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4957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学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学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学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学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史资料.docx

《文学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史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史资料.docx

文学史资料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岑参被评为“语奇体裁,意亦造奇”,他的七言歌行最为人称道,对边地风貌描绘最为杰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边塞诗,送别诗,也是一首白雪歌。

  2.诗歌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景色描写由营幕转向辽阔空间,由雪景转入别情。

(可回答:

此诗句有何作用)

  3.诗中最能表示依依惜别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此诗内容的两个方面:

歌咏雪景与抒写别情是此诗内容的两个方面。

诗中描绘了西北边陲奇异瑰丽的雪景和刺人肌骨的严寒,醒人眼目;抒写了与友人分离时依依不舍、惆怅满怀的别情,感人心扉。

(简)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有何妙处:

取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

表现初到边塞者的惊奇与惊喜。

此二句反用南朝萧子显《燕歌行》中“洛阳梨花落如雪”之喻。

(简)

  6.送别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有何特点:

通过雪景表现别情。

久久伫立,情深意重;凝视长长雪路,祝福一路平安,以景结情。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1.唐代边塞诗中描写大风的名句是“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尤其是“半夜行军戈相拨”“马毛带雪汗气蒸”“幕中草檄砚水凝”,把唐军披风雪、冒严寒,戎装疾进、有条不紊的情景表现得十分真切。

  2.高适《燕歌行》与岑参《白雪歌》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1)《燕歌行》围绕戍边战争这条主线展开,运用对比手法,表示讽谕之情,揭示封建制度下官兵之间尖锐的阶级对立;《白雪歌》通篇用雪景作线索,以雪起,以雪终,雪统摄全篇。

取喻新奇,以梨花喻雪花,突破前人“洛阳梨花落如雪”的比喻模式,咏白雪而抒别情。

强烈的对比形成色调反差。

(2)《燕歌行》描绘边塞风光,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白雪歌》前半部分歌咏大雪,铺垫别前的背景。

后又烘托、点染,具有壮美境界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论述

李白:

《蜀道难》1.乐府古题,七言歌行。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2.对《蜀道难》“称叹者数四”的诗人是贺知章。

  3.表现蜀道开辟之难的诗句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表现蜀道行进之难的诗句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表现蜀地居留之难的诗句是“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如吮,杀人血麻”。

  6.流露对国事危难担忧的诗句是“所守或匪亲,化为豺与狼”。

  7.运用神话传说的诗句:

“蚕虫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

“地崩山摧壮土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五位力士被压在底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古代神话传说,六条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行驶。

  8.不含神话传说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9.本诗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开辟道路之难;第二部分写跋涉攀登之难;第三部分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亦即居留之难。

(简)

  10.本诗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作用:

一是强烈咏叹,先声夺人;二是通过具体描绘开辟之难、行进之难以后作一引证;三是渲染蜀地氛围与居留之难后再作引证,又与前面两次呼应。

  11.本诗句式和语言特点:

句式的灵活多变和语言的奔放恣肆也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独特个性。

句式以七言为主,掺杂以四言、五言、七言、八言等其他句式,短仅三字,长达十一字,随心所欲,穷极变化;语言或匀称对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炼凝重,或通俗轻快。

对内容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起了极有艺术效果的辅助作用。

(简)

  《古风》(大风扬飞尘)1.名为“古风”,有继承《诗经》“国风”传统的意思。

抒情诗句: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2.“中贵多黄金”“中贵”指宦官。

“路逢斗鸡者”,斗鸡是当时王公贵族中盛行的一种游戏。

作品用夸张传神、饱含讽刺之笔为“中贵人”和“斗鸡者”画像。

  《将进酒》乐府诗题。

1.揭示题旨的诗句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即借酒浇愁,体现“万古愁”的含义的诗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

  2.首句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表现作者积极进取、乐观自信态度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酒浇愁的排遣,怀才不遇的感慨;自信与失望,进取与消沉,悲愤与抗争交织的情怀。

(简)

  5.为何说“与尔同销万古愁”:

怀才不遇是自古以来的悲剧,是千年万代贤士共同的愁苦。

深化题旨。

  6.本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进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

  7.诗多用夸张手法,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如“千金”“三百杯”“万古愁”“千金裘”等。

既表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

  8.“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夸张语言。

  《行路难》乐府旧题。

1.此诗作于被迫离开长安之后,反映作者的思想痛苦与心理矛盾:

一方面对朝廷昏暗和仕途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态度,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又使他对前途仍抱希望。

(简)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的原因是英雄失意。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比兴象征意义:

英雄失意,抑郁悲愤,无路可走。

  4.理解用典的诗句:

(1)运用吕尚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

姜太公垂钓碧溪遇周文王得到重用。

(2)运用伊尹典故的诗句是“忽复乘舟梦日边”。

伊尹梦中乘舟在太阳旁经过,不久果然被商汤聘用,表示用世出仕大有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会有远大前程,光明前途。

  6.艺术特点,即感情活动剧烈、数度起落转折的特色:

诗篇虽仅十数句,情感却由悲至昂扬而两度反复,三次转折。

大起大落,变化剧烈。

生动显示出作者当时的心理矛盾。

也使这首篇幅不长的歌行呈现出开合跌宕,纵横翻卷的气势。

(简)

  「说明三次转折,第一次见第2题、第3题;第二次见第4题;第三次见第5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1.一作《别东鲁诸公》,诗中表示留别之意的诗句是“别君去兮何时还”。

天姥:

山名,在今浙江嵊县东。

  2.“谢公宿处今安在”“脚著谢公屐”中的“谢公”生活于南朝的宋。

  3.在诗中铺叙仙境的作用,即象征意义:

是向往光明理想。

神仙世界的光明,反衬现实社会的污浊和黑暗;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是追求理想境界的实现。

(简)

  4.在诗中表现诗人傲骨的名句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本诗意旨:

以寄梦为由,抒写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和不摧眉折腰的人格。

(简)

  《宣州谢脁搂饯别校书叔云》1.七古。

与之饯别的是李云。

  2.写饯别情景的诗句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含义:

表示隐逸不仕。

见《史记。

货殖列传》,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直抒胸中苦闷与愤激。

  5.诗篇主旨:

(1)这首七古借饯别以咏怀。

对饯别情景,诗人只以“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一笔带过,而以绝大部分篇幅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活动,抒写对理想的追求及其在现实的沉重压抑下心烦意乱、愁怀不解而想归隐江湖的意愿。

(2)其中虽然不无躲避现实的消极因素,但更可见作者有志难伸、怀才不遇、不屈服于现实和命运又不知路在何方的思想痛苦。

(简)

  6.本诗“弃我去者”“乱我心者”的内涵:

弃我去者-唐代开元、天宝的盛世;乱我心者-当前矛盾重重,政治腐败的衰世(不久安史之乱爆发)。

(简或选)

  7.结构特点:

起止无端,断续无迹,思绪跳跃式,大起大落。

烦忧-送别-文学上的成就而意气风发-跌入现实的苦闷-希望归隐。

(简)

  《望天门山》天门山,今安徽当涂西南。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别名作。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故人”指孟浩然。

杜甫:

字子美。

杜诗真实深刻地再现了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有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

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是杜诗的基调,“沉郁顿挫”是其主要风格。

他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精神,开拓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途径,诸体兼备,自成机杼。

  《望岳》五言古诗。

岱宗指泰山;岳:

指东岳泰山。

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望岳》。

  《丽人行》描写对象:

主要写杨国忠兄妹。

“丽人”泛指贵族妇人,诗中主要指杨贵妃及其姊妹。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原是乐府旧题。

奉先:

今陕西省蒲城县。

咏怀,述志抒感。

最能表现杜甫赤诚情怀的诗句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穷年指整年;黎元指百姓;肠内热形容忧思深重。

  2.“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蚩尤”指代大雾:

“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神仙”指舞女歌妓。

  3.“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荣枯”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抚迹犹酸辛”指幼子饿死:

“终愧巢现由,未能易其书”的意思是不能归隐。

  5.本诗如何贯穿“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情怀:

(1)困顿长安十年,不能放弃这样的衷肠。

(2)经过骊山,想象君臣淫逸,国事危殆,消耗民脂民膏。

(3)回到家中,幼子“饥已卒”,联想到农民、士卒,忧心忡忡。

(简)

  6.概述本诗三个部分的内容:

(1)第一部分申述平生怀抱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2)第二部分记述赴奉先沿途的所见所闻,揭露上层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穷奢极欲、横征暴敛,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贫富对立的严酷现实。

(3)第三部分写到家后的情景,由个人的不幸遭遇想到广大人民的痛苦,以对国家安危的深广忧思结束

  全篇。

(简)

  7.“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西汉的卫青、霍去病都是外戚,这里借指杨贵妃、杨国忠兄妹。

大内宫中的金银珠宝和器用物品都被杨氏兄妹占有了,意指外戚擅权。

  8.“群水从西下”“恐触天柱折”,这是忧虑国家将要倾覆: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国家已经破败不堪,像“河梁”一样摇摇欲坠。

这是象征性的写法,正是安史之乱唐王朝的写照。

  9.“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是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是全诗内容的概括,结末是忧思无边无际。

  1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含义:

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朱门与穷人的尖锐对立。

鲜明的对照发人深省。

  11.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基本风格。

作者胸中忧愁郁积,起伏不息,然而往往欲吐还咽而不作痛快的奔泻喷发,给人以愁肠百转、哀思深沉的感觉。

这是杜诗共有的艺术表现特点。

  《春望》1.写作背景:

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757),以长安陷落为背景。

当时杜甫赶赴灵武见唐肃宗,路上被安史叛军俘虏,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作品最后两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伤国破城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含义:

“国破”无物,掳掠一空:

“城春”无人,杀戳逃亡殆尽。

自然界的春天来临,国家仍无春色。

(简或选)

  3.“感时”“恨别”所包含融的国恨家愁:

一是感伤时事艰难,人见春花而溅泪;怅恨离别,人闻鸟鸣而惊心。

又一是花似有知,感时而溅泪;怅恨离别,鸟亦惊心。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以前说为好。

(简或选)

  《新婚别》1.“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三别”中的一篇。

以新嫁娘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2.《新婚别》中有比兴意义的诗句是“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这首七律写于梓州。

  2.杜甫“喜欲狂”的原因:

诗中直言:

“青春作伴好还乡”,回到故乡洛阳去!

一是结束颠沛流离、饱尝艰辛的生活;二是回到故乡安居乐业;三是欢庆国家平定叛乱;四是百姓从此结束动乱中的苦难生活。

(简)

  3.为什么说这是杜甫“生平第—快诗”:

作者听到官军收复夫地及捣毁叛军老巢的胜利捷报时,惊喜欲狂。

其感情之欢快,笔调之酣畅,节奏之明快,在杜诗中实属鲜见,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1)感情欢快(平定安史之乱,欣喜欲狂)。

(2)笔调畅快(自己喜、家人喜,立即返乡)。

(3)节奏明快(着眼喜欲狂,一路写来)。

(简)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尾联写计划中的回乡路线,连用“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而以“即从”“穿”“便下”“向‘等字连贯,一气奔流。

《秋兴》1.七律代表作。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暗喻时局动荡,国运暗淡。

  2.本诗意旨,即“悲秋”包含哪些方面:

悲秋是古代诗歌中习见的主旨,但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悲人生老大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含蕴极为深厚。

  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国心”的含义:

借“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对照见义,显示出乡思之浓烈深长。

(简或选)

  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比兴义:

这是深秋时分巫峡、巫山的景象。

波浪滔天,既表示时局动荡,又表示自己为国事忧急而心潮翻卷,思绪万千;风云满天,阴森接地,既表示国家前途黯淡无光,又表示为国事忧虑而心情沉闷。

(简或选)

  《登高》1.作于夔州。

登高指重九登高。

写诗人重九登高时的见闻感受。

前四句紧扣的季节特色,描绘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穷愁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内涵:

万里,地远;秋,时悲;长作客,久久在外;百年,晚年;多病,衰疾;台,高远地;独,无亲朋。

自伤身世境遇,抒发了穷愁潦倒、年老多病、流离他乡的悲哀。

(简)

  3.通篇对偶:

“无边草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杜甫流寓夔州时的作品有《秋兴》《登高》;与安史之乱直接相关的杜诗有《春望》《新婚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刘长卿:

曾自诩“五言长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芙蓉山主人,指作者投宿的人家。

  2.写雪夜投宿贫寒人家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韦应物:

《滁州西涧》1.滁州,今安徽滁县。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即景会心,借景述意,在幽草黄鹂、晚雨野渡的“画意”中,融进了对自在人生的体验。

  2.以声衬静,动静交错的写作特点:

黄鹂鸣衬涧边幽草静,春潮带雨与“野渡无人舟自横”动静交错。

(简或选)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1.这是中唐诗人李益的边塞诗,七绝。

抒写久戍边塞的将士思乡怀亲之情。

受降城在今宁夏灵武县南面。

  2.诗中抒发的感情: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表达边塞将士思乡怀亲和哀愁之情。

  3.本篇如何表现戍边将士思乡怀亲之情的:

(1)以“沙如雪”“月如霜”写景,表现边塞荒凉、凄冷,烘托悲伤情怀。

(2)用笛声直接写出思念家乡的感情。

(简)

  4.写景的艺术特点:

巧用比喻。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沙如雪”“月如霜”比喻贴切,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凄冷,从而表现了战士思乡的典型环境。

(简或选)

  张志和:

《渔歌子》1.这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小词。

《渔歌子》是词牌名。

  2.作品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即词的主旨:

通过描绘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露出他悠闲自适,怡情山水,乐在其中的心志。

(简)

  3.写景特点:

写春天。

择取了富有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景物用清淡的笔墨略加点染、描绘。

画面清新,格调明朗,妙造自然。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简)

  4.“斜风细雨”的作用:

斜风细雨是全篇景物描写的“眼目”,笼罩全诗,统一格调,白、红(桃花)、青、绿的瑰丽色彩,在“斜风细雨”衬托之下,益显出清新淡雅之致,境界令人神往。

  孟郊:

《游子吟》1.自创乐府体诗,即事名篇,是新乐府。

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

诗中一语双关的诗句是:

“谁言寸草心”;具有比喻意义的诗句是:

“报得三春晖”。

  2.本诗旨意:

歌颂母亲对儿子真淳、诚挚、深厚的关爱,抒发作者对母爱的由衷感激之情和报答之心。

  3.本诗对母爱的描写:

以日常生活细节描写母爱。

择取母亲为游子缝衣时的动作意态作朴实无华的描绘,将纯真而又深沉的母爱凝聚于“临行密密缝”的细节和无声无息的场景中,让诚笃的母爱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自然流溢出来。

(简)

  4.本诗比兴手法: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用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的温暖。

  韩愈:

《山石》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记游诗,内容并不咏山石,而是记游踪。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七言律诗。

蓝关,今陕西蓝田县南。

“夕贬潮州路八千”是因为韩写了《谏迎佛骨表》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首诗作于赴潮州途中。

  2.作品的情感内容:

忠而获罪,英雄失路的悲愤和老而弥坚,为国尽忠的心态。

  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含义,即写作背景:

唐宪宗迎佛骨供奉宫中,韩愈上《谏迎佛骨表》予以坚决反对。

韩愈因此下狱,后眨官潮州。

(简或选)

  4.“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思想:

愿为英明的唐宪宗革除迎佛骨这样的弊端,岂肯因衰老多病顾惜晚年余生而隐忍不言,这表现了韩愈敢干仗义执言的精神。

“圣明”指唐宪宗:

“弊事”指迎奉佛骨。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表现手法:

比兴手法。

家何在:

回顾家国不见,表系念;马不前:

瞻望前途,茫茫一片,表现系念家国和英雄失路之情。

(简或选)

  《杂说》(四)1.这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借题发挥,托物寓意。

伯乐相马的故事出于《战国策》。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语出韩愈的《杂说》。

  《师说》1.说,议论文的一种。

本文针对时弊而作,是韩愈对流俗非议的一个公开答复,批评的是今之众人。

  2.主旨:

阐明从师学道的重要性,表现反抗流俗、抗颜为师的态度和勇气。

师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提倡从师学道。

学必从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文中围绕师道提出的重要观点:

一是人非生而知之者。

二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三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四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对学习必须从师,老师的职责、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均作了正确的阐述。

  《祭十二郎文》1.文章感人至深的,是其情意的真挚与深切。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

  2.本文每被誉为古代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几句,悲痛之极已如痴如愚,情意真诚深挚!

  《张中丞传后叙》1.张中丞即张巡。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张巡,许远所守睢阳城即今河南商丘。

  2.写作背景:

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为了说明事实真相,歌颂英雄,驳斥流言,颂扬正气,打击邪恶。

  

3.作品辩诬的主要对象是许远;就义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的是张巡。

  4.“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的是南霁云:

读书过目不忘的是张巡。

  5.本文驳斥了哪些对张巡、许远的诬陷:

(1)张、许怕死求活;

(2)许远守城不力,因为城破于许远的防地;(3)损失惨重,张、许守城得不偿失。

  6.本文记载了哪几位的逸事:

南霁云拒绝贺兰进明的挽留,断指、射浮图表示决心;张巡读书过目不忘;从容就义;许远宽厚长者风度。

(简)

  7.“守—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这段话的含义:

充分肯定张、许守睢阳城(今河南商丘)的丰功伟绩及其重要作用,保护江淮,使江淮财力得以支持平定安史之乱,唐王朝得以立足。

(简)

  《进学解》1.解释“解”:

“解‘是一种文体。

”解“字具有”解析“”辩解“”解嘲“等义项。

文章系模仿东方朔《答客难》、杨雄《解嘲》而作。

  2.“进学解”题目的含义:

对增进学业问题的分析、解释。

  3.本文主旨:

感叹不遇,自鸣不平。

  4.说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的意思:

学业由勤奋而专精,由玩乐而荒废;修养由独立思考而成功,由人云亦云而失败。

嬉:

戏乐;随:

因循随俗。

  5.词句的解释: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姚姒指《尚书》中的《虞书》和《夏书》:

“周诰殷盘”指《尚书》中的《周书》和《商书》;“《左氏》浮夸”,浮夸是指《左传》记事详尽丰富,文字有文学性:

“太史所录”,指司马迁的《史记》:

“子云、相如”,指杨雄和司马相如的辞赋。

  6.出自《进学解》的成语有: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业精于勤、含英咀华、动辄得咎、同工异曲、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爬罗剔抉、估屈聱牙等。

  张籍,《秋思》七绝。

思乡怀亲句: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建:

《水夫谣》1.中唐诗人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有《水夫谣》《老夫采玉歌》《轻肥》。

  2.诗以第一人称作直接叙述。

水夫,即纤夫,指所从事的劳作是拉纤。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1.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州郡司马,十年后重被起用。

柳宗元、韩泰、韩哗、陈谏、刘禹锡分别改官柳州、漳州,汀州、封州、连州的刺史。

这首诗就是作者于宪宗元和十年夏初抵柳州时所作。

柳州:

今广西柳州市;漳:

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汀:

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封:

封州,在今广东省封开县;连:

连州在今广东省连县。

  2.诗的主旨:

抒发诗人迭遭打击、被贬遐荒的忧愤,同时表达了对同道者的怀念和聚合无期的惆怅。

  3.“惊风乱飐芙蓉水”赋中兼有比兴: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寓意前途茫茫,愁肠九转,抑郁难解。

  4.“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寓意的手法:

写眼前现实,寓有作者遭受迫害打击,忧伤时事、处境险恶的政治感慨。

惊风、密雨表示黑暗势力;乱飐、斜侵表示横遭打击;芙蓉、荷花、薜荔、香草比喻君子、贤者,即柳宗元及其同道。

赋中运用比兴手法。

(简)

  5.“百越文身地”的意思:

百越即百粤,五岭以南少数民族的泛称。

文身,身上刺花纹,当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百越文身地”指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

  《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作者柳宗元的人格化身。

  《捕蛇者说》揭露“苛政猛于虎”。

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的著名作品是《捕蛇者说》。

  《始得西山宴游记》1.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著名篇章,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名篇,为“永州八记”之首。

西山:

今湖南零陵县西湘江外。

  2.文章意蕴:

以自然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互映照,既记叙了游览西山的经过,更突出了作者在游览中获得的精神感悟,体现出作者在革新失败、身受贬谪后依然坚持特立独行的思想品格,使这篇山水游记的意蕴深化而具有了一定的思想价值和人格力量。

(简)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的含义:

高山与小土堆绝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暗喻自己的品格不能与反对革新的官僚政客妥协。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表达作者怎样的感受:

似乎邀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沉浸大自然之中,精神的升华,人格的净化。

  5.“心疑形释,与万物冥合”的含义:

意指精神专一,忘掉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