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024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章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章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章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章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测试.docx

《第四章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测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测试.docx

第四章测试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单元质量评估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A.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

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

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D.深圳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2.农业科技人员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在1公顷范围内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又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鼠有12只。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B.这种调查的方法称为样方法

C.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3.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D.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可用曲线Y表示

4.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到b点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为了可持续发展,最好将池塘中的鱼捕捞到b点

C.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种群的年龄组成

5.(2012·武汉高二检测)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6.(2012·徐州高二检测)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的同时,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

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25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7.(2012·宁波高二检测)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8.(2012·济南高二检测)如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肯定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群落崩溃

D.图④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

9.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多

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10.(2012·南京高二检测)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第五天后大草履虫种群数量维持稳定,K值是375只,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设置重复实验,减小误差

B.该实验中大草履虫种群呈“S”型增长

C.培养液种类或体积的改变可导致K值发生改变

D.如在培养过程中加入3只双小核草履虫,K值保持不变

11.(2012·哈尔滨高二检测)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蝗虫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

12.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

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敌害与鳄鱼之间可能属于捕食关系

B.鳄鱼与小虫之间可能属于寄生关系

C.鳄鱼与小鸟之间可能属于种间互助关系

D.小鸟与小虫属于竞争关系

13.下列有关草原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上的牧草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B.在群落水平结构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

C.过度放牧、退耕还草等人为活动不会影响草原群落的自然演替

D.草原群落上的动物在水平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

14.(2012·徐州高二检测)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注:

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15.双小核草履虫在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占优势。

为验证“双小核草履虫没有分泌抑制大草履虫的物质”,以下实验组合合理的是(所用培养液细菌密度相同)()

①用生理盐水混合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

②将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混合放在含有细菌的培养液中培养

③用培养过双小核草履虫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

④将双小核草履虫磨碎,加入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

⑤用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⑤

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松线小卷蛾种群的周期性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松线小卷蛾与该病毒之间的关系是寄生

B.a曲线表示松线小卷蛾种群大小,b表示病毒感染率

C.宿主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增加,使宿主大量死亡,又导致病毒减少,感染率降低

D.在家禽养殖中,应增大种群密度,以降低病毒感染率

17.(2012·威海高二检测)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型增长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D.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

18.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荒漠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19.(2012·德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

C.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一座山中从山脚到山顶物种的差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0.(2012·福建高考改编)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6月份时最大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21.(2012·合肥高二检测)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2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23.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中bc段时间内可出现(多选)()

A.种群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

B.种群数量减少,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种群数量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

D.种群数量趋于环境容纳量

24.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须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一起培养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竞争的关系

B.硅酸盐浓度高时星杆藻生存能力强

C.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强于星杆藻

D.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

25.如图表示甲、乙两种草履虫在单独培养时和共同培养时个体数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多选)()

A.单独培养时,在m点以后,甲种群的增长速率越来越小

B.单独培养的草履虫存在着种内斗争,对种群的生存是不利的

C.两种草履虫生活在一起,形成捕食关系

D.两种草履虫生活在一起,形成竞争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

a、b为种群数量变化图,c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d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如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

(2)t2时期后,种群数量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和_______相等,对应于d图中的_______点。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

27.(10分)(2012·盐城高二检测)某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

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四种不同树种在不同树龄的株数分布

(1)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树种是___________。

若此山区不受人为干扰,若干年后,上述四种植物中,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是___________。

(3)请绘制该群落中松树种群不同树龄的株数分布柱形图。

28.(12分)(2012·龙岩高二检测)棉蚜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

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图: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_法。

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型,在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虫,会导致棉蚜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_。

(增大、不变、减小)

29.(16分)图一是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是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

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一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二。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

②图二显示:

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____结构。

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分别对群落的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结构进行调查。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所以某池塘中150种生物已经超出了种群的范畴;而选项A、B、D分别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性别比例和迁入率。

2.【解析】选B。

羊与牛同以草为食,所以两者为竞争关系,同时老鼠会破坏草原的环境容纳量;题干中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由计算公式中的个体总数

N/初次捕获标志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志个数m,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大约为306只/公顷;若草原发生大火会导致老鼠个体的死亡或迁出,影响种群密度的调查。

3.【解析】选B。

影响K值的因素有环境因素中的空间和资源;BC段种群增长速率是不断下降的,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图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在实际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可以用Y曲线表示。

4.【解析】选A。

a到b点种群增长速率增大,c点是种群数量达到了K值,而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为了维持可持续发展,可以将鱼捕捞到b点,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d段种群数量波动的直接决定因素就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为年龄组成。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0~a年,λ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A错误;a~b年及b年之后的一段时间,λ值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正确,C错误;c~d年,λ值大于1且保持恒定,种群数量呈指数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D错误。

6.【解析】选C。

在S3点时达到了K/2值,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即(K-N)/K值为0.50,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渔业捕捞后需将剩余量控制在S3点,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7.【解析】选C。

在1~7年的调查研究中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零,所以年龄结构为增长型;“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所以该种群数量不是“J”型增长;种群密度增加会加剧种内斗争,制约着种群自身的增长;在第3~4年种群的增长率较大,种群的数量在第7年左右达到最大,此时的种内斗争是最为激烈的。

8.【解析】选A。

图①a点时位于正常的K值,a点后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又再次下降,说明a点的措施降低了环境容纳量,可能为过度放牧;图②中是增大环境容纳量,可能是温度、pH等条件适宜了,也可能是增加了营养物质;图③中c点后种群数量几乎为零,但是其他的种群如何变化不能确定,可能是该物种的消失,而不一定导致整个群落崩溃;图④中捕捞后种群的数量变为K/2值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捕捞方式。

9.【解析】选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的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群落中的物种数目是用物种丰富度来表示的;森林中各种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而动物的分层是由食物和空间决定的。

10.【解析】选D。

该实验需要设置重复实验,可以减小误差;该实验中大草履虫种群呈“S”型增长,培养液种类或体积改变就改变了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如在培养过程中加入3只双小核草履虫,会改变环境的最大容纳量。

11.【解析】选A。

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而不能判断其数量,同时蝗虫不属于土壤中的小动物;随机取样是样方法调查个体数量的基本原则,主要用于双子叶植物的调查;调查蚜虫的种群数量使用的是样方法;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进行抽样检测来表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2.【解析】选D。

敌害与鳄鱼可能是捕食关系,小鸟捕食的小虫是寄生在鳄鱼体内的生物;小鸟为鳄鱼清除小虫,同时鳄鱼为小鸟提供食物,同时小鸟还可以为鳄鱼预警,所以两者为种间互助关系。

13.【解析】选B。

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上也有分层现象;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草原群落的动物分布是以植物分布为基础的,但并不是均匀分布,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也是群落水平结构研究的问题。

14.【解析】选B。

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所使用的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通过表格中各地的类群数可以看出各地的物种数量差距不大;通过表格中个体数可以看出农用地人类活动会影响到土壤中物种的数量及分布;图中数据不能表示种群的增长趋势。

15.【解析】选C。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双小核草履虫没有产生抑制大草履虫的物质,所以实验组是用培养过双小核草履虫含有细菌的培养液来培养大草履虫,对照组是用含有细菌的培养液来直接培养大草履虫,其中细菌是草履虫生存所需的食物。

16.【解析】选D。

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寄主数量会决定寄生虫的数量,所以寄主数量先增加并达到最高峰,寄生虫数量后增加并达到最高值,所以a为寄主数量变化曲线,b为寄生虫数量变化曲线;通过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寄主数量的增加病毒的感染率会上升,所以在家禽养殖中应该适当降低种群密度,以降低病毒感染率。

17.【解析】选A。

t1~t3时间内,甲种群呈“S”型增长,而乙种群呈现的是增长速率抑制再增加的增长过程;t3~t5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而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由于增长率大于零,所以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由于甲的数量减少说明了甲的竞争力较弱。

18.【解析】选D。

表中数据是在整个草原中合理的取样所获得的数据;通过表格中无法判断草原中的种群密度一定大于荒漠草原;通过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荒漠草原的平均产量要小于典型草原的产量;由表中的植物总种数乘以旱生植物的种类所占的比例可知,荒漠草原中旱生植物种类最多。

19.【解析】选C。

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人类活动不仅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而且也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一座山中从山脚到山顶物种的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0.【解析】选C。

由图可知,纯茶园的物种数少,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差,易暴发虫害;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的丰富度;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因此人类的活动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21.【解析】选C。

A项,取酵母菌培养液上层的液体前未振荡试管,测定的酵母菌数量比实际要少;B项,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小动物进入收集器的数量较少;D项,样方法统计植物数量时未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也会导致实验数值比实际值低,符合题意的是C项。

22.【解析】选A。

冰川泥地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由于灌木高于草本植物,所以能获得较多的阳光;群落演替包括群落中物种的不断变化。

23.【解析】选A、D。

种群数量的增加会加大对食物和空间等的争夺,进而加剧种内斗争;bc段种群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速率在降低;当种群密度增加到c点时就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24.【解析】选A、B、C、D。

两种藻类之间是竞争关系,争夺生存的空间和营养物质;硅酸盐浓度高时星杆藻生存能力强,而当硅酸盐浓度降低时星杆藻的数量迅速下降;针杆藻能够利用较低浓度的硅酸盐,保持种群数量的稳定;通过抽样检测类似于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方法来调查估算硅藻的数量。

25.【解析】选B、C。

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都呈“S”型增长,种群数量达到K/2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会降低,m点的数量已经大于K/2;单独培养时草履虫由于存在种内斗争,所以会呈“S”型增长,种内斗争会淘汰种内弱小的个体,对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两种草履虫共同培养时呈现的应是竞争关系,因为乙种草履虫灭绝了,这在捕食关系上一般是不存在的。

26.【解析】

(1)图c为“S”型增长模型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所以a、b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b;

(2)t2时期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稳定,此时对应于d图中的D点;(3)在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此时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4)捕鱼时,种群的剩余数量应该维持在K/2左右,此时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答案:

(1)b

(2)不再增加出生率死亡率D

(3)增长(4)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27.【解析】

(1)在发生了火灾的地方,由于土壤甚至种子都是完好的,所以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若以大树(5年以上)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为指标,则赤杨5年以上的数量最多。

由于栎树幼年数量最多,而其他的树种中年龄较小的个体较少甚至没有,所以若干年后栎树会成为优势种。

(3)以树龄为横坐标,以数量为纵坐标,然后用柱形图进行表示。

答案:

(1)次生演替

(2)赤杨栎树

(3)

28.【解析】

(1)棉蚜虫以吸食棉花的汁液为生,所以属于寄生于棉花体表的生物。

(2)由于棉蚜虫的活动范围较小,所以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由于棉蚜虫生存的环境是有限的,所以种群呈“S”型增长,通过表格中数据判断环境的容纳量为2300左右,所以当种群数量为K/2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大约在1150左右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3)当长期使用农药后会提高抗药性的基因频率。

答案:

(1)寄生

(2)样方“S”6-30(3)增大

29.【解析】

(1)通过曲线的横、纵坐标就能够看出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及课题研究的名称。

图中所用方法叫做样方法。

由图二可以看出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目增加;当到达S0时,样方面积增加而物种数目不再变化。

求物种数目时要取平均值。

(2)群落中植物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光照,而森林群落中的垂直结构分层较多且较为合理,所以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研究群落的结构主要是从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来了解群落的复杂程度。

答案:

(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关系的研究

样方法

②物种数迅速增多,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③(n1+n2+n3)/3S0

(2)光照垂直垂直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