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541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1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专项施工方案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施工方案

常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六年八月

一、工程概况0

第一节地基与基础工程5

一、施工缝漏水5

二、穿墙管漏水5

三、后浇带漏水6

第二节主体结构工程6

一、柱模板缺陷6

二、楼梯模板缺陷7

三、梁模板缺陷7

四、钢筋错位8

五、机械连接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8

六、混凝土坍落度差10

七、混凝土离析10

八、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11

九、混凝土表面缺陷11

十、混凝土表面裂缝12

十一、混凝土楼板厚度不一致12

十二、混凝土强度不足13

十三、砖缝砂浆不饱满13

十四、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14

十五、填充墙砌筑不当14

十六、砌体墙体裂缝15

第三节地面工程16

一、水泥地面起砂16

二、水泥面地面、踢脚板空鼓17

三、水泥地面不规则裂缝18

四、楼梯踏步高度、宽度不一19

五、散水坡下沉、断裂19

六、板块地面空鼓、脱壳20

七、板块地面接缝不平,缝口宽度不均21

八、带地漏地面倒泛水22

九、楼地面穿楼板管根部渗漏22

十、地面渗漏22

第四节门窗工程23

一、木门窗框变形,木门窗扇翘曲23

二、铝合金门窗门窗框弯曲,门窗扇翘曲24

三、铝合金门窗框松动,四周边嵌填材料不正确24

四、铝合金门窗开启不灵活25

五、铝合金门窗渗水,密封质量不好25

第五节装饰工程26

一、抹灰层空鼓26

二、抹灰层裂缝26

三、抹灰层不平整27

四、分格缝不规范28

五、阴阳角不方正28

六、滴水线不标准29

七、吊顶整体紧缝质量缺陷29

八、油漆膜皱纹与流坠31

九、油漆面不光滑,色泽不一致32

十、油漆涂层裂缝、脱皮32

十一、涂料涂层不均匀,刷纹明显32

十二、涂料饰面空鼓、裂缝、片状脱落33

十三、装饰线与分色线不平直、不清晰,涂料污染34

第六节屋面防水工程34

一、基层空鼓、裂缝34

二、基层酥松、起砂、脱壳35

三、基层平整度差35

四、细部构造不当35

五、卷材防水工程36

六、卷材防水层裂缝36

七、女儿墙根部漏水37

八、天沟、檐沟漏水37

九、变形缝漏水38

十、水落口漏水38

第七节安装工程39

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39

二、建筑电气工程41

三、通风与空调工程46

四、消防工程47

第八节幕墙工程49

、工程概况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位于南京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内。

桃园食堂为二层民用建筑,一层、二层主要功能为加工间、备餐、餐厅,一层设有变电所、消防控制室。

本工程由东南大学设计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施工图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智能专业。

总建筑面积:

9243平方米(其中:

一层建筑面积:

4700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

4463平方米,水箱间80平方米)。

建筑层数:

二层。

建筑高度:

10.050米(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0.450米)到屋面面层)。

建筑防火设计分类:

二层民用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屋面防水等级:

II级。

主要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抗震设防类型:

丙类。

第一章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及承诺

一、施工质量承诺本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保证达到合格工程交付使用并且以合格工程标准施工。

因此我司保确工期的同时还贯彻执行“质量第一,信守合同,服务社会”的质量方针,强化质量控制,把本项目建设成为合格工程。

二、质量目标工程质量验收等级为合格工程,各分部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

三、技术、质量标准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7-2012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

9、《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1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28-2011

1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

15、《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GA836-2009

四、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保证本工程质量,实现合格工程的目标,本项目实行质量目标管理,建立质量组织机构,制定质量程序,落实质量管理职责。

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

质量问题必须层层管,从上到下形成有较的质量管理网络。

公司质安部、总工室配合和项目经理部进行本项目的质量管理,组成本项目的上层质量管理层,工程接受上级政府质

检部门、业主和监理关于工程有关质量问题的指示的质量检查,项目质安部、工程部、

材料部、在项目经理部的领导下,认真抓好各自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应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共同把好质量关,并对施工队的质量管理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各施工队具体负责各自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并对下属施班组的施工质量随时进行检查,把好现场施工质量关,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详见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附: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1、质量管理程序:

为了抓好工程质量,除应当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还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程序逻辑,各质量管理部门明确自己的质量职责,按照质量管理程序逻辑办事,从而使质量管理有条不紊,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程序如图: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质量管理措施

1)、加强对施工的组织领导及项目管理工作

“严密组织”、“严格管理”是我公司工程能达到合格等级标准,公司派唐克飞副项目经理抓这项工作,组成强有力的施工领导班子,指导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制订技术安全措施,除项目经理外,配备足够施工人员和质安员,分工管好轴线、抽料、技术资料,质量、安全、水、木监督等工作。

此外,公司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三检”制度。

每完成一道工序,班组要进行“自检”;项目经理、质安员、施工员及有关部门组织定期“互检”,并进行分析;月中不定期由公司中心领导小组重点“抽检”督促整改工作实施及指导日常工作。

将检验结果收入电脑统计,以备查核。

配备雄厚的技术力量,选择优秀项目经理施工员、质安员参加工程施工,刻意把功夫落实到项目管理上,并建立工地质量监督机构,安排2名有丰富经验的质安员工作,采取严格的经验,核实每一道工序,一切分部、分项工程都按制定的要求,按样板进行验收,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道工序工作。

各分部或分项工程先做出样板,以样板为标准,展开全面工作。

使用合格材料,材料的采购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质量要求,必须要有产品合格证和相关质量保证资料,把好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及产品、坚决退货,严禁使用三无产品。

按施工阶段适时投入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

2)、认真做好各部分的观感及细致的资料隐蔽工程由资料员进行跟踪,一切反映在资料工作上,由设计、施工和监理部门、建设单位签字,共同认证,作为技术档案保存。

加强与其他专业工程合作,尤其是水电装修、消防、防雷等工程,要配合协调。

为做好以上各项工作,工地质量监管机构应按照有关质量标准,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把好材料质量关。

对新工艺、新材料事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避免施工中出现差错。

对关键的工序及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控制,做好工程工作,严格按质量要求进行检验。

对重点工序及关键环节,严加监控。

3)、一切施工都必须遵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有关施工规范外,特别做好以下几点:

正确测设建筑物的轴线与标高,并反复核实,对留孔洞及预埋铁(管)件,也应反复核对尺寸位置,确保无误,方可施工。

按照设计建筑图纸内容及要求,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并做好建筑物的垂直度观测和沉降观测工作、并作好观测记录。

3、加强各分部质量管理:

1)、加强建筑材料的试验工作,严格砂、石、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等试验,并按规定留

试送检,同时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积累及保管工作;

2)、为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必须垫入预先做好的梁、柱、水泥砂浆方块(规格为35厚、25厚和15厚);

3)、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使用振捣器,以防漏振;梁柱接口处及梁底钢筋过密的地方,应使用部分细石混凝土,以防止钢筋过密,卡住骨料(碎石),而产生蜂窝现象;

4)、对模板要求:

由于模板表面直接和砼表面接触,因此模板必须有良好的表面平整度,其次是支撑体系和模板本身考必须有足够的钢试、强度和稳定性,其受力和变形满足技术要求,确保使用安全,另外,对于多次重复使用的模板进行维修、保养。

5)、做好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工作,开展班组的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活动。

工地内设2

名专职质安员,经常检查督促各工种的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技术操作。

6)、做好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对特殊和工艺必须做好施工技术方案措施。

7)、加强对施工队伍素质的监督指导,重点的技术工艺应由训练合格的操作规程工人负

责。

8)、坚持执行对前工序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才转下一工序施工,把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克服在成型之前。

9)、确保工程质量管理力量,较大分项工程必须专人管理,现场管理人员每旬不少于一次会议。

10)、总结和积累质量管理资料记录为新工艺各特殊工程工艺提供可靠的资料数据和经验。

第二章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又影响美观,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本措施将从现象到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第一节地基与基础工程

一、施工缝漏水

1.现象:

沿施工缝渗漏水。

2.原因分析:

对施工缝留置、处理不当。

3.防治措施:

(1)选择好接缝的形式。

(2)处理好接缝:

拆模后随即用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水平接缝上铺设1:

2.5水泥砂浆25mm左右。

浇筑混凝土须细致振捣密实。

(3)平缝表面洗刷干净,将橡胶止水条的隔离纸撕掉,居中粘贴在接缝上。

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

随后即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沿漏水部位可用氰凝、丙凝等灌注堵塞一切漏水的通道,再用氰凝浆涂刷施工缝内面,宽度不少于600mm。

二、穿墙管漏水

1.现象:

周边漏水。

2.原因分析:

管周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有的穿墙管没有焊止水环,有的没有清除管外壁的锈斑。

3.防治措施

(1)管下混凝土漏水的处理。

将管下漏水的混凝土凿深250mm。

如果水的压力不大,

用快硬水泥胶浆堵塞。

1)水玻璃水泥胶堵漏法:

水玻璃和水泥的配合比为1:

0.6。

从搅拌到操作完毕不宜超过2min,操作时应迅速压在漏水处。

2)水泥快燥精胶浆堵漏法:

水泥和快燥精的配合比为2:

1,凝固时间约1min。

将拌好

的浆液直接压堵在漏水处,待硬化后再松手。

3)经堵塞不漏水后,随即涂刷一度纯水泥浆,抹一层1:

2水泥砂浆,厚度控制在5mm左右。

养护22d后,涂水泥浆一度,然后抹第二层1:

2.5水泥砂浆,与周边要抹实、抹平。

4)也可用其它有效的堵漏剂堵塞。

(2)加焊10mm<100mm以上的止水环。

要求双面满焊。

当混凝土墙厚度大于500mm时,可焊两道止水环。

(3)在预埋大管径(直径大于800mm)时,在管底开设浇筑振捣排气孔,可以从孔内加灌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器插入孔中再振捣,迫使空气和泌水排出,以使管底混凝土密实。

(4)预埋管外擦洗干净,粘贴BW止水条,撕掉隔离纸,靠自身粘性粘贴在外管上。

位置同止水环。

浇混凝土时要有专人负责,确保位置准确。

三、后浇带漏水

1.现象:

地下室沿后浇缝处渗漏水。

2.原因分析:

(1)后浇缝两侧的杂物没有清除干净;两侧混凝土没有浇捣密实。

(2)后浇混凝

土收缩性大;新旧混凝土接合处不密实,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好。

3.防治措施

(1)必须全面清除后浇缝两侧的杂物,如油污等;打毛混凝土两侧面。

(2)后浇混凝土的间隔时间,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完成30〜40d之间。

宜选择气温较

低的季节施工,可避免混凝土因冷缩而裂缝。

要配制补偿性收缩混凝土。

(3)要认真按配合比施工,搅拌均匀,随拌随灌筑,振捣密实,两次拍压,抹平,湿养护不少于7d。

第二节主体结构工程

一、柱模板缺陷

1.现象:

(1)模板位移;

(2)倾斜、扭曲;(3)胀模、鼓肚、漏浆。

2.原因分析:

(1)群柱支模不跟线、不规方。

(2)组合钢模板重复使用前未经修整,两侧模板组装松紧不一。

(3)模板刚度不够,拼缝不严,拉结、固定不牢。

柱箍不紧固,或提前拆模。

3.防治措施

(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

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

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

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

(2)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应紧固,以防止柱模竖向倾斜、扭曲。

(3)柱箍间距应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设置,木楞胶合板模应采用定型枋木加强阳角部位。

二、楼梯模板缺陷

1.现象:

(1)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

(2)侧向模板松动、胀模。

2.原因分析:

(1)楼梯底板模平整度偏差过大,支撑不牢靠,操作人员在模板上走动。

(2)侧向模板接头处刚度不一致,拼缝不严密。

3.防治措施

(1)楼梯底板模拼装要平整,支撑应牢靠。

(2)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

(3)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三、梁模板缺陷

1.现象:

(1)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

圈梁上口宽度不足;

(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

土内,不易拆除;(3)梁柱模板接头处跑模漏浆。

2.原因分析:

(1)梁的侧模刚度差,对拉螺栓设置不合理,斜撑角度大于60°,致使梁上口模板歪斜。

(2)梁底模板刚度差或中间未起拱,顶撑未撑牢,浇筑混凝土时荷载增加,支撑下沉变形,导致梁模板中部下挠。

(3)木模下口夹木未钉牢,围檩未夹紧。

(4)支模时梁底模端头与柱模间未留空隙,木模在浇筑混凝土后吸水膨胀,造成拆模困难。

(5)钢木混合模板材质不同,接头固定不紧,拼缝不严。

3.防治措施

(1)圈梁木模的上口必须设临时撑头,以保证梁上口宽度。

(2)斜撑应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圈梁上口平直。

(3)组合钢模板采用挑扁担支模施工时,枋木或钢管扁担长度为墙厚加2倍梁高。

(4)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

支撑在泥土地面时,应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在钢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当梁高超过600mm,侧模应加设钢管围檩。

四、钢筋错位

1.现象:

柱、梁、板、墙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偏差超标。

2.原因分析:

(1)钢筋未严格按设计尺寸安装;

(2)浇捣混凝土:

过程中钢筋被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或被操作人员踩踏、砸压或振捣混凝土时直接顶撬钢筋,造成钢筋位移。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

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位置、数量准确。

对柱头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绑扎好,然后用©8©10钢筋焊成的井字形铁卡固定。

对墙板钢筋应设置可靠的钢筋定位卡。

(2)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

浇捣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

五、机械连接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丝头端面不垂直于钢筋轴线,倾斜面超2°以上,并大量存在马蹄头或弯曲头;

(2)加工丝头的端面切口未进行飞边修磨;

(3)成型丝头未进行妥善保护,齿面存在泥沙污染;

(4)直螺纹滚丝机滚出的丝牙总是缺牙;

(5)已使用的钢筋直螺纹丝口存在断丝现象,丝头长度不够,丝头直径不合适。

2.原因分析:

(1)原材料未加工;

(2)加工机械不对;

(3)操作人员及平台问题;

(4)钢筋滚丝轮可能有破损或使用寿命已到;

(5)钢筋剥皮太多,丝牙不饱满;

(6)滚轮调整过松;

(7)接头未打磨,未加保护帽。

3.防治措施

(1)钢筋下料后,丝头加工前,务必对钢筋端面进行切头打磨。

保证丝头端面完整、平顺并垂直于钢筋轴线。

(2)对端部不直的钢筋要预先调直,按规程要求,切口的端面应与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因此刀片式切断机和氧气吹割都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通长只有采用砂轮切割机,按配料长度逐根进行切割。

要求:

飞边修磨干净,确保牙形饱满,与环规牙型完整吻合。

加强人员培训,增强个人技能和质量意识。

要求:

成型丝头在未进行连接前,上塑料套帽进行保护。

放置时间过长时,再用毡布覆盖。

(3)钢筋滚丝轮可能有破损或使用寿命已到,更换滚丝轮即可。

(4)钢筋剥皮太多,丝牙不饱满,调整直螺纹滚丝机剥皮限位盘,使钢筋剥皮少一点

(5)滚轮调整过松,用试棒调试好之后,再用扳手调紧滚轮选择良好的设备和工艺是制作合格丝头的前提。

钢筋直螺纹加工必须在专用的锻头机床和套螺纹机上进行。

直螺纹的刀具冷却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液,不得使用油性切削液或无切削液套螺纹。

(6)操作工人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且操作人员应相对固定。

(7)随时检验:

用螺纹规(通规和址规)对螺纹中径尺寸进行检验,抽检数量不小

于10%;用专用量规检查丝头长度,加工工人应逐个检查丝头的外观质量,不合格的立即纠正,合格者在连接套筒上涂已检验的标记。

六、混凝土坍落度差

1.现象:

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不能满足泵送、振捣成形等施工要求。

2.原因分析:

(1)预拌混凝土设计坍落度偏小,运输途中坍落度损失过大。

(2)现场搅拌混凝土设计坍落度偏小。

(3)原材料的颗料级配、砂率不合理。

3.防治措施

(1)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合理的坍落度指标,充分考虑因气候、运输距离、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损失。

(2)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及时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其坍落度值,有问题时及时由搅拌站进行调整,严禁在浇筑时随意加水。

(3)所用原材料如砂、石的颗粒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泵管内径的1/3。

细骨料通过0.35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15%,通过0.16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5%。

(4)外加剂掺量及其对水泥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确定。

七、混凝土离析

1.现象:

混凝土入模前后产生离析或运输时产生离析。

2.原因分析:

(1)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主要原因是小车运输距离过远,因振动产生浆料分离,骨料沉底。

(2)浇捣时因入模落料高度过大或人模方式不妥而造成离析。

(3)混凝土自身的均匀性不好,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3.防治措施

(1)通过对混凝土拌和物中砂浆稠度和粗骨料含量的检测,及时掌握并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2)控制运输小车的运送距离,并保持路面的平整畅通,小车卸料后应拌匀后方可入模。

(3)浇捣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先在底部浇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竖向落料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落料

(4)正确选用振捣器和振捣时间。

八、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

1.现象:

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过长,使得表面压光及养护工作无法及时进行。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现场浇筑混凝土时随意加水。

(2)外加剂使用不当(如高效缓凝型减水剂与所用水泥的适用性未经试验),或掺量过大。

3.防治措施

(1)正确设计配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水灰比,工地上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与搅拌站联系,采取调整措施,严禁任意往混凝土中加水。

(2)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对于高效缓凝型减水剂应事先进行与所用水泥的适应性试验,以确定合理掺量。

九、混凝土表面缺陷

1.现象: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及孔洞。

2.原因分析:

(1)模板工程质量差,模板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及时清除,新浇混凝土与模板表面残留的混凝土“咬接”。

(2)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混乱等。

(3)漏振或振捣不实。

(4)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混凝土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

3.预防措施

(1)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应进行整形,保证边框平直,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可用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

(2)按规定要求合理布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3)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应事先制定处理方案(如开门子板、后扎等)以保证混凝

土拌和物的顺利通过

十、混凝土表面裂缝

1.现象:

(1)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对于板类构件有的甚至上下裂通。

(2)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

(3)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高温干燥情况下产生干缩裂缝。

(2)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拌制混凝土,造成不规则的并随时间发展的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

(4)拆模过早及荷载过早引起的裂缝。

(5)乱踩踏已绑扎好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加大,构件有效高度减小,形成沿构件支承边缘的垂直于受力筋的裂缝。

3.防治措施

(1)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

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

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

(2)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3)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

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4)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配置构造钢筋和加强筋。

(5)按规范规定控制拆模时间,避免过早堆积施工荷载。

(6)板类构件砼施工时,注意保护上层钢筋网片,禁止直接踩踏直径较细的上网片钢筋,增加网片支架数量,对于施工过程中踩踏变形的要及时修复。

十一、混凝土楼板厚度不一致

1.现象:

混凝土楼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局部较厚或较薄。

2.原因分析:

(1)板底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