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内部特供卷 理综二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09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7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内部特供卷 理综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届高三内部特供卷 理综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届高三内部特供卷 理综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届高三内部特供卷 理综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届高三内部特供卷 理综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内部特供卷 理综二解析.docx

《届高三内部特供卷 理综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内部特供卷 理综二解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内部特供卷 理综二解析.docx

届高三内部特供卷理综二解析

2019-2020学年3月份特供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Al27S32Cl35.5Fe56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巨噬细胞对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

C.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答案】B

解: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脂质有关,A错误;巨噬细胞吞噬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B正确;破伤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C错误;洋葱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D错误,故选B。

2.研究发现,当血糖浓度高于某一水平时,肝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蛋白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而当血糖浓度低于某一水平时,该载体蛋白又能将葡萄糖从肝细胞内转运至肝细胞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与细胞内外葡萄糖的相对浓度有关

B.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进入肝细胞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C.胰岛A细胞合成的激素可以促进肝细胞中葡萄糖进入血液

D.骨骼肌细胞膜上存在相同的载体蛋白,也能将葡萄糖转运进出骨骼肌细胞

【答案】D

解:

依据分析,可知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与细胞内外葡萄糖的相对浓度有关,A正确;肝细胞表面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进入肝细胞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B正确;胰岛A细胞合成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细胞中葡萄糖进入血液,C正确;骨骼肌细胞膜上存在相同的载体蛋白,若没有感受血糖浓度变化的机制,也不能将葡萄糖转运进出骨骼肌细胞,D不正确。

3.三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构筑了二维核糖体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

当今医学上很多抗生素类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病菌的核糖体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根据以上材料,推测下列有关核糖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抗生素抑制了病菌核糖体的功能,病菌无法存活

B.抗生素可能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抑制了翻译过程

C.治疗病菌感染所用的抗生素应该对人体的核糖体功能无抑制作用

D.可用抗生素抑制核糖体功能达到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目的

【答案】D

解:

很多抗生素类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病菌的核糖体来达到治疗目的,说明抗生素抑制了病菌核糖体的功能,病菌无法存活,A正确;抑制核糖体的活动应是对翻译过程起作用,B正确;抗生素类药物是通过抑制病菌的核糖体来达到治疗目的,治疗过程应不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C正确;甲型H1N1流感病毒无核糖体这个结构,无法通过抑制核糖体功能治疗甲型H1N1流感,D错误。

4.经研究发现,脑外伤后给人体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改善垂体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得到恢复,并且还能促进突触的形成,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有辅助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垂体受损可能会导致人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增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使其恢复机能

C.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产生的生理效应不同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可能会被灭活

【答案】B

解:

若垂体受损后引起了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则会导致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使人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A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B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可能会被灭活,D正确。

5.东北“神兽”傻狍子,是中国东北林区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

狍子经济价值较高,是猎人们最爱猎捕的野生动物之一,滥捕导致野生狍子数量急剧减少。

我国于2000年8月1日发布:

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

对东北某林区一狍子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其中δ=前一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增长,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B.t1时种群内狍子的个数量体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

C.t2时种群内狍子数量达到K值,此后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D.t3时种群内狍子个体数量少于t2,个体的生存压力较t2时刻小

【答案】B

解:

根据图示可知,该种群数量表现为先增后减,不属于“S”型增长,A错误;t1时种群中个体数量还在增加,过了这个点,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在下降,故此时种群内狍子的个数量体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B正确;t2时种群内狍子数量一直在下降,数量并没有达到K值,此后狍子数量一直在下降,C错误;t1时种群内狍子的个体数量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也就是t1之后狍子数量随时间一直在减少,因此t3时种群数量少于t2,但生存压力并不只来自于种群数量本身,还与环境有关,由题中信息可知,个体生存压力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猎捕等,因此t3时个体生存压力大于t2时,D错误。

6.在一个自然种群的小鼠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

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2种正常配子

B.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4种

C.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种

D.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1/3

【答案】C

解: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YY或DD都导致胚胎致死),因此亲本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它能产生YD、Yd、yD、yd四种正常配子,A错误;已知YY或DD都导致胚胎致死,所以YyDd相互交配产生的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有YYDD、YYDd、YyDD、YYdd、yyDD共5种,B错误;因为YY或DD都导致胚胎致死,所以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YyDd一种,C正确;F1中的灰色短尾的基因型为yyDd(yyDD胚胎致死),它们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有yyDD、yyDd、yydd,比例为1∶2∶1,其中yyDD胚胎致死,所以只有yyDd、yydd两种,其中yyDd(灰色短尾鼠)占2/3,D错误。

7.《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

“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

”文中涉及的操作是

A.萃取B.结晶C.蒸馏D.过滤

【答案】B

解:

“灶燃薪”是加热,“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是蒸发结晶,B正确,故答案为:

B。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铵:

Ba2++OH−+NH

+SO

=BaSO4↓+NH3·H2O

B.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

Cu2++2Cl−+2H2O

Cu(OH)2↓+H2↑+Cl2↑

C.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C6H5O−+CO2+H2O→C6H5OH+HCO

【答案】D

解:

A.该反应不符合正确配比,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NH

+SO

=BaSO4↓+2NH3·H2O,故A错误;B.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CuCl2溶液时,阴极上Cu2+放电能力大于H+,阳极上氯离子放电,所以电解氯化铜本身,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Cl−

Cu+Cl2↑,故B错误;C.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Ca2++3ClO−+H2O=CaSO4↓+

2HClO+Cl−,故C错误;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6H5O−+CO2+H2O→C6H5OH+HCO

,故D正确;答案选D。

9.下列关于有机物1-氧杂-2,4-环戊二烯(

)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

互为同系物

B.二氯代物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

D.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5molO2

【答案】C

解:

A.

属于酚,而

不含有苯环和酚羟基,具有二烯烃的性质,两者不可能是同系物,A错误;B.

共有2种等效氢,一氯代物是二种,二氯代物是4种,B错误;C.

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碳碳双键最多可提供6个原子共平面,则

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C正确;D.

的分子式为C4H4O,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4+1-0.5)=4.5mol,D错误;故答案为:

C。

10.NH4NO3溶液受热可发生分解反应:

NH4NO3

N2↑+HNO3+H2O(未配平)。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解时每生成2.24L(标准状况)N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B.2.8gN2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3NA

C.56gFe与足量热浓硝酸反应生成NO2分子的数目为3NA

D.0.1mol·L−1NH4NO3溶液中,NH

的数目小于0.1NA

【答案】B

解:

NH4NO3溶液受热可发生分解反应:

5NH4NO3

4N2↑+2HNO3+9H2O。

A.该反应属于归中反应,NH

中-3价的氮元素升高为0价,被氧化,NO

中+5价的氮元素降低为0价,被还原,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每生成4molN2,转移15mol电子,所以,当生成0.1mol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1mol=0.375mol,转移的电子数为0.375NA,A错误;B.N2的结构式为N≡N,1个N2分子含有3对共用电子,2.8gN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3NA,B正确;C.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铁氧化为+3价,本身被还原为NO2,56gFe的物质的量为1mol,可失去3mol电子,所以,反应生成3molNO2,但有一部分NO2转化为N2O4,最终生成的NO2分子数少于3NA,C错误;D.已知硝酸铵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但未告知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含有硝酸铵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含有NH

的数目,D错误;故答案为:

B。

11.X、Y、Z、Q、R均为短周期元素,且Y、Z、Q、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X与Y同主族,X与Q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Q

R

Y

Z

A.原子半径:

r(Z)>r(Y)>(R)>r(Q)

B.气态化合物的稳定性:

QX4>RX3

C.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

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X2QO3>XRO3

【答案】C

解:

X、Y、Z、Q、R均为短周期元素,X与Q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则X为H,Q为C,X与Y同主族,则Y为Na,结合Y、Z和R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Z为Mg,R为N,据此分析作答。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H,Q为C,Y为Na,Z为Mg,R为N。

A.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

r(Y)>r(Z)>r(Q)>r(R),A项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气态化合物越稳定,则NH3的稳定性大于CH4,即RX3>QX4,B项错误;C.X与Y形成NaH,含离子键,C项正确;D.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大,则硝酸的酸性大于碳酸,即:

XRO3>X2QO3,D项错误;答案选C。

12.氟离子电池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电池,其能量密度是目前锂电池的十倍以上且不会因为过热而造成安全风险。

如图是氟离子电池工作示意图,其中充电时F−从乙电极流向甲电极,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i-3e−+3F−=BiF3

B.放电时,乙电极电势比甲电极高

C.充电时,导线上每通过1mole−,甲电极质量增加19g

D.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乙电极相连

【答案】C

解:

充电时F−从乙电极流向甲电极,说明乙为阴极,甲为阳极。

A.放电时,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iF3+3e−=Bi+3F−,故A错误;B.放电时,乙电极电势比甲电极低,故B错误;C.充电时,甲电极发生Bi-3e−+3F−=BiF3,导线上每通过1mole−,则有1molF−变为BiF3,其质量增加19g,故C正确;D.充电时,外加电源的负极与乙电极相连,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反应:

C(s)+2H2O(g)=CO2(g)+2H2(g)ΔH>0,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

容积/L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平衡常数

C(s)

H2O(g)

H2(g)

2

T1

2.0

4.0

3.2

K1

1

T2

1.0

2.0

1.2

K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1=12.8

B.T1<T2

C.T1℃时向甲容器中再充入0.1molH2O(g),则平衡正向移动,CO2(g)的体积分数增大

D.若T2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2和2.0molH2,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大于40%

【答案】A

解:

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H2O)=0.4mol·L−1,c(CO2)=0.8mol·L−1,c(H2)=1.6mol·L−1,K1=

=12.8,A正确;B.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H2O)=0.8mol·L−1,c(CO2)=0.6mol·L−1,c(H2)=1.2mol·L−1,K2=

=1.35,K1>K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K减小说明反应逆向进行,则温度降低,即T1>T2,B错误;C.向容器中再充入0.1molH2O(g),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CO2的体积分数减小,C错误;D.与乙容器中的量比较,1.0molCO2和2.0molH2相当于1.0molC和2.0molH2O,若体积不变,则平衡时是完全等效的,即CO2为0.6mol,CO2的转化率为40%,但由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反应向生成CO2的方向移动,则CO2的转化率小于40%,D错误;故答案为:

A。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与下列图片相关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汤姆生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乙图,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图,大量处于n=4能级的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丙图,“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爱因斯坦为此提出了相对论学说,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

D.丁图,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能使核裂变反应连续得进行,称为链式反应,其中一种核裂变反应方程为

U→

Ba+

Kr+2

n

【答案】B

解:

甲图为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乙图中,大量处于n=4能级的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的光子种类为

,即共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正确;丙图的“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爱因斯坦为此提出了光子说,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故C错误;重核裂变称为链式反应是因为生成的多个中子继续作为反应物又轰击铀核,反应方程为

U+

n→

Ba+

Kr+3

n,故D错误。

15.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号称“胖五”,其起飞重量约870吨,直径5m,全长57m,起飞推力超1000吨,运载能力近25吨;未来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和载人空间站都要靠“胖五”来发射升空。

这次发射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胖五”选在纬度较低的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是为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B.“胖五”在加速起飞时推力大于重力,减速返回地面时推力将小于重力

C.实践二十号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D.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应大于7.9km/s,小于11.2km/s

【答案】A

解:

地球上纬度较低的位置,自转的线速度较大,可以利用起来作为发射卫星的初速度,故A正确;“胖五”在加速起飞时推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减速返回地面时加速度向上,推力还是大于重力,故B错误;根据v=

可知,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而7.9km/s是近地卫星的线速度,故作为地球同步卫星的实践二十号卫星,其运行速度小于7.9km/s,故C错误;大于7.9km/s小于11.2km/s的速度只能保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内运动,而要到火星需要在太阳系的引力范围,则发射速度要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即大于11.2km/s,小于16.7km/s,故D错误。

16.如图,小球甲从A点水平抛出,将小球乙从B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夹角为60°,已知A、C高度差为h,两小球质量均为m,不计空气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

A.两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均为

B.A、B两点高度差为4h

C.甲小球在C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D.乙小球在C点时的动量大小为

【答案】D

解:

由h=

gt2,可得甲运动的时间t1=

,所以甲与乙相遇时,甲的竖直速度vy=gt1=

,则甲过C点的速度

,两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等,都为

,故A错误;乙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gt2,所以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小球乙下降的高度h′=

gt22=4h,则A、B两点间的高度差H=h′-h=3h,故B错误;甲小球在C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G=mgvy=

,故C错误;乙球在C点时的动量大小为P=mv=

,故D正确。

17.如图,甲、乙为高和直径相等的圆筒状容器,在甲容器中顶面和底面间加上电压U,沿圆筒轴线方向形成一个匀强电场,在乙容器圆筒轴线处放一直导线,在导线与筒壁间所加的电压也等于U,形成沿半径方向的辐向电场,大量电量和质量均相同的带电微粒,在两个区域内由静止释放后运动方向如图所示。

不计微粒重力,不考虑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则在两种容器中

A.甲容器中电场方向沿轴线竖直向下,乙容器中电场方向由轴线向外

B.微粒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微粒的电势能都减小

D.甲容器中电场对单个微粒做功的最大值是乙容器的2倍

【答案】C

解:

因两个容器中释放的粒子没有告诉电性,故无法判断电场力与场强的关系,则两个容器中的电场方向无法判断,故A错误;甲容器中形成的是匀强电场,粒子受恒力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容器中形成的是均匀辐向电场,不同的半径处场强大小不等,粒子受变力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两容器中的粒子均只受电场力从静止开始运动,电场力做正功,故电势能都减小,故C正确;根据功能关系可知电场对单个微粒做功的最大值为qU,则两个容器中的最大值相同,故D错误。

18.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图中电表均为理想的交流电表,定值电阻R=10Ω,其余电阻均不计。

从某时刻开始在c、d两端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1.1V

B.当单刀双掷开关与b连接时,在t=0.01s时刻,电流表示数为4.4A

C.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时,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变为25Hz

D.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时,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小

【答案】B

解:

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时,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输入电压U1=

=220V,故根据变压比公式

,可得输出电压为22V,故A错误;当单刀双掷开关与b连接时,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1,输入电压U1=220V,故根据变压比公式

,输出电压为44V,根据欧姆定律,电流表的示数即为输出电流的有效值I2=4.4A,故B正确;由图象可知,电压的最大值为311V,交流电的周期为2×10-2s,所以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时,变压器不会改变电流的频率,所以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0Hz;故C错误;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时,根据变压比公式,输出电压增加,故输出电流增加,故输入电流也增加,则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大,故D错误。

19.如图所示,铁板AB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为θ,一块磁铁吸附在铁板下方。

现缓慢抬起铁板B端使θ角(始终小于90°)增大的过程中,磁铁始终相对铁板静止,磁铁对铁板的吸力大小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板对磁铁的作用力保持不变

B.铁板对磁铁的弹力逐渐增大

C.铁板对磁铁的摩擦力做负功

D.铁板对磁铁的弹力冲量等于零

【答案】AB

解:

对铁块受力分析,受重力G、磁力F、支持力N和摩擦力f,如图,由于始终平衡故合力为零,磁铁对铁板的作用力为多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下,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对铁板对磁铁的作用力保持不变,故A正确;根据平衡条件,有:

mgsinθ-f=0,F-mgcosθ-N=0,解得f=mgsinθ,N=F-mgcosθ,由于θ不断变大,故f不断变大,N不断变大,故B正确;摩擦力与铁板的运动方向垂直,则不做功,则C错误;铁板对磁铁有不等于零的弹力和时间,则冲量等于∑Ft≠0,则D错误。

20.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并处于自然状态,小物块的质量为m,从A点向左沿水平地面运动,压缩弹簧后被弹回,运动到A点恰好静止,物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

在上述过程中

A.弹簧的最大弹力大于μmg

B.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s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μmgs

D.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为

【答案】AD

解:

物体向右运动时,当弹簧的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时,即F=μmg时,速度最大,物体继续向右运动,弹簧继续伸长直到自然状态,所以弹簧的最大弹力大于μmg,故A正确;整个过程中,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恒定,摩擦力一直做负功,则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μmgs,故B错误;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μmgs,故C错误;设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为v0.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得-2μmgs=0-

mv02,可得v0=

,故D正确。

21.如图所示,正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