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子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5843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子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先秦子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先秦子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先秦子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先秦子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秦子学》教学大纲.docx

《《先秦子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子学》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秦子学》教学大纲.docx

《先秦子学》教学大纲

《先秦子学》

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康庆副教授

课程名称

先秦子学

课程编号

B

英文名称

zixueinpre-Chin

课程类型

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

32

授课学时

30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2

预修课程

适用对象

全校本科生

课程负责人

康庆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风趋下,形成了以儒、墨、道、法、名、阴阳家为主要学术团体和派别的诸子百家,由此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格局和规范。

本课程首先通过商、周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介绍了诸子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儒家主要介绍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德性思想。

墨家介绍墨子功利主义和后期墨家的逻辑思想。

道家介绍老子、庄子的道论和人生境界说。

法家主要介绍韩非子的君主集权思想。

名家是惠施的合同异和公孙龙的离坚白思想。

阴阳家讲解驺衍五德终始说。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本校各年级各专业大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

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先秦子学的渊源、发展和历史影响,使他们能够对本民族文化、民族性格作鞭辟入里的理解,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以此为契机,孕育和发展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及课时分配

课时合计

讲课

实验

实践

30

1

绪论古代中国思想

2

2-5

第一章

儒家学说

8

6-8

第二章 道家学说

6

9-11…

第三章 墨家学说

6

12-14

第四章

法家学说

4

15

第五章

名家学说

2

●教学内容

导 论古代中国思想(2学时)

第一节商、周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

本章教学目的探讨古文化传统的形成,

本章主要内容阐明先秦子学兴起之前的古代文化环境。

古文化传统影响先秦子学形成,主要是殷周民族相争所引生的南北文化传统。

本章重点、难点早期思想观念和先秦子学的关系

本章参考文献《尚书》《史记》《诗经》

本章思考题南北文化传统的特点

1古中国民族的融合

“华夏”、“东夷”、“苗蛮”三集团以宗教和战争的方式实现民族融合

2殷周民族形成、发展与相互关系

殷周民族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形成,关系甚大。

3南北文化传统的特点

楚人代表的南方文化表现玄幻之趣,浪漫主义色彩严重。

周人代表的北方文化强调人的自觉努力,决定天命,衍生出改造自然及社会的种种要求和努力。

第二节早期思想观念与先秦子学

早期思想观念是构成先秦子学形成的思想资源和基础。

它包括原始信仰和原始观念两部分

1原始信仰与先秦子学

某些原始信仰与先秦诸子思想形成有关,主要为人格天观念、鬼神观念、“命”观念。

2原始观念与先秦子学

某些原始观念与先秦诸子思想形成也具有重大关系,主要为“形上天”观念、民本观念。

第一章儒家学说(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儒家思想的渊源、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早期思想观念和先秦子学的关系,孔、孟、荀学的基本内容

本章重点、难点“仁”的观念、“性善论”和荀子思想的歧出

本章参考文献《史记》、《诗经》、《论语》、《孟子》、《荀子》

本章思考题“仁、义、礼”三观念的基本关系?

孟子在什么层面继承孔子思想?

第一节儒学的渊源

在晚周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士”中分化出一部分“儒”来,邹鲁地区的“士”以传习六艺形成了一个“以六艺为法”的“儒家”。

第二节孔子

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学说

(一)“仁、义、礼”三观念。

“礼”观念是孔子学说的始点。

礼有二义。

一指礼仪或礼俗,一指礼制。

孔子摄礼归义,以义为礼的基础,摄礼归仁,“仁”是“正当性”评断之所出。

“仁”观念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基本内涵是爱人,祛除私欲,视人如己的境界。

(二)"正名”的政治思想

孔子通过“正名”来厘定政治秩序的基础。

(三)孔子学说遗留的问题

孔子学说遗留的问题主要有二。

一是必须要证明人有自觉价值意识和价值追求?

二是“正名”并未解决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

第三节孟子

1孟子的生平

2孟子的学说

(一)性善论

性善论回答了孔子学说遗留的第一个问题,建立起儒家道德主体的完备理论。

(二)民本说

民本说阐明了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回答了孔子学说遗留的第二个问题。

(三)“仁政”说

“民本说”扩大为政治哲学的观念,遂有“仁政”说

(四)社会分工理论

“劳心、劳力”之说,延伸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地位的议题。

(五)人格论

第四节荀子与儒学的岐出

1荀学产生的背景

2荀子的学说

(一)“化性起伪”的人性论

权威主义的文化和心理学基础。

(二)“礼论”

权威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明分使群”的社会历史观

确定上下职分和等级差别的社会理论,维护权威主义。

第二章 道家学说(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道家思想的渊源、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道家思想的渊源,老子、庄子思想的基本内容

本章重点、难点“道”的观念、庄子是人生境界论

本章参考文献《史记》、《道德经》、《庄子》

本章思考题“道”论的基本内容?

庄子在什么层面继承老子思想?

 

第一节、道家思想的源流

学术界一般认为道家思想和杨朱思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第二节、老子与《道德经》中的思想

1老子其人

2老子的学说

(一)“道”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核心,具体内容是“反者道之动”的“相反相成”的原理。

(二)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是指万物不可执,心不溺于外在事物的精神境界。

“无不为”是指主体在“无为”境界中绝对自由而自为主宰,进而能够支配和控制现实。

第三节、庄子与庄学

1庄子其人与其书

2庄子的学术思想

庄子为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先秦道家学说中最成熟者。

他丰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思想而成立一有体系的道家学说,主要表现在对老子道的论述的进一步体系化,以及对老子人生境界学说的进一步的论证。

(一)道论

“道”是宇宙的本质和最终依据,它真实客观确又无作为、无形象,它自身保持自身的同一性,超越时空。

(二)人生境界论

庄子详细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了老子“无为”的人生境界理论,表现为情意追求的境界。

所谓情意追求的境界,是主体与道融合为一,站在道的层面,立绝对观赏的态度与万物相处,为一纯粹的生命境趣。

 

第三章 墨家学说(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墨家思想的渊源、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墨家思想的渊源,墨子、墨子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本章重点、难点墨子“兼爱“的观念、后期墨家的认识论思想

本章参考文献《史记》、《墨子》、《庄子》

本章思考题“道”论的基本内容?

庄子在什么层面继承老子思想?

第一节墨学渊源

墨学起源于鲁,儒墨同源。

第二节墨子思想

1兼爱

墨子思想的主题一是从功利主义出发,如何“兴天下之利”,改善、提高百姓生活?

二是持权威主义观点,以“尚同”理论建立社会秩序。

两个主题集中体现在兼爱学说中。

所谓兼爱,指普遍相爱,属于道德范畴。

但是,墨子的兼爱是为平乱求治,出于实用目的。

2非攻、非儒、非乐

第三节后期墨家

后期墨家是指墨翟死后由他的学生和几传弟子所组成的学派,今存《墨子》书中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属于他们在战国中、后期所形成的作品,总称之为《墨辩》。

1知识论的探讨

中国传统思想、哲学缺乏知识论,《墨辩》中对此有初步探讨。

2逻辑理论

(一)研究“辞”即命题,对故、理、类三个逻辑范畴进行界定。

(二)关于(名)概念

(三)关于(辞)判断

(四)关于(说)推理

3墨学的历史命运

春秋战国墨为显学,至秦汉急速衰败,后于历史上消失。

推其原因,从诸子的评价中可发现端倪。

第四章 法家学说(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法家思想的渊源、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法家思想的渊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基本内容

本章重点、难点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哲学基础、韩非子的功利主义思想

本章参考文献《史记》、《韩非子》

本章思考题商鞅“法”的基本内容?

韩非子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第一节、法家学术之渊源

1慎到“势”

2申不害“术”

3商鞅“法”

第二节、韩非子的学术思想

1韩非子的生平

2韩非子的思想

韩非子自居于反儒墨之立场,从功利主义出发,整个学说以致国家富强为目的。

他继承和发展了商鞅关于法制的思想,以“治乱”为价值标准,反对儒家“尊贤”之说,否定一切德性,主张君主集权思想。

继承和发展了慎到关于势的思想和申不害“术”的思想,为维护君主集权之两翼.

3韩非子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第五章 名家学说(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名家思想的渊源、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名家思想的渊源,惠施十事和公孙龙白马论

本章重点、难点公孙龙白马论与坚白论

本章参考文献《史记》、《庄子》《中国哲学史》

本章思考题惠施“合同异”观点内容?

名学的历史命运?

第一节、名家的立场及特性

“名家”名称,起自西汉,先秦时,称为“辩者”。

基本旨趣在于形而上学和逻辑方面.

第二节、名家的理论

1惠施十事

惠施的思想保存在《庄子-天下篇》中,有所谓“历物之意”的十个命题,主要阐述“合同异”观点。

2公孙龙白马论与坚白论

3名学的历史命运

第六章阴阳家学说(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阴阳家思想的渊源、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五德终始”的历史观

本章重点、难点阴阳思想和五行观念

本章参考文献《史记》、《尚书》《中国哲学史》《春秋》

本章思考题阴阳家学说的历史命运?

第一节、阴阳家源流

早期天文历象等自然科学知识,前期阴阳和五行思想。

第二节驺衍五德终始说

1“五德终始”的历史观

“五德各以所胜为行”的历史循环论

2“以小推大,以今推古”的方法论

试图将宇宙各部分视为一个整体,给以总的说明。

3阴阳家学说的的历史影响

●选用教材: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目

1.《诸子概论》,陈柱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

2.《新编中国哲学史》,劳思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国学术流变---论著辑要》,冯天瑜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陈来三联书店2002年版。

5.《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徐复观上海三联书店2001出版。

●思考题

1.孔子仁礼义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孔门学派及其遗留问题如何?

3.孟子心性论内容及其意义?

4.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5.如何理解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

5.阐述《道德经》思想的理论脉络与基本观念。

6.思考庄子逍遥游与齐物论的致思趋势以及和中国传统重主体性之间的关联?

7.阐述墨子的尚同思想与兼爱思想?

8.墨子的文化观是什么?

9.如何理解韩非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历史文化的影响?

10.简析惠施的合同异与公孙龙的离坚白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11.名学与传统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如何?

12.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思考阴阳五行学说与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考试方式:

开卷考试至期中时,关乎本课程基本内容而厘定二至三道小论文题目,由学生选其一,检阅资料作答。

大纲制定人(课程组负责人)康庆

大纲审定人

教研室主任:

荣枢教学系、中心主任:

荣枢

教学院长(主任)李世黎

制定日期2018年10月12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