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314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姜堰四中七年级语文阶段测试一

(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

(30分)

1.结合下列语境,按拼音写出汉字。

(4分)

王府井是北京最负盛名的繁华商业区。

这里商铺林立,牌匾高悬,玻璃建筑晶莹剔透,人头cuán动,川流不息。

进入商店,种类繁多的商品让人眼花liáo乱,目不xiá接,走在大街上的年轻人风流倜 tǎng。

这条全长约五华里的大街,以其宽阔的胸怀,每天迎接着五万人次的八方宾客。

2.选出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啊,怪不得他把花花草草看得那么仔细,也怪不得他说“太迟了!

B.“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课,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C.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D.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小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B.隔壁的收音机响了,我听见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雄壮的歌声。

C.全国各地中小学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数学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解决并分析了这个问题。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

(1)吴楚东南坼,。

(2)万籁此俱寂,。

(3)居高声自远,。

(4),千朵万朵压枝低。

(5)山中无甲子,。

(6),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7)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

5.综合实践活动。

(14分)

【活动一】(8分)

十里溱湖,菜花飘香。

2016年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将于4月8日在姜堰溱湖盛大开幕。

溱潼会船历经数百年传承而不衰,有“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天下会船数溱潼”之称,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

为进一步放大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游泰州、看会船、览湿地,姜堰四中团委、学生会积极参加了团区委组织的“旅游志愿者”活动。

(1)如果你是高二适故居的“导游志愿者”,面对从江苏淮安来的旅游团,请用简洁得体的文字组织一段导游解说词(不超过30字)。

(3分)

(2)旅游搭台,经济唱戏。

“麻石铺鱼圆”是溱潼特产、溱湖八鲜之一,请你为这地方品牌设计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

(1分)

(3)今年溱潼会船节,以“泰州太美、溱湖‘篙’歌”为主题,“旅游志愿者”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你会得到哪些方面的收获呢?

(不少于两点)(4分)

【活动二】(2分)

童年时代学的东西往往比较牢固,所以有一种说法叫“幼学如漆”。

正是这个原因,近年教育部通知规定:

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开设京剧课程,学生要学唱15个京剧片段。

对这一规定不少老师、家长和学生议论纷纷,当然,这件事也将会与你有关,请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活动三】(每小题2分,共4分)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4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下面就是其中的几项错误,读后依次说明其错在哪里。

①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称呼别人的父亲为“家父”。

错误说明:

②“戴上紧箍咒”,这是报纸上常见的有语法错误的病句。

错误说明:

二.阅读理解。

(60分)

(一)阅读唐朝刘长卿的《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完成6—8题。

(6分)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

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如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

6.诗人在第一句中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是如何营造的?

(2分)

7.第二句中描写“水自流”的目的是什么?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

8.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2分)

(二)阅读《师旷论学》,完成9—13题。

(14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③臣闻之()④善哉()

10.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

C、跪而拾之以归D、学而时习之

11.用“/”正确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一处)。

(2分)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

13.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三)阅读《海中变色龙》,完成14—17题。

(10分)

海中变色龙(丁剑玲)

①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

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②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

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③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

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④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林”,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

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⑤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

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

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⑥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

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⑦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

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

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

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⑧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

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

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14.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2分)

1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③段的内容。

(不超过10个字)(2分)

16.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

(3分)

17.本文语言有什么主要特点,试举例说明。

(3分)

(四)阅读旅美学者薛涌的《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一文,回答18—21题。

(10分)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

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

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

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

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

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

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

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

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

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

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

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

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

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

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

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

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

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

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

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

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

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

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

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

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18.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分)

19.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3分)

20.说说第⑦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代的内容。

(2分)

21.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3分)

(五)阅读《教会我感恩的人》完成22—26题。

(共20分)

①教会我感恩的是这样一个人。

②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给我们家装塑钢窗户。

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

见他那么老实,我们留他吃晚饭。

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就像对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公公则递烟给他,与他扯家常。

原来,他是考上大学的人,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负担不起两个人,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

如今,他娶妻生子安心做了农民。

我们听了,不甚唏嘘。

婆婆想得实际而周到,翻拣出我们淘汰的旧衣物还有洗衣粉等洗涤用品,装了满满半袋子送给他。

他涨红了脸,推辞着不肯收。

婆婆说,这都是我们不用的,闲放着也是闲放着,给你就拿着,回去也好帮衬媳妇过日子。

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③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人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④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

我开门一看,一个农村打扮、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我不认得他。

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

我忙招呼他进门,他拘束地坐在沙发上,搓着手缓缓地说,麦收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说起我们帮他的事,全家人都很高兴。

他们想表示对我们的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

家里人商量了好久,最后他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我们尝尝鲜。

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⑤青年人放下东西,走了。

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

我曾接受过比他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著地心存感激,表达谢意。

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⑥当“感恩”这个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背着半口袋粮食站在我家门口的青年。

22.写出含有“恩”字的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各两个。

(4分)

褒义成语:

贬义成语:

23.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出能表现主人公“老实”这一特点的三个事例。

(3分)

24.“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

”“我们”为什么感到“意外”?

“感慨”的又是什么?

(4分)

25.“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请你分析一下句中的“生动的一课”具体指代的内容。

(3分)

26.第二段写“我”全家对农村青年热情、慷慨的招待和帮助,应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

但“半年后的一天”,这位农村青年登门答谢时,“我”却“不认得他”了。

请你结合全文,分析一下“我不认得他了”的原因。

(至少答出两条原因)(6分)

三.作文。

(60分)

世上有许多人:

有你崇拜的偶像,他们清纯、活泼、靓丽;有你敬重的父辈,他们勤劳、淳朴、守责;有你尊崇的名家,他们热诚、创新、立业……

你是否觉得你自己也很出色?

譬如:

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兴趣广泛,学有专长;洁身自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要求:

请以《瞧我这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敬佩自己的文章。

1.用具体的事情,写出你的特点,展现你的个性。

2.有恰当的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等),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3.书写认真,7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

(30分)

1.结合下列语境,按拼音写出汉字。

(4分)

王府井是北京最负盛名的繁华商业区。

这里商铺林立,牌匾高悬,玻璃建筑晶莹剔透,人头cuán动,川流不息。

进入商店,种类繁多的商品让人眼花liáo乱,目不xiá接,走在大街上的年轻人风流倜 tǎng。

这条全长约五华里的大街,以其宽阔的胸怀,每天迎接着五万人次的八方宾客。

2.选出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2分)

A.啊,怪不得他把花花草草看得那么仔细,也怪不得他说“太迟了!

B.“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课,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C.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D.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2分)

A.小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B.隔壁的收音机响了,我听见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雄壮的歌声。

C.全国各地中小学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数学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解决并分析了这个问题。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5)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7)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

5.综合实践活动。

(14分)

【活动一】(6分)

十里溱湖,菜花飘香。

2016年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将于4月8日在姜堰溱湖盛大开幕。

溱潼会船历经数百年传承而不衰,有“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天下会船数溱潼”之称,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

为进一步放大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游泰州、看会船、览湿地,姜堰四中团委、学生会积极参加了团区委组织的“旅游志愿者”活动。

1.如果你是高二适故居的“导游志愿者”,面对从江苏淮安来的旅游团,请用简洁得体的文字组织一段导游解说词(不超过30字)。

(3分)

称呼1分,淮安文化名人(吴承恩)1分,高二适书法(1分)

2.旅游搭台,经济唱戏。

“麻石铺鱼圆”是溱潼特产、溱湖八鲜之一,请你为这地方品牌设计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

(1分)

3.今年溱潼会船节,以“泰州太美、溱湖‘篙’歌”为主题,“旅游志愿者”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你会得到哪些方面的收获呢?

(不少于两点)(2分)

【活动二】(2分)

童年时代学的东西往往比较牢固,所以有一种说法叫“幼学如漆”。

正是这个原因,近年教育部通知规定:

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开设京剧课程,学生要学唱15个京剧片段。

对这一规定不少老师、家长和学生议论纷纷,当然,这件事也将会与你有关,请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每小题2分,共6分)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4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下面就是其中的几项错误,读后依次说明其错在哪里。

①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称呼别人的父亲为“家父”。

错误说明:

“家父”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属于谦词。

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②“戴上紧箍咒”,这是报纸上常见的有语法错误的病句。

错误说明:

紧箍咒只能念,不能戴。

③常用错的成语是“唇枪舌战”。

正确的使用是:

“唇枪舌剑”。

该成语形容:

形容激烈争辩。

二.阅读理解。

(60分)

(一)阅读唐朝刘长卿的《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完成6—8题。

(6分)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

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如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

6.诗人在第一句中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是如何营造的?

(2分)

凄清、惨淡的氛围,以暮色、哀猿、席终客散来营造朋友分手、同时被贬官的凄惨氛围。

7.第二句中描写“水自流”的目的是什么?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

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

8.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2分)

用诗人和友人的贬谪之途进行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流露出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二)阅读《师旷论学》,完成9—13题。

(14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恐已暮矣(晚,迟)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怎么)

③臣闻之(听说)④善哉(好)

10.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2分)

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

C、跪而拾之以归D、学而时习之

11.用“/”正确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一处)。

(2分)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点上蜡烛再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

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一些。

13.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趁早抓紧学习。

(三)阅读《海中变色龙》,完成14—17题。

(10分)

海中变色龙(丁剑玲)

①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

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②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

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③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

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④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林”,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

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⑤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

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

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⑥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

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⑦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

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

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

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⑧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

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

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14.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2分)

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1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③段的内容。

(不超过10个字)(2分)

章鱼变色的生理机制(或章鱼变色的原因)。

(意思对即可)

16.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

(3分)

当小宝玉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17.本文语言有什么主要特点,试举例说明。

(3分)

生动形象。

举例略

(四)阅读旅美学者薛涌的《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一文,回答18—21题。

(10分)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

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

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