配合,对课程实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学习《我自己会整理》这课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都需要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而这些又只能在家里去实施。

这就要依托家长对孩子的劳动进行适时的监督、合理的评价,以进一步激励孩子的进步,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

家长要在家庭中配合活动,给孩子提供条件,创设情境,检查督促,以促使孩子尽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就是需要家长朋友帮助学生完成生活中的体验活动,即依托家长合力的第二个方面——请家长监督学生。

2、深入挖掘社区(社会)资源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讲,社区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基本实验地。

因此,在逐步拓展的生活领域中,社区资源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例如,在教学《我们生活的社区》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

这几张照片是社区在组织过什么节呢?

生:

这是我们社区庆祝六一儿童节。

师:

啊,那快来身我们介绍一下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吧!

生:

我那天可开心了,我认识了许多小朋友,还获了奖,得到了家里人的夸奖呢!

师:

真是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啊?

老师将学生开发的这一社区活动资源结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了关注为和兴奋点,课后就会有更多的人乐于参与社区活动,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宝贵的资源。

选取真实的社区资源会使教材呈现的话题由远到近,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使教育的过程充满了真实性和可信性。

例如:

《我的家乡》这个单元在教学时,就可以充分的发掘和利社会资源,二年级的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搞搞社会调查,了解鞍山的发展与特色,了解鞍山这几年的变化,比如胜利路两过的高楼、站前的步行街、现在的虹桥改造…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同学们图文并茂的汇报,一定会让我们老师都大开眼界,惊叹不已,那么接下来《我的家乡在歌里》,《我的家乡在画里》,《我的家乡在梦里》都将是同学们真实情感体验的流露,大家都为自己是鞍山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时,这样的课将多么富有生活性和实效性。

教学是服务于生活的,真实的社区、社会资源对于教学的开展更具有说服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感受、调查的空间。

3、科学链结网络,拓展教学资源

在教学第二册《绿色的社区》一课时,由于学生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独自利用网络的能力还不强,所以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污染的图片,教学中我发现面对被垃圾覆盖的小区一角、被黑烟笼罩的社区天空,还有被小广告贴满的社区墙面……等等这些既真实又触目惊心的图片时,他们的神情变得严肃,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这种心灵的冲击对他们而言是巨大的。

学生不由自主的说“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为了我们的社区一定从爱护一颗草少用一个塑料袋开始。

”孩子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动手保护社区的强烈愿望了。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网络上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走进课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但我们《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施对象是一、二年的孩子,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能力上还不成熟,从海量的资讯中甄别真伪,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成熟。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网络,拓展教学资源的方面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布置任务,家长对他们加以指导和帮助了。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新课程注入了活力,为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保障。

以上是我在实践中我的一些感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地探索、实践。

真诚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和我共同交流,对我的看法加以批评和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